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去评价一只相机的镜头】

常常一只新镜头到手,试拍了一些照片,我们并不能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又感觉镜头与镜头确实都不相同,我们评测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并不像光学实验室有一系列的高端装置去检测一只镜头的MTF指数,更多情况下我们是通过使用来感知一只镜头的。事实上,虽然MTF函数虽然有着无懈可击的科学依据,但实验室的评测与我们对于镜头的使用经常“分家”,得分低的镜头可能表现会非常好,得分高的在使用中可能有很多不尽人意。因此很多影友迷惑,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一只镜头。我们只从使用者的角度来检测一只镜头,虽然不科学,但我们认为实用,这就够了。

(1)看锐度

一只镜头无论色彩怎么好,焦外怎么漂亮,如果没有锐度,一切免谈。就如此一堆鲜艳的色彩杂合到一起,没有中心,无关主题,怎么也不能说是一幅好画。看镜头也如此。但由于镜头的焦距段各不相同,所以检验一只镜头锐度时还应该把各方面综合因素考虑进来。 

(2)看焦外

我们是使用镜头的,非常关注焦外的成像,因为我们通过摄影来玩味图像给我带来的乐趣,我们并不是纪实摄影师,新闻一般不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内容,我们更多的从艺术角度来看一张照片,所以焦外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个人喜欢那种奶油一般的焦外(现代的蔡司镜头一般都具有这种特征),同时我也同样喜欢那种似像非像的焦外。我不喜欢杂乱无章的焦外。

从摄影使用的角度来看,其实焦外的虚化与三种因素有关,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摄距的远近。长焦,大光圈,摄距近,一般焦外都会虚化得不错。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问题,陪衬物距离主体越远,则虚化得越好。所以为了有一个好的焦外,我们不妨有意去满足我提供的三个条件+最后的背景这个附加条件。

(3)看焦内与焦外

刚说了焦内要锐,又说了焦外要柔,怎么还要看焦内与焦外呢?这个指的是综合考虑。理想状态是两者的综合考察,焦内锐利如刀刻,焦外柔化如奶油。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仅有好的焦内还不行,仅有好的焦外也同样不行。比如我们常见的微距镜头,用来拍人像,很多人感觉不错,弄一个腾龙90微,或适马135微距用到全幅上,微距人像两由之了。但其实你“两由之”不了,拍微距绰绰有余,拍人像你试一下,焦外会恶心死你,除非你用一片白墙做背景,不然会乱死你。也是因为设计理念的不同,微距镜头设计者特别注重的是场曲的纠正,要求像场特别平,要求球差纠正得特别地好,但哪里知道有些像差纠正了这个,就强化了那个,结果锐度上来了,焦外变坏了。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够用的。作为一般的镜头,尤其德国镜头,其焦外常常并不是一团糊式的,而经常是似像非像式的,所以我更喜欢德头的风味。当然我也同样不拒绝梦幻式的奶油焦外。 

(4)看大光比的表现

确实有些镜头,特别是德国老镜头,在秋高气爽大光比条件下,高光与暗调全能准确表现出来。这就是镜头的宽容度非常高的表现。一般说来加有特别镜片的镜头都有这种能力,比如牛眼镜头,只只在大光比下都不错。而现代的ZF与ZA镜头比照Contax的镜头,其实就差在高光上失去层次,这个肯定与玻璃材质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论坛,在评价一只镜头的高光表现时,其实并不公正,比如常常听他们说,Pentacon镜头高光表现不好,你看一下他们拍的照片,确实高光溢出,成了一片死白,但你如果再细一点看,整个照片都过曝,过曝的条件下,任何镜头高光都会没有层次,所以看一个镜头的高光表现,你绝对不能拿曝光失准的照片来说事。

(5)看暗部细节

我们对于高光的关注常常强于对于暗部的关注,恰恰说明暗部表现却是一只镜头超人的地方。常常听说德头的强大在于暗调的表现细腻丰富,在暗调外中还可以感觉到更暗的地方,其实说明一点,德头的反差一般不是很大,不会把高光与暗调的色彩拉得过大,相反尼康则喜欢高反差,高反差的结果是照片的明锐度更好,感觉边缘线更清晰甚至更结实,但牺牲的确实是中间环节,把细节丢失了。相反,德头的最强大的地方,却是我们很多朋友初看很不喜欢的,就是出片灰灰的,因为它们反差都比较低,反差低的照片看起来当然不明快,甚至肉乎乎的,但只要我们把色阶稍一拉,精彩就出现。您反过来试试,小DC的照片反差非常高,你把反差降一降,细节能出来吗?所以我说,如果您的照片中黑色与灰色的比例非常大,那么恭喜您,您得到的是一只好镜头,我把这个叫“灰彩比”,就是颜色与与灰调的比值,德头的灰彩比都很高。那种黑灰色本身就是一种浪漫,看着特舒服。

(6)看对比度

不是对比度越高镜头就越好,虽然高对比度的照片很讨人喜欢,别嫌老德头出来的照片是灰灰的一片,如果稍对曲线或色阶做一点点调整,则镜头的色彩锐度细节全表现出来了。当然如果镜头年久里面生了雾,或胶合镜片开了胶,出片也会变灰,但前者的灰与后者的灰不一样,前者的灰中有细节有锐度,后者的雾会导致层次损失,锐度下降,所以我们在使用德头时要判断这灰产生的原因,是镜头本身有问题还是就如此表现。最好您拍几张照片然后提高一下反差来试试看,如果是后者,镜头有问题了,还是要慎重。老德国镜头一般说来反差低的居多,所以直接出片有时没法看,必须做后期,还是那句话,好的镜头后期会让你震惊,不好的镜头越做后期效果越差!这是判定的标准。

(7)看色彩

色彩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尤其现代的数码照片受相机本身影响很大,不像早年的胶片时代。但我们还是有着判断的标准的。

首先说一下偏色:偏色不见得是坏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自设白平衡,相反老镜头的镜片中使用了放射性元素以后,经过多年的衰变,到今天再使用时镜片变成了微黄色,有时这种微黄对于表现一些小品竟然是非常不错的。还有很多东德的镜头,阳光照射的地方呈红与黄的暖调来,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呈蓝色的冷调来,真是匪夷所思,这个通过后期还真的不好模仿的,这是镜头的特色,用好了会让人眼睛一亮,感觉特别别致。再有大家都知道的蓝莱镜头在某种特定情景之下,有一种高雅的蓝色调,看着特别舒服。无论哪种偏色,如果看着舒服我们就接受,反之就通过白平衡校准,或后期对白平衡进行纠正,这些不是问题。

色彩要油润,大家都知道蔡司镜头色彩饱和且油润了,看蔡司的片子,我们一眼就能感觉到画面似乎在油中浸泡过一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光艳在内,把人的心看得痒痒的,潘太康如果使用不当,色彩就显得发干了。其实这种油润绝对不仅仅是色彩饱和度高导致的,还有色彩的过渡问题,就是说色彩与色彩的衔接相当自然,整个画面谐调性非常之高,这才是油润感产生的主要原因。色彩要深沉,任何艺术的高深境界都必然要走向深沉,摄影的色彩也不例外,如果仅有艳却没有厚重在内的色彩是经不起琢磨的,日系镜头有很多的问题就出现在色彩虽然艳,但却轻浮,所以我们不喜欢。

(8)关于空间感

有很多人吹嘘电影镜头时总拿空间感现场感来说事,其实空间感的产生不全是镜头的事儿,有很多时与使用的手段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雾天拍的风景,因于近浓远淡,空间感立即就产生,比如使用广角镜头,再去拍带有向远方延伸的规律性景物(比如行道树,铁轨类),还比如大光圈的使用,使近实远虚,这些都会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如果说镜头的空间感的优劣,其镜头的解像力越高,其质感就越强,质感越强,空间感也就越强。道理就在于此。

至于说到现场感,我实在看不出很多人让我看现场感如何如何强大的画面有什么打动人的地方,甚至我还可能认为镜头非常一般,我反而认为,镜头越有特色越好,一只镜头有一只镜头的特点,才能让我留下它,让我用它去表现,如果任何一只镜头都能把外界极其忠实地表现出来,这样的镜头还有什么意思呢?说施耐德真水无香,好像是说它色彩表现上平平淡淡,不知道这是什么人胡乱下的结论,我感觉在很多环境中,施耐德镜头的色彩相当惊艳!并且带着一种美丽的蓝调,施耐德做工也同工艺品一般,成像也是这样,没有含糊的地方,锐度之高,解析力之强,是镜头中少见的。什么也别信,自己去拍拍,就什么都知道了。

有没有最好的镜头?(来源于中华图网)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最好的镜头,例如,色彩最好的是Angenieux,解像力最好的是Kinoptik,散景最好的是Dallmeyer……而各方面表现都No.1的镜头却真没有。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得必有所失,这个道理适用于世间万物,包括镜头。举一个例子,无限远锐利、拍风景一流的镜头,其近距离成像就会太硬,拍人像特写时,皮肤显得像岩石般坚硬而表现不了柔润感;而拍人像非常美的镜头,无限远的锐度就会比较软。看来十全十美的镜头,只存在于人们的愿望中,现实中是做不出来的。

评判镜头的好坏,与个人喜好、艺术修养和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入门者眼中的好镜头,通常是“镜头好锐、好鲜艳、好清晰”等概念,资深人士则关注色彩色调、立体感、层次过渡、高光控制、暗部细节、焦外特点等等。玩镜头如同喝茶,要懂得如何去品。我认为,好镜头有三种。为了方便理解,我就用美女或茶来作比喻。

第一种是“萝莉”,天生丽质。骤眼看上去很漂亮,但因没啥文化和内涵,很快会觉得没劲,一个字:愣。在茶方面与之相应的是茉莉花茶,入口香,味道单薄,不耐品。现代镜头大多走这个路子,主要体现为三高:反差高、锐度高、饱和度高。这种镜头拍出来的片子看上去很打眼,直接冲击你的视觉感官,但是很快就会审美疲劳。

第二种是内秀的,俗称心灵美。这如同普洱茶,入口并不太香。这种镜头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产的老家伙,不是小孩子喜欢的萝莉,咋一看是不来电的,甚至有些缺陷,例如锐度不足、反差低、色彩不真实、吃逆光严重。但只要你懂得如何驾驭它,却是越相处越发感觉到魅力无穷,越品味越发现其内涵丰富,醇厚悠远,如一座宝山,时不时给你惊喜。而你,需要花时间去发掘、去了解,才能喜欢它、爱上它。这种镜头的代表是英国的Dallmeyer,以及德国Hugo Meyer、Kilfitt、Astro Berlin以及Zeiss、Schneider早期的一些无膜或单膜镜头等。对于这种镜头,套用一句广告词:越欣赏,越懂欣赏。

第三种,集性感美貌和高雅气质于一身。这类镜头兼具老镜头的味道和现代头的高解像力,色彩华丽而不庸俗,具有贵族气质,以及适中的反差,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活泼、画意盎然的焦外。这类镜头很容易就让入门者踏上不归路,让老玩家倾囊据己有。例如法国的Angenieux、Kinoptik,英国的Cooke,美国军.用镜头General Scientific的Miltar系列,德国Carl Zeiss的Contarex等。

镜头的风格跟设计师个人的喜好,甚至跟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文化都有关系。比如以卡尔?蔡司为代表的德国镜头就特别霸道,显得有劲;英国开发的镜头比较淡雅、中性;法国开发的镜头相对柔和;美国人做的镜头显得粗犷;日本镜头过于艳丽……

我们现在最好不要用好坏来评判一款镜头,现在所说的色彩还原真实可谓好,这只不过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是也有人不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好与坏。比如19世纪发明的匹兹伐(Petzval)镜头,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球差、色差都没有校正,拍摄的照片就中间实,外圈都是虚的,但是有人就是喜欢这种镜头,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玩老镜头的人判断镜头好坏,就跟人吃饭的道理一样,有人喜欢辣,有人喜欢甜,有人喜欢清淡,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什么MTF曲线,什么分辨率数据等等,对喜欢老镜头的人没用,他们从来不看这些——所谓的味道,是到了某一个阶段的一种特殊感觉。

数码头不好吗?  (来源于中国摄影)

数码头用在传统相机上可能看不出多大的优势,但是在数码相机上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广角镜头领域,过去的传统广角镜头用在数码相机上就很不灵,不光边缘分辨率下降明显,而且还都伴有明显的暗角和色散现象,现在生产的数码头就好多了。数码头与非数码头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采用新的镀膜技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反光非常强烈,而胶片的吸光效果很好,基本不反光,所以数码镜头必须改进镀膜,才能降低光线在感光元件和镜片之间的反射强度,从而降低炫光和“鬼影”的负面影响。

二是远光心光路。过去单反相机广角镜头的后镜片往前移,这是为了给反光镜让路,被迫采用了反望远设计;现在的广角镜头不仅仅是为了避开反光镜,更是为了数码相机的成像特点而采用了远光心设计,镜头的后镜片位置更加往前,远离感光元件,尽量做到光线垂直入射,以便提升边缘成像质量。

三是数码影像时代之后,各厂家专门为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开发了专用镜头。这种专用镜头由于像场比全画幅镜头更小,从而拥有更高的光学素质。

当今的镜头与经典老镜头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当然,新镜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实用。玩新镜头玩的其实就是钱,玩老镜头玩的是感觉,是文化。现在商品化生产的镜头,光学素质无法与当年不惜工本开发的老镜头相媲美。我不同意贵的镜头就一定好,特别是过去的老镜头,贵,却并不见得好。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新镜头要比老镜头更好。新型数码镜头更加适合感光元件这种新的受体形式,所以当使用数码相机时,数码头相比传统头更有优势。从测试结果来看,新版本的数码镜头综合成像素质一般都明显强于其前代产品。

以上观点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摄友们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各取所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评测一只镜头
怎样使用单反镜头
再续百变妖传奇 尼康28mm f/1.4E评测
如何拍出照片的立体感?
什么是镜头遮光罩?其种类和用途有哪些。
单反相机滤镜镜片的功能与用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