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思赤阑桥

相思赤阑桥

  合肥的历史不短,与合肥有缘的文人却是不多,寄情合肥的文人少之又少。我在合肥的历史走廊中寻觅,这不,一位宋代的有情人正与合肥的赤阑桥(今之桐城路桥附近)依依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浣溪沙》
  1191年正月二十四日。冬还没褪去,春尚未醒来。寒风拂柳,船行水上。一整夜强作欢颜的女人,虽打扮得停停当当,胭脂粉黛却怎么也遮不住内心的愁思。船去了,心碎了。女人站在桥上,暗垂香泪,恨不得用裙带系住郎船。男人渐行渐远,风吹过来殷殷劝慰,莫挂牵,莫挂牵……
  这是距今810年前发生在合肥城南赤阑桥上的一幕。这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就是南宋自号“白石道人”的词人兼音乐家姜夔。站在桥上的那个美丽女郎就是他在合肥的情侣,一个姓名无考的年轻女子。裙带系船,寒柳自舞,痴语最见痴情。喃喃一语,辛酸何限。“别离滋味又今年”,想不到的是,这一别却是永别,是诀别,是生别,是死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月下笛》)从此剩把银缸照,生死相逢在梦中。
  赤阑桥就这样写下了离人的情怨。赤阑桥,从此成为游子终生的追思。小小的古城合肥,自此写就大词人一段不堪回首的爱情悲歌。
  八百年前的合肥是荒凉的。荒凉的合肥弥漫着绵延千年的战争硝烟。居“淮右襟喉”,合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晋肥水之战、三国魏吴之争(今仍存张辽大战逍遥津旧址)、太平天国三河大捷,合肥在历史上掀起过滚滚硝烟、滔天巨浪。十二世纪的合肥小城,正是宋金对峙的前哨。战马嘶嘶,秋风当道,戍楼吹角,草衰烟寒。一个落拓的文人,一个富有音乐秉赋的词人,就在十二世纪合肥城南柳色依依的赤阑桥上,伫立着,就在烟雾迷蒙的赤阑桥畔,行吟着。寒风抖动他的长衫,硝烟薰染他的衣袂。小窗灯火,弹琴吹箫,只为一个女人,一个似乎生来就在赤阑桥边等着这位从鄱阳湖畔流浪而来的行吟词人,一个注定要为她一生铸词度曲的音乐家。
  缘是什么?这就是缘。
  姜夔二十多岁来到合肥,来去匆匆,时跨不过十年上下。从踏入合肥土地的那一刻,命定了有一个合肥女人要走进他的生命,走进他的灵魂。虽然,她的裙带最终没有系住郎船,却系住了他的心的所有,他的精神的全部。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得到一个真正的男人的心更幸福的呢?八百年来,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这不打紧。可谁都知道这诗词中的情是为她而凝的,这词曲中的爱是为她而聚的。朝云长伴苏轼身边,可苏轼又为之歌辞几许?倘若唐琬与陆游白头偕老,又岂有沈园旧池泣血千古的词篇?相思离恨,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不堪回首的锥心痛楚,可没有这样的酸痛,又哪来历千年而不衰的精美辞章啊。
  作于1187年的《杏花天影》是姜夔词集中第一首寄托合肥情思的词作。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从汉阳至湖州,路经南京,泛舟秦淮,北望合肥,思念浓郁。路近却遥,苦不堪言。借晋代王献之赠歌于爱妾桃叶的故事,更怜身如浮萍,无可“唤渡”的落寞心情。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他把满腔的相思沉恨化为词曲,“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水龙吟》)沉痛之情,始终如一,相思之意,淋漓尽致。在目前所见的八十余首词作中,有近二十首为怀合肥女子之词。真不知这是合肥小女子之幸,还是宋代词林之幸?
  人间别离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而今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江梅引》
  我总乐于把这首词同稍早时的女词人李清照那首《声声慢》相比。李词思夫,姜词怀人,一样的情怀,两样的悲声。女人的悲声凄凄惨惨戚戚,男人的悲声只有以泪水来弹。“一春弹泪说凄凉”(晏小山《浣溪纱》),无声之泣,正胜过有声之悲。可以说,姜夔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心和着血凝成的。词为爱发,情催词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合肥情侣的爱,自二十多岁情动于肥之始,终其一生,怕也不曾泯灭过。解读八百多年前的诗篇词章,分明感觉到一个为爱情生死以之的文人情怀。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小重山令》
  春寒料峭,花可梦依,相思血泪,绿了竹,红了梅。在宋代花红柳绿、艳丽纤媚的婉约词中,独有姜夔词写情而不艳情,唱爱而不淫爱。与出入秦楼楚馆的柳永们不同的是,姜夔浪迹江湖,极少有青楼侧艳之作,辞不艳、情不滥,相思只为旧时俦。打动我们心灵的,正是他伫立在词章中矢志不渝、情凝笔端的爱的灵魂。把读其词,总能感觉到一个为失情侣、为爱所系的男儿一声声的呼唤,一腔腔的思恋,一个杜鹃啼血悲情婉转的游子,一个“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的漂零客形象。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漫》
  天若有情天亦老,树若有情树不青。近人陈廷焯谓白石词惟其“阅人”四句“最为沉痛迫烈”。其于合肥女子,正是“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词则·大雅集》卷三)姜夔在词前自序中引用庾信《枯树赋》中的几句话,表明自己的心迹。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大司马桓温出征前秦,经过金城,看到以前种的柳树都已十围,不觉攀条折枝,泫然流涕,“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姜夔谓“此语予深爱之”。著一“爱”字,反语正说,乐言述哀,倍增哀乐,难解难收的一腔离绪力透纸背,怨抑眷恋的相思之意真是异常深切。深情的男人一生只为最让他动心的那个女人动情。许多情况下,这样的女人,也许并不是自己的妻子。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解连环》
  一生行走江湖,世事纷纭,羁旅飘泊,岁月蹉跎,“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暗香》)唯有对当年春风半面耿耿难忘。一见钟情,半面倾心。爱情就是这样,让人说不明道不白。至情入心,走到哪都忘不了,除了生命的终结。见友人回合肥,急切切捎信而去,唯恐心上人空挂怀。“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送范仲讷往合肥》)
  尽管殷勤相约,姜夔还是“失后期”了。古时通讯不发达,捎个信儿也要一年半载,等信捎到时,人已去,物已非,一切都变化了。多情男女生在今天真是幸福啊,煲一个电话粥,发一个Email,尽可以把心底的相思抖尽。如嫌不够的话,坐上飞机,几小时便可到恋人身边细诉相思之情。隔三差五速递一束鲜花,自会令情人幸福得要死。古人却不行,山高水远,路遥时长,“算潮水、知人最苦”。
  当然古之人诉衷情并非只有为文一道。琵琶弦上说相思,音乐最能达情。合肥的这位女子亦擅音律,善琵琶。“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正是姜夔曲中知己。离别之日,满怀悲情沉恨,尽入四弦,刻骨镂心。
  著酒行风风满袂。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浣溪沙》
  “琵琶拨尽四弦悲”。(周邦彦《浣溪沙》)一曲曲,一声声,把人都弹得老了。梦有梦后人醒,云有风流云散。梦中寻遍无数个驿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
  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鬲溪梅令》
  花无百日红。美丽盛开的鲜花总是不等待惜花的人。姜夔似乎有某种预感。“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长亭怨慢》),“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一萼红》),竟成谶语。女郎去了,“自恨寻芳到已迟”(杜枚《叹花》),一段幽情,从此绝尘而去。
  已经无法对姜夔所以没有与合肥女子共结连理的原因作出准确的推测了。合,有它的因由;分,自也有它的隐情。男人生在世上,总会遇到自己心所想而力不逮、心有余而能不及之事。舍弃或放弃,当迫不得已,定是一己之能无法逆转的。也许这就是宿命,他只有接受这样的宿命。
  在长沙做官的友人萧德藻器重其人其才,把他的侄女嫁给了他。姜夔终于没能成为合肥的女婿,不能不说这是合肥的一个遗憾。其实,在我看来,长沙虽有姜夔的女婿之名,却无女婿之实。因为长沙没有留住姜夔的心。那首在今天被长沙学者钟叔河先生视之为长沙荣耀、写长沙的词作《一萼红》,究其内容,仍然是寄托对合肥女子的眷恋之情(参见夏承焘《姜白石系年》)。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一萼红》
  可以说,沧桑一生的姜夔那颗跳动着的拳拳爱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合肥女子。在姜夔的生命中,纵然是他的妻子,也代替不了合肥的这位多情女郎。多年后的一天,他还想着要为自己的至爱做一件衣服。他买来一段布料,自己动手精心地剪裁,一针针一线线地为心上人缝制。衣成之后,姜夔把玩着弯弯的衣领,心中喜不自禁。可一想到情人已去,再也不会来试试自己做的衣裳了,心中顿时泛起无限伤感。拿着衣裳,对着镜子,左照照右比比,情人何在?还是自己来试一试吧!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四首》)人生而有情,其可悲处亦在此。有些时候,明知没有什么好结果,却偏偏收不住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不过小小寰球,因了人之常情,人生才迭宕多姿,世界才丰富迷离。至死不渝,至灭方休,情之于人,真是个怪物。人之于情,真是个怪人。
  尽管离情恨苦,姜夔也没忘用自己的才情来游戏生活。有一段时间,姜夔住在江苏吴兴的朋友张仲远家。张妻对丈夫很是不放心,每每有书信寄来,必先拆开审视一番,令张的朋友们很是恼火。姜夔也看不顺眼,有心捉弄一下张妻。他作了一首词,故意把张仲远描摹成一个花花公子,然后将词装入信笺中寄到张家。张妻拆信一看,醋意大发,恼羞成怒。词是这样写的: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相见。    ——《眉妩》
  如果姜夔有“艳词”,那么这首词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词的上片说张仲远出门在外,恰逢春天,惹动春愁,来游青楼妓院,碰上美丽如赵飞燕的一位青楼女子。月光融融,二人把酒对斟,艳歌婉转,情合意契,欢娱夜晚,其意缠绵。下片说将要分别,女子给他写来情书,又要送他上船。临别凄凄,魂断烟波,希望携手同船,形影不离。作者把张氏在外的艳情艳事描摹得惟妙维肖,如在目前。一词激起心底醋,读罢其词,纵有深厚的涵养怕也按捺不住心头之怒。张仲远一进家门,其妻便猛扑上去抓脸皮、抽耳光。姜夔妙思成章,无中生有,这个玩笑开得真可谓不小。抛开其中的玩笑成份,我们不能不服膺其大家手笔。他的好友杨万里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其词章又何尝不是如此?
  肥水东流无心期,当年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姜夔是个凡人。他也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慨叹。吃了黄莲才觉什么是苦,吞了后悔药才知什么是悔。渐近老年,人都有一种情悔的心意。惟渐老,才能看得透,惟渐老,才能看得空。人生之春还没有到来,可自己的鬓发早已斑白了。“不合”,就是不应该呀,就是不应当呀。它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悲凉,蕴藏了多少情感的沧桑啊。
  桥连着爱。桥是通向爱情的最后一段旅程。桥隔着爱。桥是别离爱情的最先一步脚印。赤阑桥如泣如诉地演绎了八百年前的一份真情。姜夔曾自谓“客居合肥南城之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八百年过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赤阑桥早已跟随战争的风铃而作古,潺水已逝,惟柳色依然。水泥桥代替了石板桥,八百年前的尘土与八百年后的尘土混在一块,垒垒相堆,叫人分辨不出历史与现在。
  每一段悲苦的爱总有它辛酸凄楚的故事。沈园悲歌,是因为有一个视情无有的老婆子站在后面。可于姜夔,是什么让他抛下他深爱着并为之眷恋一生的女子?词中无记,诗中无记,史中无记。八百年灰飞烟灭,我竟不能刮出一点赤阑桥悲情的陈迹。隔着桥,怎么也读不明白。情之切,爱之深,因何“鸳鸯风急不成眠”?在姜夔的诗词文字行走,我一直试图刮去堆积其上的微尘。战争可以毁山毁水,可以毁桥毁路,却毁不了心中的执著之爱和火热之情。战争能够让女人走开,却不能让情爱走开。任何时候,战争的阴影毕竟遮不住情爱之光。心不死,情不灭。可是穷困是比战争更令人气短的东西。历朝历代,一个“穷”字总是与文人如影随形。终其一生,姜夔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谢绝了朋友愿为自己提供捐资做官的好意,凭自己的文才笔力,长期奔走于幕府,混一口饭吃,过着清贫的生活,死后还是靠朋友的资助方得下葬。“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奉别沔鄂亲友》),“吾侪正坐清贫累,各自而今白发生”(《寄时甫》),“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临安旅邸答苏虞叟》),就是他自绘的一生行状。我似乎又有些明白。
  上帝似乎历来都对大师们不公平。大师合该就是物质上的矮子?杜甫如此,李商隐如此,吴敬梓如此,曹雪芹如此,大师们大多如此。倘若腰缠万贯,一掷千金,姜夔怎么会连个小女子也不能带在身边,非得去受那份相思煎熬之苦?生于唐宋,只要有票子,娶个三妻四妾,包个“二奶”、“三奶”什么的,既不有伤风化,亦不有违伦理,更不有悖律法。毋须像今之富贵者权势者那样偷偷摸摸遮遮掩掩,还要冒着法律惩罚和道德批判的风险。所以如此,其根源当在一个“穷”字吧。
  贫穷的文人,尽管有一肚子的情感,终究是要抑制以至泯灭的。情对于穷困的文人来说,实在是一个累赘。古往今来,文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李义山与姜白石,时代不同,人生遭际倒是极为相似。自幼孤苦,寄人篱下,辗转飘篷,仕途不畅,困顿无依。这样落泊的身份,偏怀有多情的种子。一个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一个是“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最苦。”(《玲珑四犯》)一个是“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四首》)一个是“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齐天乐》)一个是诗人,生于大唐日落之世;一个为词人,生于南宋垂暮之时。天意不怜幽草,人间偏有多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其实,视情之为物倒不如言情之为心,物不是自己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心却是自己的,与生俱来,与死俱去。沉沦、落拓,穷困的人生,剩下的,唯有一份挚爱的情,唯有一份多情的心了。
  一位法国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灵魂,并不是爱得最频繁的灵魂,而是爱得最强烈的灵魂。姜夔不是合肥人,合肥只是他一生四海漂零的一个客居之所。谁都没有料到,弹丸之地的合肥小城,却成就了伟大灵魂的强烈之爱。
  不缺乏蓝桥断魂的哀怨,不缺少廊桥遗梦的缠绵。桥通着爱。在这个世界上,爱之桥无分天南地北,与天地同在。赤阑桥所缺的,只是没有廊桥理智战胜情欲的那份浪漫,只是没有蓝桥地久天长的那份苍茫。肥河横亘,肥水东流。从桥北到桥南,只几十步的路。我站在桥北,看桥南绿杨影里,梅枝俊峭,犹见白石携酒吟词,美人琵琶,和歌而行。小桥宅中,暗香幽影,“小窗闲共情话”(《探春慢》)。这情话,正喁喁八百余年,从桥的那一头细声飘来。


我今也住赤阑桥

 

(2008年2月19)

 

    今天在网上看到首届赤阑桥文化艺术节于2008年1月18日开幕,这正是我离开合肥赤阑桥的第三天。

    关于赤阑桥,当时我就地打油弄出《我今也住赤阑桥》。本不想再弄点什么,何况时间过去一个月了,可此时还是有了以下长长一串……

    这…是…为…什…么…呢……

1

    新年伊始,到省城开会下榻赤阑桥文化大酒店。店内满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作品。经打听得知姜夔曾在赤阑桥一带居住,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写的。回到房间想了一番,我直把脑门狠拍,这都怪过去读书不认真,更怪后来直至现在工作忙把好多读过的或知晓的给忘了。

    在这么一个有文化的酒店住下,自然也就“文化”起来了,“文化”到居然在会场里就开起思想小差玩弄起平仄小技来。

    也难怪,2008年第一场雪,且不说这正如街头巷尾传闻的是总书记给全省人民送来的一份新年大礼,但就窗外白雪神韵足以让你情不自禁而“文化”起来,何况想到了远方诗友的短信,于是就将这“文化”到手机短信里:

        我今也住赤阑桥,

        正值新年瑞雪飘。

        会上分神诗草就,

        飞扬窗外与春聊。

    这是借姜夔“我家曾住赤阑桥”诗句而戏弄一手。“戏弄”旨在表达,“草就”而不甚精心。此时又录入文中,再推敲一下,就有了一字之改动:“与春聊”,手机短信所发是“与君聊”。

2

    说到姜夔,我觉得很有必要在首届赤阑桥文化艺术节之后继续将我们的姜夔好好宣传宣传。这,可是我们安徽的骄傲哟!

    首先,介绍一下同我的打油之作有关联的姜夔一首小诗,这首诗曾经读过,由于作者词名盖了诗名,以后我就把这诗给淡忘了。这诗的题目是《送范仲讷往合肥》,诗是这样写的:

        我家曾住赤阑桥,

        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来时秋已半,

        西风门巷柳萧萧。

    据作者著名词篇《淡黄柳》序所言:“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其《凄凉犯》序亦言:“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可见,合肥明明是姜夔“客居”,但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中则称为“我家”,这足以表明姜夔对合肥赤阑桥的感情非同一般。

    对姜夔来说,“不寂寥”似乎是件极难得的事。他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达到了孤清无人的境界,其他如“梅花竹里无人见”、“只有诗人一舸归”、“游人去后无歌鼓”、“人静山空见一灯”、“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等等,更是把生命孤绝的本质说得极为通透。所以,“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对他而言一定是十分稀罕的往事,所以,他才会如此珍惜,如此兴致勃勃,如此罕有地把个人私藏的记忆反复地写进自己的作品里,而且向另一位朋友老范倾诉。

    再从作者大量诗词作品及其序中可以进一步发现,这非同一般的感情大约与这里的什么人有关,而且是个女人。

    这真的要感谢姜夔的序,他特喜欢在自己的诗词作品前面加上序,有时还很长。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无论是研究其创作还是考证其隐私,太有用了。

    果然如此!南宋时期虽然战祸不断、国事不安、百姓不幸,但当时那些文人们总喜欢心怀一丝艳遇、衣沾一点风尘、笔带一些花絮,姜夔也不例外。

    据考证,姜夔在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期间,浪迹天涯,往来江淮,至少三次到过合肥。他初次来到合肥的时间是公元一一七六年,或稍迟一点,那时他大约二十三、四岁。因为宋、金战争,南宋偏安一隅,合肥作为南宋时代的一个边城和宋、金拉锯战的军事重镇,看不出一点繁华,倒是一片荒凉,对于外地人来说更觉寂寞。所以,姜夔说“与江左异”。

    年少贫寒的姜夔住不起旅店,就在合肥城南赤阑桥边寻常百姓家租了一间小屋,以卖字为生。第一次来到合肥的他,自结识了精于琵琶、古筝的一对歌妓姐妹后,在共同切磋琴艺、吟唱词曲中,心中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愫被悄然唤起,他疯狂般爱恋上善弹琵琶的姐姐,这就是被后人称为“白石知音”的合肥女。从此,寂寞的日子变成了美好的时光,荒凉的边城也觉得再“不寂寥”,以至于几个月后他不得不离开合肥时,一对男女已是难舍难分。这,谁还不理解!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在当时那种交通、通讯条件下,这一别,意味着什么,谁还不清楚!果然,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等到姜夔再一次兴冲冲赶到合肥时,那一对姊妹已杳如黄鹤。

    自古以来,所有没有结局的情缘都是刻骨铭心最美好的!此后二十多年里,姜夔在各种场合,为合肥情人创作了数十首情诗情词情曲,一次又一次地回忆着这“今古高山流水曲,爱也知音,恨也知音(老卡句)的合肥情缘,一次又一次地梳理着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合肥情结。比如,描写合肥女孩身态:“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描写合肥女孩技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回忆自己给合肥女孩的最初印象:“郎携羽扇,那日隔廉,半面曾记”;回忆离别时一句不经意的调侃:“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所有这些,形成姜夔怀人词相思曲独特而显著的特点。

    当然,最让人心思缱绻的就是《送范仲讷往合肥》。过去,我没怎么在意,如今在意了就再也无法忘怀。反复吟读,每次感觉总不一样,越是不一样,越是想从这简单的二十八个字中找出什么一个样;之所以无法忘怀,个中原由总是说不清,越是说不清,越是想通过对这二十八个字的理解把它怎么说个清。“无情好苦,多情更苦(老卡句)何苦说到自己,真是自寻烦恼!还是书归正传,继续说说姜夔这诗吧。

    姜夔这诗,看来也不能再考证下去了,总得照顾点人家的隐私,尽管论官论名还不至于一定要查处到他这小人物头上,我们后人又何必老是在这上面揪古人辫子。再说,姜夔与那姐妹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与你何干!更何况,那时歌妓与如今娼妓根本不是一回事。他姜夔能将这难以排遣的情史淋漓尽致地反映到他的作品里奉献今人,已经够了不起的了。如今许多高官的风流韵事,只有东窗事发才在铁窗哭叹“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家庭和孩子”,这声声哭叹究竟又有多大价值!

    提醒:又跑话题了!打住!OK!

    总之,在姜夔的作品里,类似“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的记忆太多了,所以,他才感慨彼一时“邻里相过不寂寥”,而此一时“西风门巷柳萧萧”。

    由此可见,姜夔所说的“萧萧”之“柳”,已不再是中国文化中原本的“送别”、“留恋”那含义,而成为作者个人的一种独特记号:那在西风中在无人之巷陌中的萧萧之影。

    这一独特记号还可再简约点:风中柳或风尘柳;相思柳即萧萧柳。

    姜夔一生的独特记号进而可更形象地概括为:那就是她,她就是柳-萧-萧!(今人也真是利用高手,合肥为此弄了个雕塑,称呼“白石知音”!)

3

    为了加深对姜夔的了解,在介绍了他的“我家曾住赤阑桥”一诗以后,有必要再简要介绍一下他这人。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书法家,生卒年不详,一般说法是生于一一五五年,卒于一二二一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属江西)人。

    姜夔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使姜夔感到十分痛心,但是,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他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痛苦凄凉的心情主要表现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姜夔一生漂泊,在他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中,深刻细腻地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经历、心情和想象。作为一位擅长音乐的文学大师,姜夔一方面推敲文字,每一段每一句直至每一字,疏影依依、暗香阵阵而耐后人寻绎;另一方面更斟酌声律,每一音韵每一节奏乃至每一作品,空灵精妙、含蓄闲舒而让后人存念。不过,姜夔在其刻意创作后,他的独到描写和飘忽想象,往往又使后人有雾里看花般感觉。这,也许是出于私隐的考虑吧,毕竟有那么一点身价和名声,太露了,不好。诚然,文不可直露,一直是姜夔的创作理论,他这般雾里看花的处理,也许又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正是这般疏影依依、暗香阵阵的字词细细推敲,正是这般空灵精妙、含蓄闲舒的韵律稳稳把握,姜夔的作品尤其是词作品可以说是个个精品,自然包括一直为后人传颂的他那怀人词相思句:“柳萧萧”那相思柳无须再说了,《长亭怨慢》和《淡黄柳》的相思柳又是一番情致,“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除了柳树,还有梅花,《暗香》、《疏影》的相思梅,更把那苦苦相思给写的点点滴滴凄凄切切,绝了!此外,“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说的是相思树;“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踏莎行。江上感梦而作 ,说的是相思病;“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庆宫春》),说的是相思意;“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抒。……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齐天乐》闻屋壁间蟋蟀有声),说的是相思虫……

    好个姜夔!好个相思夔!!服你了!!!

    姜夔耗尽一生追绎的恋情就发生在赤阑桥畔。当时他才华正茂却又窘迫难堪,他一直缺乏可以倾诉的异性,所以,对于情感的渴慕既单纯明朗,又朦胧无知。他在这里所交遇的两个知音姊妹,不知道其才其貌究竟如何,但从他的笔下来看,还是楚楚动人且妙解音律的,这对于他来说就够了,何况这姊妹俩经常陪着他游巢湖、登姥山、泛舟环城河、弹琴饮宴席,这必然使得懂音律、擅谱曲的姜夔兴奋不已,铭感五内。再从姜夔本人来看,估计相貌也很平常,不可能象杜牧、柳永那样风流倜傥混迹青楼数十年。因此,这赤阑桥畔的艳遇,就显得弥足珍贵。根据专家的统计,在姜夔现有的八十四首词里,关乎这段往事的就有十六首之多,接近总数的五分之一。

    赤阑桥畔一别,终成千古诀别。姜夔与合肥情人离散后,心意消沉,加上景遇窘迫,一直未有成家之念,直至三十余岁的时候,在湖南结识了千岩老人萧德藻。萧极爱其才,认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于是妻之以侄女。姜夔倒插门在女家住了近十年,不过,这段感情显然只可以用“平淡将就”来概括,若有一点惊动心绪之处,以姜夔的才华和重情,何以在他现存的八十余首词里,找不到一首是咏叹夫妻情深的呢?即使是对没有相处多久的歌姬小红,他也写了一首《过垂虹》,愉悦满足之心溢于言表。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正是这境遇,倒霉透顶的姜夔身上就有了一种孤硬的气质,越发使得他寒苦不堪,难以解脱。这种寒苦显现在诗词作品里,读来让人心头发梗。他有着杰出的才华,却没有给他带来一官半职,耿直的性情更让他衣食无着。而像他这样一个落魄者,却还要说什么“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沉灭”,还说什么“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这就更令人心酸。

    都混成这样了,姜夔还喜欢以唐朝隐居江湖的诗人陆龟蒙自比。姜夔他不过是个长期寄身于名公世卿等豪富人家的清客,他对诗词、书画、骈文、音乐无所不精,确是个当清客的好材料,但上天给了他这样的才华又怎忍他只做一个清客呢!好在他的词音调谐婉、格调清幽,有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对他以后的词人影响极大。

    你这姜夔,倒霉透顶的姜夔,我还是服了你!!

    姜夔其人,还是用姜夔《自叙》作一小结吧:“嗟呼!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娄困无聊之地者。”他是委屈抱怨的,一生四海奔走,却没有一个功名。生活中的他定然是处处碰壁的,所以,晚年的他才会哀叹:“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曾经他是有机会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的,但他放弃了。他曾依傍的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曾想出钱为他买个顶戴,被他拒绝。姜夔当然不是清高到无意于功名富贵,他先是屡试不第,四十三岁时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古今谈》,想要另辟蹊径,讨个饭碗,不料没人理他;四十五岁时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只可惜在得到进士考试的机会时却又名落孙山。后来张鉴又想割让锡山给姜夔,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没有成功。姜夔喟叹道:“惜乎平甫(张鉴的字)下世,今惘惘若有所失。人生百年有几,宾主如某与平甫者复有几,抚事感慨,不能为怀。”这里的“失”,除了感慨子期不在,也许还有一点是因为那失之交臂的锡山吧?张鉴死后,姜夔贫无所依,浪迹于浙东、嘉兴、金陵。大约公元一二二一年死于杭州,贫不能殡,在吴潜等人的资助下,才得葬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外。如他这种一生以布衣始以布衣终的文人,历史上还是罕见的。

    老姜啊,我为你悲为你叹,不管怎样,我永远还是服了你!!! 

4

    “我家曾住赤阑桥”!为了纪念姜夔,也是为了宣传姜夔,古赤阑桥之地即我省前些年(好像是二00六年)创作了一出戏,这出戏的名字就叫《魂断赤阑桥》,这是我省著名剧作家侯露女士创作的庐剧,这也是姜夔身后八百多年来的第一个有关他的艺术作品,他的第一个艺术形象。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整出戏就是在这段著名诗句的反复吟唱中拉开了帷幕,伴有庐剧特有的哀婉唱腔和着那诗那景那情的“萧萧”之韵,让人怦然心动!

    基于前文对“我家曾住赤阑桥”一诗及作者基本情况的介绍,《魂断赤阑桥》的编剧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煞费苦心地为姜夔和年轻歌妓(剧中取名柳萧萧)的这段美好情感编织了一个故事框架:姜夔夫人萧氏千里迢迢从江南赶来,好心地要为丈夫买萧萧为妾,遭到萧萧断然拒绝;萧萧因此而与白石割断情缘,在白石悲愤而去后,萧萧因对人生绝望而投河赤阑桥下。

    帷幕拉开,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南宋合肥赤阑桥畔的柳下坊间,姜夔徜徉在肥水河边,吟唱着《淡黄柳》翩然登场。

    紧接着,怀抱琵琶的柳萧萧卖唱归来,姜柳相遇,情深意长,更相见恨晚,二人给我们演绎了一场“中特”《魂断蓝桥》,为历史演绎了一段“中特”感情戏。

    姜夫人为解开姜夔留恋合肥之谜,追到合肥。见到深谙姜夔词曲并心声的柳萧萧,萧氏自愧弗如,诚心为夫纳妾,以成全二人。柳萧萧也被萧氏的胸襟感动,为使姜夔一家团圆,决心斩断情丝,谎称将嫁于富商。姜夔信以为真,万念俱灰,愤然离去。柳萧萧追悔莫及,投水殉情,魂断赤阑桥。

    《魂断赤阑桥》虽是折子戏,很短,但折射的问题很广。我没有看过这戏,不敢妄加评论,觉得让大家多了解一点兴许更好,起码对我这文章的理解会有帮助,另外也可加大我这浅薄一文的份量,所以我把有人之评论转录如下。

    《魂断赤阑桥》的特点有四:

    一、它以史实为背景,在尊重姜夔合肥情诗情词的原作精神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虚构与想像,加之对这段感情的独到理解,在结构紧凑、容量有限的小戏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姜夔与合肥女子柳萧萧、夫人萧氏之间,共同为追求美好感情生活而体现出真、善、美、爱四大传统美德精神的戏剧人生。这是该戏的最大特点。

    二、为了更多的保留姜夔赤阑桥之恋的原貌,整个小戏还尽量引用或化用姜夔原诗词以及其中的句子,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并在全戏的首尾进行了呼应,全剧还用到了《淡黄柳》、《鹧鸪天》、《琵琶仙》和《长亭怨慢》等。姜夔合肥情诗情词代表性作品的引用与化用,丰富了戏剧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更为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从而更加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可信度。

    三,戏中庐剧的经典唱腔与姜夔的情诗情词实现了相得益彰的组合。两者在感情的表达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同质性,都有哀怨婉转、凄迷悲伤的一面,因此一部分唱词听起来比较优美感人,让我们在欣赏富有宋词底蕴的庐剧的同时,也让我们欣赏了富有庐剧韵味且声色并茂的姜夔情诗情词。

    四、整个小戏虽然时空有限,但是三个人物在围绕着爱的主线交错冲突中,最后在“爱他人超过爱自己”的感情境界中,实现了“情到深处道德显”的感情升华,人物形象也因此而鲜明丰满,特别是柳萧萧的感情,在痴情到弃情、再到殉情的合理发展中,把象征美好感情的赤阑桥由鹊桥变为断桥,让合肥女子由琵琶女成为“白石知音”,得到了合理的艺术诠释,同时也让我们在充满艺术张力的震撼中,获得较为完整的审美享受。应该说,这也是这部小戏的最亮闪光点。

    另据介绍,该戏只是大型庐剧《赤阑桥遗梦》的一个片段,而姜夔与合肥女子的相识、相爱、魂牵梦绕的恋情,以及他的戏剧性人生际遇都暂时无法展现,不能不对该戏的艺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确是一个遗憾。因此,我们期待着侯露女士的该剧完全本早日问世,为合肥打造赤阑桥文化,为安徽再创庐剧辉煌,做出新的贡献。

5

    由根本拿不出手的一首打油小诗为由头,不仅找个机会把它公开发表了,还借机拉拉扯扯的写了这长长一串文字发出去了,并且紧紧围绕爱情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穿插情人即今人所说的第三者插足这一诱人话题,这老卡,你头脑也真够用的!

    别这么说,老卡我一向自知自明:这又臭又长的东西,不知要熏昏多少人!好了,我将打住。尽管打住,最后还得说上两句,就算是一点申明吧:

    我欣赏姜夔,崇拜姜夔,因为时间仓促,更因为本人学识水平有限或认知有失偏颇,文中难免存在这方面或那方面问题,敬请大家原谅;若有亵渎姜夔之才之名地方,更请大家宽恕,我绝不是有意的。此其一。

    我欣赏姜夔,崇拜姜夔,但我并非姜夔,更不及姜夔万之一,还请大家千万别将什么与什么牵扯到一起,别将老实巴交的老卡与文中的什么什么牵扯到一起。此其二。

    “我今也住赤阑桥”,只是出差住宿赤阑桥文化酒店三两天,这既非我之客居,更非我之披厦,尽管我很喜欢这里,但这毕竟不是我的家。此其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之姜夔词全集(17首)
年年知为谁生?
〖诗词鉴赏〗宋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57首<521-540>
至贫人生 至美爱情 至雅清词
他是南宋最落魄的词人,却拥有了最动人的爱情
南宋词人姜夔因作品获赠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