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大师曾不赞成毛主席的决策,而30年后感叹:毛主席着实有远见

前言

梁漱溟作为国学大师曾有过这样一句感叹“毛主席的伟大历史罕见,他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人物。”

而他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在1980年美国学者采访时,于30年前,毛主席在抗美援朝中做出的精彩决断,不过这个决断在当时并不被梁漱溟看好。

那么毛主席究竟在抗美援朝中做到哪项决断让梁漱溟有如此感叹呢?

毛主席征求梁漱溟意见

在1950年时,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不断向朝鲜内部侵入,这使得在朝鲜的战火越来越激烈,更为过分的是美军已经开始试图威胁中国边境

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毛主席特别与梁漱溟约见,向他询问了关于朝鲜战争的看法,换一种说法就是想问梁漱溟这时候的中国到底应该怎样做。

其实毛主席在问梁漱溟之前就已经有了些想法,如今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对朝鲜战争有坚定的决心的,也就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哪怕对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毛主席也从未有过丝毫想退缩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毛主席当然也是希望梁漱溟能够全力支持自己

开始一向支持毛主席的梁漱溟这次却有其他的想法,在他看来,新中国才刚刚刚成立不久,全国各方面都急需发展,如果在这个时候到朝鲜发动兵力。

直接和美军的士兵进行硬碰硬,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劝毛主席能够在再考虑考虑,说是希望主席再考虑,其实梁漱溟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他并不支持出兵朝鲜。

这次在二人的交谈中,想法并没能达成一致,并且气氛气氛也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因为这而怪罪梁漱溟,反而脸上很平静,其实毛主席当时会如此平和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当时反对出兵的人数并不少,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军队的高层,所以在毛主席看来,梁漱溟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尽管很多人不赞同毛主席的决定,毛主席还是下令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如今事实可以证明,毛主席当年的决定是正确且伟大的。

毛主席通过一场抗美援朝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奠定稳固,由此可以看出,梁漱溟虽然对此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有自己坚守立场的性格和决心

不过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这件事情之后,梁漱溟对毛主席更加的敬佩与崇拜。

甚至于在30年后的1980年,在美国学者对其进行采访时问到,在他看来谁是中国最伟大的人,他毫不犹豫的说到:“毛主席的伟大历史罕见,他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人物。”

梁漱溟在此之前其实就已经对毛主席非常钦佩,并且在梁漱溟第一次与毛主席交流时在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人的渊源

其实梁漱溟本来只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但他在1938年去了延安与毛主席见了一面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之所以此次见面会引起很大的影响,是因为梁漱溟此次能见到毛主席并非易事,这其中少不了的就是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导致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

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漱溟在民国时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他的思想不光影响着国内的大批学者,也赢得了海外的广泛关注,并且有着极高的威望,一度被称之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

而毛主席更不用说了,他是我国著名的伟人,带领大家走出万千困难,并带领大家走向新中国,他们二人一个是思想界的名人,一位是政治界的巨人,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着非常重要分量的人物。

更为巧合的是,毛主席与梁漱溟是同一年生,由于同样的年龄,都经历着同样的社会变动,所以在一些事情尤其是国家事务的看法上犹为一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几十年的交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梁漱溟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年轻有为,学富五车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才华被蔡元培先生看重,便在很早就得到蔡元培先生的欣赏。

由于蔡元培先生的地位非常高,所以年纪轻轻的梁漱溟能够得到蔡元培先生的赏识在未来的路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蔡元培的推荐,梁漱溟顺利的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在北大的教学地位非常高,更为巧妙的是梁漱溟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期间,毛主席也在北京大学。

两个不同的人生轨迹此刻有了重合点,只不过当时的毛主席还只是在学校图书馆做管理员,这时候的二人并不认识。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梁漱溟成名是要比毛主席早很多,在北大的职位也比毛主席高出很多,之所以梁漱溟后来会主动到延安与毛主席见面,是因为梁漱溟当初所处的环境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时候的中国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作为“社会贤达”的梁漱溟参加国民党成立的“参议会”,也就是后来的“国民参政会”。

在梁漱溟动身前往南京的路上,他见到了无数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贫苦百姓,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国破山河碎的现状令他痛心疾首

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击退外来敌人?什么时候中国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些是他当下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但现实很惨,国民党并没有能回答他这些问题,而且让他看到了更加痛心的场面,众多国民党的高管大员将自己的妻儿送出国,将大批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这些场景让梁漱溟不由得担心起来,他的担忧开始变成了中国到底是否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人相见

不过让梁漱溟看到希望的是中共,中共的一系列抗日主张让他颇为震惊,他非常想以最快的速度与毛主席见面畅聊,可是自己当时的身份仍然是亲近国民党,所以这个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不过,后来随着国共合作,梁漱溟才有了能够到延安见面毛主席,根据他在《梁漱溟回忆录》中写到的,之所以能够顺利前往延安,是因为国民党给他安排了任务,要求他在访问延安期间,对延安方面的转变进行实地考察。

不过对梁漱溟来说,他此次前往延安是带着另外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对他来说才是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与毛主席见面,并且与主席交换意见,再向他询问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对于这场抗日战争,中国究竟能不能胜利?

梁漱溟在与毛主席见面时,毛主席的第一句话就让梁漱溟一脸吃惊,毛主席说其实二人早就见过,不知梁漱溟是否还记得,很显然梁漱溟并没有印象,而毛主席说的见过就是曾经在北京大学学校期间。

除此之外,梁漱溟与杨怀中先生的关系也非常要好,经常会到杨怀中家中做客,而每次给梁漱溟开门的人就是毛主席,不过这些事距离他们此次见面已经相隔20年之久,在毛主席提起这些事是时候,梁漱溟不由得感叹毛主席的记忆力真好。

毛主席有一个习惯,他习惯在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因此二人此次面谈时间全部定在了下午六点,他们畅聊的这两个晚上,谈到了很多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梁漱溟在向毛主席讨教,但有些观点,梁漱溟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二人在交谈期间,梁漱溟也特地向毛主席询问了他一直想问的那个问题,在他问完后,毛主席便明白了梁漱溟心中的担忧,他想问的是中国的前途究竟是怎样的?甚至于是中华民族会不会在抗日中灭亡?

不过这些问题毛主席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此外还特意安慰梁漱溟不必太悲观。

梁漱溟被毛主席的观点和论述深深的折服,并且通过此次面谈他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让中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国民党是靠不住的,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

梁漱溟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回想毛主席的话,他由衷的敬佩毛主席的思想和谋略,也正是这次面谈,让梁漱溟的立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事实已经证明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精神饱满是最主要的,它能够给人带来希望,这也正是延安精神的魅力所在。

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验证了毛主席说的话,同样国民党也失败了,这样的结局在毛主席看来是早就注定的事情,而梁漱溟也对毛主席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还会经常与梁漱溟进行交谈,他们从讨论战争到讨论国家命运,在梁漱溟心里,此时已经彻底将共产党认定为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强大的党派,并且在后来会经常帮毛主席出谋划策。

结语

梁漱溟在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领袖身上看到了党和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对这个执政党充满了希望,认为民族的兴衰,全在此党的一举一动中。

而在抗美援朝这这件事情后,梁漱溟说出“毛主席的伟大历史罕见,他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人物。”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30年后的一天,梁漱溟再次提及毛主席,但这次的口吻却截然不同。他以感叹的语气道出对毛主席的佩服,仿佛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对伟大领袖的敬仰之情。

毛主席的深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决策,他的信仰,深深地烙印在梁漱溟的内心。毛主席对梁漱溟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广泛。无论是战争抉择,还是思想启迪,都在悄然间改变了梁漱溟的人生轨迹。

30年后的感叹,实际上是一种对毛主席精神遗产的致敬,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伟大领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当下,更可能影响未来的演变。

梁漱溟与毛主席的故事,正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或许,在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思考伟人对我们内心的深刻触动。

总之,梁漱溟30年后发出的感叹,虽短暂却耐人寻味。从当初的不同意到后来的敬佩,这一过程诠释了毛主席对梁漱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而持久。这段历史故事,令人感叹伟大思想的力量,也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文人篇:06梁漱溟——敢和毛主席会上硬刚的“最后一位大儒”
1953年政协扩大会议,梁漱溟当众顶撞毛泽东后,毛泽东:要给出路
国学大师不赞成毛主席一决策,三十年后却感叹:毛泽东实在了不起
梁漱溟
毛主席为何一定要抗美援朝?所有中国人都该知道#郭继承 #国学
毛主席身边潜伏过军统特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