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最有名的三句话,却被无数人误读!

来源:清风读书会

作者:清风

一、学而时习之,你真的很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句论语。


说实话,当时心里是很不服的。因为我当时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愉快?你真的很愉快?反正我是不会愉快的。


学一遍就够累的了,还要经常的复习,烦都烦死了,这要还能心情愉快,那一定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我不相信孔子会说出这样不同情理的话。所以,一定是在理解上出了问题。


我们先看看这个‘习’字。


习():数飞也,从羽从白(说文解字)。数飞是指小鸟不断地练习飞行的过程。也就是说‘习’,是习练的意思。这和我们今天说的复习功课可不是一回事。严格地说,复习功课其实还是学的过程。比如背诵课文,需要一遍一遍的复习,才能熟练的背下来。但这还是学,而不是习。


习是将学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当中,得以应用。如:习文、习武。什么是习文?不是说你看了几本书就能说你在习文,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学练,最后能自己提笔写出好文章了,这才能叫习文。习武也是一样,不是说你学了几个招式就能说你在习武,而是要不断的练习,融会贯通,能真正的用于实战当中,这才能叫习武。


带着这样的理解重读孔子的这句话,就不会感觉那么 ‘ 不通情理 ’ 了。能将学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当中,那确实是很愉快的一件事。小鸟经过数次试练,到最后能飞起来的时候,相信那个心情一定是无比舒畅的。


孔子讲的是做人的大道理,理解了这些道理后将之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就会发现受益无穷。以前想不开的事情想开了,以前解不开的矛盾也化解了,人从此变得明智豁达,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那当然是无比心悦的事了。


 现在的教育和那个时候差别已经相当大了。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大都是各种知识,对思想上的引导也只有那些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而且这种应试教育的机制也给学生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其它及实践。造成了大量的学而不习,能学而不能习的现象,把本应是很愉快的教育过程变得异常痛苦。


前几天有个新闻非常令人痛心:学生被老师强行理光头后跳楼身亡。

象这样的学生自杀事件每年都有好多起,家长和老师们都束手无策。原因基本上都是这样:压力太大,社会太冷,活的太憋屈。


这种不健康的成长环境是谁造成的? 不就是我们吗?问题就在我们身上。


我们学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造就了大量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物质财富,却未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身心健康。大人们和孩子们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总以为他们应该很知足了,因为我们那么累,给了他们那么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就非常缺少对人性上的认知,也缺乏对人性的尊重。这使我们在和别人沟通时,特别是跟孩子们沟通时显得不近人情、霸气十足。


其实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确实也很不容易。我们小时候玩的时间是很多的,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比我们累多了。这个班、那个班,一个接一个的上,平时想约个小朋友几乎都约不到。可是学到的这些知识、这些技艺,能让孩子们达到身心健康吗?孩子们带着这些东西真的就能顺顺当当的走向社会吗?


小鸟最重要的飞行,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好在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重视给小学生减负的问题,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那么这些省下来的时间也不是让我们来浪费的,好好想想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想好了就带着孩子们去‘数飞’吧,让他们都能早日飞起来!


二、有朋自远方来,到底能有多乐?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好像很容易理解。有朋友从远方来了,当然是是件很高兴的事啦。不过,还是有那么一点疑问: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为什么要收录在《论语》中呢?《论语》中很多话都蕴含着很深的道理,但这一句却显得有些肤浅。那么,是不是还是我们在理解上有什么偏差呢?


很有可能。


我们还是先从 ‘朋’ 字下手。


我们常说朋友朋友,一般就是指关系好、说得来的人。但要严格的来说,朋和友还是有区别的。


在说文解字中,对朋和友是这么解释的:

 ()

凤飞 , 群鸟从以万数 , 故以为朋党字。

(友)

同志为友。周礼注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从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


大家想想看,凤飞而群鸟从,这象不象众弟子跟随孔子求学修身的景象?


也就是说,朋是指同学之人。


那么我们再重读《论语》中的这句话:“有朋自远方来”,是指有同学之人自远方而来。同学之人来了能干什么呢?自然是可以针对彼此所学进行深度的交流。这是相互提高非常好的机会,而共同提高之后所带来的喜悦那是外人所无法理解的。


“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学而》,我们细看会发现,《学而》中的话都是和学有关系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同学见面可以相互交流,那也是一桩乐事。


这里的同学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又不一样。那时的学是指对真理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领悟,那是一个可以穷尽一生的过程,是无止境的。所以,有远方的同学来了,那一定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交流,那当然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乐事。


我们今天的同学见面能干什么?喝酒、聊天、打屁。。。当然了,也挺乐的,但此乐非彼乐也。


三、人不知而不愠,你做到了吗?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百度到的解释是这样的: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很多人都会想了,这个好像很容易做到嘛。别人不了解我,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嗯,看来做个君子也不是很难的样子。


很抱歉,这个理解是错的,君子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好当的。


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是很难理解,只不过现在的人多数都处于不知的状态,所以他很难理解知者为什么要‘愠’。所以就妄自以为知者会因不被知而‘愠’。


其实对于一个知者来说,看那些不知的人都是很看不惯的。如果这么说还不能理解,那我说君子看小人会怎么看,你就该明白了。


小人的思想、言行会让君子很难受。这就像我们看高铁占座男、重庆大巴车的女乘客一样,你说你看了生气不生气?


可是他们是因为不知才会这样,所以不要跟他们生气。你学了那么久,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你的标准已经很高了,可是那么多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学这些道理,他们不会和你一样的想法,他们的境界很低,所以他们会让你看不惯,但你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这才是君子的境界。


那现在回来看看,你能做得到吗?


你爱人不理解你想法的时候,你愠了没有?

你的孩子做作业费劲巴拉的时候,你愠了没有?

你碰上某些奇葩的人和奇葩的事的时候,你愠了没有?


怎么样?君子没那么好当吧。


结语


最后,我们把这三句话合起来再看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说的个人提高;第二句说的是同学之间交流;第三句说的是如何对待那些普通人。这是孔子对学生要求的一个全面概述,区区20个字,言简意赅,全面而周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的洒脱
孔子经典语录,句句精辟入心,饱含人生智慧!
学而
想不到这些话竟出自《论语》
【积累】古诗文名言选粹(四)
“仁者寿”——孔子的养生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