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宝藏之五】WORD天!慈禧老佛爷点赞的宝贝长啥样?请看,从“备胎”到“孤品”的逆袭!

人物无今古,须臾出手中。

文豪郭沫若的这句诗,如果当作谜面,那么,谜底自然是——惠山泥人

既是城市文化名片,也是外交场合“国礼”,小小泥人,辉煌超乎人们的想像。

在无锡博物院,有一件与清皇室有关的国宝:她曾是献贡慈禧的寿礼之一,却偏留在了无锡;她原是清皇室寿礼的“备胎”,却偏偏阴差阳错因无缘进宫而成为唯一存世的“孤品”。本期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为大家讲述”国宝故事“。

喻湘涟与这件国宝有缘。这件清光绪泥塑“蟠桃会”,她曾于上世纪80年代应中国台湾之邀,与搭档王南仙合作复制了一件。说起这件馆藏“国宝”,做了一辈子惠山泥人的喻湘涟用“了不起的宝贝”来形容。

现藏于无锡博物院的清光绪泥塑“蟠桃会”,是由清末民间艺人周阿生手塑、陈杏芳上彩。曾经复制过这件作品的喻湘涟,对“蟠桃会”每个人物造型了如指掌,对文物的身世更是一清二楚。

这件文物的来源颇为传奇。清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五十寿诞,全国各地官员都为送贺礼之事绞尽脑汁。当时的无锡县令别出心裁,呈送给慈禧太后一件名为“蟠桃会”的大型惠山泥塑作品。由于泥人“细货”制作工序复杂,且容易损坏,为防万一,当时赶制了两件一模一样的“蟠桃会”,一件送往北京,一件留在无锡备用。岁月流转,入宫的那件现已不知去向,而这备用件虽几经辗转,却保存完好,最终进入无锡博物院收藏。

此件泥塑以王母娘娘过生日开蟠桃会,邀群仙赴会庆贺为场景。整体像一座山,最上面是一个大红色的阁楼,阁楼的牌匾上写着“蟠桃会”三字。阁楼下方,24位神仙分四层站立,王母娘娘高高坐在最上层,南极仙翁和麻姑分站两侧。细细观看,每个神仙的表情与服饰都不一样,他们有的捧着仙桃,有的拿着荷花,个个表情生动,面带微笑,就像缩小的真人,站在山上,一副飘飘欲仙的模样。群仙祝寿的场景非常符合寿诞喜庆的气氛,也暗喻慈禧太后如王母娘娘般长生不老、永享富贵。

同时,“蟠桃会”的主题也迎合了慈禧太后喜欢看戏的癖好。据史料记载,慈禧非常爱看戏,也懂戏,是个“日必观戏”的超级戏迷。而这件作品,就是按照传统戏曲《蟠桃会》制作的手捏戏文。其中的24位神仙,都是按照戏曲当中的人物扮相为原型,通过艺人高超的技艺所创作出来的泥人形象,有戏曲人物憨态可掬的笑容,也有戏曲表演中优雅飘逸的动作。各式各样的戏曲人物汇聚在一起,仿佛正上演着一台精彩的戏曲演出。这使得“蟠桃会”在众多豪华贺礼中脱颖而出,深得慈禧老佛爷欢心。

巧手为泥。一抔土、一双手,塑就泥人传奇。

“从体量上来说,是当时最大的泥塑,堪称珍品;从造型上来说,上、中、下各八位仙人,加上王母娘娘,共25个人物聚在一起,相互呼应;从技术上来说,达到了手捏泥人‘一步到位’的最高境界,且充分体现周阿生干净利落的风格,是了不得的传世之作。”这件国宝勾起喻湘涟无尽的回忆。

说到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件让慈禧老佛爷”点赞“的宝贝,现正在无锡博物院展出。说去就去,不妨一睹真容。

来源:无锡日报 无锡观察 无锡新传媒

记者:单红

摄像、剪辑:李冰心、石翼鸣

编辑:冯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84年,慈禧50寿辰 各地献奢华寿礼无数,老太后却面无表情
快看!无锡的顶级宝贝都在这里!
泥塑百态 匠心传承(薛萧宇)
无锡博物院泥塑欣赏-1
惠山泥人大阿福
惠山泥塑之雅韵(春游江南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