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的“易更三圣”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易更三圣”

拙性《周易这本书,应该这样来读解,有些谜团,要这样来解开》发布了之后,有读者网友提到了易更三圣这个问题,希望能了解易更三圣的相关细节,所以这篇文章将尽可能详细的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经典也好,提出看法也好,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凡事都要讲证据,说话都要有依据,切忌毫无依据的自说自话,就像有些网友在评论区这样留言:真实的八卦,上卦是所求事项,下卦是时间。得卦后就看签是上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下五档,并没有所谓的爻变问题。《周易》是孔子画蛇添足,添了很多,添乱了,加上后来朝庭令用《周易》,使得让人们觉得《易经》就是《周易》。

像这样毫无依据的自说自话出现在评论区,我们既不知道他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来回答他了。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网友的留言,总喜欢用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字句,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像有一位网友这样留言:十二盖取,确系易象幽径。明通阴爻丶阳爻之意象,便知八卦意象,更通六十四卦意象。

像这样的留言,用一些自己编造的字句,又没有把话说清楚,是不是故意要让别人看得似懂非懂?反正我们是没有水平来看懂这个留言到底在说什么,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很让人无语。

如果读者网友们对我们的文章有任何的看法或意见,就请用最明白的话指出我们的错误;如果读者网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也请说明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按照相关史料讲一下易更三圣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易更三圣,就是指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易经》,孔子为《易经》作十翼之传,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周易》。

第一,孔子在《周易》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众多的资料都证明了这个事实是无可推翻的,这也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包括马王堆帛书的《易传》,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周易》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又被后世称之为群经之首,《周易》正是靠着儒家的传承才流传至今,这些事实都是无可辩驳的,任何否定孔子学术地位的观点,肯定都是错误的,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伏羲为什么要画八卦,伏羲创作八卦的目的是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了,说话都要有依据,若是没有依据的随口说说,那就跟胡扯没什么两样了。

根据《周易·系辞下》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两点:一,是伏羲创作了八卦。二,伏羲创作八卦的目的是为了通神明、类万物。

那什么是通神明、类万物呢?

我们知道,《周易》可以作为卜筮之用,孔子在《周易·系辞上》第十章中,也明确说了《周易》有四个圣人之道,其中之一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周易》之所以能逃过一劫,就因为把《周易》当成了卜筮之书,而没有被烧掉,这两点常识就不用再展开了吧。

《周易》可以作为卜筮之书,而比《周易》更古老的《连山易》、《归藏易》,都是卜筮之书。

根据《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三本书都是卜筮之书。

从1993年3月湖北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秦简疑似《归藏》来看,且不说这是不是原本的《归藏》,但这肯定是一本卜筮之书,这是确定无疑的。

由此也可以确定,作为三易源头的伏羲八卦,也是为了卜筮之用而创作了八卦,并不是为了科学地分析研究自然界。对于我们老祖宗的所作所为,我们既不能故意的拔高,也不能故意的贬低,而应该实事求是来认定。

那么,伏羲所创作的八卦,是如何来用于卜筮的呢?

相信每一位读者网友都玩过掷硬币吧?其实,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卜筮,在卜筮之前,首先要设定一下,如果出现正面代表什么,如果出现反面又代表什么,然后再看掷出的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

非但掷硬币可以用来卜筮,在古代的时候,掷铜钱、掷贝壳等等,只要能明显分出正反面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卜筮。当然,古人还认为,越是有灵性的东西,卜筮也就越灵,现在还有人利用掷杯筊进行卜筮的。

如果在掷硬币之前没有事先的设定,这个卜筮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事先的设定对于卜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看上去有明显特征的、看了顺眼舒服的、好看的一面设定为正面,代表肯定、吉利,而把另一面设定为否定、凶。这样一来,最原始的取象类比就产生了,人们会将顺眼的、好看的、正面的、吉利的归为一类,把别扭的、难看的、反面的、凶的又归为一类。

有了取象类比,就可以通过卜筮来寻求答案了,比如你要问能不能恋爱成功,如贝壳出现了好看的一面,你就会觉得此事能成,反之就是此事难成。包括《周易》在内的任何卜筮,取象类比就是一切的理论基础,没有了取象类比,卜筮也就没有了对应的答案,也就无法进行卜筮了。所以,孔子《系辞下》的第三章中,就明确讲: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

对于卜筮之前的事先设定来说,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事先设定是与否或者吉与凶来进行卜筮,但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有古人问今天上山打猎会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就难以用简单的是与否或者吉与凶来回答了。为此,古人就采用了二个贝壳来投掷,于是就产生四种情况,就可以设定为大吉、小吉、小凶、大凶,比如大吉表示收获很大,小吉表示收获不多,小凶表示自己会伤害,大凶表示非但没有收获,自身还会有大伤害。

随着社会事务的更加复杂,所要卜筮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单纯的是否吉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仅仅在程度上把吉凶分成四个答案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古人就采用了三个贝壳,这样就可以产生八个答案。

对于事先的设定来说,仅仅是吉凶程度上的分别已经不能满足卜筮的需求了,又因为卜筮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为,对于吉凶的设定,最终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去做还是不去做。于是,古人就设定了八种行为来作为八个答案,从而指导人们该如何去做。

古人利用取象类比这个原理,先把天地万物分成八类,就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再把天、乾,健归为一类;把地、坤,顺归为一类;把雷、震,动归为一类;把风、巽,入归为一类;把水、坎,陷归为一类;把火、离,丽归为一类;把山、艮,止归为一类;把泽、兑,说归为一类。如果利用三个贝壳掷到了艮卦,就表示止,表示该停止做这件事情;如果掷到坎卦,则表示前面有险阻,需要小心从事。

八卦,就是这样来指导人们的行为的;卜筮,就是这样来通神明、类万物的。这就是伏羲画八卦的目的,也是伏羲画八卦的真相。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知识水平十分低下,对于很多的事情,到底是该做还是不该做,仅凭古人当时的知识水平是无法事先预知的,只能通过卜筮的办法,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依靠卜筮来决定做事情,是十分滑稽可笑的,但对于上古时期的古人来说,已经是很有文化的一件事情了。其实,我们也不要笑古人,现代的人们,不是也还有各种各样的算卦求签吗?

所以说,伏羲画八卦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卜筮。

非但上古的伏羲神农时期,人们崇尚卜筮,到了殷商时期,从帝王到百姓,人们普遍崇尚卜筮。因为殷商时期的人们发现,夏朝所崇尚的忠信,也不能完全指导人们的行为,单凭着忠信不一定都能把事情做对,单凭着忠信做事情也会好心办了坏事。所以人们就从“夏尚忠”到了“殷尚鬼”,人们相信鬼神总能指导人们的行为了吧,于是就通过卜筮来指导人们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史书上所记载的“殷尚鬼”,以及殷墟中出土的大量卜骨,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依靠卜筮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肯定也是不靠谱的,这一点不需要认证,每一个人用膝盖想想都能明白。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指导人们的行为呢?

三,周文王就设计了一套文化思想,或者称之为人类社会行为准则手册,就是同样利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通过归类分为六十四类,比如把打官司的事情归为讼,把出兵打仗归为师,周文王就是这样把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内容,划分为六十四卦。

周文王又根据具体情况,把每一卦按次序再分为六种情况,又把每一种的情况,根据文化思想,具体的写明了怎么样的做法为吉,怎么样的做法为凶,比如对于打官司这件事情来说,就写明:“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表示不要动不动就是打官司,对于一些小事情,能不打官司就不要打官司,这样才是吉利的。

很显然,周文王所依据的这套文化思想是很先进的,即使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是很先进的文化思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尽的讲解每一卦每一爻的含义,只要理解了每一个卦爻的含义以及孔子的《象传》,就不难看出周文王的文化思想有多先进了。

周文王就是这样,把每一件事情的每一种情况,都给出了一个最佳方案,这就是依靠文化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了。所以,孔子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文王之所以伟大,就是把卜筮改成了文化思想,只有通过文化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为,才是最科学的,这就是易更三圣中最为关键的一更。

至于孔子对于《周易》的贡献,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再详细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
上古小讲堂:上古是谁写的?
《易经》的作者是谁?
《周易》是什么书?看看《系辞》和马王堆帛书是怎么说的?
八卦是周文王演变为六十四卦的吗?《史记》的记载有差错吗
《周易》非《易经》考论 易律夫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