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的风格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接触医生,正如作为医生的我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反过来每个人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医生,有的谨小慎微,有的胆大心细;有的毛毛糙糙做事粗心,有的认真负责注意细节;有的坚毅果断,有的犹柔寡断。作为医生,每天我也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医生,与不同风格的同事相处,有些风格我很喜欢欣赏,有些风格我可能会皱起眉头。

接下来讲几个故事,借着这些故事和大家谈谈医生的风格。

第一个故事: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东南某沿海城市的一家二甲医院(A院)工作,那几年的病理科只有一个医生和一个技术员,工作比较忙,原来的病理科主任退休病逝。肺科送去的组织病理,报告通常是可疑异型细胞,很少直截了当地写癌细胞,更不用说什么类型的癌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样的报告很让人无语,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将临床医生陷于尴尬的境地,我是应该当肺癌治疗,还是继续获取病理得到肯定的结论呢?

当年国内病理科医生的确很缺乏,好在本地另一家医院(B院)从南京引进了病理科主任,于是我们尝试将病理送到他那儿,绝大多数时间这个病理科主任都给我们肯定的答案:是或者不是肿瘤,以及什么类型的肺癌。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治疗也有了把握,同时更加信任外院的医生,直到我读研离开A院之前,我们大多数的病理标本都送到B院明确。


第二个故事:

刚工作时在肿瘤科轮转的时候,有一个老主任他查房的时候总是让患者不要吃肉类(如羊肉、牛肉等),但也说不出什么理由。他开的医嘱也很奇怪,会在一瓶500ml 的葡萄糖水里加入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多一次有十种药混在一起,我常常很困惑这样真的有用吗?

第三个故事:

几年前曾经遇到一个杭城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她从上海博士毕业后来到杭州,说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这边某些医生化疗的医嘱,铂类药物原本按指南和教科书是一天一次,这里却都改成三天,每天的剂量是原来的1/3。她说:的确有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用化疗药可能会出现耐受下降的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和用量是可以的。但是之所以指南上一天一次,是因为这样用药的效果是最理想,如果所有的患者均调整使用方法,那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很多医生可能由于担心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或者胃肠道反应,因此就将药物减小剂量使用,而且还不接受新观念。

第四个故事:

曾经有位老主任,不管你是肺炎、支气管扩张,还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她这用药都一样,化痰药用两种静脉制剂,其中还有痰热清这样的中成药;抗生素也是在有限的几种药物之间选择,更多是联合使用。对于呼吸困难的病人,常常动不动就用糖皮质激素,甚至联合利尿剂。总之,医嘱是混乱的,用药的算计的。

第五个故事:

关于写病历,如果论书写认真程度,儿科>内科>妇产科>外科,基本上每家医院都是如此。当然现在往越来越随意、简单方向发展。病历书写不仅反映出一个医生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反映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一封好的病历读起来感觉流畅、条理清晰、细节描述到位,在不见到病人的时候就能大致对诊断心中有数。

外科系统的医生可能要上手术台,要给病人换药,因此时间感很强,病历书写往往点到即可。儿科医生常常没有什么操作,因此有更多时间去细致了解病情变化。

第六个故事

有些医生不太愿意在诊断上下功夫,总是给人感觉差不多就行了。患者II型呼衰,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差不多得了;患者不明原因咯血,影像上并没有明显支气管扩张表现,打个“支气管扩张症”差不多得了。用药上也就同样“差不多”得了,例如输血前原则上是不需要用药的,但是以前上级医生常常输血前地塞米松,输血后速尿。这种拍脑袋想想出来的用法因此一代代传了下来。

第七个故事

原来在A医院肺科工作的时候,因为那里的肺科是该市肺结核收治的定点医院,所以该市其他医院怀疑肺结核的病例,通常会请肺科的主任会诊,让他们定夺。当时出去会诊的两位主任通常会给出明确的判断,是或者不是。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像T-spot这样的检测手段,医生主要依靠传统的寻找病原体的方法。

记得有一次,一个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出现脑膜炎,一家医院反复脑脊液找抗酸杆菌没找到,脑脊液的生化检查也没有结核的证据,就怀疑会不会是狼疮性脑膜炎,但为了慎重起见请会诊。后来考虑还是结核性脑膜炎,于是转过来,反复查脑脊液,终于在第九次找到了抗酸杆菌。

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好的检测手段,包括T-SPOT和XPERT等,理论上用好这些检测手段,是能够提高我们的诊断效能的。

但是,有些医生诊断会很保守,说法也常常模棱两可,这可能是他(她)谨慎的性格有关吧。毕竟在没有拿到金标准之前,任何可能都是有的。但是我常常困惑的是,如果邀请会诊的医生并没有给出有价值的见解和分析,那么这样的会诊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说说我的风格吧:

我个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很重视诊断,因为我对于临床上一些表现比较奇怪难以解释的现象,总是想到底什么原因?想把问题搞清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呼吸困难患者,除非是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或者是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我会选择用3-5天全身激素就尽早停掉。其他患者,我会非常慎重,可能会临时用一次,观察一下效果,如果并没有确切疗效或者适应证的,我更愿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搞清楚问题所在。

在用药方面,我是比较喜欢用尽可能少的药物,毕竟越多的药物其实意味着越多的风险,有时候甚至会把病情复杂化。理论上所有的药物使用都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某些特殊的药物还要去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


医生的风格其实是和与很多因素有关:性格、做事习惯、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思维训练、科室氛围、刚工作时的引路人、平时看的书了解的事,等等。就比如我长期听“得到APP”的内容,有许多并不直接与医学有关,但是其中的对思维方式的探讨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你天天跟高水平的人接触(虽然是远程的、思想的接触),你的眼界和观念自然会相应的上升。

医生的风格也并不是就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你自己。

如果你不满足于只是应付日常工作,混口饭吃;

如果你真正把医学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

如果你享受把诊断搞清楚、把病人治好这样的过程中;

如果你习惯于每天学习新知识,把获取新知识当作你日常工作;

如果你不过分看重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以提升诊疗能力为目标;

如果你喜欢探索真理,即使是教科书也保持着质疑的心态,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专家;

如果你坚信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坚持基本的认识世界的哲学观;

那么就坚持自己的理念,坚定地走下去,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医生感悟:病例就是患者的故事
帕金森患者应该如何看医生?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今天,把最美的祝福送给她们
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医学心语]搞笑病历 -
【风采展示】临床药师的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