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家园风云:精明的马未都也曾在这里栽过跟头

在古玩行内,如果说起地摊化,那北京的潘家园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历经沧桑,从一个民间自发形成的小市场,发展到今天成为了一个古董街的代名词,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按照收藏家马未都老师的说法,“潘家园旧物市场”的前身是在长椿街,规模非常有限,只有7、8个摊位,并且是寄生在菜市场的深处,由于没有合法手续,这些摊贩选择了一个较为隐蔽的场所,面对相关部门的清查,他们常常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有时他们会被赶到白桥,或是玉渊潭,经过几番流离,这些古董商贩在后海形成相对较大的规模,后海有着非常浓烈的传统气息,由于早期的古董还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在古玩市场上随随便便就能出件官窑,那时候还没有人造古玩的假,因为真的都不是太容易卖得出去,谁还花钱造它的假呢。

有人一解开包袱,拿出来的就是一件宣德盘子,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马未都他们这些早期的古董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些东西足够让他们兴奋一阵子,而对于那些外行人来讲,和大伙凑凑热闹,看个乐子也是一种娱乐。

随着古董地摊越来越多,逐渐对后海一条街的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商贩又转到了鼓楼,在鼓楼和钟楼中间的那片空场,有古董摊贩,也有小吃摊贩,大家一吃着卤煮炒肝,爆肚羊杂,一边聊着、欣赏着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然而当鼓楼地摊形成规模,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地摊再次造成了阻碍交通、影响市容的现象,最终这个市场因无合法手续而被取缔。这些人又转到了潘家园,最终形成了正规的合法商业街,从此才有了之后古董行的兴盛。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背着大包小包来潘家园交易古玩,由于第二天一早就要出摊,很多外地来的商户都是头天晚上就赶到了潘家园附近,找地方住下来,慢慢地这些商户把周边的旅店、招待所的生意都带起来了。

甚至引来了很多对中国传统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也初见规模,人们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古董开始成为大众们眼中的香饽饽。

后来的潘家园每个地摊都会围着一圈脑袋,有人蹲下来看东西,问了问价钱,嫌贵,放下了。后面立刻就伸出来一只手把东西接过来了:“我要了”。所以那时候在潘家园买古玩不能犹豫,你一旦放下,立刻就有人上来了。

然而这个大了之后,自然也就变得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能碰到,古玩行逐渐有了一些江湖式的险恶,在这片市场中,有人得意,便有人失意。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很多藏品都是从潘家园淘换来的,但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经验丰富的马未都也曾在这里被人“摆过一道”。

有一次,马未都带着爱人到潘家园淘货,那时候好东西多,一般情况下马未都到了潘家园就从不空手回去,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马未都往前挪着步子,四下观瞧,一尊佛像引起了他的关注,他从人群中挤了进去,放眼一看,好东西,怎么看怎么喜欢。

心想,今天运气是真好,可算开了个好彩头,聊了聊,价钱还挺合理,眼看就要成交了,马未都眼睛往旁边一扫,看见爱人在离自己20米左右的距离外喊自己,由于市场人头窜动,声音嘈杂,两人互相之间也听不见对方说的是什么。

老婆给急的一脑门子汗,冲着马未都摆手,示意他赶快过来,马未都一想,这肯定是有着急的事啊,先过去看看吧,于是他又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到了老婆跟前,马未都挺不耐烦:“我这正看物呢,你什么事这么着急?”。

老婆一脸庆幸地说:“幸亏你没买,那东西是假的!”。

马未都问:“谁说的?”。

老婆神秘兮兮地说:“刚才旁边有人告诉我了,说那个东西是假的,千万别买”。

马未都说:“那他人呢?”。

老婆四下环视了一周,找着了,那人在佛像前边点钱呢。

BG1BGB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本人对文中观点不持立场,对文章观点不负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别小看地摊:马未都就是从地摊上起家的
别小看地摊:地摊成就了无数收藏家,马未都也是...
想哪儿说哪儿---别把自己“地摊儿”了!
潘家园地摊
夏末秋初,到潘家园随便逛逛 #潘家园 #潘家园地摊
“古玩”是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