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愿灯一盏 ​照亮迪老西行路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愿灯一盏  

照亮迪老西行路

文|沈俊峰

          “周末散文五人行”是第一时间发布李迪老师辞世消息的,尽管几天前李培禹兄就让我们有个思想准备,但是此刻,我看到这个消息还是不敢相信,多希望这是一个假新闻啊。我坐在弟弟的车里,从汽车城往家赶,泪往外涌。“大胃王走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因颤抖而变形。

       从这一刻起,红衫白裤墨镜、步伐矫健、幽默风趣、仗义执言的李迪老师一直在我眼前浮现,幽默的话语又响在我的耳边。

                   一

       友谊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见如故便是续了前生的缘分。

       我和迪老加微信是在2019年1月18日。之前,我俩一起参加了中国文著协召开的作家维权座谈会。迪老写警察的作品在全国正传播得热火朝天,文学内外都在关注“李迪现象”,我一直以为他是公安系统的作家。那天,或许是只顾说话了,我俩并没有互加微信。

       1月18日星期五,“周末散文五人行”推出了我的一篇旧作《娘在家里儿在外》。迪老在朋友圈看到了,立刻转发,并留言:“我的好朋友们,周末快乐!我的作家朋友李培禹五位文友的'周末散文五人行’,办得很有品位。本周沈俊峰的《娘在家里儿在外》,读后难忍,久不能平。情真意切,惊心动魄。细微之处,听见泪掉。特转发,静夜分享。”

       从培禹兄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感动,立马加了迪老的微信,他也立马通过。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迪老说:“抱歉,以前没好好读过你的作品,一篇《娘》就让我泪流满面。仿佛人年纪大了,反而脆弱了。但是,你这篇散文,真是太感动我了。向您,向您的真情,您的文笔致敬!”

       迪老率真的性情,令我深受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日报副刊部宋曙光老师读到了这篇文章,请迪老帮忙打听,该文是否公开发表过。我如实相告,这是多年前编《中国纪检监察报》人物周刊时的旧作。迪老热心地转达消息,不厌其烦。

                     二

       2019年5月8日,“散文五人行”受邀去山西永和县参加第四届槐花节,同行的还有特邀作家李迪、王晓君。永和之行,令人难忘。永和县有18万亩野槐花,是一个了不起的槐花经济,还形成了蜜、茶、饼等一系列槐花产品。槐花从四月下旬盛开,持续整个火红的五月。永和有槐花,还有著名的黄河乾坤湾(天下黄河99道湾,最美不过乾坤湾),还有北方最美的梯田。

      槐花节后,我们去看乾坤湾、红军东征纪念馆、最美梯田等等,迪老则单独行动,每天早出晚归去采访,他要为永和写一本大书——《永和人家的故事》。

       那些天,早餐我们都是一起吃的。

       大概是到永和的第三天早晨,迪老七点钟就在群里说话:我饿了,快下来吃饭吧!我急忙赶到餐厅,只见迪老端坐桌前,正在很近地看着手机,同时也看着门口进来的人。转盘上摆了三个小菜,紧挨在一起,放在离他最近的位置。让人想到,他对这三个小菜,其实也是垂涎已久。

       服务员见他来了,催他去打自助餐。迪老呢,没听懂服务员的方言,还以为饭食仍像昨天早晨那么丰盛,就坐在那等。服务员奇怪地看着他,催了三次。迪老问:“昨天那些好吃的还有没有?”服务员回答道:“每天都不一样。”

       迪老弄不清楚这个“每天都不一样”是怎么个不一样,是与昨天的不一样吗?他等着和昨天不一样的另外的早点小吃。服务员也不明白他在等什么,就主动打了许多自助餐端过来。这时候,我们赶到了,于是,大家一起快乐地吃。迪老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晩集。他说着乐,我们听了更乐。他能吃,吃什么都香。冻凤秋给他起名“大胃王”,他很乐意接受。于是,我们时不时便如此称呼他,他乐,我们更乐。

      翌日早餐,迪老终于明白了,不再等,老老实实去打自助餐。待吃得差不多了,服务员却呼呼啦啦送来几个大碟子,油条,鸡蛋,肉夹馍,水果,还有蒸梨。

       我进来的时候,正赶上这些食品上桌,来得真是巧。

       迪老见有蒸梨,故意作出觊觎已久的表情,笑着说:“我也不学孔融让梨了。”遂伸手抓起一块。一个梨四块都被他吃了。

       热心的华静去找饭盒,想给没来的王晓君打包,进门时,王晓君跟在她身后进来了。迪老一抬头看见,很惊讶,说:“你怎么顶着另一个脑袋进来了?”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巨人王晓君一米八还多,比华静要高出大半个脑袋来。

       桌上有一盘点心,没人动,迪老发现还是热的,便拿一个,观察半天,原来是现烤的,遂来了兴趣,一口一个大月牙,说:“好吃,入口就化了。”于是一盘栆泥糕点眨眼空空。迪老捂着肚子说吃多了。

       迪老是个热闹人,有他在,欢乐就不会断。他的幽默风趣,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热情和善良。

       迪老坐在车上,把我们七人群里发的照片,挨个扒开了放大看,研究细节。看到某人照相闭眼,说“这个照片白瞎了,闭眼了,跟贴着两个葵花籽似的。”从此,我向迪老学会了“照片一定要放大了看。”

       永和的槐花纯天然,无污染,摘了就能吃,迪老便学着羊的样子,张开嘴凑近了就吃。王晓君也学着他的样子,因为个子高,看上去就像一头长颈鹿。

       那天,我们去看一个古村落。村民听说我们来,热情地在院子里摆上了酒菜。那时候刚到两点,才吃过午饭,大家既感动又惭愧,都吃不下,怕辜负了好意。迪老拍拍肚子,笑着说:“你杀了我吧,马上就杀了我吧。”在一片笑声中,大家立刻亲近了起来。

       有天晚上,迪老赶回宾馆,我们又聚在一起吃自助餐。迪老忍不住就说起他的采访感受,他说话就像他的文笔,鲜活生动。“我是你的腿。一个没有腿的人,帮助有腿的人。”主人公说当时想死,他猛然追问,为什么没有死?主人公愣了半天,才回答,小女儿放学回来,离老远就喊,爸,我下学回来了。女儿的一声喊,让他热泪滚滚,我若死了,女儿管谁喊爸?

       我说迪老你心太狠,怎么会问出那么尖刀寒光的问题。他说,我要的就是他那一句话,沉潜在最心底的东西。

       还能说什么呢?这就是李迪著作等身的原因,这就是“李迪现象”的根本原因。他的作品永远饱含深情,永远能打动你的心灵。他永远是“真人真写”。

       别看迪老整天乐呵呵的,会生活,其实狠着呢,是那种在工作上的狠,对自己的狠。那天,他去采访一个历经曲折艰难的养蛇女人。去她家,要趟河。没有桥。要趟过没有桥的河。他说起采访情境,说得动情,像个入戏的演员。累了一天,吃过晚饭以为他要休息,他却又约了词作家李咏海采访。

        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刻也不休息,他已年过七旬,怎么受得了?但是,他对自己就是这么狠。能吃能干,身体好得很,不愧“大胃王”的荣誉称号。

                       三

       从永和回来,我创作了散文《到永和看黄河》,准备由“周末散文五人行”推出。因为需要一个名家点评,我就想到了迪老。

       2019年7月2日,我微信问他:“请迪老有空给指点一下?”迪老立马回话:“哎哟喂,成了。我正准备上车。乱。上车拜读。”

       迪老发了几张候车室里的照片,果然满目是人。他告诉我,他这已经是五下永和了。

       在车上,迪老就看了我的稿子,说“到永和就写点评”。我劝他好好休息,点评不着急。没想到,第二天早晨7点20分,他就发来了很长的点评,并且调侃道:“沈大家,感言如上,急就,有错难免,请改,几处文名剧名,也请你补齐改正。”

       这真是令我感动。他给了我一张在大连海上采访加油站的照片与文章一齐配发。照片上,他身穿大红羽绒服,满面笑容地站在船尾,身后是一片雪白的浪花、海天一色。

       7月12日星期五,“周末散文五人行”如期推出《到永和看黄河》,迪老的点评让我诚惶诚恐:

      “ 与他浓眉大眼英气外露不同,俊峰的文笔细腻温柔、情感浓缩深藏,如他的散文《娘在家里儿在外》《满楼灯火》,让人揪心泪目。我在微信上初读《娘在家里儿在外》就泪流满面,迫不及待转发朋友圈,秒杀时间就有《天津日报》副刊主编宋曙光来信要求刊登。

        “而这篇来永和看黄河,则一改他的深藏不露,写得光芒万丈,一发不收!来永和前他曾在百度查过此地只有五道湾,来到永和,面朝大河,春暖花开,他才吃惊地发现,哪里是五个湾,分明七个湾,百度须改写了!于是,他激情四射,从北到南一一列出这七道大湾的英雄美名,让人如观其盛,如闻其声。这还不算,又诱人入胜随他与母亲河零距离接触,他居然投身其中,独立潮头,大呼,谁说跳进黄河洗不清!他就洗清了,他就自豪了,他就歌唱了,他就成了黄河的儿子!

      “ 当然,他的婉约,他的唯美,也不失时机闪现,创造出沙面这样新鲜的词来,让全文生动起来!此时,他出色的女儿拍的电视剧《我要和你在一起》正在热播,他的无限美好的心情又有谁能剧透?

      “永和,这个中国最小的县,因为依偎母亲河而正逐渐被世人知晓,文化引领,旅游兴县,让黄土高坡的百姓正在脱贫致富,俊峰的美文,不是广告,胜似广告,来永和,看黄河,还等什么呢?只有来到永和,才能看到黄河七道湾,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全,这是永和人说的,也是百度上写的。哈哈!”

       我的这篇小文,被《中国环境报》及时刊出,被收入《大地文心——第二届中国生态文学优秀作品集》。

       8月12日上午,迪老给我微信:“亲,早安!永和人家的故事,我已开写。如蒙不弃,请将亲写的永和篇原文版,发我微信,以便收入本书美文附录辑,欢聚一堂。多谢了。”

       这让我喜出望外,立马将文章发去,问他点评要不要一起发,他幽默地说:“这个……留给读者点评吧。”

       迪老的著作《永和人家的故事》,收录了“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李培禹、剑钧、冻凤秋和我写永和的文章,这是我们“欢聚一堂”的缘分。我们还相约要一起去许多地方采风、写作的。

       2019年9月10日,我的乡党、作家王志祥(笔名高众)要去甘肃临潭县挂职三年,我们四五个人在鼓楼大街上的徽州小镇酒楼为他饯行,迪老参加了。昨天,我看到王志祥副县长转发悼念李迪的文章并留言:“去年九月,我临潭行前,老领导、老朋友小聚,李迪老特别高兴,当时相约临潭聚……”

       是的,我们相约今年去临潭的,没有想到,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更没有想到,迪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无常便是有常吧。“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如梦。”此刻,一千多年前的李白道出了我的心音。

       后来我才知道,迪老是在生命弥留之际签发了他的两本新著《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这是他留给读者最后的纪念。

                     四

       因为疫情和旧房装修,我从去年九月至今基本上都住在安徽,回不了北京。

        2020年1月10日,迪老收到古耜主编的《2019民生散文选》,立刻拍了封面和目录发我,因为我也有一篇小文入选。他入选的《跟山水》一文就是为永和留下的文字。

       除夕那天,我给他发微信拜年。他回道:“俊,今天是年三十,带上祝福,捎上祝愿,李迪给你拜年了。祝:新春快乐,阖家欢乐,鼠年吉祥,幸福安康。”我笑他给我一个“俊”字。他说:“唯此字可表兄。”

       我罗嗦着写下这么多,是想告诉朋友们,李迪是多么开朗幽默善良的一个人。

       春节后,很长时间没看到迪老发微信,也没有他的消息,甚感奇怪。4月3日,我终于忍不住了:“迪老,一向可好?最近微信群里有点深沉了。”迪老回话说:“峰有不知……对不起,本来不想多跟朋友说……”

       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去年底,作协派任务让我深入湘西十八洞村生活,半个月,吃住老乡家。山高阴雨连天,我每天爬山走寨,腰受寒凉。年岁不饶人。当时不觉得,回京一个礼拜,突发腰痛难忍。去医院拍片,结论:腰部受大寒劳累腰椎滑脱,腰水肿,医生说没有好办法,只能卧床。至今已卧床三个多月。不能坐立,行走,直到近日,才稍有好转,能下床了,但走几步又躺下。太虚弱了。”

       原来如此。

       迪老的最后一次采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他在写作《永和人家的故事》时,又去湘西采访。一年写两本书,堪称奇迹,在我看来,无异于是在拼命。

       后来才知道,在25位参与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作家中,迪老是年纪最大的一位。2019年11月10日到20日,他在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蹲点采访创作。

       北京距离十八洞村相隔将近1700公里,从北京要坐6个小时高铁抵达长沙,再坐5个多小时汽车才能辗转到达十八洞村。十八洞村属于高寒山区,海拔大约700米到1000米。正是寒冷而潮湿的深秋,迪老不断地翻山越岭,挑战身体的极限。为了方便挨家挨户走访,他婉拒请他住在县城或镇上的建议,坚持住在村口一家没有卫生间的吊脚楼客栈中。十八洞村有四个苗族村寨,每个自然寨之间将近5公里。迪老的采访对象分布在不同的村寨,往返每一个寨子都要翻山越岭。

       十余天的时间里,他冒着毛毛细雨爬上爬下,走石板路,上台阶、下陡坡,不辞辛苦听村民说村里的人和事。他深入生活,与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可惜的是,他在这里受了寒凉。

       “疫情中,哪儿也不敢去了。我是刚拍片后,疫情就来了,否则还麻烦。”他又说:“万幸是我收集齐了素材,只剩写的工夫了。这就难不住我了。我现在不急了,年中交卷没问题。”他说:“写十八个故事,昨天写完首个,发你,有闲批评。”

       迪老的文字活泼有趣、形象生动,独具特色。有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当然高兴。我将拜读后的欣喜告诉他。他很高兴,说:“沈俊峰:谢谢鼓励厚爱,是你照亮了我,在暗无星光的大山的月夜。”又说:“再谢峰,让我接下来要写的故事有了方向。”

       我劝他要劳逸结合, 不要太拼。

       他认可,说:“是。今天没敢写了。昨天完成后腰疼。又上了膏药。看来不能久坐。本想半小时起立一次。但是,没做到,也做不到。你懂的。”我懂,写作有时候就是拼命,刹不住车。

       又一天,他欣喜地告诉我:“题目有了:让我在山上把眼泪哭干。写好发你。”

       果然,4月8号那天晚上已经11点58分了,他将这篇刚完成的稿子发给了我。“请峰继续照亮我”。第二天早晨5点,我从梦中醒后才看到,钦佩迪老的勤奋。以羞愧之心当即拜读,然后将几处笔误告诉了他。迪老在早晨6点半即回我:“沈俊峰:非常感谢!这样认真的帮助!提的都对,我会一一改正,调整。”文字后面献了一排红玫瑰。

       现在想起来,迪老是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在写这些作品啊,可以说字字句句皆是心血的凝成。

       5月1日晚7点多,迪老突然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介绍了自己去湘西十八洞深入生活和身体的情况,然后说:“精力限制,暂退出永和七人行。但心跟你们一起行。谢谢,请原谅我。”

       又说:“最后向亲汇报:为作协写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至今已完成一半九个故事。我是在床上用手机写的。把已发表的两篇,转如下,请多批评。明早将连同文章一起消失群。”

       那天,迪老转发了文艺报刊登的《就是悬崖我也要跳》和《文学报》刊登的《黄桃金灿灿》。“再见了兄弟姐妹们!”后面是三个流泪的表情包。

       我不理解,说:“干吗退群呀,静音不说话就行。”

       迪老说:“那样不礼貌。”

       培禹兄说:“迪老多保重,联系不会断,有我呢,您跑不了多远的。”

       我们都以为迪老是太累了,需要好好地休息,都不忍再打扰他。

       第二天,迪老果然从群里消失了,再也没有发声。

       5月22日上午,李培禹将《永和人家的故事》封面发给我们看,说书已经出版。说迪老的心脏要做一个小手术,正在等待手术的时间,委托他问候大家。因为疫情,医院不许外人探望,即使家人陪护也有限制。

       我们只能委托培禹兄表达我们对迪老的慰问,希望他早日康复。

                    五

       6月17日晚9点多钟,李培禹突然在群里转发来一条信息,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

        各位亲:

       今天上午十点,我们在医院与迪兄的主治医生见面沟通,情况如下:迪兄仍在抢救中,医生与家属都没有放弃,但希望很小。迪兄在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肺有呼吸。在血透的情况下肾能维持,在各种药物及激素治疗下,心脏一直平稳。但药物过敏没有解决,减轻用药,生命体征就恶化,属矛盾疗法。医院说目前只能精心平衡各种情况。就怕有一处出毛病,比如肺、肾救治失效,整个抢救就失败了。主治医生肯定地说,迪老住院后,检查病因,确定他在湖南山区采访,多日阴冷潮湿的环境使他感冒,并感染上一种病菌(有具体名称),高烧39度40度,这给他的体质带来一系列问题,引发肾炎等。手术只能等待炎症消失才能进行。手术虽然成功了,但迪兄身体已虚弱,没有扛住感染这一关。目前这种情况维持几天应可以,他们不放弃,盼奇迹出现,但可能性微小,请家属做好思想准备……目前医疗费已花六七十万元,暂无困难,魏老师表示就是卖房子也做最后的努力。

       培禹兄说:“泣告各位老师,大家有个思想准备。”

       这个消息真是太突然了,太意外了,让人震惊,不敢相信。华静说:“培禹兄,怎么是这样的消息啊,听了很难过,但愿迪老创个奇迹。”冻凤秋说:“相信迪老会挺过来的。他太拼了。”王晓君说:“刚看到,难过。”剑钧说:“刚刚看到这个消息,太突然了,难受,但愿奇迹出现,为迪老祈福。”

       培禹兄说:“我这几天整天以泪洗面,无法承受悲哀之重,才告知各位。”

       在这之前,我曾在群里问过迪老的情况,但是培禹兄没有回话。现在突然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很难过,受不了,但愿迪老能挺过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让人感到了担忧和煎熬。

       19日,培禹兄通报大家:“迪老已处弥留之际。盼最后一丝希望,起死回生。”

       让人无言,泪目,祈祷上苍垂怜,祈祷迪老能创下奇迹。

         26日,培禹兄又转发过来一条消息:

        李迪昨天已经转到全外科重症监护室;昨天去接他,看见他了,脸还有些红,但过敏退了较多;看见李迪,我们叫他,他明显听到我们的声音,知道是小迪和我的声音。眼睛睁得大大的,注意听,跟他说:老李,老李!小迪小魏看你来了,盼着你早点好起来早点回家!所有朋友都祝福你,让你早点好起来早点回家!他明显点点头,随后又睡了。看着李迪所受的罪,我心里非常难受,让我签了四份文件,我只记得其中一份,是李迪在以后要抢救的各种措施,家属签字……

       培禹兄告诉大家:“迪老近况,昨天他夫人发我的。真让人揪心!为迪老祈祷,天佑好人,迪老早日康复吧。”

       然而,奇迹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连最后一线希望的曙光也湮灭了。

       2020年6月29日9时38分,迪老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

       迪老,您是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勤奋笔耕的中国作家的表率,您是永远的战士,您是不入册的人民警察,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朋友。

       我相信,传世的作品,便是一个作家生命的往生。

      愿灯一盏,照亮迪老西行路。

       2020年6月30日上午于闻思斋



12



 高洪波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及《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版权输出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怀人之作,全在真诚。

       沈俊峰怀李迪,感人之处亦在此。李迪是我滇军老友,近半个世纪的朋友,本文作者与他相识相知虽然没有像我这般长远,但一次采访几次微信甚至疫情前一番小聚,让李迪的以梦为马以笔为旗的人品与文品跃然纸上。这是两代文人的相知,也是后浪对前浪的礼赞,文字是镜子般的器物,又是映照自己和他人心灵的无限空间。所以沈俊峰怀李迪,字里行间让我看到的是四个与古语大相径庭的字:文人相亲。

      谢谢俊峰,迪兄走好。

沈俊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纪检监察报》原副刊编辑

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银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编辑一等奖。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美文》《红豆》《散文百家》《安徽文学》《四川文学》《天津文学》《芒种》《阳光》《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报刊。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爱国奋斗精神读本》《民生散文选》《语文课外学习》等几十种选本。出版散文集《在城里放羊》《在时光中流浪》,报告文学《生命的红舞鞋》《正义的温暖》等。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泣告|著名作家李迪因病逝世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我在祖国的大地上走去走来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每一次回头都是思念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丹顶鹤,她的名字叫美丽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香格里拉的青春






周末散文有约





剑钧|香格里拉的从容  

刘红|嘉宾有言

2020·7·10(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度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高洪波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神秘古丝帛     

    剑钧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版

长篇悬疑情感小说,将谜一样的爱情贯穿小说的始终,描写了祖孙三代契丹后裔的奇异而浪漫的爱情。全书充满了惊险的情节、悬念的布局、传奇的故事和浓郁的恋情,既可以领略到久远年代先辈那会儿单纯而朴实的恋情,又可以领略到当代年轻人浪漫而变幻的情感。。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岁以后,改变人生的4条建议
不同年龄段的成熟(顿悟)
人民日报:2022年下半场,让你变好的9个建议
一个人顶级的自律,是能掌控自己
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有这9个特征,值得深交
欣赏-现代-潘长宏散文诗---《梅花山的邂逅》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