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平淡小书,为何会变成亚洲现象级畅销书?

金智英,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韩国女子,生于1982年,出生、成长、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女,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82年生的金智英》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这样一个故事,人物平常,语言平淡,情节也平淡得如白开水,还不时插入一些统计数字,让人感觉就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字数也不多,不到十万字,薄薄的一百多页。

就是这样一本平淡的小书,起初人们预估的销量也仅为8000册,没想到它后来却成了亚洲10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它不只是一份关于女性成长经历的"调查报告",更是一份关于性别歧视的"调查报告"。在这个名叫金智英的女子身上,我们看到了身边的每一位女性,包括身为女性的我们自己,不仅有现在的我们,还有过去和将来的我们。

01

金智英的母亲吴美淑虽然天资聪颖,但和姨妈一样早早辍学,辛苦劳作挣钱供几个舅舅读书,但被夸赞扛起了整个家的却是身为长子的大舅。

我的母亲比吴美淑幸运。虽然她出生的年代更早些,且生在中国一个偏远的山村,但她不但走进了校园,而且一直读到了师范毕业成了一名教师。只是毕业后因为外公去世,十几岁的她就承担起了家庭经济的重任,尤其要供养年幼的舅舅。

事实上,我母亲比中国当时乡村的绝大部分女性和部分城市女性都要幸运。

到我上学时,农村女孩读书已经普遍了,但她们的求学之路仍然艰难。小学时有女同学10岁才让上学,回家后还要干活,一次因为少先队的事情回家晚了还被父母责骂了一顿。她们中有的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有的勉强读到了小学毕业,大部分都止步于初中毕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吴美淑在生育时的经历:

老大金恩英刚出生时,母亲将她抱在怀里,不停地哭着对奶奶鞠躬道歉:"妈,对不起……"当时奶奶安慰媳妇说:"没关系,第二胎再拼个男孩就好了。

因为生了女儿居然要向婆婆道歉?我想起婆婆讲述生我丈夫时的一件事,丈夫前面已有两个姐姐,丈夫出生时,他爷爷还躺在床上生闷气,一听到我婆婆生下的是儿子,赶紧起身跑进他几乎从不去的厨房去做了面请大家吃。

"小孩……真漂亮啊……可以凑成三姐妹了……"母亲回到家后泣不成声,甚至哭到把肚子里的食物统统吐了出来。

当听到第三胎也是女儿时,吴美淑居然伤心成这样,试探着和丈夫说起万一又是女儿怎么办?丈夫的回答是

"少乌鸦嘴了,别净说些触霉头的话,快睡吧。"

她只好独自把这个女儿打掉了,几年后再次怀孕,因为是男婴才生了下来。

"鉴别胎儿性别与将女婴堕胎的情况数不胜数。这样的社会风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持续蔓延,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性别失衡的情况更是达到巅峰,第三胎以后的出生性别,男婴明显比女婴多了一倍。"

这让我想起故乡许多的同龄人,包括我的同学朋友,因为这个婚后身体饱受摧残。有的和丈夫想盖新房时,居然因为这个受到攻击,丈夫有个兄弟游手好闲,家里一穷二白,但就因为生了个儿子就在那里神气活现地嘲笑他们:"儿子都没有,盖房子做啥?"

我参加工作时,计划生育还是乡村工作的重点,见过太多为了生儿子闹腾的人和事。

更让我震惊的是,我居然听到会场有人说这家人太笨,干嘛还要花钱请人做这事,花了钱还被人知道了

我个人算是比较幸运的,虽然出生成长都在乡村,但因为父母都有工作,而且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基本没有受到乡村普遍的"重男轻女"意识的影响。

后来结婚生孩子时,和丈夫都有工作,婆婆家也不只丈夫一个儿子,所以在生男生女方面没有什么压力。甚至我还希望生个女儿,其实我原本无所谓生男生女的,只是听见周围的人都在希望和祝愿是个男孩,心中便感到一种不平。

但是,女儿出生后,我却感到了一种失落,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议论还有问话,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曾经写过一篇随笔《我的宝宝是个女孩》 记录这段经历和内心感受。

02

金智英也出生于上世纪,但已到80年代,虽然和姐姐从小在家受到与弟弟明显不同的对待,但受教育方面还是幸运的。

"这年头似乎已经不再有父母认为女孩不用读书,或少读一点也无所谓,女孩和男孩一样穿制服、背书包去上学,早已是天经地义的事;女孩也和男孩一样思考着自己的出路,规划自己踏入社会后的未来,并努力竞争,只求能在这社会中生存。"

在学校里虽然也受到了许多与男生不同的对待,但金智英还是顺利地高中毕业考大学了。她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因为家里经济陷入困境,父母无瑕顾及。但她姐姐金恩英填报志愿时,母亲则提出了希望,希望她当老师,因为没有什么工作比当老师更适合女生。金恩英一开始强烈反对

"这确实是一份能兼顾小孩的工作,那应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工作才对,为什么只有对女生来说是好工作?孩子难道是女人自己生的吗?妈,你也会对儿子说这些话吗?你也会劝弟弟去读师范大学?"

但最后她却同意了这个选择,还说并非因为母亲的劝告,也绝不是什么牺牲。

我想起自己曾经很想成为一名教师,是根据自己的性格与价值观做出的选择。当时教师职业不被社会看好,很多从师范类改派到机关工作的,像我这样从机关想改到教师岗位的,几乎没有,因此我的选择显得有些另类,但如果说到女性适合的职业,教师、医生都是大家公认的,现在就更是如此。女儿高考填志愿时,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从这个角度建议和希望她当老师和其他职业的,女孩子嘛,就要稳定,还要方便以后照顾孩子。

金智英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和面试时都遭遇了性别歧视。好容易找到了一份小型公关代理公司的工作,工作中在分配工作等方面也受到了与男性不同的对待。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她在与客户应酬时要忍受对方男士的黄色笑话还有不停地劝酒、灌酒。金智英高中时一次在公交上遭遇陌生男子威胁,逃脱后到家反被父亲责备。

"金智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转角懂得避免,否则问题是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

恋爱、结婚后,金智英也面临生育的问题。

母亲吴美淑遇到的孩子性别问题,金智英同样遇到了。同龄女性经常分享自己第一胎是女儿,面对第二胎的性别时就特别紧张。

"因为第一胎就怀了儿子,在公婆面前可以抬头挺胸走路;得知怀的是男孩之后,可以尽情地买一些昂贵食品来吃等,大家都以稀松平常的口吻述说着。"

这种现象以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现在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就不仅出现在农村了。

怀孕后,接下来就要面临带孩子的问题了。这可是个更大的问题。

吴美淑因为是家庭妇女,这方面倒还没什么大问题,金智英这时已经成了一名公司白领,和丈夫再三讨论后,为了孩子,她只好选择离职。

"韩国已婚女性每五人当中就有一人因为结婚、生子、育儿而辞去工作。"

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呀,现在年轻人生孩子不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带的吗?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金智英也考虑过,但她自己父母忙生意,公婆离得远,而且都年事已高,婆婆还动过腰椎手术。

在我国也一样,要看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如我生女儿时,公婆和自己父母两边也都没办法帮忙,只好在单位所在地请了个保姆帮忙,白天送去保姆家,晚上抱回来自己带。

金智英也考虑过请保姆,但找个合适的保姆并不容易,而且对于金智英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请个好保姆也是笔不菲的费用。我当时只求有人帮忙照看下孩子,根本无瑕顾及这个。

金智英全天带孩子,感觉筋疲力尽,好容易有空出来买了一杯几十块钱的咖啡坐下来休息,却听到周围的男人在议论她:

"我也好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晃……妈虫还真好命……我一点也不想和韩国女人结婚……"

金智英气得对丈夫吼道:

"我又不是偷老公的钱来用,我赌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但我却成了他们口中的一只虫,你说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是我读中学时,就听说日本韩国女性就是上了大学结婚后也仍然只能围着锅台转,当时很是唏嘘。

现在我国其实也有很多了,原因有很多,比如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女性也随之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也提高了,陪伴孩子及孩子的教育培养越来越受重视等等。

但是,为什么那个放弃工作的一定是女性呢?

金智英和丈夫讨论时,发现夫妻二人必须要有一个人放弃工作时,那个人就只能是金智英了。因为丈夫的工作收入更高,也更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普遍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传统思想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我觉得为什么有些女性会选择做个全职妈妈,还有个重要原因。

记得多年以前在乡镇从事妇女工作时,听到身边有女职工吐槽妇女解放了既要顾工作又要顾家里比以前更辛苦。即使是在农村,双抢时,女性和男性一样要去田地干活,回到家都累得筋疲力尽,但男性可以好好休息,女性却还要做饭、洗衣,问过一些农村男性,他们也承认老婆确实更辛苦。

如果夫妻二人都工作,家里又没人帮忙照顾的话,女性通常更多地承担家庭事务,那么她的工作要么受影响,或者挑选一个清闲的职业,要么她就得付出更大的辛劳,有时真的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要平衡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这通常针对女性,如果因为工作没有照顾好家庭,更自责和更内疚的也往往是女性。

03

有人说,金智英已经算幸运的了。

确实,她至少生活无忧,而且人生顺利,丈夫在IT界中型企业工作,收入不错,对她其实也不错,并没有明显的大男子主义,总之各方面似乎都不错。

但这样的家庭在韩国大概还有很多,中国应该更多,唯一的特别之处可能就在于她最后的患病。

2015年,金智英34岁了,结婚三年,女儿也一岁了,她突然患上了一种古怪的病,老是用别人的口气和人说话,还不时出现一些明显是别人的怪异举动。

开始只是和丈夫郑代贤这样,一次中秋节时居然当着公公婆婆和小姑子这样了。

小姑子劝婆婆以后少做点食物,"妈妈年纪也大了,搞得智英也辛苦。"婆婆感觉有些失落,说过节本来就是要这样聚在一起做菜吃饭的,并转头问金智英:"你会觉得辛苦吗?"

没想到金智英却以自己母亲的口吻答道:

"哎呀,亲家母,其实我们家智英每次过完这种大节日,都会全身酸痛呢!"

把全家人都弄得尴尬不已。

郑代贤于是带妻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原来这本小说的叙述者居然是一名心理医生。金智英是他的一个病例,他根据金智英和郑代贤的讲述整理而成。

"我怀疑会不会是过去只在书上看到过的人格分裂,亲自见过金智英以后,才确定应该是典型的产后抑郁延伸到育儿抑郁所致。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咨询,我变得越来越没把握,并不是因为金智英出现抗拒反应或自我封闭,而是因为知道金智英选择的人生之后,我意识到是自己太急于诊断,这并不是误诊,而是原来还有我从未想过的一面。"

医生看着金智英,想起了比他更优秀的妻子最终也放弃了事业,走进了家庭,他真心希望妻子将来可以做自己擅长、喜欢和想做的事情,同样希望金智英也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但他似乎只是想想而已。面对诊所优秀女医生因为生育要离职,也无可奈何,只是感叹:

"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并下定决心下次招女医生时"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

我曾听过一种说法,说是女生大学毕业后应该赶紧结婚生子再去找工作,这样就不用担心工作后因为生育带来的麻烦了,据说不少用人单位就有这样的考虑,因此这样的女性反倒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有段引用的数据也颇有意味。

"韩国女性的经济活动参与度明显在产后降低,二十至二十九岁女性的经济活动参与度显示为63.8%,但是到了三十至三十九岁的女性,则跌落至58%,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则再度攀升至66.7%"

在医生的感叹和决心中,这本小说就结束了,对于金智英的困惑没有给出任何解决办法。作者赵南柱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这是她关于这部作品的最大遗憾:

小说结尾金智英没有解决自己的困难,比较空洞地结束了。创作的时候,想不到能给她一个什么更好的结局。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金智英"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了吧。

但我觉得,这位医生的态度尤其是他的希望表明了男性至少在意识上对这个问题有觉察,并且有态度。

据说《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成为现象级作品后,得到了包括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等很多政界、文艺界男性成功人士的推荐。

但同时,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在韩国,男性推荐《82年生的金智英》被称赞,女性推荐此书却被群嘲,女性偶像因此遭到了粉丝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只因表示读过本书就被极端粉丝剪碎、焚烧照片;出演本书电影版主角的实力派女演员郑有美(又译郑裕美)官宣之后就收到了大量的网络恶评,"女权主义者"成为一个黑称。

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也因性别的不同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小说包括电影上映后的评分,男性打出的平均分数远远低于女性。

性别歧视主要来自男性,男性能有这个意识非常重要,但女性自身立场更重要。

可能有人说了,女性自己肯定想要平等的呀,其实并非如此。

金智英的奶奶自己种田做生意家务样样都干,对什么都不干的爷爷却毫无怨言,真心认为只要不在外偷人,不打老婆就已经是难得的好男人了。媳妇怀孕了天天念叨要生孙子。孙子出生后,孙女偷吃了点孙子的奶粉就非常讨厌地打得她措手不及,奶粉从嘴巴和鼻孔中喷出来:"胆敢贪图我金孙的奶粉?"

金智英的妈妈吴美淑为供几个舅舅读书放弃了学业和梦想,她真心希望两个女儿能拥有和她不一样的人生。结果呢?两个女儿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个确实比她强多了她有时也站在女性立场帮女儿说话,而在女儿选择高考志愿以及生育时,吴美淑却下意识地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带入其中。

金智英自己呢?面对众亲戚的"催生"和过度关切,她想说这是她和丈夫的事,而且"很想大声说,她也可以抬头挺胸走路,吃自己想吃的东西,这些都跟孩子的性别无关,但是感觉说了以后好像会显得自己更难堪,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我想到我们自己。虽然现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仍有不少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认为之所以要接受更好的教育,让自己变得优秀,也只是为了找个更优秀的丈夫。儿媳面临生育时,最渴望生个孙子的往往是作为女性的婆婆,溢于言表的更是婆婆。女性自己也希望生儿子,甚至觉得生了儿子的母亲比生了女儿的母亲要高一等似的。儿时就曾看过一则笑话:儿子问母亲生男好生女好?母亲答当然生男好,儿子便问,那你不是女的吗?母无言。

赵南柱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之前以为中国女性在亚洲来说相对比较独立,没有想到这本书在中国也会产生那么大的共鸣。

近年来的热播剧里也有体现。如《欢乐公颂》里樊胜美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花女儿的钱,却时时处处护着不争气的哥哥,樊胜美对此不无怨言,却还是全盘接受,一个人把苦往肚子里吞。《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母亲表现得特别明显和过分,但她进行了反抗,逃离了这个家庭,并且发誓与这个家划清界限,最后回归了亲情,只是过去留在心里的创伤虽可治愈,却无法抹去。

还有如丁璇之类的所谓"女德大师"还在传统思想的糟粕里打捞"男尊女卑"的种种沉渣,要知道那番惊人之语出自她被邀请来给某学院学生做的讲座,讲座名称名为《做新时代的窈窕淑女》。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出现了"天价彩礼"现象,这里面本身就有重男轻女导致男女性别失调的原因,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而是进一步物化了女性。

我自己个人算比较幸运的,因此自认有较强的平等意识,而其实在岁月的流逝中,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已悄然潜入了许多不平等的意识,自己却还浑然不觉。比如对女儿今后工作生活的建议和希望,几乎完全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一样,又比如说工作上的追求本有性格价值观等原因,但却和众人一样认为女的这样可以了,而听到他人谈论某个女性时,说一个女的何必这样呢?我也马上跟着附和,其实我只是不太喜欢她的性格而已。

因此,要实现男女平等,女性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解放自己的思想意识,才可能有下步的行动。至少要有这个意识。

很多韩国女明星就表示,读了《82年生的金智英》后,才发现许多自己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藏着不公正的偏见。

金智英的患病至少表明她有这个意识有这个觉察,并且有这个抗争。其实她年幼时偷吃弟弟的奶粉就是一种反抗,怀孕后听到男同事嘲讽时硬撑着也是一种反抗,听到丈夫说会帮她带孩子时,她大声对丈夫吼叫更是一种反抗,但她过后马上主动向丈夫道歉。因为她发现这样根本不能改变什么。而她的这次患病也只是模仿或者说借用他人的口吻来表达这种抗争。

金智英感觉自己仿佛站在迷宫的中央,一直以来明明都脚踏实地地找寻出口,今天却有人突然告诉她,其实打从一开始这个迷宫就没有设置出口,与其茫然地杵在原地,不如加倍努力,就算钻墙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小说第1章,就一句话: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

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相当于一个题记,最后《作者的话》也以这句话作结:

"我自己有一个比芝媛大五岁的女儿,她说长大以后想要当航天员或科学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地想办法让女儿的成长背景可以比我过去的成长环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我想起当年自己在短文《我的宝宝是个女孩》结尾时也写了一句:

"女儿,等你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呢?"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现实已在眼前。我很惭愧,除了物质生活条件远远好于我年幼时,我没能给她更美好的成长环境,没能阻碍各种社会偏见对她的影响,甚至还用自己不自觉中接受和默认的偏见影响着她。

《82年生的金智英》的简介中说"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而其实,长大成人后的女孩,又会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遇到多少看不见的墙?

但我依然期盼年轻的女儿和世上每个女儿都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部电影被2000万男人追着骂: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这个大家都在说的女主角,遭遇了女性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别再问女人事业和家庭要如何平衡了,好吗?
齐帆齐微刊:《82年的金智英》为每一个隐形的金智英发声,看完哭到头痛
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韩影
太扎心了!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哭成了傻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