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鸣飞 | 《馬可·波羅行記》中的小亞美尼亞

小亞美尼亞是《馬可·波羅行記》中描述的首個地區,兩位老波羅1260年代中期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經過黑海往東到克里米亞半島的索耳得亞港,沒有經過小亞美尼亞。第二次帶馬可東行,因需先前往阿克里見教皇大使梯博,幷前往耶路撒冷求取聖墓燈油,因此路綫有所改變,经小亞美尼亞的剌牙思港而東行。然而在剌牙思,他們聽說新教皇已選出,且教皇派使者到剌牙思命他們回程謁見,根據《行記》,由亞美尼亞國王提供了一艘武裝船送他們返回阿克里。得到教皇的書狀後,他們再次到達剌牙思,幷從此出發一路東行。馬可·波羅不但兩次到達小亞美尼亞,且在此逗留,因此對其情况較爲熟悉,他對小亞美尼亞的描寫雖然簡略但非常準確,可以與相關史料相印證,但國內對小亞美尼亞史研究甚少,本文欲以馬可·波羅的描寫爲綫索,對其提到的13世紀小亞美尼亞的幾點情况略作介紹。

01

兩個小亞美尼亞

《這裡他講述小亞美尼亞》一節中首先說明,“那裡確有兩個亞美尼亞,一個叫大亞美尼亞(Armenie the great),一個叫小亞美尼亞(Armenie the little),後者疆域小。”亨利·玉爾校注本此處注云:“中世紀的小亞美尼亞(Petite Hermenie)與古代地理學家所謂的小亞美尼亞(Armenia Minor)頗爲不同,後者指的是亞美尼亞西部,幼發拉底河以西,卡帕多西亞以北之處。”伯希和的《馬可·波羅注》云:“波羅區分大亞美尼亞和小亞美尼亞正符合中世紀的用法。小亞美尼亞在西里西亞(Cilicia),首都是西斯(Sīs)。大亞美尼亞是我們熟知的亞美尼亞,西至阿爾贊幹(Arzinjan),東南至毛夕里(Mosul)境。”

正如玉爾和伯希和所言,馬可·波羅所謂的小亞美尼亞,現在通常被稱爲Little Armenia或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Armenia of Cilicia),而亨利·玉爾所謂古代地理學家所稱的小亞美尼亞,即亞美尼亞高原上幼發拉底河以西地區,通常被稱爲Lesser Armenia,與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大亞美尼亞(Greater Armenia)相對。爲了區分兩個小亞美尼亞,本文以下部分把馬可·波羅所謂的小亞美尼亞稱爲“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而“小亞美尼亞”則指古代亞美尼亞高原,緊鄰大亞美尼亞的小亞美尼亞。

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之出現,與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人的抗爭、突厥人的進攻和十字軍東征直接相關。西里西亞是位於小亞細亞地中海岸的一片廣闊平原,被西北方的陶魯斯山(Taurus),東北的安提陶魯斯(Anti-Taurus)和東邊的阿瑪努斯山(Amanus)環繞,只有通過狹窄的山谷通道才能進入。通行於西里西亞的山谷通道中,最有名的是穿過邊境堡壘塔爾蘇斯(Tarsus)的大道,即“西里西亞之門”。塔爾蘇斯往北的通道直達君士坦丁堡。斯特蘭奇(Guy Le Strange)說:“這條路同時也是來往於凱撒和哈里發之間的使者通常使用的道路,伊本·胡爾達茲比赫(Ibn Khurdādbih)曾詳細地描述此路,他所用的詞匯後來被無數作者引用,如其南部的‘安全通道’(Darb-as-Salāmah, the Pass of Safety),以及‘被贊美的西里西亞之門’(Pylæ Ciliciæ, the celebrated Cilician Gates)。”馬可·波羅通過這裡時,應亦經此路。

十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西里西亞地區,幷采取人口遷移措施,驅逐穆斯林,遷入大量基督徒。這些遷入的基督徒大部分來自由拜占庭帝国长期控制的,位於亞美尼亞高原的小亞美尼亞。1064年,塞爾柱君主阿爾普·阿兒思蘭(Alp Arslān)終結了亞美尼亞巴格拉圖尼(Bagratuni)王朝,因此更多的亞美尼亞人舉家遷往西里西亞,拜占庭帝國亦把大量亞美尼亞軍隊派往西里西亞,讓他們守衛這一交通要道,作爲一道屏障保護拜占庭帝國的核心地帶不受突厥人和穆斯林的進攻。那些遷到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貴族逐漸建立了獨立的統治,最終形成馬可·波羅提到的小亞美尼亞。

在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貴族中,魯本(Rubenids)和海屯(Hetumids)兩個家族逐漸取得了統治地位。1080年,魯本建都於西斯(Sīs),又稱西西耶(Sīsīyah),即今天土耳其阿達納省的科贊。根據阿布菲達(Abu-l-Fidā,721/1321)的記載,里奧二世(Levon II)於1321年重建西斯,其城堡有三重圍墻,被群山環繞,花園延伸至Jayhān河。雅庫特(Yākūt,623/1225)提道,在他的時代,該城通常被稱爲西斯。剌木學本《馬可·波羅行記》提到小亞美尼亞王住在塞瓦斯托(Sevasto)城,該城名僅見於此處,所指應爲西斯城。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爲了取得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提供的物資和武力支援,德國皇帝亨利六世(Henry VI)同意給西里西亚的亚美尼亚国王里奧加冕。1199年1月6日,里奧在塔爾蘇斯大教堂接受加冕禮,得到教皇和西羅馬帝國的承認。里奧的權力建立在西方世界承認的基礎上,里奧本人也追求西方世界的認同,他想在宗教上與羅馬教廷取得統一,但沒有真正成功。不過他采用的十字軍東征所帶來的西方法律一直在西里西亚的亞美尼亞行用,大概因爲這個原因,波羅認爲“小亞美尼亞王”“治國甚善,且在一切事務上都非常公正,犯罪者難逃法網”。實際上,東征的十字軍帶到小亞細亞他們所征服之處的法令,是靠亞美尼亞語翻譯版本才得以保存下來。

02

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與蒙古

1226年起,海屯一世(Hetum I)開始統治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至1269年,由於埃及馬木魯克王朝的進攻,他讓位給其子里奧二世(Levon II),自己進入了修道院幷於1270年去世。海屯一世即《海屯行紀》中所載,出使蒙古的亞美尼亞國王海屯。而馬可·波羅從剌牙思返回阿克里謁見教皇,提到亞美尼亞國王用一艘船把他們送到阿克里,這位國王應該是海屯一世的兒子里奧二世。

海屯一世是一個目光敏銳的政治家。他是西方世界中最早認識到蒙古這支新崛起力量之重要性的統治者。根據亞美尼亞史家乞剌可思·剛扎克(Kirakos of Gandjak)的《亞美尼亞史》(History of the Armenians),1243年,拜住帶領蒙古軍隊擊敗了魯木算端凱霍斯魯二世(Kai Khusrau II),其親屬逃到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海屯一世因此派遣使者向蒙古人投降,送去禮物幷爲魯木王子札蘭(Jalal)求情。但拜住要求他交出在他那裡避難的魯木算端的母親、妻子和女兒,他被迫交出這些避難者,因此得到了拜住的信任,拜住給了他一份被稱爲“al-tamghā”的敕令。“Al-Tamghā”是“印章”的意思,在蒙古時期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史料中經常見到該詞用於指代敕令。因此1244年,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已經臣服於蒙古。

1246年,海屯派他的兄弟大元帥仙帕德(Smbat)前往蒙古,參加了貴由汗登基的大聚會。《世界征服者史》的《貴由汗登上汗位》一節記載來自各地參加忽里勒台的算端:“來自魯木的是算端魯克那丁(Rukn-ad-Din)和塔迦窩兒(Takavor)的算端。”塔迦窩兒即亞美尼亞語的“國王”,這裡指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不過參加貴由汗登基聚會的幷非國王海屯一世,而是他的兄弟仙帕德。《世界征服者史》還提到:“儘管他(貴由汗)已把所有的軍旅和被征服的百姓置於野里知給歹麾下,他還特地把魯木、谷兒只、阿勒坡、毛夕里和塔迦窩兒的政事交給他……札兒里黑還頒給塔迦窩兒和阿勒坡的算端們以及衆使者。”

1254年,海屯一世爲了請求减免賦稅,曾親自前往哈剌和林拜見蒙哥汗,根據《多桑蒙古史》,“1251年蒙哥即帝位……會阿兒渾(Argoun)奉命征西方貢賦,携伊斯蘭教椽屬多人至阿美尼亞,待遇基督教民甚苛。阿美尼亞史家云:‘阿兒渾命阿美尼亞人十歲以上者,各納六十錢。其不能納者,嚴刑拷索,土地沒收,妻子賣作奴婢;有不幸而逃亡者,則執其人鞭撻之,然後以飼猛犬。’海屯王聞大阿美尼亞之苛斂事,乃决定入朝,爲其國人請命……1254年始成行。”關於阿魯渾在亞美尼亞苛斂之事,乞剌可思·剛扎克的《亞美尼亞史》和格里哥爾·阿堪赤(Grigor of Aknerc`i)的《引弓民族史》(History of the Nation of Archers)都有記載。

摘自乞剌可思《亞美尼亞史》的《海屯行紀》記載了海屯親自謁見蒙哥汗的始末。蒙哥汗登基時,拔都勸海屯去見蒙哥。海屯先偷偷穿過魯木領土,“拜見過駐東方的韃靼軍統帥拜住那顔及其他大人”,然後“進見拔都及其子、信仰基督教的撒里答……他們遣他從里海外一條很長的道路去朝見蒙哥汗”。9月13日,“他們朝見威凜之蒙哥汗。進獻完貢禮,[國王]獲得汗之恩寵。他停留五十天,得到一道蓋有御璽的詔書,內容稱:不許人欺淩他及他的國家。汗還頒給他一紙敕令,允許各地教堂擁有自治權。”。因此馬可·波羅記載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臣屬於偉大的汗韃靼王”。

03

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與基督教

《行記》中還提到了亞美尼亞人的宗教信仰:“雖然他們是基督徒,但他們並不尊奉羅馬的正確信仰,他們需要教導,因為他們從前是很好的基督徒。如果那裡有優良虔誠的傳教士,他們很快就能得到真正的基督信仰。”波羅如此描寫亞美尼亞人的信仰,是因為亞美尼亞教會是秉持著與羅馬教廷不同信仰的獨立教會。實際上,亞美尼亞是經使徒傳教、最早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有著悠久的基督教信仰的傳統。然而亞美尼亞教會拒絕接受查爾西頓大公會議的決議,導致波羅認為他們“不尊奉羅馬的正確信仰”,並且“需要教導”。

451年召開的查爾西頓大公會議宣布聶斯托里派和基督一性論派爲异端,由於此時亞美尼亞爲了反對薩珊王朝亞茲迪格里德二世(Yazdgird II)的宗教壓迫,與波斯帝國爆發戰爭,因此亞美尼亞教會未能參加此次會議。戰爭結束后,亞美尼亞主教宣佈抵制查爾西頓大公會議的決議,采信一種類似於基督一性論的信仰。我們幷沒有確切資料說明亞美尼亞教會爲什麽拒絕接受决議。只能推測,位於東部的大亞美尼亞的教會考慮到西部的小亞美尼亞處於拜占庭帝國控制之下,基本上已被全方位同化,因此希望維持自身宗教方面的獨立性。這導致了亞美尼亞教會最終與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决裂。到公元609年,亞美尼亞正式建立了獨立的教會。公元七世紀,阿拉伯軍隊進攻亞美尼亞,拜占庭皇帝想趁此機會强迫亞美尼亞教會接受查爾西頓會議的决議,但亞美尼亞大主教納瑟斯三世(Catholicos Nersers III)仍拒絕了拜占庭的要求,甚至不惜與阿拉伯人講和——雖然他們必須向穆斯林繳納人頭稅,但作爲“有經之人”,他們得以維持自己的信仰。

直到十二世紀,亞美尼亞人遷移到西里西亞,仍堅持與羅馬教廷不同的信仰。如前所述,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國王里奧在位時,曾試圖讓亞美尼亞教會認同羅馬教會,在宗教儀式上承認羅馬教皇,但他死後這些努力就全都泡湯了,小亞美尼亞的教士拒絕任何妥協。因此馬可·波羅認爲亞美尼亞人雖然“從前是很好的基督徒”,但“不尊奉羅馬的正確信仰”。

04

結論

在對比相關史料和研究著作後,我們發現馬可·波羅對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描寫非常準確,《馬可·波羅行記》作爲當時描寫世界各地的百科全書,確有其獨到的價值。由於國內對亞美尼亞史研究甚少,本文僅以《馬可·波羅行記》的描寫爲綫索,對其涉及到的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之情况擇三點略作淺顯介紹,對於《行記》的內容還頗有值得研究之處,需要我們全面閱讀亞美尼亞和其他相關史料,進行進一步研究。

(本文原刊于《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版权及转载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中国(12)历史篇(05)西方文明(中)信仰时代
伊尔汗国 — 完者都的统治
P33④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33-早期基督教堂14:42
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信仰及战争
蜀山笔侠剥历史:“十字军东征”——东西文化的大碰撞!
双头鹰的前世今生(三):从瓦良格到基辅罗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