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思豪临王羲之《平安帖》及解读

许思豪临王羲之《平安帖》及解读


许思豪临《平安帖》:

王羲之《平安帖》:


解读:

《平安帖》有几个十分值得品味的特点。

其一,行草交替使用。《平安帖》全篇二十七个字,其中九个字是草书。王羲之写《兰亭序》,通篇行书,不加载草书,写《十七帖》全篇草书,不加载行书(除个别中间写有几行楷书之外)。《平安帖》是书圣写的一份书信,随意挥洒之中将书法艺术表现得十分精彩。通篇以行书为主,三分之一草书。有了草书,使作品增加了几分别样的生动和变化。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只会写行书的人与草行皆通的人在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做功夫,要向王羲之学习,既要掌握行书,又要掌握草书。这是临习《平安帖》所要明了的基础背景。

其二,懂得这是双钩填廓的摹本。古代没有照相机,这种复制的方法是与原作最为接近的,要比唐朝冯承素、诸遂良、虞世南等书法大家所临写的《兰亭序》更忠实于原件。只是双钩填廓在表现笔者运笔时的飞白是很困难的。换言之,双钩填廓可以准确地反映原作的粗细方圆,从而去体会用笔的轻重提按,顿挫转折,再进而去解读作者用笔的快慢走势。譬如“安”“存”“想”等字,通篇来看都是用笔比较重的部分,而“明日”“近”“由”“同”等字用笔比较轻。轻重提按,反复交替,是王羲之用笔的高明之处,需要仔细体会。有人写王字的时间很长,但没有理解和掌握提按的技巧。

其三,字的大小与间距的反差。粗粗一看,此帖的大部分字的大小是比较接近的,仔细品味则不然。两组草书“诸人”“當後”的连写,不仅破掉了通篇整齐的行书排列,而且草书的书写难度提升了作品的水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四个字用行书来写,大小如第一行一般,那么整篇的艺术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这两组草书都处与通篇字眼的位子,信手书来,神采奕奕,更凸显王字的水平。全篇的下半部分,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前面两行的末尾三个字显得小而且紧凑,第三行后三个字虽小却显疏朗。这是巧合?还是匠心独运?需要体会。一般而论,行书写到下面都有安排:或大或小,基本写齐。而王羲之用字与字的间距来体现变化,是巧妙的的构思,全与常规做法不同。

其四,领会书圣使用“再笔”的技巧。所谓再笔是指在前一笔完成之后再写后一笔的运笔动作,因为前后两笔搭在一起,所以粗粗一看,觉得是一笔连写,而细细品味就会看出实际上是再笔。如果读不懂这一点,有的笔法笔调就很难学到手。譬如第一行的“安”字,第一笔是点,再笔是完成上面的︹偏旁;第二行的“想”字,下面“心” 的偏旁,有上面相连笔而下,完成“心”的一点,而后部分实际上是再笔完成;第三行的“悉”字,下面“心”的写法与“想”字相似。

其五,字的疏密。写行楷时会养成一个思维的定势,即会用均衡协调的方法来表达对楷书的理解,,即字中笔画的间距比较均匀,从而表现出均衡协调的艺术效果。于是写行书时会继续沿续这个定势。而王羲之在这篇作品中以其独到的匠心来表现字的疏密,打破了均匀的思维定势,从而使行书得到更加生动表现。如“安”,下面“女”的紧密村托出上半部分的疏朗;“修”字第五笔与第六笔的紧凑烘托出其余部分的疏朗;“想”字目“旁”的紧密与其他部分也是一个反差;另外“诸”“增”“概”都是这方面的十分典型的字例。

临王羲之《平安帖》,有以上的体会。这些心得要在实际创作中运用自如,还要花很多的功夫。

许思豪 |著名书法家,自1965年拜著名书法家李天马为师,于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曾主编出版《李天马书法集》,出版专著《金文拾贝》、《草书纵横》、《章草传薪》、《章草概论》。作品被人民画报书画院、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羲之经典作品《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行书尺牍欣赏《何如帖》两种
王羲之传本墨迹集锦——高清大图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高古摹本存世仅十几件价值几何
书圣王羲之一个字值750万,这样的书法名帖该怎么临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