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

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7月1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前通过网上提前购票成功的6000位观众成为首日幸运者。

上海天文馆落子临港,标志着上海科技馆迈入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新阶段,彰显上海这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的软实力,同时也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上海天文馆的正式开放,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成真;拼搏了1700多天的每一位天文馆建设者“圆梦”;对于每一个热爱天文的公众来说,从此在浦东多了一处与星空“对话”的科普新地标。

18岁年轻“资深粉”成为001号参观者

羲和太阳塔首次开放

18日早上7:38,家住静安区的科技馆“老粉”茅译文早已等候在上海天文馆入口处,成为了当天上海天文馆的001号参观者。

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的他,一直对天文很感兴趣。得知天文馆在暑期开放的消息后,早早就定下了前来参观的行程。

经历7月12日00:30分的抢票大战,茅译文如愿以偿。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羲和太阳塔等高科技设备,令他神往,希望能全景感受到宇宙浩瀚图景。

进入场馆内,这位18岁的科普“资深粉”,还得到了天文馆吉祥物“科飞”的热情拥抱,还有馆方精心准备的大礼包。

当天,茅译文心目中的必打卡展项有太阳塔、天文台和月壤。不过,短短欢迎仪式让小茅错失了预约羲和太阳塔,但馆方特意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让其成为10点开放的羲和太阳塔的第一位观众。

据了解,今天首次开放的羲和太阳塔得名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羲和,是上海天文馆的附属建筑,位于主体建筑外,塔体共三层,地下一层装有光谱仪系统,一层展厅向公众开放,核心筒观测区域配备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高级太阳成像演示系统,参观者可以观测阳光通过复杂的光学系统形成多个波段高分辨率太阳像的过程。顶层为天文圆顶室,配备直径60厘米的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和三个波段直径12厘米的全日面太阳望远镜。

羲和太阳塔到底有多神奇?上海天文馆藏品征集业务主管,太阳塔项目负责人杜芝茂表示,作为发光体的太阳,是无法看清细节的,如何看清太阳,就需要通过天文望远镜来看,“在羲和太阳塔内的望远镜神奇之处在于多戴了一副眼镜,会更清晰地看到太阳的图像。”

建筑、展示之美:吸引70岁老爷爷

在互动和欣赏中一览天文的奥妙

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上海天文馆以“连接人与宇宙”为设计理念。独特的建筑设计,源自对于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而且可以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合成为一种节气的标志。整个建筑成为连接人和宇宙的工具,成为具有开创性的博物馆体验。

这一建筑、展示之美,成功吸引到了72岁蔡老先生的注意力。与计算机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蔡爷爷对于抢票信心十足,成功带上老伴成为了首日幸运儿。

“上海现在科普展馆特别多,退休后更有时间到处看看,上海天文馆建筑太美了,我还提前做了攻略,要好好看看各种展示展品。”蔡爷爷说。精通IT技术的蔡爷爷还向小布展示了自己用手机软件剪辑的天文馆“三体”结构短片。

“身临其境”,是这座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开放首日受到的最多评价。在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在“征程”展区内,李小姐在体验完VR月球漫步后直说太逼真了,“就感觉在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走路,也有很深的坑,我有点恐高不敢跳,和想象中在月球上行走还是有所不同的,通过互动有了真实的感受。”

开放首日,由嫦娥五号带回的珍贵月壤样品在 “征程”展区内备受瞩目。这一编号为007的“天外来物”被封装在水晶球中,吸引了观众近距离观看。

这一切都源于上海天文馆从筹建设计开始就定下的设计理念:“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我们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志愿者:热爱天文 愿意出一份力

遮阳伞、寄存点等服务一一到位

面对高温天气,如何服务好6000位观众?小布在现场看到,上海天文馆已提前备案,在保障防疫安全下在入口处前设立了入馆预检通道,配置了引导人员,让观众准备健康码,在通道内完成测温、行李安检等。

在排队入口处,考虑到高温天气,馆方配置了遮阳伞。进入馆内,不少家长还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及儿童推车,位于一楼出口处附近的行李寄存点全面开放,下午四点前可随时存入取出。

首日对公众开放,即便做足攻略,仍有不少观众会遇到困难。在馆内,除了天文馆工作人员外,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志愿者已经到岗,随时解答疑问。

在“家园”展区,志愿者旬阿姨一直坚守在“感受重力”的互动项目区域。今年4月,旬阿姨得知上海天文馆招募志愿者,提供科学辅导、导览、秩序维护以及讲解、演示或现场指导等服务后,就马上报了名。

“我住在普陀,早上8点40分就到了。对于天文知识,平时自己也很喜欢,能为天文馆出一份力,感到很高兴。” 旬阿姨说。

国内外顶级天文科学家云集上海天文馆

共建国内外科学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在对公众开放的前一天,17日下午,以“飞向无尽的宇宙”为主题的天文高端国际会议在球幕下举行,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与科普工作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天文前沿新话题、国际合作新思路、科普教育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表示,“随着上海天文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前来,相信中国天文事业会越做越好。”

人类为何要仰望星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说,“因为仰望星空和刨根问底为人类带来了现代科学。古代没有天文馆,现在我们有上海天文馆,这都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也是现代科学带来的。”

当天,上海科技馆还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8家天文科研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6家天文教育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国内外科学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为天文馆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这座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梦想、建设者心血、观众期待的天文馆正以最高的标准和最好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邀请全球天文爱好者共赴“星空之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于能在上海看银河,耗资6亿,全球最大的天文馆即将落成!
上海将建全球最大天文馆 2020年相约临港看星光灿烂
全球最大天文馆在上海开工 2020年建成开放
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
“风云变幻”的气象台
北京(西城)天文馆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