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辑说丨《中亚史》获奖,说说这套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专业文史哲

《中亚史(全六卷)》

蓝琪 著

商务印书馆 2020年12月

ISBN  978-7-100-18499-1 

定价:368.00元

近期,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21年中版好书年度榜单”(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榜单详情),《中亚史(全六卷)》获得了2021年人文社科类年度好书,听闻这个消息,整个编辑室倍感欣慰,这套书花费主编蓝琪老师数年心血,出版着实不易。

初见蓝琪老师是在2019年西安书博会,我和同事在机场接机,按照手中百度来的照片,找一位年已六旬的“老太太”。间隙,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士穿着黑色套装从我们面前走过,她灰白的短发蓬松微卷,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我们的目光不自觉地跟随着她,“我的天,看见那个阿姨了吗?气质绝了!”我对同事说,“我也正看着呢,不过蓝老师怎么还不出来?”,我们收回目光继续等人。出口人越来越少,我们有点焦灼,张望间与那位女士对视了,一瞬间,我们恍然大悟。她目光温柔坚定,我知道这个词被网文用烂了,但说矍铄、炯炯、如炬都冒着精光,又不贴切了。

我们只相处了两天,她这两天除了去会场参加活动,哪里也没走动,因为她常觉眼睛不适,十分珍惜时间,每天仅有几小时可以做学术、做翻译,其余的消遣全当作是荒废。她总觉得自己做学术起步晚,所以更加勤勉,我心里感佩,学者若有所出,定如此般。

商务印书馆“走进神秘的中亚”专题直播

蓝琪(中间者)

第二次见蓝琪老师是在2021年9月份,她作为商务印书馆“走进神秘的中亚”专题直播的嘉宾从贵州远道而来,镜头前的蓝琪略显拘谨,透过镜片的反光,观众最先感受到的是她眼里那闪烁的光芒,一颦一笑间隐现着知性优雅。但实际上,除却一开头短暂的局促之后,一谈到中亚研究,这位74岁的老人渐入佳境,神采飞扬。

蓝琪老师的中亚史研究之路是从翻译《草原帝国》开始的,这本书后来被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983年,在中学教了10年英语后,35岁的蓝琪考进贵州师大读研究生,师从中亚史专家项英杰。此前,项英杰先生受同学、武汉大学吴于廑先生之托,接手翻译《草原帝国》的任务。入学后,蓝琪受导师委派,和三个师兄弟一起翻译《草原帝国》,其中蓝琪承担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1985年,她到北京将译稿送到商务印书馆,但商务迟迟没有回音。这中间,导师又嘱咐她将译稿中的人名地名重新梳理了一遍,再送,依然无果。这期间,项英杰还曾到青海见过该书由法文转译的汉译者魏英邦,后者也将译稿送给了商务,但同样未有音讯。从青海回到贵阳,项英杰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之前的译文推翻重来。而这次,重新翻译的任务则落到了蓝琪一个人的身上。

点击图片,即可购书

《草原帝国》

(法)勒内·格鲁塞 著 蓝琪 译

商务印书馆 1998年5月

ISBN  978-7-100-02862-2

定价:98.00元

1987年,蓝琪毕业留校工作,同时也开始了《草原帝国》的翻译工作。导师问她需要多长时间,她答:五年左右。但实际的情形是,到1992─1993年前后,这本书的翻译远未到结束的阶段。“我导师问我的时候,我确实没完成。我导师就说,听说北大有人在组织翻译这部书,如果再拖下去,你这部译稿出来就是废纸了。我就说反正我没浪费时间,我每天都在搞。我就对我导师讲了一句话,我说如果我这一部书成为废纸,那么我以后的书都不会成为废纸了。”

她研究生阶段就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帮助导师翻译了有关中亚史近200万字的资料,那时候导师曾与她说过,她的心愿是完成四卷本《中亚史》的编写。1998年导师去世,为了完成他生前的心愿,她便继续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但是由于获得资料困难、对外交流机会少等种种困难,《中亚史》的编写一度停滞不前。一直到200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聚集世界三十多位专家编写的《中亚文明史》汉译本第一卷出版,后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蓝琪翻译了第五卷。这些资料让她萌发了“中亚史的编写或许有了可能性”的念头,由此,她下定决心继续完成导师的遗愿。2003年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成立,蓝琪向时任院长唐昆雄提出了编写 《中亚史》的想法,得到了以他为首的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蓝琪开始组织学院里有兴趣和意向的学生一起收集资料,正式展开编写工作。

因为中亚史资料的杂乱无章,使得无论是构建框架还是整理编写都很困难,蓝琪也曾因此动摇过,“每当遇到瓶颈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咬紧牙关做下去,因为已没有退路了。”在收集资料对中亚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她发现编写这套书的意义很重大,这不仅仅是完成导师的心愿,更想为以后研究中亚史的学者留下一套全面、系统的资料。

正式展开编写工作的那一年,蓝琪已经55岁,对于她而言,编写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当属身体困难。《中亚史》全六卷,共计180余万字,因为长期坐在电脑前打字,相较同龄人对于电脑的不熟悉,蓝琪现已70余岁的高龄却能够做到电脑盲打,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我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编写与修改,这本书最终定稿是180万字,而打下的字可能有它的三至五倍。”

“和蓝老师一起整理资料时让我触动最深的一点是,她因为看电脑的时间太长,她的眼睛总是疲惫得睁不开,但她躺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过思考。”蓝琪的学生赵永伦回忆道。不仅如此,蓝琪自45岁起就患有类风湿,最严重的时候,疼痛甚至会导致不能自己盖被子。“比较严重的时候,我只能躺着,虽然不能坐起来写书,但是我可以在脑海中构思。”为了不耽误编写进程、不破坏思维状态,她常常强忍疼痛坚持工作。即使骨折受伤,她也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躺在床上看完了俄国将军编写的三本 《征服中亚史》。“因为身体原因,我女儿总是劝我不要过度劳累,许多人也认为我已经退休了何必花费这么多精力做这些事情,但我还是选择坚持做下去。”对蓝琪来说,编写《中亚史》的信念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坚定,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总是用自己的办法将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除了身体困难,在编写工作中她也遇到过学识上的瓶颈。例如,资料太多需要精简、资料太少需要查找补充、资料杂乱无章需要慢慢理顺等问题,尤其是编写第一卷石器时代这段历史的难度最大,因为资料太多太乱,很多内容不具体、不系统,在整理时很难摸清其中的线索。并且,按照通史规则,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平衡,这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编写过程中确实遇到过很多难题,但我就是喜欢去做充满挑战的事,那会让我觉得有成就感”她说,“如果只是随便将历史资料拼凑或套用别人的成果,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做,也毫无意义。”

《中亚史》一经出版即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评价道,这本书克服了以往同类著作中史料多的地方多写,史料少的地方少写或不写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在中亚史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越西方;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认为,《中亚史》 续写了中亚文明大历史,重构了西域知识新高地……面对这些肯定与夸赞,蓝琪却始终秉持着淡然的心态,她认为,这六卷书的价值与好坏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自己觉得好并不代表它真的好。

从2003年正式开始这项工作到 《中亚史》 全六卷出版,蓝琪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其中,在这十几年中,她遇过难题、意外和瓶颈期,但从来不觉得辛苦,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当 《中亚史》 六卷全部完成时,她的内心的快乐无法言喻,因为她实现了导师的心愿,因为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她做到了,因为这六卷书的重大意义。

作为师者,蓝琪敬重自己的职业,关心关注自己的学生,做到了“传道受业解惑”;作为学者,她热爱自己的专业,专注用心几十年,做到了“术业有专攻”。《中亚史》出版后,蓝琪老师的学术研究片刻未停,因为《中亚史》里所讲历史是从旧石器时代至苏联解体,她正在筹备的《中亚五国史》则是从苏联解体写到近年。在中亚史研究方向上,我们会跟随蓝老师的脚步,为新书的出版付出努力,争取让蓝琪老师的新书早日与读者朋友们见面。

蓝琪在商务印书馆所出书目

(截止2022年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路 | 和商务印书馆编辑打交道的日子
【怀特海】《思维方式》
国学资讯
【悦读】|《二十四节气志》:科学,哲学,国学,再也难找的和谐
浸淫翰墨习春秋——记当代书法名家魏天雪
TOP100新鲜出炉!2021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请您投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