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丽中国-2139:安徽泾县赤滩古镇

上个月和同学一行来到安徽泾县所辖赤滩古镇。

   老街老了。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木板门,楼下门脸经商,楼上阁楼住人老式建筑模式,那窄窄的石板路上的车辙,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繁华。间或从紧闭的门里佝偻着腰探出头,慢慢走出来的老妇,也是光鲜不再,满脸的漠然。赤滩古镇和皖南大地上所有的历史古镇一样,古老,苍凉,破败,被遗忘。被遗忘的还有故土难离,或者无处可去的留守老人。

  我们一群前来游玩的也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带着对往事的眷念,来到古镇,同学中有好几个50年前就曾经以知青的身份常来小镇。他们说那时候小镇热闹,有烟火气,人们贫穷而满足。他们虽然也只是这条古街古镇上为时不长的过客,可是因为历史原因,他们和这些被他们在记忆深处打下烙印的第二故乡有着不可磨灭的情怀。

也许是前世就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也许我出生的小城就是由这样的小镇发展而来,也许留下我青春记忆的知青岁月刻下过皖南宣城的油榨沟小镇和繁昌峨桥小镇的记忆。也许是古建筑家林徽因和作家冯骥才对保护历史建筑的呐喊在我的心灵深处引起的共鸣。我喜欢流连在这样的小镇,想象着小镇的前世今生, 想象着小镇的繁华和振兴。然而,当每一次的行走都在失落和遗憾的叹息中告终的时候,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人微言轻,连林徽因冯骥才的无法抗衡的历史走势,我一介草民还能做些啥,除了感叹和惋惜,我也只能任由其衰败。站在斑驳的刻着历史记忆的颓圮的篱墙,我任由思绪飞扬,想象着近些年那些仿造的历史建筑,犹如涂脂抹粉,垫鼻隆胸的人造美女正得意的耻笑着以往的贞洁和勤劳的传统妇女的不合潮流。

走过江南名镇周庄,走过商业化操作的乌镇,走过上海境内的朱家角,七宝,枫泾古镇,凡是开发旅游有游客的地方就会有商业炒作,就打扰了小镇的静谧和慢生活。那些嘈杂和喧嚣,那些趋利和浅薄也就在古镇的开发中上演,让我对这种赤裸裸向钱看的小镇不再流连,不再向往。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也是古镇要么喧闹要么颓废的原因所在。

老街古镇是时代的产物,也会遭受时代潮流的洗涤,适者生存。如今石板路,木板门,临水而建,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商业模式。然而真正让小镇老街走向没落的应该是年轻人的离开,犹如血管没有了血液,结局不就是干瘪萎缩消亡吗?当一切的存在都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当人们不再眷恋家乡,不再满足丰衣足食,而义无反顾的奔赴灯红酒绿,奔赴热闹喧嚣的都市,在造就了千万人口的拥挤大都市的同时,也造就传承了上千年的古镇老街的没落。

    这几年去西河,走章渡,逛弋江古镇,这些当年的皖南重镇,那儿的繁华和兴旺,那儿的破败和凋零,都是时代造就的。对这些古镇惋惜,遗憾,惦念。我下放时无数次穿行而过的峨桥老街已经消失,可我依然清醒的记得漳河渡口的撑船过河的场景,让我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今年又一次踏上李白写出那首著名的《赠汪伦》诗篇的泾县桃花潭渡口,走在那条老街,石板路依旧,古民居还在,游客的喧嚣带来了外面的世界。而在一户老宅的门口,是一位编竹器的老人的坚守,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在路过他的门口的时候,买过他编的竹器。如今这条街上的手艺人只有他把自己活成了历史。高大的破旧的皖南民居里,太阳透过明瓦照射在他的作坊里,竹篮子编的很工艺,价格也不算贵,可是仅仅靠这个手艺的收益是无法让他过上一个可以出去看世界的生活的,他日复一日的编着竹篮,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得他不再熟悉了。走过的游客有的会买一只他的篮子,也有的游客会把他拍进照片成了老街的一景,我不知道这个景还能存在多久?这个手艺还有没有人能够传承?老街走过,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场景。

而这个场景在我小时候生活的芜湖古城,那个叫花街的石板路两边,全都是这样的篾匠铺。我背着书包,沿着篾匠铺去学校读书。同时学到的还有篾匠人的踏实,安静,勤劳,有家庭责任担当的智慧。这是一幅永远刻在童年记忆里的画面,也许是我一直喜欢竹编的用具的根源。

    如今,古城已经改造,历史被重新涂改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模样。篾匠一条街已经看不见一个篾匠铺,看不见一个篾匠手艺人。更不要说年轻的传承者了。可叹,可悲,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多少传承了多少代的中华独有的文化,技艺被丢失被灭绝了?

     一位一直坚持在徽州的大山里进行户外旅游的资深旅行者在一个安徽皖南古村落的春天里感叹:“若干年后,守护大山的最后一批老人即将离去,徽州的这些古老村庄还有么?目前居住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对居住一辈子的村庄、房子、田园都难以忘却,都不愿离开这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起早贪黑采茶做茶为了贴补在外的儿女们 。过去茶季还能看到年轻人回家帮忙采茶,如今整个村庄看不到一个年轻人。”

 让我在古镇老街的青石板上留下感慨的还有那些夕阳西下的留守老人。在古镇老街上行走,经常看见在破败的紧闭着大门的里面,会偶尔有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费力的打开门,疲惫孤独无奈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对外来的游客没有欢迎也没有排斥。也许他们在想既然这儿有那么多人跑来玩,孩子们怎么就不喜欢自己的家呢?她们的白发记录着她们在古镇生活的青春岁月,可是却无法诠释古镇为啥不再热闹为啥留不住子孙?

     现在的农村和古镇一样成了留守老人无法割舍也无法离开的故土,还有的留守老人用他们孱弱的躯体担负着培养未来的重担。走在这条青石板路上的知识青年们也一样感慨,虽然知青岁月是艰苦而茫然的,农村的生活是艰难的,甚至食不果腹,但是,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是现在的老人无法享受的。这也是现在已经古稀的老知青们对农村和古镇老街念念不忘的所在,也是他们一再想重走知青路的动力。

人老了最怕孤独,孩童时代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中国的土地上,无数个家庭在上演着老人和儿童的孤独岁月,这种精神上的营养缺乏是人为的!

    由此想到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再提知识青年到乡村。乡村振兴没有年轻人的参与,是纸上谈兵!多希望古镇乡村真正的恢复生机和活力,再次炊烟袅袅,鸡鸣狗叫,孩童撒欢,老人有儿女承欢膝下。

     古镇乡村焕发青春,需要年轻人!需要有知识有理想有担当的知识青年王者归来!                                    




!!

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 

春天来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游赤滩古镇
即将逝去的古镇古街,诗仙李白称它为自古“西来第一镇”
皖南古村:泾县章渡老街
【皖南行】泾县章渡:自古西来第一镇
皖南这个小镇,比宏村美,比西递安逸,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皖南 青弋江边古村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