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一个哲学家的必备潜质:自寻烦恼的能力

哲学家的自寻烦恼,与普通人的不同。普通人心烦,总是由于某个具体的原因所导致,无论它多么严重,总是一件俗事。而哲学家的自寻烦恼,属于上帝都帮不上忙的烦恼,它是一种精神的疾病,不是世俗生活的不痛快导致的,不是通过智力逻辑说理的努力就能消散的。

凡是能被解决或者能被想明白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因为哲学是这样的疑难,也就是无解。哲学家没事找事,极其善于让自己不痛快,它是无根据、无缘由的。

普通人要去发现或者给自己的言行寻找一个原因,心里才会感到踏实,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欺,因为原因是自己加给自己的一种安慰,原因是从无缘由中发明出来的,它其实不过是来自外界或者内心的某种刺激或者冲动的结果。人们为了得到心情的慰藉,就假装相信这个所谓原因来自必然性,也就是真理。但事情的真相是,人们所相信的原因的真相,不过来自偶然性,“原因”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偶然性就像是魔鬼,人其实是喜欢魔鬼、喜欢意外、喜欢被惊吓、喜欢出点儿琢磨不透的新鲜事的,这种魂灵之中的东西隐藏得极深。普通人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是自认为自己所是的那种人。这种情形最好不要被戳穿,最好带着面具生活,因为一旦戳穿了,会心神不动,但如果你横下一条心,摘掉面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不通——不是暂时想不通,而是永远都想不通,进入混沌、朦胧,似乎怎么都可以,就会进入自寻烦恼的境界,不是安心,思绪就像沸水一样热气腾腾,这是一种能力,它是天生的,硬装是装不出来的,普通人通常忍受不了朝着这个方向想,它是精神上的高难动作,因此真正的哲学家是非常稀少的。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永远从现在开始的——这样说好像是一句诗,其实它很残酷,因为“现在”并非过去的简单延续与重复。今天并非昨天与明天,这很危急,昨天高兴今天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不明,看似舒适的其实却是艰难的,发现新奇与渴望,是一种很高的能力,普通人是靠心理习惯生活的,但这重复遏制了人的快活,又掩盖了生活的真相,因为所谓生活永远从现在开始中的“现在”,其实是一种偶然性,不是习惯,而是别的什么,习惯使我们安心,而别的,使我们焦虑不安,哲学不逃避而是喜欢焦虑烦恼,这样的话,虽然在物理时间上你只活了一辈子,但在精神上的高难动作花样翻新,使你活了好多辈子,因为你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了很多精神的危机。

“现在”就是“近”,它的真相是偶然性,就像下一句话我既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下一句话还不存在,但它就要存在,这对于我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却又使我兴趣满满。非存在的情形,才生动而深刻。如果它意味深长,就会飘向远方,直到我望不见的尽头。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生活的真谛,永远从现在正在电脑键盘上快速敲出的文字开始。在某次“一气呵成”的“终了”场所,会冒出一个“烟圈”、有一口咖啡的香苦味道儿,这些生理刺激物不仅疏散了倦气,还自发地酝酿并且唤醒新的灵感,一次新的一气呵成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写作中的“一气呵成”当然不是指一部整书,而是指一个段落自成一个生命系统,在其中活着当然不必做作地去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眨眼睛的次数,精神的笔迹自有另外一套生命系统,它是有限的,自我呼吸的——自我尽兴,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外部的干扰都可能败兴。

自寻烦恼的能力,痛快与毫无用处的忧虑。忧郁与操心,还有种种心理与环境的境况,把琐碎的事物、小事件、小心思“搓碎”了“使劲揉”,自由就在这些微小的甚至不足道的小情节之中,在举手抬足之中。

细微或琐碎的别名,叫事件,对不可置换的切己性而言,无所谓大事件与小事件,只是事件。换句话说,无所谓大的有限性与小的有限性,只是有限性。凡事件都是有限的,它突兀袭来,戛然而止。但是,人有一种自寻烦恼的天性,就是潜意识中保留着瞬间的美好,或者难以遗忘刻骨的心痛。

因此,在效果上,瞬间的思想感情场景,总是在心理领域被无形地延长了。正是这种瞬间情景的永恒化,导致了心灵的甜蜜与创伤,这两个要素可能单独存在,更多的情形是混杂一起。犹如没有“痛”就没有“快”,但“痛快”的含义显然并非这两个单字字面意思的简单拼加。作为生存哲学的“概念”,“痛快”是某种混杂感情的凝聚,是典型的生存哲学概念,它几乎是贴在人的皮肤上写出来的,因此有别于“必然性”这类光秃秃的纯粹概念。在这里,生存哲学家是发明并且描述类似“痛快”这种抽象的思想感情概念的作家,有能力留给读者深刻的“痛快”印象,但并不同于纯粹小说家。

原本日常的“焦虑”概念,被升华到形而上学维度,作为一种深度情绪它面对虚无,或者说没有对象,即说不出为何焦虑却处于焦虑状态,这虚无缥缈的焦虑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或阐释。作为人,我们是有限的,但由于我们的焦虑无依无靠,这种无原因或无对象性的情绪,在性质上是超验的,或超越的。

如果此在的天性就是虚无,相当于说“虚无”的“内容”,是由焦虑、忧郁、操心、无聊、荒谬感等心境所构成,它们是深度的心理状态,或者叫做“心理症候”,即使可以从面部表情显露出来,根由却在“虚无”的内心深处,它们只是潜伏着,对于我们生存的精神质量,至关重要。这就是“虚无”的价值,它是积极的,它不以观念意识形态的形式出现,因此,“虚无主义”的说法,根本就没弄懂“虚无”的深意在于人的有限性的无底深渊。

以上“状态”、“症候”、“境遇”,是类似的概念,这个名单还可以拉长,例如会意、暗示,潜意识……我们沉迷于瞬间的幸福,它是给予他人以爱的温暖。这种不见面的复杂心思,即使在见面时,也无法解决不在场的上述情绪,它们不对称、无法全然分享,这是悖谬之爱。

我们在观察世界时,并非时刻都有主意。在很多情形下,我们只有目光而没有主意,我们并不知道或不理解自己所看见的场面。

绝对陌生——这就是辨认的界限。

我们只剩下目光而没有了主意。

我们满怀悲愤,但情绪本身并不意味着“主意”。

有些场面超越了我们以往能够理解的定性,它超越了我们以往的理解边界,我们无法给自己所看见的场面起个名字。

纯粹概念无法概括感官内容的场面,任何定性的说法都不可能算是准确无误的思考,它是不可思考的。

我们几乎无法用概念给某些陌生情景定性。如果强行定性,我们一说就错,因为被定性的人或者事情,决非只是我们狭窄的概念目光所思考的样子,它们还有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别一种样子。

当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巨大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绝对陌生感或不可理喻性,这个问题就是心理医生也无法解决。谁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哲学问题,当这个问题抛给哲学家时,哲学家说,这个问题不需要解决,但这是个值得品味儿的好问题。

当人只有目光而没有主意时,并非处于缺乏概念的蒙昧人状态,相反此刻头脑中的概念极多但是没有任何已有的概念能与现在所看见的情景搭配,彼此之间“谁也不认识谁”。与其说此刻意向是空的,不如说意向失去了方向,传统的认识论思维模式解体了。

感性杂多没有了组织纪律性,场面失控了。这种场面的当事人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不可能被道理改变,这就是当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它不是一个智力问题、不是一个关于“正确观点”的问题,而很可能是创造趣味与享受趣味的能力问题——人由于缺少这种能力而感到无聊。这种能力的丧失,与心灵连同心情再也不可能天真朴素有密切关系。

两个成年人之间玩孩子的捉迷藏游戏不过是一场兴奋不起来的闹剧,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的心理条件,就是丧失了天真朴素。真正的艺术家与哲学家,都是天真朴素的,否则很难想象他们会有纯粹自由的想象力。

只要目光足够天真朴素,目光就有能力创造趣味,即使此刻什么主意都没有,也不妨碍惬意的精神享受。一个主意往往是一个计划,但此刻我们不需要什么计划,只需要享有此刻的心情足矣,生活的真谛就是永远从现在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空?哲学家:你所谓的空性是什么?是...
老子哲学中的“有”与“无”
庸人自扰,就是自寻烦恼!
且莫自寻烦恼
人一晃就老了,别自寻烦恼......写得太好了,连读十遍!
安静就好,何必自寻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