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学三进
​七十年前,双流刘咸炘(鑑泉)先生发表<三进>一文,阐明自汉末以来儒学的三变。[9]首先,汉唐儒者大多注重於章句训诂、典章制度,「止於粗迹」。
宋儒始知反本,开始作本体的探究。而这是佛、道的胜场,宋儒因此汲取老庄、释氏之说,建立新儒学,理学(广义上的)於是兴起。此乃「一进」。宋儒主流程、朱一系,主张格物穷理,所重在知。然而本体之知乃德性之知,不能单靠观念,必须实有其心上的工夫。以阳明为代表的明儒,於是注重心,强调主体,以朱子的格物致知为支离。此乃「二进」。朱门后学只重穷理,流於观念的摸索。王学末流过於强调良知之悟,所自诩的也只是「一时乍得之景象」。二者主张虽不同,对於变化气质之功,均有所逮。阳明以后的明儒,在治心之际,深感实悟实得之为难,一瞥之慧的不可恃,必须心气兼治,方能收变化气质之效。他们明白,作为道德实践的动力,知识不如情意,而情理不仅是心理方面的,也是生理方面的;身心相关,心理必须有生理的支持,亦即心之悟必济之以气之养。因此,气的调适为道德实践所不可或缺。道家内丹一派,在这方面有一整套的理论及实践方法。於是内丹炼气之术便成了道德修养的工夫。此乃「三进」。
  鑑泉的这一分析,与明代理学的发展正相吻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明理学札记
宋明理学之祸:脱离人民和实践,为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朱汉民谈《理学与人生》 :理学的人生追求与生命智慧|朱熹|国学
《大學》與中國古代儒學的发展 WORD
宋代的儒学概说
为什么要读“四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