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盘枪

这是二战时期很牛的一种机关枪,这种枪在中国叫“转盘子枪”,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看到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得知它的正式名字,大名鼎鼎的捷格加廖夫机枪。该轻机枪是前苏联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1926年设计定型,1928年装备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枪在俄文中称为“捷格加廖夫步兵用机枪”,开头缩写是“ДП”,因此当时按其读音称其为“德普”机枪,不过战士们还是更喜欢“转盘机枪”这样一个更加形象化的称呼。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而且枪的机构动作可靠,但质量太大。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

该枪弹盘可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

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该型机枪不仅仅作为步兵支援火器使用,还被当作轰炸机的自卫机枪,以及T-34坦克的辅助武器,而且也有四联装的版本。

该枪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每分600发,战斗射速每分80-90发,弹径7.62毫米。使用中发现,该枪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逐步从苏联购入包括轻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以统一志愿军武器制式,减轻后勤供应压力。最初计划是订购36个师的轻武器,其中包括苏式轻机枪7000挺,子弹3700万发。

1951年底,志愿军第3、第19、第20、第13、第9兵团及第11军、第66军一部共35个师已换装苏式装备,共接收DP系列轻机枪8148挺,其中第3、第19两兵团各接收1809挺,在换装各师中数量最多。

机枪非常适应朝鲜战场环境,在多尘、低温环境下动作可靠,同时弹药威力大,又与其它俄式步、机枪弹药通用,因而很受志愿军战士欢迎。

该枪带弹盘重15公斤以上,长一米三,不方便携带。电影《英雄儿女》的中王成手中端着的就产这种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器背后的故事:DP-28轻机枪,保家卫国的利器
机枪的发展史
红色“神机枪”:刚出道时并不受人待见,却是最简洁实用的机枪!
【志愿军的武器】捷克制ZB26型轻机枪
志愿军武器落后?志愿军老兵:我们的枪曾经让美军闻风丧胆
抗战及内战时期中国战场的机枪(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