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115)谈风论气

115、谈风论气

晚上大家坐在药房门口,前面河流发了几次大水后,带来的风都特别清爽舒适。

凉风退暑,没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了。

老师说,你们能感受到外面的河流,能不能感受到身体里的气流呢?学医应该从感受自然,感受自身开始。

有很多新来的学生不太能听懂老师的话,不知道老师为何经常要谈风论气。

老师说,外感病以风为主,内伤病以气为主。

古人讲风为百病之长,六淫邪气风居首。

你现在站在药房门口,如果没有风,煎药房的热气你感受不到,没有风前面河水的湿气也吹不上来。

所以治外感病要懂得治风,不管是风寒风热风湿风火,都离不开风,这也是古书上记载风药能够愈大病的道理。

而古人养生更重视防风,但见重病,疑难病,都要讲究坐卧不当风的道理。

风水学上讲藏风聚气能够生化万物。气不能乱窜,要能理顺。

《伤寒论》中提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所以对于重病之人,可能一场感冒就要了他的命,好像风烛残年一样,不注意防风,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我发现,方子里头羌活、防风、威灵仙,这些药物用的频率很高?

老师笑笑说,羌活、威灵仙,外能宣风,内能理气通络。

内伤病以气为主,一个人能够做到不生气,不压住气,那他的健康就有保障。

人生一次气,整个脏腑功能都颠倒紊乱,年轻时体壮,修复得快,稍微上了年纪,生一次气好久都恢复不过来。

气乱百脉伤,气顺五脏安。

现在杂病之所以难以理顺,因为人们老容易较劲抬杠激动,你看人一发火,整个面容都是扭曲,脖子粗大,胸部胀满,腹肠堵塞,甚至手脚颤抖。

整个身体像是经历一场地震一样,地震过后,医生用药就是震后重修,那可是大工程啊!

所以古人讲气是下山猛虎,不容易降伏,危害极大。

一个人脾气没有降伏,疾病就像风起云涌一样,好比牛的鼻子没有用一根绳牵着,就会糟蹋庄稼。

这也是为何麻瑞亭从黄元御《四圣心源》里头,拿出一个降气汤来调理内伤杂病,可以用一辈子。这是站在高的层面上去理顺脏腑气机啊!

像常有一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既有风湿,胆囊炎,又有腰椎间盘突出、脂肪肝、肥胖,这些慢性疾患,你们想想要从哪些地方下手。

从哪里下手都不好治,哪个病都不容易一下子好过来。这些病人,一旦着急生气,诸症就加剧。

这时我们从宣通气机角度,用一些风药,比如羌活、防风、威灵仙,给他匀气脉,他会感到明显舒服。

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个和事老,如果脏腑不调在打架,你用药是在调和,不是在帮助一方打倒另一方,而是让它们和解不打。

好比如肝胃不和,病人腹胀、口苦咽干、偏头痛,你给他开胃不管用,给他疏肝,效果不理想,我们就会用小柴胡汤帮他左右调和,使升降有序,脏腑如沐春风,大家不相冲突了,里气一顺,诸症消失。

又比如有些小孩子老容易感冒发热,一个月要打吊瓶几次,搞得家人忧心忡忡。

原来这孩子,每天晚上都吃得饱饱的,导致肠道积滞不化。正如温室花朵,肥料放得多,一搬到阳光底下,日晒雨淋就扛不住。

所以让孩子晚上吃到七分饱,不吃零食,开点鸡矢藤给他里面消消积,再用点午时茶给他外面散散风气,这样解表通里,去邪消积,孩子的精神气色很快就好转,也不容易再反复感冒。

如果一个医生不能够体证到饮食过度,会压住气脉,变生百病,他就难以体悟到七分饱的养生奥妙,也很难真正用好消积行气的治疗大法。

所以医道不仅是思维学问,而是要靠亲身去体证。

现在不少人研究《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这里面的理论很好,但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学了驾车理论后,未必可以开好车。

就像把一棵树用最良种的枝条嫁接过来后,不一定就能开花结果,起码要经过多年的成长融合,接受天阳地气,才能枝繁叶茂,结出真正硕果。

所以在任之堂老师很开放,大家要学哪部经典理论都可以,但关键是要一门深入,把这经典的良种嫁接好。

不要今天就《四圣心源》,明天就《脾胃论》,后天又滋阴派。把一个道走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缺乏了自身的体证,那么嫁接再多良种枝条都长不好。

如果自身体证上去,一寸的良种枝条,嫁接过来,你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硕果累累。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方简义
医学入门2(28)
122-医方简义
医方简义-清-王清源
临证思考74:关于风药的拓展运用
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 本人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