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美丽乡愁——六堡镇与六堡茶
六堡镇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西部。300多年前,一条起于当地合口码头,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开始繁忙起来。
通过茶船古道“六堡”这个既是茶名,也是地名的文化符号逐渐声名远播。几百年来,六堡茶沿着这条传奇的“茶船古道”走出了深山,通江达海。在历史的河流中,这条与茶相生相伴的古道。谱写出了六堡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绚丽篇章。
茶箩娘的诞生
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六堡古镇,山高林密,气候潮湿闷热。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忍受着瘴疠之气,百毒之虫的侵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茶当药,祛湿避瘴的乡风民俗。然而,那时的人们只懂得最原始的加工制作方法。要么煮水淋浴外敷,要么把新鲜茶叶直接捣碎炙干了加水煎汤内服,这样的方式制作的茶,喝起来又苦又涩,直到明朝洪熙年间,茶箩娘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茶箩娘是一位外乡来的女子,大家都叫她罗妹子,她自小会做茶,来到了我们六堡镇,发现了我们的六堡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粗糙,她就把自己的制茶技术传授给了我们。罗妹子不仅带着村民上山采茶,还教大家怎样杀青、揉捻、汽蒸、陈化。可是,当地人早就习惯了简单粗糙的制作方法。按照罗妹子的做法。又多出了许多道工序。大伙儿吃不消,炒出来的茶不是烧焦了,就是青一撮黑一撮的。当时很多人想放弃,可转念一想,按照罗妹子改良的方法制茶,不仅茶味甘醇,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又硬着头皮去学。
罗妹子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经过多年传授,六堡人才熟练掌握了所有工序。在那段日子,这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不但教会人们制茶种茶技艺。还教会了大家编织竹器的工艺。六堡人心存感激就为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茶箩娘”。茶箩娘仙逝后,被古镇人奉为“茶神”和“圣母”。而她功在长远,造福一方的坚韧品质也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得益于茶箩娘的改良,六堡茶逐渐声名远播。
六堡茶下南洋
从清朝开始,一条起于古镇的“茶船古道”开始热闹起来。茶船、茶农、茶商穿梭往来。品茶论道,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六堡发展成为一个热闹的商贸集镇。“合口茶亭”就是那个时候,为方便往来商旅喝茶歇脚而建的。然而,晚清之后,军阀混乱,民不聊生。由于国内市场的萎缩,六堡茶没了销路当地茶厂纷纷倒闭。茶园大面积荒废。看着濒临破产的家乡,茶商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当时六堡“英记茶庄”的掌柜邓英才听说南洋正在开挖锡矿。有大批华工漂洋过海前去谋生。因为水土不服,许多人出现了发烧、痢疾等症状。邓英才心想要是能把茶叶运到海外销售,不但可以开拓茶叶市场,还可以缓解华工的病痛之苦。于是他把古镇里积压的茶叶,全部装上大船,带着十几名伙计远赴南洋。
面对艰难的航程,邓英才没有丝毫的动摇,他们在茫茫的海上航行了一个月后,终于抵达马来西亚。由于人生地不熟,邓英才只能一个矿场一个矿场去推销。但六堡茶却卖不出去,难道千里迢迢下南洋就以失败告终?邓英才心有不甘,他决定在霹雳州矿山每天煮茶,免费分发给矿工。半个月后,大家水土不服的症状竟然有所好转,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六堡茶成了当地最畅销的茶叶。后来,六堡镇的茶叶种植和生产迅速复苏,不仅走出了深山,还越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六堡茶,味觉的记忆
六堡茶属于黑茶,讲究的不是新,而是陈。越是陈年的老茶,槟榔香味也就越浓郁。所以,当地的茶农喜欢把父辈做的上等茶饼保存下来。做为家族的“制茶模板”、“味觉记忆”并代代相传。六堡茶是非常耐泡的,一泡茶可以泡十几二十道,这和六堡人的性格相契。耐磨、耐泡,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一碗茶汤滋养了古镇千年,也浸润出六堡人击不倒,压不垮的韧性。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能寻求出一条生存发展之道。
六堡镇的盘山公路
如今的六堡镇风光旖旎,漫山遍野的茶树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蜿蜒的六山公路穿山越岭,让这座隐匿在大山深处的千年古镇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这条进出六堡镇最重要的交通干道。见证了古镇的发展,也见证了几代人的默默付出。20世纪50年代,水路交通逐渐没落,货物纷纷改走陆路。一时间,因水而兴的六堡古镇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由于地处深山,自古以来,这里只有一条崎岖小路通往外界。车辆难以通行。1954年以前去梧州市都是走路去的。没有公路就无从发展。为了解决交通问题,1954年六堡人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他们要打通天堑,修出一条崭新的盘山公路。
没有资金,没有大型机械,想要在崇山峻岭中修出一条公路,谈何容易?然而,对于韧劲十足的六堡人来说,即使再困难,也要倾力而为。当时,整个古镇无论男女老少,都参与了进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拿起平时耕地用的镰刀、锄头、铲子,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山劈路,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工程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着。春去冬来,寒暑交替,转眼过去了四个年头,1958年11月,公路修到了九城界一个叫作吃水冲的地方。一座花岗岩山坳挡住了人们的去路。锄头和铲子挖不动,只能采用炸药爆破。当时,负责指挥爆破的年轻人叫倪卓朝。由于山中连日多雨,雷管潮湿,倪卓朝在排查哑炮时意外牺牲了。他的离世让古镇人悲痛万分,在追悼会上,大家含泪为他送行,感念于心的同时也立下了誓言,一定要把这条山路修通。
在危险与挑战面前,在挫折与希望之间,唯有信念坚定,意志坚韧,才能永不放弃,收获成功。从1955年开始动工,到1964年全线通车,六堡人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终于在大山之中开辟出了一条长达24公里的盘山公路。这条气势非凡的公路,让这座千年古镇与时代的脉搏产生了共振为这方水土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如今,每年有几万立方米的木材和进千吨的农产品经由这里走出深山。在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又把外界的资讯,和源源不断的生产生活物资,输送到每一户山里人家。
六堡茶园的复垦
在时代的进程中,发展必然伴随着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茶叶收购价格低廉,六堡镇原有的一些老茶厂纷纷倒闭,改做其他生意。易章奇看到老茶园变得一片荒芜,心里很不是滋味。2001年易章奇夫妇拿出全部积蓄,租下镇子西南角上一片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茶园,开始在一片杂草中进行复垦,他们夫妇两一起到茶园里种苗、施肥、除草足足用了七八年的功夫。茶园才初见规模,然而,就在夫妻二人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心中暗自欢喜时,一场灾难发生了。
2009年,病虫害爆发,但是为了保住有机茶园的声誉,易章奇坚决不使用农药,于是他到市里请教专家,引进了“诱虫灯”,在夜晚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进行引诱和捕杀。这种方法环保,但是见效慢。那一年,茶园颗粒无收,庆幸的是保住了茶树的根本。事业常成于坚韧,而毁于争躁。需要人们在漫长的工作时间,和繁琐的工作细节中保持热情。持之以恒地坚守目标。他们夫妇二人一砖一瓦地修建着这片老茶园盖凉亭、挖水塘、铺介石,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200多亩荒山已经变成了如今满目苍翠,风景优美的梯田式茶园。曾经香飘四方的六堡茶又重获新生。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古镇一处具有公益性质的茶艺传承基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可以到这里免费参观。体验采茶种茶的文化。
文章看完了,小编有几个问题想考一下大家。
1.小伙伴们,你们可知道六堡人常说的“茶箩娘”是谁?
2.你曾好奇过那条蜿蜒曲折、沿着崇山峻岭起伏不断的六堡盘山公路是村民坚持多久才铺出来的吗?
3.你知道六堡茶当初在南洋是如何打开市场的吗?
4.你可知道在六堡镇,荒山是如何变成风景优美的梯田式茶园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易武老区:古茶香飘四海
易武古镇
规模500亿大产业!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
漳平水仙:小众茶也能大发展
是真的!你卖漳平水仙吗?漳平政府准备给您颁奖啦~!
成都周边好玩的采茶踏青地,绝对不能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