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有格局的校长 ——景宁校长研习营学习有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促进景宁畲族自治县区域教育发展,加强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队伍,增强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理事单位之间“共建、共享、共生”的互访机制。



近日,结合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实际需求,全面提升县域内教育管理水平和校长的领导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专家团队为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以下简称“景宁县”)量身打造“1+4”式培训——1天集中培训、4天异地考察。此次教育培训由景宁县教育局主办,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承办,由景宁县教育局林建锋局长、金益华副局长带队,景宁县各学段校长(园长)、教育局管理干部通过遴选最终50余人参加。


本文为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小学校长吴月圆个人感悟。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又是一个深秋。近日,景宁校长研习营一群意气风发但已不算很年轻的年轻人,深怀对组织的感恩之情,来到了大上海,遇见秋天,遇见上海,遇见上海教育。大气前沿的上海教育,内涵纷呈的上海学校……似锦每一日,我们所有人吸吮着,充实着,成长着,恍有一眼万年之叹。


——写在前面的话



有人说,读读《庄子》,你就知道什么叫天地格局;读读《论语》,你就知道什么叫道德格局;读读《史记》,你就知道什么叫历史格局。其实我想说,走走上海的学校,看看上海的教育,你就知道什么叫学校教育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格局也就不一样了。上海,作为接轨国际的大都市,其教育的视界、眼光、胸襟、胆识等都达到了我所在城市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大处小处、大事小事,格局非同一般,以大格局切入学校管理,确乎站得更高、谋得更远!




上海教育自信的背后





行走上海,感知教育,扑面而来的应该是上海这座城市透露出来的教育自信。听教授讲理论课也好,走访考察各所名校也好,与教授交流意见也好,聆听校长思想报告也好,我们不可否认他们的自信,甚至为他们的自信所感染。


(一)课程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黄忠敬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的确确是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全力聚焦的课题。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拥有什么样的课程,能直接衡量出这所学校的办学能力、办学品位、办学前景。黄教授结合理论与案例为我们剖析了“为什么要变革”“如何实现变革”。他的思考和见解,给我们带来了最直接的认知洗礼。新时代、新教育;新理念、新气象。




作为校长,要很明确,“大教学”要走向“大课程”,“学校”要走向“学习中心”,“工厂模式”要走向“弹性模式”。我尤其对黄教授提到的“共享课程”“共建课程”“共创课程”这几个概念痴迷。说实话,黄教授的课是本次培训的第一课,却也是浓缩精华与灵魂的一课,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后的校园考察,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比、去悟——什么是学校课程?什么是上海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黄忠敬




(二)教学态度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夏智老师给我们作了极富内涵的讲学。夏老师纵横捭阖、博古通今、金句不断。他虽然是语文学科领域的专家,但是,他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而是拥有更加科学的教育姿态。他讲到了“学为中心”“教育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认知由思维决定”“教育需要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素养培养”等话题。从夏老师的讲课中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已经真正接轨“核心素养”。




他们在极力探讨的是基于人的发展、基于人脑科学、基于未来学习所需要的当下教学。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图提出已经近5年。核心素养之于学校教育,如果只停留在上位概念的层面是非常可悲的。但,要将上位概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思想又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一线教师对此摸不着头绪。上海教育人是敢为人先的!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 夏智




(三)校长修养

我们参观了上海静安区和田路小学。这并不是一所想象中非常漂亮、精致的上海式学校。但是,却是一所让人很想来念书的学校。这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人的事业。因为校园硬件有限,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挖掘,每一分可能都被充分重视。和田路小学的张军瑾校长典雅大气、美丽端庄,她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创造学院”,并介绍了和田路小学几十年一以贯之、代代传承做“创造教育”的故事。




感受最多的是三个词:一是修养。张校长的介绍里自然流露的是对和田路小学之前每一任校长的深深敬意,话语里满满的都是谦逊和尊重;二是坚持。“创造教育”是和田路小学认定的目标,于是就成为了和田路小学所有老师乐此不疲的追求。围绕创造,她们创造奇迹;三是谋略。张校长始终没有以名校自居,谈到最多的是她对“创造教育”的问题反思、未来建构。在她的世界里,创造就是和田,和田就是创造。因为创造,和田动人心弦、扣人心扉。什么叫校长?什么铸就名校?我一直在思考!一所和田,折射的就是大上海所有名校的发育史、成长史。名校,名在校长,名在一任又一任的名校长。







△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 张军瑾




上海教育自信的背后是什么?我想,我们或许不需要立刻悟透,也不可能立刻悟透。但是,我们可以从此次培训的缩影片段中领悟一二。教育自信源自于愈来愈深入、愈来愈宽阔的格局,源于对教育本质的准确把握、深度认知与长期跟进。上海的教育,不过分求外在,只求内在肌理与人的契合;上海的教育,不过分苛求当下,只求在更长更宽的时间段里去巧妙达成。所有该来的,终究会来。教育,是人的艺术;办学,是格局的艺术。其妙处,自悠然心会,难与君说。




山区办学自信要崛起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在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行走上海名校的日子,我们一群人也犹如读书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掂量。山区教育与上海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山区校长与上海校长的距离在哪里?山区学校与上海学校的差距在哪里?




看着、走着、想着,暗自有些懈怠。我这样告诉自己,没得比的,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我们景宁是山区民族县,这两者本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突然后悔这样想。作为教育人,特别作为校长,这样的格局本身太狭隘。教育的核心是人。因为人、为了人、只有人。除了人,其他都是附属条件。有时候,钢筋水泥、房子硬件都不是最重要的。哪怕,我们什么都没有,美好的教育依然可以发生,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教育与学校的样子。因此,即便是在比景宁更偏远的地方,都没有理由放弃对办学品位、对教育本质的孜孜探求。




看着、走着、想着,不由有些感动。身边同行的校长们,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研究状态,让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温暖。课余闲暇,他们总在质疑、总在讨论。其实,榜样就在身边,格局建设已在不经意间打开,我确乎是要应该好好积淀与跟进的。能不能把学校办好,一切根源就在于格局,在于对这份事业的认知格局,在于对于这所学校的理解格局。格局大,境界始大;格局开,境界始开。每一个人、每一个校长;每一片土地、每一所学校,其生命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其生发的角度都是立体的。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打开格局、打破格局。




(一)描一片底色——营造学校教育的良好生态

此次校长研习营研习活动的开班典礼上,班主任对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的一番介绍,甚是吸引人。其中,他提到全国教育局长联盟的工作目的之一就是构建区域教育的良好生态。我觉得这个目标定位真的非常好。教育发展的最佳状态就是科学发展、长效发展、生动发展、主动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良好生态”。




对于不同区域而言,教育发展的水平很难一个标准界定,但是发展的生态却可以考察考量。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态,才有发展的后发潜力。由此,我想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校长之于学校的一切规划行为、谋划举动、管理作为,其目的也要聚焦于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生态的构建。校长要有宽视野、长视域、高境界、厚学识,所有短效的、短视的、短腿的做法、想法,都应该尽早杜绝。由此,我还想到了“生命意识”!办学道路曲曲折折,办学形式林林总总,但古今中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成长生命、成就生命”作为最高准则。正如我们所走访的这些上海名校,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无论是创造教育、美术教育、民族艺术教育、诗词教育,无一例外都是把孩子的生命角色凸显、个性能力培养、综合素养发展摆在了学校建设的突出位置。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我认为得学生心者得教育,得教育生态者得未来。








(二)定一抹亮色——培育学校教育的一个特色

学校为什么要拥有一个特色?如果在过去,我仅仅认为是形象工程。经历这次上海培训,我认为这样的理解还是缺乏格局的表现。学校特色,不是因为要特色,所以做了特色。而是在实践办学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最佳的载体和路径。因此,学校特色是“培育”出来的,不仅是“千锤万凿出深山”,而且是“小舟撑出柳阴来”。比如静安实验中学,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民族”。因此,在办学道路上,实验人上下求索于传统艺术文化的教学。




我们亲眼见证了他们的漆画、版画、民族鼓、民族舞等传统文化课程。这些是学校教育的特色,是课程建设的特色。但,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些都是他们在实践“一切为民族”办学理念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几十年。再比如上海培明中学,他们的办学特色是“以美育人”“大美育人”。他们的美术教育做得风生水起。




以“美”为主线,培明人构建起“培明”教育的王国,成果斐然。这个过程,同样整整经历了几十年。一做就是几十年,这是我们山区学校办学所很难容忍的漫长过程。我们很多学校有特色,但是,大都是因为要特色,所以做特色。这样的特色形成路径与名校相比,是质的差别。因此,在特色培育上,山区学校要在追求形似的过程中向神合迈进。终有一天,格局大开,特色名校。










(三)留一处虚白——秉承学校教育的终生信念

走的名校越多,越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所有名校的校长都是“老校长”。这里的“老”并不单单指年龄,更多的指阅历。他们有的在一所学校苦心经营了10年,有的甚至整整20年。20年,也就是把人生的盛世繁华都献给了这一所学校。可以预见,这样的相知惜是深入骨髓的。可以预知,校长的身与心、灵与魂,早已和学校的人、事、景、物融为一体。学校的往世、今生和来世,还有谁能比这位校长更清楚、更在乎。上海和田路小学的张军瑾特级教师在这所学校整整当了20年校长。




是什么给予她这样的工作信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创造就是和田,和田就是创造”这句话无疑让所有人在记住和田路小学,同时也深深铭记张军瑾校长。是和田成就了张校长,还是张校长成就了和田?我想,这是永远无法割离的命题。秉承终生办学的信念,这难道不是教育应有的一种格局?校长岗位不单单是行政岗位,更是一个专业岗位。专业,就需要打磨、需要深究。专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校长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与自己较劲、自己与自己抬杠、自己与自己比拼。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到忘我的过程。如果说,山区学校的发展是一幅写意国画,那么,这处留白不可小觑。




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我们真的沉下心来,努力学深、学精、学透,同时也潜心思考,尽量多接触一些前沿理论,多掌握一些治校本领。这本身,就是打开格局、打破格局的最佳路径之一。格局虽大,终归于心;学在路上,一切终可。




蓦然间,想起一个导师曾讲的一个观点,“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之所以大家能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投入学习中,是因为我们风华正茂,正年轻——


我们可能不是基石,

我们可能不是栋梁,

但——

弯道超越,逆风起飞,

我们会逐渐成长。

展翅翱翔的那一刻,

回眸一笑,

原来你我正年轻!

                                      ——后记





文章来源: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小学 吴月圆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


系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理事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要有大格局□ 孙传波
稽山中学在景宁
​学校发展管见(一)
城中区实施“名校+校区”布局
望城区:再添两所名校 计划明年秋季开学发布时间:2018-06-21 08:57
名校——创建师生向往的好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