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叔说字——人篇(舞)

   双手挥持松柏枝条跳舞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舞”意为舞蹈,即按一定节奏转动身体表情达意的人体动作。如“手舞足蹈、舞剑、舞秧歌”等。用作名词,则为舞蹈的专名,如“芭蓄土风舞”等等。

“舞”和上文的“无”源出一字,因此,甲骨文的“舞”字,同被描述为双手挥持松柏枝条跳舞的人形,其发音也来自跳舞时的集体呼叫,即“呜呜”之声。因“无”被借用表示“有无”之无。为了区别词义,金文在“無”下增加意符“舛”(双趾之形),专一表示舞蹈之“舞”。小篆的“舞”字承接金文,楷书缘此写作“舞”。

“舞”的本文为跳舞。《礼记·乐记》中有”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发生学角度说明了舞蹈的起源。在上古先民心目中,通过歌舞表达内心的情慼、祈愿,能够实现与“祖宗神灵”沟通的目的,也是氏族集体意识的表现。因此,歌舞狂欢在祭祀或巫术活动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交感作用。学者们认为:舞蹈是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一种呈现,它和宗教一样,对原始人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物,决不单纯是为了愉悦。

由跳舞时的手臂挥动又引申为“挥舞、舞动”,如《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其中的'舞’即用作“挥舞、舞动”

之义。由“挥舞”之义又引申指抽象意义上的耍弄,如“舞文弄墨、舞文弄法、舞蔽”等。



古文释义



古文:𦐀

《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正韵》罔古切,竝音武。《说文》:舞乐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传·隐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前汉·高帝纪》: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又锺体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注:此四名者,锺体也。

又变弄也。《前汉·张汤传》:舞文巧诋。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周礼·地官》:有舞师。

又地名。《战国策》:秦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则南国必危矣。《前汉·地理志》:舞阴,县名。

又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历史——抽象篇(险)
中华商氏通谱字辈候选字介绍(2):钲
《说文解字》第165课:细说“和”字
师嫠簋铭文,小结12,乐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