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书“活”下去

《让“死”活下去》陈希米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

《让“死”活下去》这本书是前两年买的,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在史铁生逝去后写的怀念散文集,非常喜欢,就像史铁生本人的文字,充满真情,充满哲思,质朴深邃,从内心流淌而出。

因懒散只读到一半就搁置了,在喜马拉雅居然看到这本书的音频,从头听起。开头听声音很失望,再听下去觉得这如私语般的声音倒是很适合这本书。

接下来的阅读我就一边用耳朵听,一边用眼睛看,用心感受。

2

原以为只是怀念性散文,读的过程中才发现陈希米不只是在怀念史铁生,她是在与他一同读书思考,追问对话,确实就如本书白色腰封上所言:实际上在她内心深处,史铁生一直是存在的,是她独自吟诵时的倾听者和应答者。

史铁生仍然坐在她对面,或者与她同在一个房间的不同角落,他们相视而笑,相对畅谈,追问生命的意义,哲学的使命问题及孤独、时间等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论生与死,当然也谈感情,她称史铁生和她两人皆是情种,并且勇敢地直面二人感情曾经面对的质疑。

而这种交谈大多离不开阅读,书中提到了福克纳、博尔赫斯、安徒生、马克斯.韦伯 、约翰伯格、保罗.奥斯特、叔本华、克尔凯郭尔、赛斯等等,谈得最多的是尼采、施特劳斯和卡夫卡。

谈论尼采时也谈到尼采引用的叔本华的话,她说读尼采能让她平静,谈施特劳斯时既有他自己写的《论柏拉图的《会饮》 ,也有布鲁姆写他的《纪念施特劳斯》。

卡夫卡是以作家闻名世的,但陈希米和史铁生显然对他这个人更感兴趣,谈卡夫卡的日记和别人写的卡夫卡传记《灰色的寒鸦》,还有他的红颜知己对他的评论,为他对世事与人性的洞察力赞叹,他看得太透了,他的忧郁和犹疑正是因为他的清醒,其实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也是因为这个而引人注目的。

她与这三位伟大哲人交谈,并与史铁生交流,这些都是通过阅读书籍实现的,此外还有《神谕之夜》、《希腊精神》、《西藏生死之书》等,都是他们交流的媒介。

3

史铁生是一名作家,一位因身体残疾偏重思考思辨与生命体验的作家,陈希米是名编辑,出版社的编辑,所编之书多为哲学书,施特劳斯的书就是经她手编辑的,因此在二人的生命与生活中,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忽然想,如果能像陈希米和史铁生那样读书,该有多好!

据说微信朋友圈上有人将文学作品这么分类:一等阐释哲理;二等开掘人性;三等描摹世相。三等最为低级。

我想读书的境界也可以分为三等。

最低的境界应该就是获取知识,以文学作品为例,描摹世相的作品我们可从中获得对世相的了解,其实这类作品多有百科全书之用,往往还可在其中获得许多实用知识,实用书就更不用说了。

更高一级的应该是获得美与思维之享受,这已经开始属于“无用之用”的层次了。记得当年毕业实习时,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堆书带到实习地,有一同学看到好奇地问我读这些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善知识结构还是别的,也就是问我读这些书有什么用。

我一时语塞,因为我借的书没一本实用的,多是哲学类还有说不清类别的,记得有本席勒的《美育书简》,并没看懂多少,但却乐在其中,我也不知我读这些书的目的,有些没好气地回答说没什么目的,只是喜欢读,想读。

现在想来,当时所借书多与思想思维有关,当为享受思维之乐。

文学作品大多不会给人很实际的知识,但它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也可给人思维之乐,或是其中风景、人物或是其中情节或是语言本身的美,如果对应开掘人性的第二等文学作品,那么获得对人性的认识也还是属于此层次。

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像陈希米史铁生这样的,获得哲理及其阐释,并且融入生命当中。

陈希米在书中有段话:

“我发现尼采很爱引用先辈贤者的话,可能既然已经有人说过了,就不劳他再说。其实尼采引的话就是前人的“格言”,就像我们小时候抄在本子上的格言,长大了就有点不屑,或者以为那是幼稚,就不再抄了。其实,我们读一本书,最受益和记住的就是那些话,那些道理,那些格言。

我以为,这里的格言就可以作为哲理来理解,它是哲理的载体也是一种阐释。

说到阐释哲理,可能容易给人误会,心灵鸡汤类文字不正是阐释哲理的吗?为什么却遭受很多人尤其是文学界的批评?

我想这是因为它们的方式过于迎合读者和市场,如同快餐一般,没有过程没有深度,而且所举例子老套雷同甚至虚假,阐释的哲理层次也大多比较低,都是一些具体琐碎或限于实用层次的所谓哲理。

真正的哲理思想应该是人生“大道”,因此我觉得这里用思想也许更好。

思想与思维是不同的,虽然都强调思考,思维强调思考的过程,比如对数学题目的思考及具体哲学问题的思考,但思想却是与人的身心密切相关的。

比如陈希米,一方面读书对于她与史铁生而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他们读书时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与书中的哲人伟人对话,交谈,在其中结合自身的种种进行思考体验,以获得思想和体验上的不断提升和扩大,并且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当中,指导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实践与体验,还在其中不断升华。

当然,如陈希米在书中所说:

“读书和写作,是为了寻找和确认。虽然其实所有真理都被前人说过了,所有的角度也都被站过了,但每一世,我们每个人来,都必须再从头开始。”

所谓哲理和思想也许前人都已经说过了,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头开始,重新用生命去感悟和体验。

读书的三种境界与书的类型有关,也与阅读方法有关。

即使是实用之书,你如果只是收获了知识,那只是最低的层次,如果进一步思考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用处、延伸等等,就可享受思维的乐趣,进入更高的境界,最后能把这些知识融入自身生活与生命中,那就进入了最高的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大致可以用解决问题的三个W来说明:

最低境界的读书就是解决what——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以文学作品中为例就是了解其中描摹的世相。

更高境界是why——懂得欣赏这其中的原因和过程之美之乐,以文学作品为例就是读出作品描摹世相后面的人性,感受人性之美,了解人性之恶。

最高境界是how——知道应该怎么面对,以文学作品为例就是深刻体悟其中阐释的哲理思想。

4

有人说阅读是最亲密的事,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但如果要达到更高境界,获得更多收获,我们还是应该要像陈希米那样读书。

手里捧着《让“死”活下去》听完第一章,猛发现午后的阳台上阳光灿烂,天空瓦蓝。而当我读完合上书时,窗外正淅淅沥沥,春雨绵绵。

陈希米在书的结尾处说:

“把有限当无限活,才能活出‘永恒’的可能。要把死送走,要让‘死’活下去。”

合上书时,我再次发现除掉白色的腰封,书的封面居然是一片浑然的绿,封底也是,绿之海,如同窗外春天的颜色,生命的颜色

一本书读完后,合上了,怎样避免这本书“死”去——书的内容在我们脑海里死去?像陈希米那样读书,就能让书“活”下去,活在我们的生命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若觉很悲丧,只因未读史铁生
教我如何不想他
陈希米:史铁生走了,我要将“死”活下去
陈希米:没有史铁生的日子里
人生若觉很悲伤,只因未读史铁生
作家史铁生和他的妻子陈希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