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是一种恶行

做好事不求回报仿佛已经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谁要是想破坏这一规则,往往就被扣上“贪婪”的帽子。果真是这样吗?

孔子倡导仁爱,要求学生们有君子之风,也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当时在鲁国有这样的一条法令。如果鲁国的人民在外国看到自己的同胞遭遇了苦难或者沦为奴隶,需要前去帮助,赎身所花费的费用都可以回到鲁国报销,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充满人性光辉的。这个法令使鲁国的人民在外国都非常团结,相互帮助。

有一次,子贡在外国帮助一个鲁国的奴隶赎身,回到鲁国后并没有去官府报销这些费用,毕竟子贡富有,这些金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这样的行为被传扬出去,人们都赞颂子贡的行为高尚,一时间成为了鲁国的人人效仿的楷模,孔子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并不开心,把子贡叫过去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报销赎身的钱呢?你这个呆货”。子贡感觉很委屈,自己做了善事不求回报,为什么还会受到批评,品德高尚不是老师经常教导的吗?

孔子说:“如今你帮助同胞赎身没有报销金钱,这样的行为被传扬,成为了高尚的楷模。以后别人如果帮助同胞赎身,报销金钱就会被人说不高尚,帮助别人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却被人鄙视,不报销的话,这样的金钱又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负担的,慢慢的人们就会对同胞的苦难视而不见,导致落难的同胞没有人拯救,你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却破坏了规则,反而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孔子这一番话让子贡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这件事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民众们只看到了孔子学生高尚的品格,却没有看到这件事对以后社会氛围的影响,这就是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道德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是当道德成为了绑架别人的枷锁,就失去了应该有的作用。子贡救人不求回报本是好事,但是这样的行为破坏了维持社会健康稳定的制度,践踏良好的风气。子贡虽然因此获得了高尚的名声,却牺牲了鲁国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孔子才会训斥子贡。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双刃剑。人们常说:“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这些都需要我们耐心的挖掘,其实孔子和子贡的故事在生活中也会发生,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通过这个故事足以让我们醒悟,一些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大局利益

道德应是无损于己而有利于人的。绝不能以损己利人为代价,因为这不符合人之本性。所以孔子批评子贡。

子路救人受一牛。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曾经拯救过一个失足落水的人。那个为了报答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给了他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了。孔子很高兴,称赞道,以后鲁国见义勇为的人就多了。

孔子之所以称赞子路,是因为一头牛的价值与人的性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再者,知恩图报也是人之常情。有了这样先例,对于救人者也是一种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子路:高尚的品行需要社会风气和体制的扶持
论理|从“子贡拒金”看真正的善举
“道德飚车”之恶甚于冷漠
如何做好事,是门大学问
见义勇为后,应当得利吗?
成立业委会话题之二 面对正当获利 孔子也会支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