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与“邪乎”--纵观胡抗美沃兴华书法展

“邪乎!”“不可思议!”……27日,中国当代北南两位书法大家胡抗美、沃兴华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新近创作的120余幅作品,以非比寻常的面貌冲击着观众视觉。

突破传统:挑战书坛传统观念

在上海美术馆展厅,一幅胡抗美的巨幅书法吸引众人驻足观看:上面的字体貌似稚拙,而且个个歪歪斜斜、摇摇欲坠,充满了不稳定之感。如此“不美”,甚至不工整、不流畅的书法作品,与人们对中国传统书法唯美的印象可谓大相径庭。

“书法是黑白的艺术,而这幅作品则是要探讨 白 在中国书法中的作用。”胡抗美解释说,其实,一反传统思维,这画面中的“白”才是主角。正因为白色在这幅作品的左右两边分别形成了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才给这幅充满不平衡感的书法作品带来了和谐。

类似这样的艺术创新,在此次题为《情感与形式》的书法展上俯拾皆是。两位艺术家试图通过种种尝试,去打破中国书坛认为书法“内容大于形式”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书法界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今天的书法是观看的,不是阅读的。观众首先是来看书法展的,而不是来阅读这个展览的。在写一幅古诗词时,我考虑更多的是点、画的关系,也就是书法的形式本身。”身为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胡抗美说,在他看来,书法的形式就是书法的内容,而当今书坛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把唐诗宋词作为书法的内容,这可是“天大的误会”。

沃兴华则对记者说,中国书法也应该适应当代的艺术欣赏形式,“既然走进了美术馆,走进了现代的展览空间,它就应该适应这一变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认为,两位艺术家选择“情感与形式”这一主题进行艺术创新和突破,恰恰切中了当今书坛要害。“情感与形式、内容与形式是艺术创作最普遍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式向来处于从属地位,情感、内容被拔高了。”

激活传统:让中国书法更有生命力

对于北南两位书法大家的勇敢创新,书法界人士大多持欣赏态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开说,“从绘画的梵高、毕加索,到作为歌手的迈克尔·杰克逊等,走向当代艺术高端的探索乍看上去都是 邪乎 的。胡抗美、沃兴华的作品形式上似乎很 邪乎 ,明显脱离了传统,但是,都又带着强烈的当代信息,这为缺少创造的当代书坛树立了多元化的坐标。”

不过,两位看似大胆出位的书法家却一再表示,其对形式的强调,决不意味排斥情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沃兴华表示:“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尊重传统的人,但是,我尊重的是王羲之、颜真卿的精神,他们书法中的形式美和阴阳平衡等,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尊崇他们的创造精神。”

胡抗美认为,“形式如果不带情感,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形式要有生命,必须寄寓不同时代不同个人的情感。对中国书法来说,它的形式,一头连接着传统书法所积累的各种表现经验,另一头连接着具有时代特征的个人情感。因此,我们必须用情感去激活传统。”

独树一帜:开创当代书法新空间

“你们是否应该在形式感上弱化一些,在点画上再强化一些?”“沃兴华先生是否可以写得更自然一些?”……对于这样看着“邪乎”的书法,观众们有着不同看法。

众多书法界人士认为,常态的自然的书法写作不一定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刻意求功的创作在呈现新意、爆发力的同时,不一定完美。但是,大家对两位书法家从事书法创作几十年后进行的大胆“变法”,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

传统虽美却未必具有生命力,两位书法家的探索虽不完美,却充满了时代精神、生气勃勃。

“我们中国古人把字写绝了,这不假,但是,古人没有把事做绝,更没有把各种艺术的 式 做绝,留给我们唯一的、也是巨大的发展空间。胡抗美、沃兴华在中国书法表达形式上的探索与突破,让我们感到振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洪彪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抗美沃兴华上海书法展 作品令人震撼!
去书写性”渐成当代书法主流
论当代书法创作中的视觉化取向(作者:杨天才)
改造与失衡 试析形式构成
【寻欢论艺】丑书、退会、喊叫与现代书法之变
对话沃兴华 × 2002首届流行书风展提名作者和作品 | 大米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