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我国首个“村级市”西辛庄市的设立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分析

九年前,也就是2012年5月8日,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设立首个村“市”,这一农村社区的建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河南村级市的设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否具有重大作用。河南省西辛庄这个“村级市”并非行政划分意义上的“市”,亦没有“市”的行政级别,这里只是一个建设得像城市一样的农村。其实,不需要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给大家解释,因为我国行政区划中是没有“镇级市”和“村级市”,我国的建制市只有直辖市、地级市(包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县级市。那么河南省的西辛庄市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西辛庄市其实还是一个行政村,村里还是实行村民自治,跟原来不同的就是把西辛庄村附近的东辛庄、张头、庆中等15个村,约2万户村民都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一个'西辛庄市’,其实就是几万人的新型农村大社区。到目前,作为首个“村级市”的“西辛庄市”也仅仅是在筹备阶段,当地政府对此事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挂牌当天,没有一位政府领导到场。村级市的命运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二、村级市的概念、特点及影响

(一)村级市的概念

村级市,不是我国法定行政区域名称,就是跟“镇级市”一样的一个民间的叫法,行政地位与村级相同的村级基层行政单位,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是村级“市”。2012年5月8日,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向前来参加挂牌仪式的民众宣布:西辛庄“村级市”今天挂牌成立了。西辛庄成为中国首个“村级市”,全国也只有这么一个。

(二)村级市的特点

1.没有公务员,只有村干部和全体村民。

2.没行政机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表示:“虽然我们是'市’了,但这只是一个符号,我们的真实想法就是想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虽然建'市’了,我其实还是一位基层的支部书记。”

3.经济实力强大。西辛庄村经济实力雄厚,富裕远近闻名,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不比城市差。

(三)村级市的影响

1.西辛庄村“村级市”设想,有意无意间提出了先富起来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在我国现有的许多政策都存在城乡二元化之别,即从户籍管理到公共财政支持下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再到住房等诸多层面,这是城市区别于农村的重要标志。村级市的建立,为解决城乡差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构思和方向。西辛庄的出现,让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两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的、“被规划”的被动模式:农民用耕地换楼房,进城务工,将劳动留在城市。二是自下而上的、自然萌发的主动模式:因地制宜尝试“农村就地城市化”,让农民用自己的劳动就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3.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何处适合何种模式,这尚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应由历史评说。但从叫停农民“上楼”,到村级市成立,这一系列动作说明了管理层对新模式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以往城市化运动的反思。

4.西辛庄村“村级市”的出现,是中国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一次自下而上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村级市”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它的出现本身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被管理、被发展的局面正在悄然消解;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大发展,在顾及国家民族全局利益的基础上,中国农民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愿望,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行性。这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精辟论述的胜利。

三、村级市发展状况及目的

(一)村级市的发展状况

濮阳县与山东为邻,距离濮阳县城26公里的西辛庄村,30年前并没有这么多“有面子”的基础设施,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西辛庄是周边当时最穷的村,解放前村里住的都是佃农,改革开放后村里都没有一座砖瓦房子。”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说。但如今已然成“市”的西辛庄不但有现代医院、学校、工厂,而且道路宽敞整洁,太阳能路灯矗立,而“巴黎时尚摄影”、“韩国化妆整形”,甚至茶社、私人幼儿园的广告在近两年也悄然进驻小村。近年来,西辛庄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一是股份合作。在西辛庄发展工业经济初期,群众对上项目、办企业并很积极,不担心把钱投进去收不回来,由于他们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目前多元化的股份合作经济已在该村形成。二是集约经营。为了突破土地瓶颈。三是筑巢引凤。“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四是基地带动。为把村工业园区打造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西辛庄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后,把环保、节能型的电光源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吸引和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到村工业园区投资建厂最让访客不可思议的是,整个“村级市”听不到狗叫,但在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小学上放学时间,附近15个村来接孩子的家长却会造成交通拥堵,一时间“喇叭”声此起彼伏,如果有人乱穿马路,或者强行“并线”,人群中还会传出几声“没素质”的抱怨。这里的年轻人很多,比别的村要多上不少,别的村都是劳务输出,而湖北、湖南、黑龙江的打工者还会来这里找工作。而这个“村级市”的“市长”李连成并不满足现在村里的“城市化”步伐,他请来了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而且还希望在村东头建起11层的大高楼,吸引更多的人到西辛庄来。西辛庄的成功之路为建设新农村探索了路子,创造了经验。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关键是要象西辛庄那样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努力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设立村级市的目的

第一个目的,节约耕地,把省下的地建厂、盖房,以满足农民们的居住问题。

第二个目的,是要满足农民想当市民的愿望,享受市民的生活。

第三个是减少城市的压力,农民进城办事、看病、买房、教育、上班不再给城市添麻烦,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四、对村级市设立的各种评价

从2012年以来这9年时间里,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挂牌成立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的消息广受关注。社会上对首家“村级市”的设立,可谓众说纷纭。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村级市”呢?

第一,“村级市”是西辛庄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濮阳市,西辛庄的富裕多年来为当地翘楚。走进西辛庄,村里的水电路房等“硬设施”让人羡慕,西辛庄人均纯收入也远高于濮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了收入,西辛庄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建设也过硬,村民的生活水准比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高出许多,用西辛庄支书的话说,与城市已经没有多少差别。

第二,“村级市”是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的直接诉求。西辛庄人说:凭什么各种资源都优先给城市,建了市,就是要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从这里可以看出,“村级市”实际上是对消除城乡分割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渴求。

第三,“村级市”是西辛庄村民对自身发展的期盼。村变市不仅是换个名称,还要有实质内容。西辛庄支书说,“村级市”不是要搞城里的行政级别那一套,而是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还要让农村人也有城里人一样的素质,“坐着、站着都有个模样。”显然,“村级市”折射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提高整体素质的希望,也是对乡村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的探求。

由此可见,“村级市”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追求的目标,更是对如何发展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但是,对“村级市”的探索精神与美好愿望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将村庄就地转变为城市。这是因为城镇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村级市”同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首先,无论推进城镇化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同时在公共投入上让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待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消除的是城市与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隔阂与差距,而不是也不可能在城乡建设规制、建设格局上画等号。也就是说,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乡村转化提升为城市,而是要把更多的村民从乡村转移到城镇。当然,不排除少数具备各种条件的乡村逐渐扩展壮大为城镇,但这决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次,“村级市”将对环境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把一个村子扩展为“村级市”,势必推动并村行动,用更宽阔的马路和更多的高楼大厦来承载更大的“圈村”规模,占用更多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尤其是会占用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而这本来可以在城镇化的科学规划,或者村落适度集聚中发展得更好。

此外,“村级市”也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承继提出了挑战。村落布局、乡野阡陌,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景象,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的发展结果。如何使这种因居住特征而形成的乡村文化、伦理风俗得到合理传承,是一个现实而长久的课题。“村级市”显然与这种理念不甚符。因此,理性看待“村级市”,既要充分尊重“村级市”背后的探索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要谨慎“村变市”,尤其是在目前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刚性紧张的背景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唯一的一个“村级市”
中国首个“村级市”挂牌成立
中国唯一一个(第一个)——“村级市”
全国第一个村级市书记 没读过书没上过学
中国首个“村级市”在质疑声和掌声中挂牌
国内首个“村级市”西辛庄8日挂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