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遍中国」安徽·含山

含山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偏东,是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

含山四周青山环绕,河流滋养万物。五千多年前,凌家滩先民临水而居,中华文明在这里发源。今天,含山人仍然悉心保存着璀璨的历史。

历史

含山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皖中东部的巢湖之滨。公元前522年,伍子胥为躲避楚王的追捕来到昭关。

相传的古昭关所在地位于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当年处于吴楚两国的交界地带,昭关重兵把守,伍子胥难以过关。传闻他一夜急白须发,却由此混过了守关的楚国士兵投奔了吴国,后来辅佐吴王击败楚国,演绎了“一人过关几国兴亡”的传奇故事。

秦王嬴政消灭楚国后,在这里设历阳县。位于含山县城西南36公里的濡须山是三国时期是魏、吴两国激战的战场。

“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引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东汉末年,曹操和孙权在此大战,史称“濡须之战”。

公元252年,魏国再次进攻濡须山,吴国大将诸葛格在此建筑关隘,大破魏军,这一关隘被称为“东关”。

濡须之战前后历时43年,魏军6次攻打濡须山,但始终未能突破这道有力的屏障。现在的“东关镇”一名就由此而来。

公元623年,唐朝朝廷根据被群山所含的地势特点,将这里命名为“含山”。含山之名第一次被载入史册。含山之"含”不仅为含山所含,更在于它以包容的襟怀“含纳”八方移民。

宋朝末年战乱频仍,晏氏家族为逃避战乱,从临川出发徒步数百千里后来到长江边,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再经裕溪河,最后抵达含山。

褒禅山下,裕溪河畔的含山,让晏家顿觉安定,他们在此生根繁衍,为凝聚人心,晏家还修建了宗祠。

含山以其包容的胸襟融合不同的文化,让远道而来的移民和当地人物共同交融发展。

战争早已化作故事沉淀在小城的记忆深处,群山所含八方来聚,含山人早已不问南北,无分西东。他们正在凝心聚力,让这方水土越发温暖宜人。

考古

1985年12月,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一个村民在为母亲安葬挖墓穴时,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石头和陶片。

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确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在5300年到5800年之间,考古队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

如今,凌家滩遗址被公认为是与红山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相提并论的史前文化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最初的考古发现从1987年6月开始当时正值炎夏,考古队发掘出一组神秘的玉器。这组玉器包括玉龟和玉版,玉版上有着繁复的图案,边沿钻有若干孔洞,玉龟则由上下两片龟甲组成,形象逼真。

出土时,玉版夹在两片龟甲之间,这样的组合极其罕见,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传说远古时神龟从洛水中浮出,其甲壳上有着神秘的图案,而这个图案被称作“洛书”,又称“龟书”。

洛书展示了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从玉版上的图案来看,最中心的八角星图代表太阳,最外面的四个箭头代表四季,八个箭头则代表八个方位。这是古人对时空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与洛书上数字与符号的功能如出一辙,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和文化价值。

也就是说在凌家滩我们可能找到了洛书的原形,除了玉龟和玉版,凌家滩还出土了各种精美的玉器。玉鹰、玉猪、玉龙、玉人等等。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让人大为惊叹,其中蕴含着辉煌的文化和文明成果。

而考古学家们更关心的是凌家滩先民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社会是如何组织的。考古专家发现遗址南面的墓葬区阳光充足,随葬品规格也高,有可能是贵族墓穴。而北面的墓葬区阴暗潮湿,随葬品中有较多的生产工具,应为平民墓穴,这说明远古时期的凌家滩先民可能已经有了阶级之分。

2012年12月,考古队在距离墓葬区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凌家滩人的生活区。生活区、墓葬区、壕沟,5300年前远古人类聚落的大致形态已经呈现出来。

无论是阶级的出现还是功能区的设置,都说明当时人类文明已经有了最初的形态。凌家滩遗址的发现让之前两大著名的新石器考古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与良渚文化遗址不再孤单,也让中华文明起源的图谱变得更为丰富、更为生动。

古镇

裕溪河畔,运漕古镇的鸡蛋锅贴饺、炒面皮、拌干丝、小笼包等本地早点,声名远扬,有“运漕早点”的美誉。“运漕早点”四个字,让人们依稀可见古镇昔日之繁华。

元朝末年,运漕人华高在家乡训练了一支水军,归附了朱元璋,配合其陆上军队打通裕溪口,攻克安庆、九江、高邮等地,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登基后,为回报运漕人,钦定运漕为江北十二圩盐引岸,一时盐商云集,商业繁荣,运漕镇也迎来了历史的第一个盛季。

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次年芜湖开埠。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将镇江米市迁到芜湖,而距离芜湖不远的运漕镇,也就成为江北重要的粮食集散地。此后各路官员、商人纷纷涌入经营粮食、兴建商铺、修建住宅,运漕镇达到了繁华的高点。

清光绪年间修订的《直隶和州志》记载“运漕,居民稠密;商贾辐辏,为江北首镇。”

李鸿章家族也在运漕镇开设了当铺,当地人都叫它“李鸿章当铺”。现在,它是运漕镇历史文化展览馆所在地,昔日的官商店铺成为我们了解运漕镇历史的场所。

20世纪30年代,随着淮南铁路的开通,裕溪河上的运输船只越来越少了,运漕镇也渐渐衰落了。

在沉寂了数十年后,在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协助下运漕镇居民开始积极修缮古镇。一张又一张修复图纸,一个接一个修复工程,让人们渐渐看到了千年古镇昔日的荣光。

今天,裕溪河上激昂的龙舟号子次第浮现的古建筑显示出古镇重塑繁华的决心,古镇运漕正在进行华丽的转身。

文化

襃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处。唐朝高僧慧襃曾在此立寺传经,得名襃禅山。

1998年,含山县政府决定对襃禅山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历史上王安石的千古名文《游襃禅山记》对襃禅山有了详细的描述。

公元1054年,王安石卸任舒州通判,回江宁祭拜父亲,途经襃禅山驻足游玩。与王安石同行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朋友。

游览襃禅寺后,五个人来到山上一个天然溶洞——华阳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不久,火把将灭,同行者心生胆怯,催促众人出洞。探险之旅无果而终,王安石深感遗憾。

《游襃禅山记》并不是一篇普通的游记,它透露出一个改革家的气魄和胸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所追求的“非常之观”,是艰险偏远之地的壮立瑰美,更是在困境面前的坚定意志。为了国计民生,王安石于公元1070年开始推行新法。

如今,襃禅山成为游客留连之地,更是文化绵延之所。

这幅画叫“程门立雪”,描绘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游酢求学的典故,这是游酢和同学杨时不愿打扰老师睡眠,在风雪中等候老师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颐发觉时,门外已积雪一尺有余,后人用“程门立雪”表达尊师重道的精神。

公元1120年,游酢在官场倾轧中受到牵连,被罢官后寓居含山。在这里,他大力兴办教育、著述讲学、启发民智,在游酢的带动下,含山学风盛行,人才辈出。

公元1123年,游酢病逝于含山,死后追封朝奉大夫,葬含山县林头镇车辕岭。据《直隶和州志》记载,含山人为了追念这位理学家,为他修建了三座祠堂。

从王安石到游酢,含山的土地上凝聚了文化的灵韵,含山人倍加珍惜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存,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生活之中。

含弓戏

1963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江淮大戏院里,一部戏连演七天,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这部戏就是当时极受观众喜爱的含弓戏《刘二姑吵嫁》。

《刘二姑吵嫁》讲述了农村姑娘刘二姑大胆追求爱情,与包办婚姻斗争的故事。刘二姑不具世俗,勇敢泼辣的性格让观众极其喜爱。

这出戏并非传统剧目,是当时含弓戏剧团自己创作的新作品。很少人知道这么受欢迎的剧种竟然源自含山盲艺人的演出。

清朝嘉庆年间,含山盲艺人手持二胡,走街串巷,卖唱谋生。他们唱的是含弓调,“含”是含山;“弓”是弓弦,二胡之意。后来含山发生饥荒,盲艺人也外出逃荒。期间他们吸收了昆曲和徽调等唱腔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含弓戏。

《刘二姑吵嫁》的主要乐器仍是含弓戏传统的二胡,但音乐设计却很丰富,或古典、或活泼,不拘一格,对白诙谐幽默,弥漫着浓浓的乡土味道,堪称含山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

20世纪60年代,在江淮大戏院上演的《刘二姑吵嫁》反响巨大,掀起了一股长达二十多年的含弓戏的热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含弓戏的观众逐渐减少。

2018年,含山县政府为保护传统文化,决定复排全本《刘二姑吵嫁》。经过近一年的潜心准备,2018年12月14日,阔别30年的全本《刘二姑吵嫁》在马鞍山保利大剧院上演。

新版的《刘二姑吵嫁》对白上保留了含山方言的特色,乐器上则突破了主要依靠二胡的传统,增加了扬琴、琵琶、竹笛等乐器,让音乐元素更加丰富。

新版《刘二姑吵嫁》的上演,让观众再次和这一稀缺的地方戏曲零距离接触,通过含弓戏,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含山的地域文化。

含弓跟含山之间文化的渊源有着历史的温度,承载了含山乡土文化的含弓戏在含山人的耳畔萦绕了两百多年。

产业

1959年国庆节前夕,位于含山县东关的瓷土矿窑炉生产正处于最紧张的时期,他们要烧制两件瓷碗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10月1日这一天也成为了含山县瓷厂的建厂时间。含山的日用陶瓷产业在这一天开始起步。

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含山县瓷厂终于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并在1989年登上了《中国轻工业年鉴》。

2009年,含山县政府为了全面推广环保理念,大力支持陶瓷企业烧造环保的骨瓷。骨瓷是通过向瓷土中混合食草动物的骨头粉末烧制而成,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无铅无镉,又被人们称为“绿色陶瓷”。但是由于它二次烧成的复杂技术,很多技术人员对它望而却步。

含山人从一次次的试烧到批量生产,最终推出了质地纯正的骨质瓷。


含山人在经济发展中摸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伴随着瓷器行业的改革蜕变,含山铸造业也走上了绿色变革之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农具需求量增加,许多含山人建起了铸造作坊,形成“十里炉火红、千家铸造忙"的壮观场景。

如今在生态发展的理念下,含山的铸造产业逐渐转向精密铸造产业。产品更加精密复杂,环保标准也不断提升。

从粗瓷大碗的烧制成功,到骨瓷的创新发展,从简陋的铸造作坊到智能化的精密铸造产业,含山人用坚实的行动保护环境,守卫家园。这片山水印记了他们维护绿色的决心,更宣告着他们迎接未来的雄心。

精致内敛的含山,在五千多年前就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明成果。古镇旖旎,洗尽铅华后酝酿新的生机。勤劳与改革相伴,锻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琳琅工艺。


群山遮挡不住含山人探求的目光,开放的心态,踏实的脚步,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皖中小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影像方志| 含山:凌家滩文化灿烂运漕古镇繁华 千年文风鼎盛含弓戏唱腔悠扬央视科教
安徽含山运漕镇,一座千年古镇,地处裕溪河之滨。
五一来含山,寻宝凌家滩
千年古镇运漕
安徽美食一锅端之含山篇
含弓戏《刘二姑吵嫁》昨日现身央视大舞台!(附节目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