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纳谏改过篇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纳谏改过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

原文:

戊辰,徵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白话:

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思念魏徵不已,对身边侍臣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使衣冠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看到历朝的兴衰隆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败得失。魏徵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录自《资治通鉴》第九卷)

原文: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库分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此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白话: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着奔向府库,抢分金玉财宝。樊哙规劝说:“沛公是想得天下呢?还是想要做富翁呢?这些奢侈艳丽的东西,都是促使秦朝灭亡的啊,沛公你用它做什么!希望你赶快返回霸上,不要留居这宫中!”沛公不听从樊哙的规劝。张良说:“……现在刚刚进入秦国,就安享秦国的逸乐,这就是‘帮助暴桀为虐’。况且忠直的话听起来不顺耳,但对行事有利;治病的药吃在嘴里虽苦,但对治病有利,希望沛公你听从樊哙所说的话!”沛公于是带领军队返回驻扎在霸上。



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卷)

原文:

蒯彻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不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白话:

过了几天,蒯彻又劝韩信说:“善于听取意见,就能够预见到事物发生的征兆;善于谋划思索,就能够把握住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善于听取意见,思考问题而能长久地维持安全的人天下少有!所以为人明智坚定,抉择事情就会果断;为人犹疑多虑,处理事情就会招来危害。”



汉文帝诏书: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三卷)

原文:

五月,诏曰:“汉文帝诏书: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白话:

五月,文帝下诏说:“古代明君治理天下,朝廷专设鼓励献计献策的旌旗,树立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的清明,鼓励臣民前来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就使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皇帝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收到远方的贤良之士到朝廷来呢?废除这些罪名!”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五卷)

原文: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帝从其言。

白话:

晁错向文帝进言说:“圣明的君王在上,人民不挨饿受冻,并不是君王耕田供给他们食物,织布给他们穿,而是替百姓开辟了生财之道。……而今四海统一,土地之多,人口之众,不亚于汤、禹,加之好几年没有水旱灾害,可国家的积蓄仍很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土地没有完全开发和利用,民力也未完全投入。”文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再次下诏书劝课农桑。



         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七卷)


原文:

褚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若好忠直,如冰炭之自然,则谔谔之言将不求而自至。”

白话:

又禀告说:“尧、舜、周公所以能使人忠心进谏,是因为他们诚恳真挚的心十分显著。冰炭不会说话,而其冷热的本质自然很明确,这是因为他们是真实的。如果喜好忠直之言,能像冰炭那样自然,那么忠直之言将不用求就会自然而至。”


良药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

原文:

恪为笺以遗奋曰:“……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诏敕不行于藩臣邪!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则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良药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

白话:

诸葛恪去信给孙奋说:“……如果您背弃先帝的教导,对朝廷怀有轻视傲慢之心,那么,我宁肯辜负您,也不敢辜负先帝的遗诏;宁肯被你所怨恨仇视,又怎敢忘记尊奉主上的权威而让诏令不能在藩臣中实行?以前,如果鲁王及早地听纳忠直之言,对朝廷怀着惊惧恭敬之心,就能无穷地享受福禄,怎会有灭亡的灾祸?良药苦口,只有病人才会甘之若饴;忠言逆耳,只有通达之人才能接受。”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

原文:

初,彧请选忠清之士以补近职,吴主以大司农楼玄为宫下镇,主殿中事。玄正身率众,奉法而行,应对切直,吴主浸不悦。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邵上疏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白话:

当初,万彧请求选择忠诚清廉的人来补充近侍人员,吴王委派大司农楼玄担任宫下镇,主持殿中事务。楼玄以身作则,依照法令办事,回答君主的提问恳切直率,吴主心中渐渐地不高兴。中书令兼领太子太傅贺邵上奏书说:“……臣下听说振兴国家的君王喜欢听到自己的过失,败坏国政的君主喜欢听到对自己的赞美之辞;听到过失的君主,过失逐日消减而福祥降临;听到赞美的君主,名声逐日下降而灾祸来到。”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七卷)

原文:

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白话:

梁武帝下诏书说:“古人说:‘房屋如果漏水,知道的是住在下面的人’。我有过错,我自己不易发觉,江子四在封事上所说的话,尚书可以随时用法度来约束我,若对老百姓有所损害祸患的话,应该立刻详细地启奏,让我知道!”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原文:

上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白话:

太宗曾经对公卿们说:“人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借助明镜;君王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你们应该以此为戒,政事上有得失,不要吝惜,尽管直言。”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陆贽又曰:“盖为人之行己,必有过错,上智下愚,俱所不免,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

白话:

陆贽还说:“大概是人们在各自的行为中,必然会有过错,从上到下,都不可避免。明智的人能够改正过错而移心向善,愚蠢的人耻于改过而因循前非;移心向善,人的德行就会日日更新;因循前非,人的过错就会越积越多。”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白话:

太宗问魏徵说:“君主怎样做才会贤明,怎样做才会昏昧?”对答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会贤明,只信一面之词就会昏昧。……所以君王兼听广纳各种意见,那么贵臣就不能蒙蔽皇上,而下情能够上达!”太宗说:“讲得好!”



仲虺赞扬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吉甫歌颂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是则圣贤之意较然著明,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贽又曰:“仲虺赞扬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吉甫歌颂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是则圣贤之意较然著明,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白话:

陆贽又说:“我听说仲虺赞扬成汤时,不是称赞他没有过错,而是赞许他改正过错;尹吉甫歌颂周宣王时,不是赞美他没有缺失,而是赞美他能够弥补缺失。可见,古圣贤的意思非常明白,他们只以能够改正错误为贤能,而不以没有过错为高贵。”



天子之道,与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恶木而废发生,天子不以时有小人而废听纳。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贽以为谏者虽辞情鄙拙,亦当优容以开言路,若震之以威,折之以辩,则臣下何敢尽言,乃复上疏,其略曰:“天子之道,与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恶木而废发生,天子不以时有小人而废听纳。”

白话:

陆贽以为,谏诤的人即使文辞和意见鄙陋拙劣,也应该宽容他们,借以广开言路。如果以威势来震慑他们,那谏诤者就不敢尽言。于是他又上疏,大致说:“天子治国之道,与上天治理天下一样,上天不因地面有无益人的树,就废止土地萌发生长的功用;天子也不因常有奸邪小人,而废弃听纳正言直谏。”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上又以中书所撰赦文示贽,贽上言,以为:“动人以言,所感以浅,言又不切,人谁肯怀!……窃以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假使赦文至精,止于知过言善,犹愿陛下虑更思所难 。”上然之。

白话:

德宗又把中疏们所撰写的赦罪文书给陆贽看,陆贽上书德宗,他认为:“用语言打动别人,使人受的感动本来就浅,而所说的话又不够切合实际,那又有谁能真心受感动呢?……我私下觉得,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但改正过错却很难。讲好听的话并不难,做好事却很难。假如您的赦罪文书写得尽善尽美,那只是知道自己的过错和话讲的好听而已,还希望陛下更多的考虑如何改正过错和如何把事情做好。”德宗觉得陆贽说得有道理。



             好胜必甘于佞辞,恥过必忌于直谏。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贽又说:“……上好胜必甘于佞辞,恥过必忌于直谏。如是则下之谄諛者顺旨,而忠实之语不闻矣。”

白话:

陆贽又说:“……君主好胜于人,必然听巧言献媚之辞而觉甘美;君主耻于闻过,必然忌讳直言劝谏。如此,献媚阿谀之徒便会顺承旨意,忠诚真实的话就难以听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纳谏改过篇(二)
陈木香大楷书法《老子道德经》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 为人处世篇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35集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86集
《命运赋》原文及白话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