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沟通困难时,你会说谎,还是用事实说话?

过年在家,被一条朋友圈状态笑哭。年初五,大学同学发了个朋友圈:

大体事情是这样,春节期间,同学为了让爸爸陪妈妈去看电影,又怕父母心疼钱,就善意地谎称一张电影票只要十多块钱。谁知因为不贵,同学妈妈竟热心张罗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去看,同学一时哭笑不得。

为了节后不吃土,同学只能又撒谎,称电影没意思还有暴力倾向,不适合看,来打消亲友们看电影的念头。

曾几何时,我们接受了“善意的谎言”的存在,并深叹其奇妙,现在却又不堪其扰。

沟通发生困难时,“说假话”经常会成为人们的一个选项:与其说一些让人不开心,难于解释的话,不如说些“善意”的谎言来得轻松。

但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掩盖真相可能成为一个很难改掉的习惯,频繁歪曲事实会削弱信任,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不用事实说话的悲剧

我大学同学的经历完全可以当成一件趣事,但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诺基亚而言,对真相保持沉默,结果就是灭亡,这是一种悲哀。

很多人认为,诺基亚的倒闭是由于战略或技术上的失误,就连CEO约玛·奥利拉都不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悲剧背后的真相才浮出水面。

2014年4月,记者招待会上,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场面尤为动情,以至于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高管都不禁潸然泪下。

是啊,时光倒退个十多年,诺基亚生产了我们这个星球上半数以上的手机,同时,它的操作系统大约占了世界手机市场的2/3,是何其的风光。

然而,谁知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崛起给了它致命的一击,在智能手机如潮般的冲击下,诺基亚的通信王朝轰然坍塌。

直至不久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DA)通过对诺基亚公司原高管人员、中层管理、工程师和外部专家的76个访谈才发现,它是被“个性很强的领导人和胆小怕事、害怕说出真相的中层管理者”毁灭的。

诺基亚的一些领导人极端喜怒无常,经常朝员工大吼大叫;而中层管理者们因为害怕,只得沉默寡言,或者报喜不报忧。

一位参与访谈的中层经理人描述道:“一个同事建议我挑战高层领导人的决策,因为这位同事自己不敢,他有家庭,孩子还小。”

这样的真相和结果让人们哗然,也让我们警醒:不用事实说话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但如何说出真相别人才愿意听,也是一门学问。生活中,这种令人抓狂的事情比比皆是。

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份厚厚的报告,发现同事正在大声播放音乐,实在想安静地休息下,便对同事说:“嗨,你的声音有7档了,我听音乐只需要4挡。”结果同事把声音开得更大……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你当然会很气愤:“这人怎么这样啊?”“我礼貌地要求你关小音量,你却大发脾气!”

谁成想,对方心里也有一些小九九:“怎么说话的?谁不知道你觊觎总监的岗位,我今天要是怕了你,你就会变本加厉!”

为什么这场冲突眼见着就要失控了?

工作中少不了这样的摩擦和冲突,可谁都不喜欢听残酷的真相。《纽约时报》畅销书《用事实说话》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和心理方法,提供了许多实用工具,让你豁然开朗。

用事实说话前,了解什么是真相

用事实说话前,应该知道什么是真相。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用FIRE模型诊断,来评估冲突发生的环境背景。

什么是FIRE模型?

FIRE即事实(Facts)、解读(Interpretations)、反应(Reactions)和结果(Ends),每个谈话都有这四个层面。

事实:就是现实,公正而具体,没有感情色彩。你看到和听到什么?有视频吗?

上述冲突的事实很简单:当同事开大声音听音乐后,你说了18个字。

解读:人类的大脑是一个解读机器,感知一个事实后,会依据个人经验进行解读。

比如,窗外传来沙沙的响声,你会根据过往的生活经验,将这个响声解读成一个可怕的事,或仅仅是领居家的狗在走动。

反应:大脑一旦解读完,我们的情绪就会做出反应。

对话冲突一般有两种常见的感觉——害怕和愤怒,但这两种反应不是事实造成的,而是由错误的解读驱动。

结果:是期望出现的结果。

还是前面那个沙沙声响,如果把它解读为领居家可爱的狗时,我们会很兴奋,期望抱抱它;但如果将它解读为一件可怕的事,我们就会被恐惧占据,期望逃离这里。

很多对话属于FIRE模型,让对方能倾听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放弃解读,只聚焦事实。

了解我们回避真相的原因

接下来,似乎可以进行一场真相谈话了,但是并不然。毕竟说真话太难了,对方不一定愿意听。

究竟是什么让人们面对真相、真话前,有如此强的抵触心理?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般有四个: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和利益抵触,它们又叫作真相的杀手。

无知自信

马克吐温曾说过:“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加倍小心;惹祸上身的多半是你自以为懂的事情。”用这一句话描述无知自信十分恰当。

无知自信出于很多原因,比如培训不足:你的钢琴老师教给你两个不对的姿势,之后,你便自信地认为这是弹钢琴的最佳姿势。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与自视甚高的人打交道的挫折。

感知差异

有酒店经理选取了5段神秘顾客入住的视频监控,之后叫来50个管理人员观看,给视频中的员工打分。

其中一段录影中,是一位很晚入住的客人。这位客人困得双眼都快睁不开了,他来到前台说:“我用乔的名字预定的房间。”前台员工笑着回答:“没问题,先生,我从电脑找一下您的预订信息。一路上顺利吗?您淋着雨了吗?”当评价这位员工时,一半管理者打了高分“职员很友善,努力建立和谐顾客关系”,但另一半打了低分“那个傻瓜服务员晚上11点还唠唠叨叨,我觉得客人都要困死了”。

虽然这些管理者都在同一个酒店工作,表面上目标也一致,但他们对优秀服务的“真相”定义不同,这就是感知差异。

心理抵触

很多人不能应对真相,特别是需要让某人承认错误,比如把工作搞砸,没有顾及他人,或者我们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聪明时。

这受人们心中的信念影响,原有的信念越强,当真相出现违背时,失调感就会越强,从而产生心理抵触。

比如我自认为厨艺很好,但做的饭菜却很差,别人批评时就会很反感;但如果我不在意这个信念,你批评我的厨艺我就会接受,还会建议点一份外卖。

利益抵触

利益抵触随处可见。

假设你的公司开始制定奖励让雇员成为专家,公司专家会增加,但与此同时,合作关系会弱化。如果我没有被激励,我就会悄悄隐藏同事需要的信息,来阻止他们获得奖励,那我是不是专家?

用厄普顿·辛克莱的名言来说:“让人明白某事很难,尤其是他的薪水要依靠他不明白的东西获得时。”

不过,面对这四个真相杀手,并不是全然无策,更多方法可见《用事实说话》。

学习过《用事实说话》后,你就会用科学的方法知道如何说出真相,让对话双方都获得好的结果。

我这个以“说话”为生的人,实话没放过我,我也没放过实话。如果大家都是正直善良的人,看看《用事实说话》,说好实话有那么难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崔永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真正厉害的沟通高手,都懂得怎么去“说真话”,化解冲突
用P.E.T.解读《用事实说话》(一)
用事实说话
新媒体的害处
晚上10点,我接到了果果同学家的问责电话!
认清这三个“真相杀手”,你才能打破认知魔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