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学生时代作品《七古 · 送纵宇一郎东行》鉴赏

                                                                                                        几度秋风

【原诗】 

                      七古⑴ · 送纵宇一郎东行⑵

                                                       一九一八年四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⑶,天马凤凰春树里⑷。      

              年少峥嵘屈贾才⑸,山川奇气曾钟此⑹。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⑺。        

               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⑻。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9)。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⑽。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从君理⑾。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⑿。          

             名世于今五百年⒀,诸公碌碌皆余子⒁。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⒂。             

             东瀛濯剑有书还⒃, 我返自崖君去矣⒄。        

                  这首诗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第10期,是由罗章龙

        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后来正式发表于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选》。

【题解】

      1914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霸权,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欧战爆发之机,向中国政府提出妄图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这时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决心联络有革命志向、能吃苦、有牺牲精神的青年,投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他与罗章龙就是这时结识的。当时,毛泽东化名“二十八画生”,罗章龙化名“纵宇一郎”。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成功。1918年4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倡导和组织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在长沙成立,罗章龙是发起人之一。“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是新民学会的宗旨,学会的成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因深感当时的中国在科学方面十分落后,要求出国的愿望比较强烈。由于日本曾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又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那时赴日留学之风较盛。因此,学会决定派罗章龙去日本留学。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前来送行的同窗好友四五十人,大家济济一堂,情绪甚高,不少人赋诗惜别。罗章龙与毛泽东是诗交甚厚的好友,毛泽东亲自到码头送行,并赋诗以壮行色。《七古 · 送纵宇一郎东行》,就是临别时赠给罗章龙的。

       这首送行诗,一方面表达了真挚的惜别之情,祝愿行人鲲鹏展翅、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诗人的胸怀及一代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全诗以叙述友情为主,其间宣示了作者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具有的积极探索人生、追求社会真理的伟大抱负。

【注释】

      ⑴七古:七言古体诗的简称。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讲究平仄和对仗。

      ⑵纵宇一郎:罗章龙在1915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开始用的化名。东行,即赴日留学之行。1918年4月,罗章龙赴日临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写了这首诗送行。罗章龙5月初到上海,恰好遇上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期要袁答复承认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21条”。同时,在日本发生了政府警察侮辱、殴打中国爱国留学生的事件,一些留学生为抗议日方暴行,纷纷罢课、回国。因此,罗章龙取消了日本之行,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⑶衡岳:指“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长沙西面的岳麓山,是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属衡岳系列,这里以衡岳代岳麓山。罗章龙《椿园载记》注:“我东行前,连日阴雨,轮船启碇时,积阴转晴。”云开、积阴止:连续的阴雨天气刚停止,已转入云开天晴,是当时天气的写照。

      ⑷天马凤凰:指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在岳麓群峰中,有大、小天马山,附近又有凤凰山。因为在连绵阴雨之后天晴了,天马山、凤凰山都掩映在苍翠的春树之中,一片美好兴旺的景象。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天马、凤凰都是灵异之物,历史上把它们当作祥瑞的神物,认为它们的出现是圣贤出世的象征。这里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起兴,渲染了新民学会为纵宇一郎送行的热烈气氛,创造了一片兴旺、祥和的景象。前两句交代了饯行聚会的时间、地点,同时渲染了环境气氛。

      ⑸峥嵘:原指山势高峻奇险,这里是才能出众、不寻常的意思。屈贾:指战国时楚国的诗人屈原,汉代的文学家贾谊。两人都是与湖南关系密切的时代英才。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事楚怀王,为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在政治上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因遭到反动贵族的谗毁而去职。楚顷襄王统治时期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水、湘水流域。楚国国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被秦军攻破后,他忧愤而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时洛阳人。18岁时号称“洛阳才子”。汉文帝时招为博士。其初受到文帝信任,一年之中超迁为太中大夫;后来遭到大臣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之与湖南关系密切。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是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有《贾谊集》存世。《史记》中有《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屈贾二人的事迹。“年少峥嵘”句的“年少”,指贾谊;“峥嵘”兼指二人。

      ⑹奇气:指灵异之气。钟此:聚集、汇集在这里。此,指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流域。古人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说法,认为山川灵秀之气聚集的地方,会产生杰出的人才。第3、4句突出了楚湘的历史、文化传统,以此鼓舞新民学会同仁的士气,应当不辜负楚湘山川的奇秀,努力争做与屈原、贾谊比肩的卓越人才。

      ⑺君行,指纵宇一郎东行。吾为:我为(你)。发浩歌,写了这首鼓舞士气的壮歌。鲲鹏击浪:罗章龙远行日本,犹如鲲鹏展翅那样,掀起冲天巨浪,志向高远,振奋人心。从兹始,从这里开始。

    (8)艨艟(méngchōng ):泛指大船,古代指战船,这里指客轮。直东指:朝着正东方前进。

      (9)无端:不知为什么,莫名奇妙的。一天愁,生发出满天的愁绪。幸:幸亏,多亏。吹万里:吹得无影无踪了。这里穿插一点小曲折:据说,当时罗很想去日本留学,但家庭在经济上有些拮据,不便启齿。这种烦恼被毛泽东发现了,后来得到了新民学会诸君的资助,问题解决了,于是心中的烦恼,被东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10)足,值得。萦(yíng)怀:牵挂于心。稊(tí):稗子一类的野草,结籽很小,即稊米。一般用它来形容极小的事物。以上两句说,革命者志大心雄,将整个宇宙看作小小草籽一般,不会把这些小事挂在心上。

      (11)沧海横流:大海的浪涛横冲直撞,无规则、无秩序,比喻社会大动乱的形势。安足虑:不必大惊小怪,不值得忧虑。世事纷纭:社会上纷纭复杂的万事万物。从君理:都要听凭你的安排。

    (12)管却:管得住。身与心:行动与思想。胸中日月:内心世界。常新美:永远清新美好。

      (13)名世,著名于世。于今,如今。《孟子·公孙丑下》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意思是,历史的发展大体以“五百年”为一个阶段,这其中必然有政权更替,王者兴起。在“王者兴起”的过程中,辅佐王室打天下的一批能臣,必然成为闻名于世的风云人物。我国历史上的知识阶层,大多没有争王称霸的野心,最高欲望就是争当“名世者”,即因辅佐“王者”兴国、平治天下而成名的人。

    (14)诸公碌碌皆余子:在孟子看来,除了上面说的“名世者”以外,其他的大小头面人物,都是无能的平庸之辈。余子,其他人。这里借来用作对罗东行的鼓舞,也是对新民学会诸同志的期许。意思是说,当今政界有权势的头面人物,都是不足道的庸人;我们新民学会的同仁,应当努力奋斗,争当有大作为的新一代。

        (15)平浪宫:长沙的一处道教宫观。指新民学会聚餐饯行的地方。崇明对马: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日本长崎县的对马岛,二岛之间的海面,不过像一件衣带那样狭窄,根本说不上遥远。这句是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距不远。

        (16)东瀛濯剑:东瀛原指东海,这里代指日本。濯剑,洗刷剑器。这里代指到达目的地之后,要洗刷征尘,磨剑换衣。有书还,要及早回信,让家人放心。

        (17)我返自崖:我从岸边返回,崖,指岸边。君去矣:你已经渐渐远去了。结尾两句,是对罗的嘱托与希望,体现了对老朋友的体贴与关心。

【小资料】 

          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1915年在长沙第一联合中学读书时,与毛泽东相识。1918年4月新民学会创建时,他是发起人之一。1918年5月他从湖南到达上海后,得知日本当局,对我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使用暴力,所以改变了东行计划。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20年10月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三大、五大中央委员。1931年因搞非组织活动,被开除党籍。后长期在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任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委会委员、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

【内容解说】

       这首送行诗,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通过送别纵宇一郎时的心境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惜别之情,祝愿行人如鲲鹏展翅,大展宏图,勉励友人为国、为民、为实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同时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鼓舞人心的浩然之气充溢其中。因此,它没有惆怅与惋惜,更没有伤心的眼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送别诗。

        这首诗共22句,154字。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段落:

       1、 开头10句为第一段,写江边送行,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这一段的大意是:举目南天,古老的南岳衡山,沐浴着连绵阴雨之后的灿烂阳光,更加雄奇俏丽;那黑首白身、善于腾空飞行的天马,身披五彩、花纹斑斓的凤凰,这时正隐现在树木葱茏的春光里。这楚地山川,自古多奇气。战国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时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都是从年纪轻轻,就显示出不寻常的才华。这些“人杰”,也许是出于“地灵”地孕育吧。如今,纵宇一郎要赴日留学,我满怀激情吟长歌一首,为朋友送别。一个宏大的理想从此诞生了,一个宏伟的行动计划从这里开始了。浩瀚的洞庭湖水推着湘江的碧波,涌起连天的波涛,那高大的客轮,渐行渐远,直奔东方。这时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忽然升起一片愁云,幸亏不久就被浩荡的东风吹散了。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点明送行的时间、地点、天气与环境特点。久阴初晴,山川奇气,天马抖擞,凤凰待飞。昔时屈原、贾谊流芳之地,今日新民学会的学子,要从这里出发,赴日留学,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谱写楚湘文化的新篇章。前两句放眼于空间,横览山河;后两句专注于时间,纵观历史。两相结合,具有登高临深,俯视一切的气概。足见作者吞吐千古、囊括四方的胸怀与气度。

      第5至8句为第二层次,写浩歌送行,壮语抒志。用鲲鹏击浪比喻起步非凡,艨艟巨舰展示前程远大,送行者的祝愿深含其中。

      第9、10两句为第三层,写出行前的一个思想浪花:纵宇一郎对留学日本也曾产生过波动情绪,幸亏学会的朋友相互帮助,问题很快解决了。这个小插曲,赞颂了革命友情,显示了集体的温暖,也是对新民学会这个革命组织的礼赞。

        2、第11至18句为第二段,纵论时势,畅谈理想,争当新时代的天下英才。

        这一段的大意是:选择了革命大业的伟丈夫,应当胸怀广阔,些许蝇头小事何足挂齿?要有视洪荒宇宙若草籽、米粒的英雄气概,不必为天下纷乱、动荡而焦虑,也不必因为社会风云多变而烦恼。须知,这正是雄才出世的好时光。要紧的是,让自己的体魄与心灵得到锻炼与发展,让革命的理想如胸中的日月,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孟子曾经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五百年的历史波澜中,除开国、平天下的君王及其辅佐大臣外,其余当权者不过是平庸之辈。我们不做历史上的庸人,要做新时代担当天下重任的英才。

     这一段分述当代英才的四个特点:第一,胸怀广:视宇宙若草芥;第二,胆识高:沧海横流安足虑;第三,能自治:胸中日月常新美。第四,善辨析:诸公碌碌皆余子。充分展现出青年毛泽东不同寻常的胆识与魄力。

        3、末尾4句为第三段,叙友情,话分别,谈希望,重激励,显示出革命者的崭新风貌。

        这一段的大意是: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前,新民学会为你饯行的场面多么热烈;志气相投的革命青年,豪情多么奔放,友谊多么深长。这不正是时代的希望吗?长江口的崇明岛与日本的对马岛相距不远,恰如一衣带水。你去日本后,我们的心还是连在一起的。留学可以开阔眼界,丰富头脑,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你的航船消失在碧空中之后,我才从江岸边返回来。你到日本后要常通信,多交流情况。我们身在两地,共同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努力吧。

      末段是总、分两层说友情:一是从学会的角度说,送行是集体友谊的表现;二是从个人友情角度说,我们两人认识的时间更长,友情更深厚。

【艺术分析】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的作品,其艺术成就自然不能与后期的成熟之作相提并论。但在气质上,语势上,却是与后期诗词一脉相承的:恢弘的气势,昂扬的情绪,壮美的形象,必胜的信念,交融在一起,显示出雄豪奔放的艺术特点,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涂写了浓重的底色。

      诗的起句写自然景色,即是云开天晴、衡山突兀,气度不凡;接着以“天马凤凰”装点春色,使人精神大振;然后以“山川奇气”衬托峥嵘雄才,驱诗情进入高潮。至此,已为送别友人奠定了高昂的基调。所以,吟诗则为“浩歌”;写景则取“鲲鹏激浪”、水涨连天;论今则为“沧海横流安足虑,要将宇宙看稊米”;评古则云“诸公碌碌皆余子”;谈志则曰“胸中日月常新美”。说到送别,诗中用“巨舰东指”、一衣带水、“东瀛濯剑”等明快、生动而有气势的字眼,透露出欢欣、高涨的情绪,完全没有伤感、凄楚的悲音。全诗浑然一体,形成奋发高歌、慷慨激进、迎接新战斗的格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跳荡着革命青年赤诚的爱国之情,因而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诗中也出现过短暂的离愁,那是为深厚友谊所做的铺垫。但就是这一丝低沉的情绪,也很快被浩荡的“东风”吹跑了。这是革命者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写照。

       诗中描绘的形象是壮美的。其一,自然形象是:衡岳矗天,阳光加彩;天马相伴,凤凰相随。雄伟、瑰丽且披上斑斓的神奇外衣。其二,历史、文化特点是:楚地出雄才,战国有屈原,汉代有贾谊,皆少年立壮志,才学名当世。其三,在这“人杰”之邦,“地灵”之乡,新一代奇才正在成长:新民学会的战友立壮志、兴壮举,渡海留学,探求真理,送行的场面也极为热烈、豪壮。古来送别多是凄凉、伤感的情调,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因摒弃伤感的老调子,被推崇为独具一格。但终因送者、行者皆孤单,且都是不得志的“宦游人”,所以诗中仍残存着伤感的情绪。这里的送别才是真正的“豪壮派”:革命团体欢送自己的代表,送者“发浩歌”,行者怀“鲲鹏之志”;双方互相激励、鼓舞,争做担当天下重任的英才。平浪宫前的欢送会,恰是一幅“风华正茂”的群星图,处处闪耀着壮美的光彩。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送行诗的优势是:

    (1)通篇写美景、抒壮怀、发浩歌、寄宏愿,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眼中象,景中情,事中理,言中志,互通互见,相互生发,别有趣味。

    (2)恢弘的气势,昂扬的情绪,壮美的形象,充沛的青春活力,是本诗的又一个突出特点。“送者”无离愁,“行者”无离忧,双方情绪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精神面貌,这是送行诗中少见的气象。

    (3)本诗所写为青年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有组织的送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行为。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抒发了壮美的情怀,显示了青年革命者的战斗精神和诗化的人格境界。如天马凤凰、山川奇气、鲲鹏击浪、艟艋巨舰、宇宙稊米、沧海横流、东瀛濯剑等,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在行文上因缺少推敲与修改,略显粗糙,主要表现为非修辞部分的重字较多。具体情况如下:

     1、东,4次重复:东行,东指,东风,东瀛。

     2、天,3次重复:天马,连天,一天愁。

     3、足,3次重复:足萦怀,安足虑,何足理。

     4、何,重复2次:何事,何足理。

     5、水,重复2次:湘水,衣带水。

     6、浪,重复2次:击浪,平浪宫。

     7、自,重复2次:自家,自崖。

     8、马,重复2次:天马,对马。

     9、事,重复2次:何事,世事。

     10、世,重复2次:世事,名世。

     11、君,重复2次:君行,君去矣。

        另有一处,简化字似重复字,在繁体字里是两个字。即“天马凤凰春树里”的“里”, 与“幸被东风吹万里”的“里”。前一个“里”,是表示”里外”的里,繁体字是“裏”。其结构是:把“衣”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包裹着“里”。这是个“会意字”,表示“在里面”。后一个“里”,是表示长度、里程的“里”。这两个字,属同音字,不是重复字。

        律诗对“重复字”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一首诗里,除了用作修辞的重复字之外,不再出现重复字。这首诗不是“律诗”,不能要求那么严,有几个重复字是允许的。但是,重复字多了,不仅缩减了诗的容量,而且在音韵上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降低了语言的新鲜感,最终会影响整首诗的质量。

        据分析,这首诗属于“急就篇”,参加完欢送会后,接着把诗稿赠给了罗章龙,作者没留下底稿,自然缺少“润色加工”。由此可知,诗词的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反复推敲、 精心修改,才能出“精品”。这首诗发表时用的底稿,是罗章龙提供的。

    关于诗韵:本篇押一部仄韵,韵脚分别是“止、裏、此、始、指、里、米、理、美、子、水、矣。”注:“裏”与“里”有别,不是重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诗词赏析 |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毛泽东诗词欣赏《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原文译文加赏析
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诗艺国际】侯新民(北京)|| 咏秋诗10首
诗词鉴赏--扬鞭东行
易 舜 | 一百年前他们的身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