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铁幕的开启者 智商情商双双爆表的 第一毒士

01

王允、吕布设计诛杀董卓之后,对董卓部将李催、郭汜也下达了追杀令。


李催、郭汜闻讯后心灰意冷,决定解散部队,分头向大西北逃亡。就在众人收拾行装之际,一个人的一席话却改变了历史。

 

“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


不若诱及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胜,走亦未迟。”

正是这席话埋葬了汉王朝,开启了三国时代的大幕。

此人便是实力派谋士,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他机智冷静,路遇贼人却能全身而退。


他在谋略上击败曹操,令曹操都深感佩服;他谋略奇准,算无遗策,总能在关键时刻运筹帷幄,一招制敌。


他低调谨慎,深谙乱世自保之道,是曹操智囊团中少数寿终正寝的亲信谋士。





02

路遇贼人,全身而退


年少时的贾诩并没有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天赋,以至于史料中记载甚少。家境普通的他以 “孝廉”的身份被推举为议郎,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然而,刚走上仕途的他并不走运,他突然患上一种怪病,只好辞官回家。


就在回乡路上,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


当时天下并不太平,盗贼土匪横行,独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贾诩选择跟着很多人一起走,这样多少有点安全感。


一行数十人结伴而行,途中却遇到一群衣着怪异的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是叛乱的氐人,经常打劫路过的汉人夺取财物。


贾诩一行人中并无关羽、张飞那样的猛士,很快,他们被氐人包围并制服。


贾诩对氐人谋财害命的行径有所耳闻,眼看着就要栽在这群野蛮人手里,他的脑袋飞快的转动着,思寻着脱身之计。


智慧有两种,一种是深谋远虑,算无遗策,往往需要长期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


而另一种是在短时间内就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临机应变。兼具这两种智慧的贾诩冷静地思考着,他心生一计。


“我是段公的外孙,勿害我性命,必将重金酬谢”人群中忽然有人站起来高声喊道,此人正是贾诩。


段公是指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段颎镇守边关多年,与当地少数民族都过过招,氐人就曾吃过他的亏,对段公是既怕又敬,很是服气。


这次听说有人是段公的外孙,自然不敢怠慢。当然贾诩也留有后招,万一段公的名号镇不住这些氐人,还承诺将重金酬谢,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还好,段公的名头已经成功瞒过了氐人,贾诩被松绑,氐人一路讨好他并表达希望结盟之意,贾诩远离了这块死亡之地。


同行的其他汉人中有人知道贾诩的底细,临走时,贾诩安慰被俘的其他汉人,自己回去后马上筹集钱款来赎他们。


这些人怀有活命的一线希望,用乞求的目光目送贾诩远去,谁都没有拆穿贾诩。


贾诩头也不回,一路远去,回了老家。


而氐人也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从未听说段公有个外孙?


如此尊贵的人为什么只身跑到这里,而且一个随从也没有?


越想越不对劲的氐人终于明白自己被耍了,他们将剩下的汉人悉数杀死。可怜这些人临死前还指望着贾诩能来救他们。


贾诩首秀圆满成功,尽管自私的本性一览无余,却也充满着智慧。

 



03

指点迷津,乱世再起


一个没有其他技能的文人,一无官职二无俸禄,为了糊口,贾诩投奔了董卓集团,做了地方军阀的幕僚。


董卓进入长安后严刑峻法,滥杀无辜,终被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女婿牛辅也被吕布击败,逃跑路上被胡人斩杀,人头被送到了长安。


所有人都认为董卓之乱就要结束,汉朝即将恢复平静,可贾诩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牛辅死时,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都在外边奉命掠夺,董卓和牛辅的死让这些人没了依靠,他们本打算投降王允、吕布的长安政府,争取宽大处理,却不想王允嫉恶如仇,一根筋的他对董卓及其手下的暴行记忆犹新,不同意赦免董卓的手下,并下令通缉。


左 李傕  右 郭汜


李傕、郭汜等人得知王允的态度后,自知难逃厄运,决定带上钱财一走了之,隐姓埋名,聊此余生。


得知李傕等人要逃跑,贾诩大惊,心想这时候逃跑,大家肯定一起玩完。


你李傕可以回西凉当山大王,我贾诩可就成了全国通缉的逃犯了。


为求自保,贾诩出面阻止李傕等人,并告知他们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现在就散伙,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


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便可挟天子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


”本已平息的战乱,就因为这一句话瞬间开启了一个乱世。


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向长安进发,等到长安城下,已经有了十多万人,王允和吕布万万没想到李傕等人有胆量回来反扑,长安因为刚刚遭遇变乱非常空虚,而城外是一批为了生存而搏命的虎狼之兵,长安城十天便被攻陷。


李傕下令屠城,一时间长安城尸横遍野、腥风血雨,大汉王朝再无光复希望。


出于生存的本能,贾诩不得已开启了一个乱世。

 




04

急流勇退,择木而栖


李傕攻陷长安后,贾诩保命的诉求总算实现了。


尽管李傕等人对贾诩奉若神灵,封官进爵,贾诩却屡次推辞。


贾诩明白李傕等人声名狼藉,一届莽夫,不可久事;当下之计,应当尽量与李傕等人划清界限,提升个人形象,为下次“跳槽”做准备。


不久后,趁李催、郭汜内讧之际,贾诩暗中帮助汉献帝出逃,李、郭二人一路追击,追获多位汉献帝大臣时,贾诩站出来劝李催不要大开杀戒,硬是挽救了多位汉朝大臣的性命。


对此,汉献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感谢贾诩,认为他不仅是个能人,还是个不记名利,忠于汉朝的人。


贾诩的形象瞬间“高大上”了起来。


贾诩寻机离开了李催等人,投奔了同乡段煨。此时贾诩已颇有声望,段煨的手下都非常敬重他。


段煨给予贾诩优厚的待遇,但害怕势力被贾诩夺走,心中对贾诩有所忌惮。


贾诩察觉了段煨的心态,自知久留此地必遭杀身之祸。


贾诩暗中联系了在南阳的张绣,张绣得知他有投靠之意后大喜,派人迎接贾诩。


贾诩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人问贾诩:“段煨这么厚待你,你就这样离他而去?”贾诩回答道:“段煨生性多疑,有点忌讳我的意思,礼虽厚重,不可依赖,久留必会于我不利。


我离开了他反而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结交援军,必然厚待我的家人。张绣缺少谋士,所以也会重用我”。


正如贾诩所料,张绣带着儿子孙子一起隆重迎接贾诩,段煨果然善待贾诩的家小。


顺便说下,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是仅次于李催、郭汜的西凉军三号人物,张济死后,张绣全盘接受了叔叔的势力,对贾诩的足智多谋更是早有耳闻。


贾诩为何要选择张绣,而不是直接投奔曹操呢?


其实贾诩早已看出曹操日后将有所作为,只是缺乏合适的机会,而当时曹操帐下不乏智慧超群的谋士,曹操本人又足智多谋,直接投靠曹操难以获得鹤立鸡群的效果。


尽管张绣并无雄才大略,但对贾诩可谓是言听计从,贾诩的才华有了尽情施展的舞台,事实也证明,贾诩日后以张绣集团为跳板进入曹操集团实为明智之举,赢得了曹操的敬佩并顺利跻身亲信谋士之列。

 




05

运筹帷幄,两败曹军


贾诩投奔张绣之时,曹操已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地盘,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意吞并紧邻自己的张绣集团。


张绣自知无法抵挡凶猛的曹军,决定率众投降。张绣投降后,曹操倾慕张绣寡婶邹氏美色,夜间将其招致帐中。



张绣不甘受辱,贾诩献计夜袭曹营,曹军大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牺牲,悍将典韦为了给曹操赢得逃跑时间,力战而死。


与曹操反目后,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与荆州刘表联合,与曹操形成对抗之势。


次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


张绣得知曹军撤退,点齐兵马就要追去,不料贾诩赶来苦苦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从来没有忤逆过贾诩,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强行追击,结果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当张绣带着残兵败将,灰头土脸的回来时,贾诩却突然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


张绣以为贾诩说的是气话,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先生何苦挖苦我呢?”贾诩没有时间给他解释,只是说道:“兵势有变,火速追赶必然胜利”。


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硬着头皮追了回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张绣回来后,贾诩解释道:“将军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刚刚撤退,曹操必率精兵断后,主公追兵虽然精锐,但曹军更精锐,所以我料定第一次追击必然失败。


曹军退兵,肯定是后方出了问题,打败主公的追击后,必然会全速后撤,未留重兵断后,所以第二次去追击肯定能打胜。


张绣对贾诩佩服得更加五体投地。

 




06

投身曹营,屡献奇策


穰城之战的第二年,袁绍已统一河北,曹操吞灭了吕布和刘备,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中原大战一触即发。


值此之际,袁绍派使者招降张绣。


张绣正欲答应之时,贾诩却当众怒斥来使,一口回绝。


贾诩向张绣分析了三点原因:“曹公奉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其一也:曹军不及袁绍兵盛,此时去投必受重用,其二也;

曹操有称霸天下之志,虽与主公有夺嫂杀子之仇,必能尽释前嫌,明德四海,其三也。


张绣再次听从贾诩,投靠了曹操,在日后的官渡之战中立下战功;

而曹操也果然不计前嫌,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张绣得以善终。


曹操知道张绣来投全是贾诩的功劳,也早就领教了贾诩的厉害,将他奉为上宾,留在军中参谋军事。


与之前的猪队友相比,贾诩终于找到了明主,曹操不仅善于内政军事,外交也游刃有余,贾诩省心了不少。然而曹操身边的能人谋士也不少,当下贾诩的信任程度还不及荀彧、郭嘉等人,贾诩要想出彩也并非易事,他只在关键时刻发表高论,每言必中。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因为其家属犯法被袁绍下狱,愤然投奔曹操,并告诉曹操袁绍将粮草囤于乌巢,建议偷袭乌巢。


面对这一情报,曹操谋士团内部出现了分歧,大部分谋士认为其中有诈,许攸不能信任,只有荀攸和贾诩力劝曹操出击乌巢。


结果曹操率军出击,袁绍大败。


渭南之战中,面对马超、韩遂联军十余万人马,贾诩建议曹操使用离间之计,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结果联军内乱,被曹军一举击败。

 




07

明哲保身,寿终正寝


贾诩在曹军中献计一向谨慎,唯有一次未被曹操采纳。赤壁大战前,曹军一路所向披靡,已兵露骄态。常言道,骄兵必败。


此时的贾诩已经依稀嗅到了失败的气息,他建议曹操就地休整军队,安抚民心,待经济民生恢复之后,江东可以不战而降。


贾诩的话还是留有余地的,他并未向曹操直言出兵必败,仅是委婉地表达了不要出兵的建议。与之形成相比的田丰的命运。


官渡之战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不要南征曹操,征则必败,袁绍大怒,心想难道我还不如曹操?


遂将田丰打入大牢;官渡战败后,心胸狭窄的袁绍更是下令杀了田丰。


贾诩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这次献计也同样小心谨慎,然而此时的曹操已听不进任何建议,最终兵败赤壁。


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贾诩也做到了进退自如,并最终帮助曹丕上位。


当时继承人选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身上,贾诩一直在观察两位公子。


虽然曹植聪慧,深得曹操赏识,却缺乏曹丕的政治手腕和“狠劲”,贾诩判断王位日后必将属于曹丕。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继承人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他们父子。” 


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最后把基业丢了。曹操大笑,决定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继任后,任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


贾诩自知不是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结党,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得以寿终正寝,享年77岁。


相比曹操身边的其他谋士,贾诩可谓是善始善终,身处乱世,却能绝处逢生,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也许论军政谋略贾诩不及诸葛亮,但贾诩却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却也是最毒之谋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最不可思议的谋士,听他的基本能赢,不听他的一定失败
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三国毒计第一人,一毒计让皇帝流落民间,一毒计差点要了曹操小命
三国前十位大谋篇二之毒士(诸葛亮未进前十)
谁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谋士?陈寿:此人之才堪比张良
谋臣贾诩,如何在乱世之中独善其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