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修身来实现德行统一​——《大学之道》阅读心得

通过修身来实现德行统一

——《大学之道》阅读心得

作者/810的老好人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赏析: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大学》原属于《礼记》,后被独立出来,成为儒家“四书”之一)开篇文字,也是《大学》的纲目文字,在儒学中举足轻重。《大学之道》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其内涉及的“三纲”(指文中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文中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在整个儒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也成为了儒家“垂世立教”的总纲文字,其主张,一直影响着后世。要研究甚至深悟儒家经典学说,《大学之道》是必须好好学习的文章。

关于《大学之道》的赏析或者研究,几千年来已经非常多了。才疏学浅的我想要深挖或者另辟蹊径实在太难,完全做个文抄公也非我所愿。所以没必要为难自己,就抓住“修身”一词,结合文章,结合社会谈谈我的一点阅读心得吧。

《大学之道》文中对“大学”宗旨的强调非常明确,那是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利性目的的,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崇高道德追求。“修身”被文章放在了第一要位:“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这么看来,“修身”不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实现儒家道德追求的需要,于是这几千年来都成了儒家自觉不自觉都要去践行(至少是表面上要去遵行)的行为。真君子们用之指导人生,伪君子们用之做样子,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品性素养,也给世界带去关于人的价值和存在方式的高度认知。

什么是修身?上面也说了,是修养品性,更具体一点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之所以不用“修心”这个概念替之,不外乎以“身”字强调是对自身的修持,但他最重要的修持还是自己的身心,不仅出于本心,而且外化为身体力行,惟其如此,才能够涵养出自己的德行,修持出自己的身性(自身的品格、节操等独特品质)。我们知道,儒家是有阶级观的,所以对不同的阶级自有不同的修身目的。对于君主们,自然是希望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对于士大夫们,自然是要求他们协助君主们治理好国家,对于普通百姓,能够齐家大概就可以了(并不是说各阶层就不能共同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层次的目标,只是说处于他们的社会定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明显的阶级侧重)。这些目的的实现,做法和要求自然很多,但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求他们先修身。《大学之道》中就说了,惟其如此,才能家齐,才能国治,才能天下太平。

毋庸置疑,国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但个人的作用是要放在群体的位置中,在公众中发挥个体的作用的。“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无论渺小的人物还是伟大的人物,都不可能以个体的角色,完成一项完整的社会活动。但个体却可以在群体中以一定的角色定位,参与甚至引导一个社会活动的完成,甚至可以在连串、系列的社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只不过,越是处于关键位置、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人会起到越是重要的作用,其价值越是突出。这种角色的认定,有着外在的甚至是先天的条件的影响(比如家世、社会环境),也有着内在的条件的影响(比如才学的积累,德行的涵养)。儒家对人们自身的努力是认可的,比如孟子就曾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但儒家更强调的是对内在品格的修持,以此来实现德行的提升,从而改变社会地位,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于是,通过修身来达到人格的完善,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就成为儒家入世思想重要的手段和途径,甚至是实现一切目的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修身。如何做呢?《大学之道》要求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儒家由此阐发出来的做法很多,其他流派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总的来看,都需要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正直、善良、有爱。惟其强大、正直,才能不囿于外物,才能对社会人生充满希望,才能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惟其善良、有爱,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世界万物。惟其如此,才能够让自己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能瑞纳他人并被社会瑞纳,能发挥自己社会人作用的人。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打开视野和拓展心胸,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素养和巩固认知。这是不间断的过程,一点一滴地涵养的过程,随着社会角色的演变而不断提升的过程。比如面对自身的时候,就让自己怀抱对生命的热情,面对家人的时候,就让自己对家人散发关爱,面对国家的时候,就让自己充满爱国情感,面对全人类的时候,就让自己拥有博爱精神。这种修持,最终会以品德的内在形式用来指导我们的外在行为,来实现《大学之道》说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

在儒家看来,德行是统一的,内在的品德和外在的行为要相协调。有德的人如何让人感受到他的德?那是需要通过行为来体现的,比如孔孟的仁爱,是两位圣人通过他们的导人向善的行动给人的感召;比如李世民的圣明,是他通过“贞观之治”的壮举给人的感受;比如文天祥的忠义,是通过他的舍身取义的举动给人的感动。即使是严光、陶渊明这些“遗世独立”之人,他们展示的对物欲的看轻,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然的顺应,都无不成为世人眼中了不起的品德。而那些德不配位的人,则是终究被人鄙弃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留下了千古笑柄,秦桧害死岳飞遗臭万年,现实中的“表哥”“房叔”淹没在时人的口诛笔伐中……品德高尚的人,他不会因为私利而放下内心的坚持,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品德低劣的人,无论他装得如何有模有样,但最终会露出他的狐狸尾巴,狰狞的牙齿。那些没有德行的坏人们,在损害了他人,损害了社会,甚至是损害了国家之后,虽会获得一时的欢愉,但最终难以逃过惩罚。那些有德行的好人们,造福了群体,造福了公众,造福了人类,虽有坎坷和磨难,最终会得到广泛的认可,热烈的表彰。

我们还是以普通人居多,不一定能够在这个广大而复杂的社会中称为光彩熠熠的角色,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对自己,我们是重要的,对家人,我们是重要的,对伙伴,我们是重要,而且无论我们充当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我们都有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不要因此就轻忽了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以反面的角色,以负面的作用来呈现自我。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个不孝的孩子、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一个社会的寄生体、一个国家的蛀虫……像这样的角色,何其不光彩?所以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修身其实是有意义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目标激励下,让我们拥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苦难,去战胜一切困难,去拼搏奋斗,去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那么,你愿意修身吗?你会一直坚持修身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智师说 | 张学智:《大学》致知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其中的“道”,你是如何理解的?
初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实内涵(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