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挖出李卫墓,金银满地规模不逊于和珅,专家:被雍正给骗了!
userphoto

2023.07.14 安徽

关注

1986年秋,大观园李卫纪念馆伫立在江苏徐州丰县,馆内陈设着宫保府、李卫墓、乾隆御赐碑文等历史文物。

很多来到这里的人诧异,《雍正王朝》中的李卫一向清正廉明才得雍正赏识?为何其墓地如此气派恢弘?

其实,李卫纪念馆中的历史文物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墓中精美的随葬品都被运往南京博物院。

那么,真实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李卫墓中的随葬品就可窥见一二!

江苏丰县发现清代大墓

1972年春,江苏丰县大沙河镇开展了土地平整工作,以增加耕地面积,让百姓们分到更多的农田。

村民们听闻平整出来的土地将分于百姓,纷纷干劲十足,主动前来平地,现场热火朝天。

一天中午,村民们来到当地的一座后山上,准备将这个小土山铲平。可就在大家如火如荼工作之时,突然一个村民大吼了一声:“有个大洞,深不见底,这是怎么回事?”

附近的村民连忙围了上来,只见一个半米宽的大洞呈现在世人面前,里面黑漆漆地,不知埋藏着什么东西。

村民们提议沿着大坑继续挖下去,不久后一个清代样式的墓门呈现在众人面前。

既然有墓门,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必定有一个古墓,当地的人很是不解,这里“穷乡僻壤”,也没听说出过什么大人物,怎么会有这样的古墓?

人群中,一个胡须花白的老人说:“不见得,我小的时候就听说,清朝有一位封疆大吏,曾葬于大沙河镇,可能就在这后山之中。”

这位老人的这番话,勾起了当地老人的记忆,很多老人都表示听过这个故事,也曾看过有盗墓贼前来寻找古墓,但来了十几波人,始终没找到古墓所在。

想到这里,大伙儿兴奋不已,他们认为既然墓主人是封疆大吏,墓中必然有很多随葬品,他们决定继续挖下去,目睹墓中风采。

就这样,众人拿着铁锹继续工作起来,很快就发现了青砖,挖到地下三米左右时,整个墓室也呈现在众人面前。

就在此时,大沙河镇政府人员急忙赶到这里,见众人已将墓地破坏地不成样子,心疼不已,立马制止这群人进一步的行为,又连忙联系县文管单位。

当地的文物局专家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通过对现场墓砖的花纹、制式分析,这是清代前中期墓。

从古墓的封土和青砖品质来看,墓主人生前官职最少为巡抚以上,这意味着墓中必然会藏着很多好宝贝。

满地金银规模不输和珅

专家十分兴奋,为了避免被盗墓人员偷盗,连夜展开挖掘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一个完整且恢弘的墓室呈现在众人面前。

整个墓室保存十分完整,没有任何盗洞,只有一角塌陷。墓室内摆放着三具棺材,其中两具棺材保存十分完整,但靠墙的小号棺材已腐朽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一号棺和二号棺光亮如新,红色大漆十分惹眼,专家很是疑惑,为何会有如此颜色?

不过,专家来不及思考,他们已被满地的金银珠宝迷花了眼睛,只见在墓室中间排列了一大批陪葬品,如精美首饰、玉石翡翠、书画器具以及一堆陶陶罐罐,这些文物让人眼花缭乱,在场之人无不惊讶。

从这些随葬品,足以看出墓主人生前注定是个身份高贵的大官,尽享荣华富贵,这才得以有如此多的随葬品,此人身份恐怕不逊于和珅。

专家小心翼翼地清理这些随葬品,将其归类打包,送往丰县文物管理所。

随后,专家将目光看向了两个棺椁,相信棺椁中能够找到墓主人身份的证明。

不过,这些棺椁采用特殊材料制作,考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打开。

为了方便考古研究,不损害棺椁,专家决定用吊机将一号、二号棺椁运到地面上,再用现代化手段将其打开。

经过一番努力后,二号棺棺盖先一步松动,被缓缓打开,只见一顶纯金打造的凤冠露了出来,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在场所有人无不震撼。

这顶金凤冠工艺精美,采用金丝编织而成,上面点缀着云彩、牡丹,镶嵌着上百颗珍珠玛瑙,且帽子中间有精美奢华的二龙戏珠图案,其艺术价值直逼曾侯乙编钟。

光是这顶宝冠,就已证明墓主人身份尊贵。

金凤冠

再看棺椁中,墓主人躯体早已腐烂,可身上的冠衣仍十分华美,图案锦绣精美,彰显着墓主人奢华的身份。

此外,大家还从棺椁中找到金项链、金手镯、镶金玉带等金首饰,尽管已过去数百年,仍金光闪闪,让人心动不已。

就在专家纳闷墓主人身份之时,一个考古队员从金凤冠上发现了“奉天诰命”这四个大字。

原来,二号棺中葬着的是诰命夫人,而清朝一到五品官员被封为“诰”,通过对史料翻阅、对比,专家发现这个金凤冠正是一品大官夫人佩戴头饰。

如此一来就清楚了,二号棺应该是一品大官夫人,那一号棺必然是封疆大吏,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墓主人。

墓主人是清官李卫

想到二号棺就已拥有如此豪华随葬品,一号馆更是被广大专家期待满满,大家猜测棺椁内仍将陈放着稀世珍宝。

不过,一号馆棺盖沉重厚大,想要打开似乎更为困难,专家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将棺盖撬动,再用上吊机将棺盖运到一边。

当棺材打开后,专家们连忙走上前去,只见一具身材高大的男性遗骸出现在大家面前,此人穿着官服,这身官衣一看就是一品大官的标志。

大家还发现了金冠、玉带、纯金帽子、瓷器等价值不菲的随葬品,遗骸周边还镶嵌着玉石、翡翠,可见墓主人身份高贵。

在这些随葬品中,价值最高的要数一枚金镯,其重量为350g,这枚金镯今已陈列南京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就在此时,考古人员在官服上发现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这些官职一个比一个大。

光是直隶总督就是皇帝心腹才能担任的,其权力仅次于军机大臣;而兵部尚书,更是掌握着天下兵马。

整个大清,能够获得如此殊荣的大臣,只有雍正皇帝的心腹李卫。

不久后,考古人员又在墓室内发现了墓志铭,从铭文介绍来看,该碑文是乾隆四年十一月初二日,由乾隆帝亲赐的。

整个墓碑高为4.86米,宽为1.2米,厚为0.34米,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而成,四周被精美绝伦的浮雕环绕,左右为游龙戏珠图案,上下为莲花图案。

而墓志铭上明确指出墓主人正是“敏达公”李卫。

专家:被雍正骗了

通过对李卫墓的考古,专家发掘出了近500件金银器物,其数量之多让考古人员啧啧称奇。

在场的专家十分困惑,雍正不是一向勤俭节约吗?怎么容忍其心腹如此厚葬?不少专家吐槽:被雍正皇帝骗了!

从史书上看,康熙末年,官员贪污受贿之风蔓延,国库只有700万两白银。

雍正在位后,大力推行廉政,并以身作则,号召文武百官效仿。

尽管贵为皇帝,雍正每天饮食上多是炒豆芽、烧豆腐等简单素菜,掉下一粒米饭他都会捡起来吃。如果菜没吃多少,他还嘱咐御膳房下顿热了再吃。

康熙、乾隆每年夏季都会去承德避暑山庄,可雍正帝一生从未踏足,也从未巡视江南,为的就是节省人力财力。

地方官员进献的各种财宝,他都不感兴趣,在他看来为民办实事胜过任何珠宝。

正是在雍正的励精图治之下,清朝国库渐渐充盈起来。他在位的13年里,国库收入翻了七倍,白银储备超5000万两。

而这样一个皇帝,为何纵容李卫贪婪?收敛这么多财宝呢?

直到专家查阅了各种文献后,才明白其中缘由。因李卫在雍正一朝贡献颇多,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尊重,在其死后赏赐诸多金银珠宝。

那么,李卫到底有哪些功绩?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直隶总督之位的?

靠买官上位,被雍正赏识

大家对清朝名臣李卫并不陌生,毕竟《雍正王朝》、《李卫当官》这些历史剧中,李卫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只不过,李卫并非影视作品中只知姓氏不知家在何方的乞丐;也不是为了救母而假冒钦差的江湖混混。

这些影视剧中,多是刻画李卫忠诚追随雍正的形象,但也将李卫描述为目不识丁、奏折需画圈圈、经常闹出笑话的江湖混混。

可真实的李卫出身锦衣世家,他本人为官清廉、正直、不畏权贵、体恤民情,为官期内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

他也深得雍正皇帝信赖,和田文镜、鄂尔泰一同被雍正帝称赞为“模范督抚”,成为雍正帝身边的大红人。

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能够成为政坛上的常青树,自然不会是电视里刻画的形象那么简单。

真实的李卫到底是什么人呢?

李卫祖上殷实,世代为官,其先祖李让因跟随黔国公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享锦衣卫千户世袭,因而有“锦衣世家”之称。

李卫康熙二十七年出生于江苏丰县,尽管自其父亲开始,家道中落,可仍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望族。

年幼之时,李卫就崇尚武功,酷爱习武,尽管在读书上不太上进,可他所读之书籍过目不忘,让人称奇。

然而,李卫十岁那年,其父、兄过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说起来,李卫能够上位,其实是靠买官之举。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拿着一大笔钱买了个兵部员外郎,两年后就晋升为户部郎中,为今天局级干部。

李卫之所以晋职那么快,还因他拥有一身傲骨,从不沾染任何陋习,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得到了兵部侍郎田从典的赏识。

康熙晚年,朝廷腐败之风蔓延,很多官员偷闲敷衍,不办实事,相互推诿,地方大臣更是肆无忌惮,怠政享乐。

李卫却对违法权贵、官员毫无顾忌,大胆指责,从不留任何情面。

尽管李卫只是户部郎中,可这个职位十分重要,主管着全国财政。而分管户部的亲王下属,收缴地方税银时,每一千两税银私自扣除十两作为提成。

当时,这在户部已是半公开的秘密,可所有人都装作没看见一样。

但李卫得知后较真起来,多次劝阻,但对方并不将其放在眼里,还讥讽他自不量力。

李卫偏偏不信邪,他不信没人管得了此事,直接在户部走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王赢钱”,直接让这位亲王的丑事暴露在大家面前,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就此不敢再扣提成。

李卫不畏权贵、敢于直谏的行事作风,在贪腐成风的官场可谓是独树一帜,引来了雍正的注意。

雍正帝继位后,对官场腐朽之风十分痛恨,他决定兴利除弊、推行新政,可地方官员盘根错节,官官相护,新政很难推行下去。

为此,雍正帝决定培养一批清廉忠诚、敢干实事的贤官能吏,李卫就此受到了重用,从五品官员直接提拔为从三品大官,担任云南盐驿道。

当时,云南盐务是一个烂摊子,利益牵扯甚广,官员们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任谁来都很难开展工作。

不过,李卫到任后,不畏困难,严肃法纪,追查盐库亏空之根源,处治不办实事的官吏,陆续追讨贪污银两。

他还招商行盐,鼓励商人从事盐运工作,削弱官吏对盐务的垄断。为了减轻百姓吃盐负担,他还主动调低盐价,从而让所有人都能吃得起盐。

正是在李卫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他在任8个月后,云南盐政从原本的亏空转变为盈余三万余两。

雍正得知后大为欣慰,多次在他人奏折上对李卫夸赞。

因治盐有方,李卫次年就已晋升为云南布政使,兼管铜厂、盐务,这些都是捞钱的业务,可李卫丝毫不动心。

李卫督浙、深受爱戴

雍正三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之所以调他担任这一要职,还因江浙一带自古就是财税重区,可康熙晚年开始,江浙两省拖欠、抗交的情况屡屡出现。

而当时国库空虚,想要弥补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必然要着重从江浙富庶地区下手,李卫就成为雍正心中最难得的人选。

果然,李卫并没有让雍正皇帝失望,他一上任就清查钱粮亏空情况,并命贪污官员限期内填补。

李卫还了解到,“摊丁入亩”制度早在其他地区推广开来,可在浙江仍没有实行下去。

原来,浙江豪绅势力强大,他们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赋税,前两任巡抚也曾推行“摊丁入亩”,但这些乡绅纠集大批人马,来到衙门前抗议游行,巡抚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只好答应暂缓推行。

可那些“有丁无田”之人得知后不高兴了,一旦新政推行,他们的赋税负担减轻很多,也来到衙门前吵闹。

两派人马为了各自利益,轮流聚众闹事,让浙江巡抚头疼不已。

李卫了解情况后,决定为穷苦百姓做主,他亲自来到民间,召集乡亲们,听取民声,并保证“平均摊派、合理负担”。

李卫为民请命的心声引来了乡绅们不满,纷纷发难,派人前来城内闹事,反对均摊。李卫得知后,连忙派出官兵打压不法乡绅,推行改革。

雍正见状,又让李卫兼任两浙盐务,希望其改变浙江盐枭盛行之局面。

李卫在主政浙江盐务时,并没有向云南那样拿官吏开刀,他经过研究后发现浙江私盐市场庞大,决定打击这些走私者。

浙江作为沿海地区,一直是清代产盐大区,这里盐厂众多,但不少人偷偷走私盐,以获取巨大利润,反而官盐没有多少销路。

李卫还发现,尽管两浙盐区百姓不缺盐吃,可因盐商赋税较重,盐税拖欠严重。官府在实际定价中,将这部分盐税算在盐价中,又使得官盐涨价,人民负担增多。

经过调查后,李卫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是减轻盐商、灶户赋税负担,减少了官盐私卖的可能性。其次,他调整了食盐销售制度,从而增加了食盐销售量。

在推行盐政之时,他还严厉查禁私盐,在私盐活跃的关口,派官兵纠察,大力打击有武装组织的大盐枭。

经过改革后,两浙盐政焕然一新,再也没有拖欠盐税的情况发生,为朝廷赚取了一笔可观税收。

值得一提的是,李卫还用盐政结余款项为浙江地方民生服务,如购买粮食、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建设海塘、开发玉环岛等。

李卫也十分重视文人,他深知士子想要登天难上加难,曾亲自捐赠养廉银建造书院,为士子提供免费学习场所。

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江浙作为文化昌盛之地,人才辈出,但却屡屡遭到清政府打击,禁止两地士子参加科举考试。

而雍正也是如此,他对朝廷内的“浙江习气”、“科甲习气”很是不满,禁止浙江士人乡试、会试。

李卫督浙后积极做文人功课,让他们安心读书,又多次劝说雍正帝,这才让雍正回心转意,恢复浙江人科考权力。

第二年,殿试前三名皆为浙江人,这一切李卫功不可没,浙江文人对其十分感激。

李卫也体恤民情,前巡抚朱轼在浙江大搞儒家理学,禁止灯会、水嬉、游山、听戏,也不准搞篝火晚会、游泳等体育活动,整个浙江市场死气沉沉。

李卫虽受朱轼提拔,但他不认同朱轼主政理念,除了不准搞歌舞派对,其他全部放开,整个浙江再次恢复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百姓们对李卫也十分爱戴,称赞其为青天大老爷,并为其设立石像纪念。

雍正十二年,已督直隶的李卫再次前来浙江时,百姓们得知后欢天喜地、奔走相迎、载歌载舞。

乾隆帝赐其厚葬

雍正十年,李卫担任直隶总督,而从他发迹到封疆大吏才不过十余年,可见雍正对其有多么倚重。

李卫担任直隶总督共计五年之久,他在任期间整顿官员、发展经济、编练新兵、建立书院、打击盗匪,大大促进了清王朝对直隶的控制,也促进直隶的经济发展。

为了减少当地贪腐之风,李卫还提出增加官员俸禄的方式杨“养廉”,此建议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

雍正画像

果不其然,李卫督直一年后,就有六名官员因人品操守受表扬。

不过,李卫督直期间,对不法权贵多有打击,使得朝廷不少官员对他颇有意见。他本人也经常因恃才傲物,对上司无礼而得到参奏。

雍正得知后,对李卫多加教诲,让其收敛脾性,并赠予其《悦心集》,希望其能够团结官吏。但李卫对直隶的治理上,深得雍正肯定,多次在大臣面前表扬李卫。

直到雍正驾崩之时,雍正身边的红人如年羹尧、田文镜、隆科多都被雍正赐死,唯有李卫始终受宠信。

其原因除了他精通政务外,还因他从不组建自己的派系,不参与朝廷权力之争,唯一靠山就是雍正帝,因而雍正对其十分放心。

乾隆帝对李卫也赞赏有佳,将先帝遗物“朝珠杂佩,珊蝴、荷囊”两匣,还赏赐其长子为武探花。

乾隆三年,乾隆还将治理水患的重任交由李卫。李卫不辞辛苦,奔走3000里,亲自查勘河道,想出良策。

乾隆画像

不过同年8月,李卫随乾隆拜谒雍正帝泰凌时,大病一场,乾隆帝准许其返乡休养,还派御医为其治疗。

但病情愈发严重,年底李卫就因病而死,终年51岁。

乾隆帝得知后伤心不已,对其以总督身份大葬,谥号“敏达”,赏赐墓碑、棺材及其金银珠宝,并派出大臣赶赴李卫灵前哭奠。

后来,李卫夫人佟氏病逝,为了褒奖这位为民请命的老臣,乾隆又御赐佟氏为一品夫人,赏赐金凤冠霞帔。

也正因乾隆帝的御赐,使得李卫墓中出土了诸多金银珠宝。而至于棺材为何光亮如新,其实也正说明了御赐棺材的材质之佳。

当然,当地百姓还有另一种说法,他们认为李卫生前为民办了很多大好事,造福一方,清廉公正,大家始终对其感恩戴德,使得李卫积累了很多阴德,庇佑棺材透亮如新。

不过至于墓中的第三号棺椁,因常年积水,再加上方墓室倒塌,棺椁已腐朽不堪,也无法分辨墓主人身份,至于是谁,恐怕很难考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丰县大沙河畔李卫墓
李卫夫妻墓有何玄机?文盲李卫为何深受雍正赏识?看看他的祖上都是谁
李卫,雍正乾隆两朝宠臣,为何死后被乾隆皇帝毁了神像
备受雍正帝宠信的李卫,十年便官居总督,乾隆帝继位后结局如何
雍正驾崩后,李卫瞬间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乾隆又是如何对付他的?
雍正心腹李卫死去多年后,被发现藏身小庙,乾隆:烧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