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江南·皖南·宣州宣城

宣城市

【简称】宣      【别称】宣州   【古称】爰陵、宛陵

【市花】暂无    【市树】暂无   【市歌】暂无

【面积】12340Km2【人口】276万人(2007年)【GDP】411.6亿元(2008年)

【代码】341800  【邮编】242000 【区号】0563    【牌照】皖P

【骑游经历】

20080404皖南之春(1)清明入皖:早起穿越太湖平原,沿S215过广德、宁国,夜达绩溪县城。

20080405皖南之春(2)徽州古韵:清早离开绩溪县城,绕过歙县、黄山,冒雨入住旌德白地镇。

20080406皖南之春(3)宣州突围:早起直奔泾县,绕过宣州城区,之后沿着破烂的县道直插郎溪县。

20080407皖南之春(4)浴火重生:离开郎溪县,回到无锡,结束了四日黄山之旅。

20090801徽杭转山(1)核桃峡谷:汽车抵达宁国市,翻越天目山脉,夜投临安龙岗镇。

【推荐指数】★★★★

【天涯评价】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自商周始,即为皖南重镇。宣城市是安徽省距离长三角核心地区最近的城市,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绩溪和泾县为皖南著名旅游胜地。

目录

一、宣城市概况

二、宣城市辖区

2.1 宣州区

三、宣城市辖县市

3.1 郎溪县

3.2 广德县

3.3 泾县县

3.4 绩溪县

3.5 旌德县

3.6 宁国市

一、宣城市概况

宣城是安徽省的一个下辖市,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自商周始,即为皖南重镇。宣城市属长三角经济区的南京经济区和杭州湾城市群的衔接边缘,是东南沿海连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

【地名渊源】

宣城原是西汉初期的一个县名,治于当时的宛陵西60华里(即今南陵县青弋江镇),古名“宣邑”。《韩诗传》:“宣者,显也。”“邑”为县城的通称。古代的江南地区开发较晚,春秋战国时期的弋江镇,由于交通之利,先后成为吴、越、楚诸侯国的名邑而显扬于江南,故名“宣邑”。西汉初设县于此,定名“宣城”,属丹阳郡领辖。当时的丹阳郡治设在宛陵。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历史的发展,宛陵逐渐成为显扬于江南的名邑,而弋江镇的“宣邑”之称已名不符实。因此,隋开皇九年改南豫州为宣州(州治设在宛陵),同时将治于弋江镇的宣城县撤销,并于宛陵县境,将宛陵正式改名为宣城。

【行政区划】

全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宣州区。
市辖区:
宣州区 面积2533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242000。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县级市: 
宁国市 面积24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242300。市人民政府驻河沥溪街道。
县:
郎溪县 面积110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242100。县人民政府驻建平镇。
广德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42200。县人民政府驻桃州镇。
泾 县 面积2059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242500。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旌德县 面积 9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242600。县人民政府驻旌阳镇。
绩溪县 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245300。县人民政府驻华阳镇。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置鄣郡。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改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城区设县,定名“宣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唐五代时期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州治设在宛陵,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宋元时期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时期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

民国时期1932年置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宣城。后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1949年5月解放,设宣城专区,属皖南行署区。宣城专署驻宣城,辖宣城市及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等5县。1950年撤销宣城市,原芜当专区所属当涂、南陵2县划入宣城专区。辖7县。1952年1月撤销宣城专区,将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当涂、南陵6县划归芜湖专区;宁国县划归徽州专区。
1970年芜湖专区改称芜湖地区,地区驻芜湖市,辖芜湖市及芜湖(驻鲁港)、当涂、郎溪、广德、宣城、泾县、南陵、繁昌等8县。1973年芜湖市改由省直辖。1980年1月,芜湖地区的芜湖县划归芜湖市;芜湖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芜湖市迁至宣城县,并更名为宣城地区。1980年2月正式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1983年10月,宣城地区的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繁昌县、青阳县、南陵县划归芜湖市。1997年,行署驻宣州市。辖宣州、宁国2市和郎溪、广德、泾县、旌德、绩溪5县。

2000年6月,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宣州区。原宣城地区的宁国市由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2001年2月,宣城市正式成立。

【自然地理】

位置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是安徽省距离长三角核心地区最近的城市。西接芜湖市、池州市,南临黄山市,区位优势突出。

气候宣城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年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

地形地处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东南黄山和天目山相连,中部为宣郎广丘陵,北部为沿江平原。

山脉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属天目山山脉,西南部山区属黄山山脉,西部山区属九华山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的清凉峰1784.4米(位于绩溪县、歙县及临安县交界处)。

水系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自南向北流,属长江水系。扬之水向南流,属新安江水系。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55%。其中广德市毛竹蓄积量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吴芋(吴茱英)、宁前胡、宁贝母等。

生物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保护区内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板桥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天然甜储林群落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甜槠林是安徽最北一处、我国东部最北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金钱松、香果树、杜仲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特产水产品有古今为贡品的琴鱼,桐花鱼以及河蟹,银鱼等。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宣纸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人文地理】

宣城人文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名人南齐著名诗人谢脁;“宋诗开山”祖梅尧臣;明代抗倭儒将胡宗宪;清初著名天文、数字家梅文鼎;当代美术大师吴作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现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胡适;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王稼祥;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等;

宣城方言市区主要通行江淮官话(洪巢片)及吴语(宣州片),辖县江淮官话、吴语、客家话、徽语并存。宣州区主要是两大方言:江淮官话(以城关话为代表),为北来移植方言;宣州吴语(以金牌话为代表),为本地土著方言。江淮官话现已在全境占支配地位,是现代宣城方言的代表。宣州吴语处在江淮官话的包围之中,正不断受到江淮官话的强烈影响和渗透。

【交通运输】

宣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全市7个县市区有5个与苏浙两省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宣广、芜宣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

公路境内有沪渝高速公路(G50),另有205国道、318国道过境,还有省道S104、S209、S214、S215、S230、S322沟通各县市。目前已形成了以沪渝高速为中轴,宣广高速、望十路、广溧路、芜宣高速公路、广德至祠山岗高速公路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路网。

铁路皖赣铁路与宣杭铁路在此交会,可乘火车到南京或杭州。皖赣铁路自安徽省芜湖市至江西省贵溪市,全长570千米,境内宣城站和绩溪县站。宣杭铁路自宣城,经浙江长兴至杭州,全长224千米。境内设广德、十字铺、宣城站。宣州火车站位于叠嶂东路50号。
水运宣城自古河道交错,水运发达。目前船舶运力超过140万载重吨,相当于江西省水路运力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市。全市现有航道22条,总里程300公里。主要是以水阳江为骨架,以汪联河为支线,以郎川河、宛溪河为辅线,构成一个基本航道网。著名港口有宣州区海棠湾港、郎溪县定埠港。

民航境内无机场,主要依靠南京禄口机场出港。

【旅游资源】

宣城市旅游景点众多。敬亭山素有“江南诗山”之称,太极洞自古即为“天下四绝”之一,国家级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及“中国鳄鱼湖”举世无双,太平湖水清山秀,风光旖旎,与桃花潭交相辉映。新四军军部旧址驰名中外,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气势恢宏。胡氏宗祠、王稼祥故居、胡适故居等大量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市各地。 还有太极洞、江村国家风景区、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

著名景点一览

AAAA级景区

广德太极洞、宁国恩龙山庄、旌德江村、绩溪龙川;

AAA级景区

嶂山大峡谷;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著名亭台楼阁主要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广德县境内,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太极洞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景色奇妙、瑰丽,具有险峻、壮观、绚丽、神奇的景观特色。
桃花潭又名玉镜潭,位于泾县西南青弋江边,潭水深邃,景色秀丽。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桃花潭出自此处。桃花潭边的驳岸称“踏歌古岸”。岸边还有“文昌阁”、“酌海楼”等古建筑。  
鳄鱼湖中国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是我国最大的扬子鳄保护基地,位于宣州区南郊。境内有高大乔木和灌木丛林,泽边草丛荆棘,植被覆盖良好,沟壑、池塘、山洼、水库贯串其间,是一处适宜扬子鳄栖息繁衍的理想生态环境。现有扬子鳄1万余条,使这一物种渡过“濒危线”。中国鳄鱼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基调,以扬子鳄为龙头景点,多种珍稀动物为观赏主体的公园式旅游格局。

障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位于绩溪县以东的大障山中。远古时代,轩辕黄帝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药炼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因此,大障山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吴越以此为界,秦代设立障郡,以山命名。大峡谷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景区中五十余个景点各具特色和神话传奇,其中毛泽东头像、百丈岩、葫芦潭、冠顶生花堪称四大奇绝。一条徽杭古道穿峡谷而过,阅尽了风雨沧桑,繁荣盛衰。同时,也孕育出众多的名人,隋末的农民起义领袖、越国公汪华,明代的抗倭名将胡宗宪,清代的红顶巨贾胡雪岩,徽黑巨子胡天注,大文豪胡适等都曾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他们的脚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
江村江村是江泽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旌德县白地镇境内。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新临江村,并题字留念。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余年的历史。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中最多时建有八座宗祠。全村共有书屋9所,“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明经126人,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极属罕见。抗战八年间,在江村求学就读的学生竟达八千余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周围“黄峰晓日”、“天都耸翠”、“箸岭晴雪”、“狮山著雨”、“羊冈夕照”,景色旖旎,如诗如画。
王稼祥故居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于泾县厚岸乡。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间两厢,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王稼祥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故居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题写“王稼祥故居”的门额。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胡雪岩1823年生于绩溪县湖里村,死于1885年,是清朝著名的亦商亦官的“红顶商人”,也是徽商代表人物。他事业鼎盛时期拥有的“阜康钱庄”在全国各地分支多达20多处,资金达2000万两白银,拥有田地上万亩。胡雪岩曾协助清朝著名大臣左宗棠开办洋务,兴办工业。清朝同治年间,胡雪岩在杭州筹备设立了“胡庆余堂”国药号。
三吴纪念馆艺术大师吴作人、大书法家吴玉如、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同为泾县茂林人,人称“三吴”,其成就与贡献早已名扬九州,声播海内外。馆址选定在泾县博物馆内二楼。展览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生平介绍;二为艺术作品和三位先生的文物展示。宣纸博物馆展出宣纸悠久的历史、精良的制作和历代文人留下的大量墨宝;百匾堂内陈设有从泾县各地征集来的历代匾额以及木、石、砖“三雕”等艺术珍品。
鼓角楼又名谯楼,俗称钟鼓楼。原坐落于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元时因战乱遭损坏,明洪武四年复修。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15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26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
赤滩古镇位于泾县东北琴溪镇境内,地处青弋江东岸。历史上,泾县货运主要以木帆船运输为主,由于赤滩紧临青弋江,水上交通得天独厚,徽、黟太、石、旌、泾等县的大宗山货经这里聚散。因此,这里木帆船、竹筏常年成片停泊,自宋代始,这里逐渐成为繁荣喧闹的水码头,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泾县历史上的重镇,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赤滩鼎盛时期有商号店铺120余家,陶窑、采煤、纺织、缫丝、雨伞、造船等行业方兴未艾。随着大批徽商进镇经商,古徽州文化随之传入,老街古建筑群多带明清徽派风格。
查济古镇查济位于泾县西南角,同太平(黄山区),青阳交界,是一个很大的徽州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间明清建筑,风格为典型古徽州风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桥,保存很完整,很古旧,另有大型祠堂3座。村落位于两条小溪的两岸,绵延几华里,为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

恩龙山庄位于宁国市区附近,是一处集观光旅游、商贸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三星级涉外旅游饭店和旅游度假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典雅的木屋别墅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

二、宣城市辖区

2.1 宣州区

【面积】2533 Km2【人口】85万人(2007年)

【代码】341802  【邮编】242000

【骑游经历】

20080406皖南之春(3)宣州突围:早起直奔泾县,绕过宣州城区,之后沿着破烂的县道直插郎溪县。

宣州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沪,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宣州区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宣州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

【自然地理】宣州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北与江苏省交界。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南部低山广布,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圩区为主。水阳江、南漪湖具有灌溉、航运和水产养殖之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294毫米,年均气温15.9℃。

【历史沿革】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隋初更名为宣城。此后,虽王朝更迭,名称再未更易。宣州先后为西汉丹阳郡,西晋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宁国路以及明清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1987年8月,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2000年6月,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

【行政区划】宣州区辖7个街道、14个镇、5个乡:西林街道、澄江街道、鳌峰街道、济川街道、敬亭山街道、飞彩街道、双桥街道、水阳镇、狸桥镇、沈村镇、古泉镇、洪林镇、寒亭镇、文昌镇、孙埠镇、向阳镇、杨柳镇、水东镇、新田镇、周王镇、溪口镇、朱桥乡、养贤乡、五星乡、金坝乡、黄渡乡。其中,飞彩街道由安徽宣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区政府驻西林街道叠嶂中路。

【旅游特色】

宣州区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上最大的扬子鳄繁殖研究基地和观赏中心“中国鳄鱼湖”;有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奇峰秀美的高峰山和云雾缭绕的柏枧山,烟波浩淼的南漪湖和玉带缠绕的水阳江等山水风光;有江南名刹溪口龙泉寺、京山堂、水东圣母堂及狸桥云山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有水东老街、洪林贡村、小胡村等宋元明清古村落景观。广教寺双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山旧石器出土地点、梅文鼎墓。

宣州区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淡水鱼生产基地,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东蜜枣、敬亭绿雪茶、宣木瓜、南湖银鱼、水阳河蟹青虾、向阳三黄鸡、华阳香菇久负盛名,“古雪剑芽”高山绿茶、青草湖黄酒等20个优质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宣州是华东最大的河蟹、三黄鸡繁育基地,全国四大反季节香菇基地之一。皖赣铁路和宣杭铁路在市区接轨,沪渝高速、318国道、104省道、322省道过境。 

三、宣城市辖县市

3.1 郎溪县

【面积】1105 Km2 【人口】34万人(2007年)

【代码】341821   【邮编】242100

【骑游经历】

20080406皖南之春(3)宣州突围:早起直奔泾县,绕过宣州城区,之后沿着破烂的县道直插郎溪县。

20080407皖南之春(4)浴火重生:离开郎溪县,回到无锡,结束了四日黄山之旅。

郎溪古称建平,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之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自然地理】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州市境北部,东接广德县,西毗宣州区、北邻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平原与宣郎广丘陵结合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郎川河发源于广德,注入南漪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143毫米。

【历史沿革】北宋端拱元年(988)置建平县。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同名,取县境主要河流名改为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行政区划】郎溪县辖8个镇、4个乡:建平镇、十字镇、新发镇、涛城镇、南丰镇、梅渚镇、东夏镇、毕桥镇、凌笪乡、飞里乡、姚村乡、幸福乡。县政府驻建平镇。

【旅游特色】郎溪风光秀丽,景色秀美,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石佛山、龙须湖、高井庙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异彩纷呈。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十字铺茶场和郎溪县茶场为茶叶生产基地。南漪湖特产银鱼。主要特产有历史名茶“瑞草魁”、“百杯香芽”“古南丰”黄酒、金丝蜜枣、姚村闷酱、雁鹅、银鱼等。宣杭铁路、沪渝高速、214省道穿境而过。

3.2 广德县

【面积】2165 Km2 【人口】51万人(2005年)

【代码】341822   【邮编】242200

【骑游经历】

20080404皖南之春(1)清明入皖:早起穿越太湖平原,沿S215过广德、宁国,夜达绩溪县城。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广德现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陆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自然地理】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邻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东北与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交界。地处皖东南丘陵过渡地带。南、北较高,中部较低。低山丘陵广布,河谷平原狭小。桐河、无量溪北流汇为郎川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

【历史沿革】广德古称桐汭,建县已有1800年的历史。广德古称桐汭,先后改用过桃州、绥吉县、广阳县、广德州等名。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迁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围地区设故鄣县,广德地属故鄣县。东汉建安初,孙吴析故鄣县置广德县,取名意在“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县治在今县城西南境内,仍属扬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改属扬州宣城郡。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并广德、故鄣、长城、阳羡、义乡五县地立绥安县,属宣城郡。泰始四年(468)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555)于广德增置广梁郡及石封县,郡、县治均在今广德桃州镇。陈永定二年(558)改郡名为陈留郡,改广德侯国为县。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并广德、安吉、原乡、故鄣四县入石封,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复属宣州。翌年,宣州改称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以绥安县置桃州,原绥安县地分置绥安、桐陈、怀德三县,桃州领之。七年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天宝元年(742)改属宣城郡。至德二年(757)九月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州。宋开宝八年(975)广德县属宣州。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广德军,治广德县。端拱元年(988)析广德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五乡置建平县,隶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广德军为广德路,路设总管府领广德、建平两县。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占领该地即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广兴府辖广阳、建平两县。明洪武元年(1368)广兴府属京师直隶,不久改称广德府。四年九月改府为州。十三年四月省广阳县入州,领建平县。永乐元年(1403)直隶南京。清顺治年间,广德州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改属安徽布政使司,咸丰四年(1854)暂归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1864)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民国元年(1912)4月改州为县,不领建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属芜湖道。民国17年又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26日,广德解放,初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年3月改芜湖地区)。1980年2月属宣城地区。现属宣城市。

【行政区划】广德县辖5个镇、4个乡:桃州镇、柏垫镇、誓节镇、邱村镇、新杭镇、卢村乡、东亭乡、杨滩乡、四合乡;祠山岗茶场。县政府驻桃州镇。

【地方特色】广德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溶洞,与“钱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换鼓”齐称“天下四绝”;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壮观的天寿寺塔、古朴典雅的鼓角楼、闻名遐迩的岳飞抗金遗址、灵秀甲东南的桃姑迷宫、万顷碧波的卢湖竹海及富有浓郁祠山文化的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各以其独特风姿吸引着八方游客。广德是一个移民县份,历史上受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多重熏陶。广德县有“竹子之乡” 、“板栗之乡”之称,获国家“粮棉大县”、“商品粮基地县”等称号。宣杭铁路和沪渝高速、215省道、230省道穿境而过。

3.3 泾县

【面积】2059Km2 【人口】35万人(2007年)

【代码】341823  【邮编】242500

【骑游经历】

20080406皖南之春(3)宣州突围:早起直奔泾县,绕过宣州城区,之后沿着破烂的县道直插郎溪县。


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治所在泾川镇,以革命老区、宣纸之乡、名茶之乡、木梳之乡而闻名全国。泾县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泾县厚岸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

【自然地理】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宣城市境西部。地处皖南山区北部,境内山多地少。黄山余脉绵亘县境东南,九华山支脉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县境。建有陈村水电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1500毫米。

【历史沿革】泾县以水得名。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西汉置泾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西汉时代的泾县,包括今黄山区、旌德县、青阳县的部分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先后划出部分地区置太平、青阳、石台、旌德等县。北宋之后,泾县的辖区基本未变。1949年属宣城地区,1952年属芜湖专区,1980年复属宣城地区。现属宣城市。

【行政区划】泾县辖9个镇、2个乡:泾川镇、桃花潭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云岭镇、黄村镇、汀溪乡、昌桥乡。县政府驻泾川镇。

【地方特色】泾县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小桥人家,风景如画。峭壁嵯峨、古树纷披的桃花潭秀色;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太平湖;一望无垠、涛声阵阵的蔡村竹海;茂密葱郁、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犹同颗颗珍珠点缀在泾川大地。源于黄山北麓的青弋江,则宛如一条飘动的绸带,在万山丛中左右潆洄。有新四军军部旧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王稼祥故居、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陵园、大观塔和小方塔、踏歇岸阁、文昌阁、琴溪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村古镇(含万安)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泾县有火溪涌青、提奎、特尖等名茶。205国道、322省道、青弋江穿境。

3.4 绩溪县

【面积】1126 Km2【人口】1126万人(2007年)

【代码】341824  【邮编】245300

【骑游经历】

20080404皖南之春(1)清明入皖:早起穿越太湖平原,沿S215过广德、宁国,夜达绩溪县城。

20080405皖南之春(2)徽州古韵:清早离开绩溪县城,绕过歙县、黄山,冒雨入住旌德白地镇。

绩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绩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之称。

【自然地理】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地处皖南山区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全县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全县最低处。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主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492毫米。

【历史沿革】唐大历元年(766年)析歙县地置绩溪县,治今华阳镇。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宋、元、明、清均属徽州。1949年4月,绩溪县解放,5月属徽州专区(地区)。1988年1月起划属宣州地区,现属宣城市。

【行政区划】绩溪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临溪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伏岭镇、金沙镇、瀛洲乡、板桥头乡、家朋乡、荆州乡。共有5个社区、7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华阳镇。

【地方特色】绩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绩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之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的故乡。清凉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200余处,其中龙川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军攻城图壁画、奕州尚书坊、冯村进士坊、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霞间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坑口—湖村—石勘头、上庄—冯村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皖赣铁路、215省道、217省道纵贯县境。

3.5 旌德县

【面积】904.8Km2 【人口】15.3万人(2007年)

【代码】341825   【邮编】24260

【骑游经历】

20080406皖南之春(3)宣州突围:早起直奔泾县,绕过宣州城区,之后沿着破烂的县道直插郎溪县。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县名旌德,寄意章扬札德,教化县民。

【自然地理】旌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中部。黄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高度渐低。境内有旌阳、庙首、三溪等盆地。徽水挟众多支流向北注入青弋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5℃,年降水量1626毫米。

【历史沿革】旌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汉隶泾县。三国时为孙吴所辖,属丹阳郡安吴县。隋开皇九年(589)安吴县并入泾县。唐天宝十一载(752)析泾县置太平县,旌德地遂属太平县。宝应二年(763)二月,析太平县东北境麻城等九乡之地置旌德县,仍属宣州所辖。县名“旌德”,取东晋权臣桓温“旌德礼贤,教化之首先”句首二字,寄意旌表其民,以彰其德。宋旌德县属宣州、宁国府、宁国路、宁国府。民国元年(1912)元月,废府留县,旌德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59年并入绩溪县,1961年复置,属徽州专区,1987年属宣城地区。现为宣城市辖县。

【行政区划】旌德县辖5个镇、5个乡: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版书乡、俞村乡、云乐乡、兴隆乡、孙村乡。县政府驻旌阳镇。

【地方特色】旌德山川毓秀,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始建于北宁崇宁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庙以及江村父子进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皖南第二大石桥旌德三溪乐成桥、乔亭文笔石峰、兴隆表灵塔等。南唐状元舒雅;农学家尹三桢;清代商人谭子丈;近代著名词缓吕碧城和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数学家江泽涵、经济学家朱剑农都是出自旌德的中华精英。著名景点有白地镇江村古民居等。旌德是全国七大苎麻产地之一,农产品尤以茶叶、蚕茧、苎麻等经济作物著名,。“天山真香”、“旌德魁针”、“旌德毫芽”、“旌德茗魁”四大名茶驰名中外。205国道,217、313省道纵贯县境。

3.6 宁国市

【面积】2447 Km2【人口】38万人(2007年)

【代码】341881  【邮编】242300

【骑游经历】

20080404皖南之春(1)清明入皖:早起穿越太湖平原,沿S215过广德、宁国,夜达绩溪县城。

20090801徽杭转山(1)核桃峡谷:汽车抵达宁国市,翻越天目山脉,夜投临安龙岗镇。

宁国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宁国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自然地理】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南与浙江省毗邻。地处皖南山区西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呈扇状北流,在河沥溪附近汇成水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

【历史沿革】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1949年属宣城专区,1952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属徽州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县级)。

【行政区划】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市政府驻河沥街道。

【地方特色】宁国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最全的皖南“川藏线”路线!拿走,不谢!
皖南川藏线旁的一处秘境,被称为水上喀纳斯,此时美得刚刚好!
宣城古今事一
老照片:宣城的文化艺术(下)
黄山区(原太平县)历史简介
宁国府(宣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