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去的乡愁,麦事悠悠

麦事悠悠

  清晨,几声“布谷,布谷……”的悦耳鸣叫划破长空,那久违的熟悉与亲切的旋律,凝翠远处青山葱绿的诗行,啼散麦香,打捞我童年的记忆,往事涌动,一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记忆与故事,慢慢浮出脑海。

  老家在著名的马耳山西侧,因“齐长城”而得名——前长城岭。一个“岭”字,就意味着山区,除长城后面、村西大寨田仅有的平地外,所有能耕种的土地均是山岭梯田。在收获与耕种并行的六月,家乡的梯田别有一道收割麦子的风景。

  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年代,如洗的天空下,梯田麦黄绕,麦浪滔滔。微风拂过,泛起粼粼波浪,麦子,挺立田间,昂着带刺的头,等待村人收割。麦粒丰腴、饱满,带着丰收的喜悦,洒着麦香的味道。

  记得那个年代,到麦收时,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壮劳力割麦,青年妇女捆绑,男青年往家用推车推,小孩专拾掉落地里的麦穗,妇女与上年年纪的老人在家晒场。田地里一派忙碌,人们争先恐后。童年的记忆,雨是常客,先前是烈日当空,忽有一阵黑云,一阵风,雨便“噼里啪啦”地洒下;有时来的客不是雨,而是冰雹,噼里啪啦地砸向正在忙碌的人们,而小孩子们竟然蹦跳着四处寻找落下的最大的冰雹,不时填到口中,没等捡够,地上的冰雹霎时不见,云卷云舒,天空又露出瓦蓝一片……

  最热闹、最令人兴奋的算是打场。一批批麦子被村人割倒,捆绑,运到场里,晒干,座成十几个大的麦座,就等用脱粒机打场。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老式的脱粒机简陋,滚筒形状的表面上镶嵌着无数倒V形的铁齿,脱粒机是用柴油机带动运转的。小孩子好奇那未开动的机器,柴油机一响,皮带就不停止地旋转,再也分不清是一条环形的黑色带子,而是一条永不停止的弧线,带动脱粒机隆隆轰响,因此,一旦机器开动,大人总是不让小孩子靠近,现在想来大概是怕机器万一中途停转,万一皮带断裂,怕伤到小孩子吧。机器一响,蓄意待发的人们各就各位,各忙其职,那些晒得一碰就掉出麦粒的麦子,被妇女们轮流抱到每一台脱粒机旁边、男劳力的身后,排成一道麦墙。男劳力不停地转身拿着一把把麦子,双手紧握麦把在转动飞快的脱粒机不停地劳作着,麦子随着机器的转动也便从壳里跳了出来,四处乱蹦,所以用机器打麦的人必须头戴斗笠,脸蒙毛巾,以防麦粒砸疼。

  记忆中打场多数是在晚上,太阳踟蹰在山坳机器就响动,队里的人轮换着上岗,小孩子在轰鸣的机器响中进入梦香。次日清晨,一骨碌爬起来,不洗脸,不吃饭就跑到麦场,脱掉鞋子,跑在满场早已被人摊开的金黄麦粒上。麦秧又充当了一群孩子玩乐的场所,把人埋厚厚的麦秧里捉迷藏。

  晒干的麦子,先是由生产队的壮劳力用推车排成一队队推到公社送公粮。剩下的生产队除留种外,就是按照人口定里来。记得我们那个年代吃定量,一家人所分得的麦子也不过200斤,还不是一次分的,至少两次以上。每次分麦子,村人脸上写满了兴奋,往外走,铁桶随着钩钽钩的摆动嗝吱响;回家,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人们脚步沉重而平稳。各家都是把干透的麦子储存在泥瓮里,储存下一整年的饺子、大饽饽、面条、疙瘩汤。

  老家有个风俗叫尝新,就是把分到自家的新小麦,先淘好再在阳光下曝晒,最后排队挨号,用磨面机磨成面粉,或者石磨推成面粉,蒸十多个新麦子面的饽饽,先去坟上祭祖,农村风俗叫“上新麦子面坟”,然后才能吃。到后来延续一种风俗,就是出了嫁的女儿,每年分了新的麦子后,要回家送新麦子面饽饽孝敬父母。

  岁月更替,星转斗移,这麦事随着我步入学堂渐行渐远。那些镰刀割麦的场景永远留在记忆里。“布谷,布谷……”每一声布谷鸣叫,都反反复复回旋着当年麦事的艰辛,农人守望田野的美好愿景。2018.6.7(1429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农事之一 --脱粒/王云
忆起那年麦收时
麦收记忆
散文天地|布谷声声催收忙 文/严冬
难忘童年的收麦时光
布谷声声麦儿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