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皖籍建筑大师吕彦直用生命铸就中山陵

  

  中西合璧的中山陵

  人事档案中关于吕彦直胞兄吕彦深籍贯的记载

  中山陵孙中山雕像

  广州“中山纪念堂”也是吕彦直的作品

  辛亥革命百年,有个地方肯定引起人们关注,那就是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因其气势磅礴、寓意深远、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精神等特点而盛赞于世。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曾评价:“中山陵虽西式成分较重,然实为近代国人设计以古代式样应用于新建筑之嚆矢,适足于象征我民族复兴之始也。”殊不知,这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组群设计大师竟是我们安徽滁州人吕彦直。

  学成归国一鸣惊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在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决定按其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设葬事筹备处于上海。决定陵墓陵址,向海内外悬赏征集中山陵墓设计图案。此消息轰动了国内外的建筑师和美术家,许多大家纷纷报名应征。

  在这些应征方案中,有一个方案让评委眼睛一亮:此方案融汇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精神,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认为设计方案“简朴典雅,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最后葬事筹备处评定此方案为头奖,决定采用此方案建造陵墓;同时聘请设计者为陵墓建筑师。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小轰动,最主要是因为此方案的设计者竟年仅32岁!和那些裴声中外的老专家相比,他可谓是名不见经传。这位名叫吕彦直的小伙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吕彦直,字仲宜,安徽滁州人。说到吕彦直,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吕增祥。吕增祥是清朝己卯滁州举人,后追随李鸿章,曾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卸任后回到天津,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关系甚好。吕增祥先后娶了两房妻室,正室生育两女,二女儿吕静宜嫁与严复长子严伯玉。正室早逝后吕增祥娶了第二任太太,育有一女四子,吕彦直排行老二,1894年7月28日出生于天津。吕增祥去世时,吕彦直未满7岁,后家产中落,度日艰难,不得不于1908年接受严复建议举家南迁到了南京,14岁的吕彦直进入汇文书院读书。

  其实,吕彦直祖籍山东东平县,他曾祖父逃荒迁居滁州乌衣镇偏远的一个不知名小村。因当时村中吕氏和何氏居住,遂取名吕何村。据当地老人介绍,自明朝中期吕氏家族就居住此地,现在还保留吕氏祠堂和吕氏祖坟地基。虽然吕氏离开吕何村已很多年了,但村里人一说到吕彦直还是引以为豪。

  安居南京的第二年,吕彦直由二姐吕静宜带往法国巴黎读书。因为当时二姐夫严伯玉是清政府的“驻法参赞”。在法期间吕彦直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就到巴黎歌剧院的停车场给洋人擦汽车,挣几个小钱贴补书杂费用,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数年后回国,进北京五城学堂求学。曾受教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读书。1913年毕业,以庚款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5年后毕业。毕业前后,曾作为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同时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

  1921年吕彦直回国后寓居上海,先后在过养默、黄锡霖开设的东南建筑公司供职,不久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是中国早期由中国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之一。1924年,吕彦直与首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庄俊、范文照、张光忻、巫振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建筑界第一个学术团体。

  视中山陵建造工程为生命

  吕彦直担任中山陵总建筑师,监理陵墓工程的重任后,立即着手编制初步概算(总数约50万两),限于经费,经葬事筹备委员会讨论决定,工程分两部进行。吕彦直深知,要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必须要有一个资金雄厚,施工经验丰富的营造厂承建,他选择了曾经建造过上海电话大厦、外白渡桥和南京南洋劝业会的姚新记营造厂。年底,家属代表孙科与姚新记签订第一部工程合同,吕彦直以证人身份签字,合同规定工期14个月。吕彦直返沪后绘制工程详图,从此闭门谢客。

  1月15日,中山陵工程开始炸山填土,3月12日举行奠基礼,吕彦直委托助手黄檀甫出席典礼仪式。由于在荒无人烟的山坡上施工,条件极差,材料运输尤为困难。至7月中旬,开工已近半年,而主要材料尚未运到,墓室、祭堂的基础工程尚未完成。为此,葬事筹备委员会于7月19日致函吕建筑师,告诫工期已近一半,如不能按期完工,将要承担责任并受到罚款处理。为加快工程进度,吕彦直不得不奔波于沪宁之间。至9月,终因辛劳过度,病倒在上海寓所。有关工程事务,均委托黄檀甫全权处理,但技术工作,仍须亲自裁决。因此,每一分部工程的图纸大样和做成的模型均须送往上海,由他亲自审查、修改。选用的建筑材料,除必须按他指定的商标、产地之外,还要选送样品,经南洋大学试验并超过美国标准,他才签字准用,否则定要返工。

  吕彦直的严格要求与一丝不苟的态度,不免引起姚新记营造厂发出“工程在宁、取决于沪”和“吕建筑师欲成其千载一时艺术之名,处处以试验出之”的怨言。1927年初,以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陈铭枢等人为委员。成立“广州中山纪念堂筹建委员会”4月登报向中外建筑师悬奖征求广州中山纪念堂和中山纪念碑的设计图案。担任南京中山陵墓建筑师的吕彦直报名应征,连夜绘成中山纪念堂建筑图案,5月中旬评选揭晓,吕彦直荣登榜首。吕彦直的工作又增加一份重责,不辞劳累拖着虚弱的身体,奔波在南京、广州之间。

  1929年2月,南京中山陵墓室、祭堂基本完成,吕彦直在上海卧床不起,病中仍念念不忘两地工程。20日他写信给姚新记,要求全部工程必须在3月9日前完成,以便在原定3月12日奉安大典(后推迟至6月1日)前验收交工。不料就在工程即将全部竣工,准备迎接他来工地验收之时,他却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与严复二女儿的红尘缘

  1929年3月18日吕彦直病逝后,上海的英文报纸《Millard’s ReView》上,刊登的吕彦直逝世的讣告中,注明吕彦直至死未婚。据吕彦直的助手黄檀甫披露他已有红颜知己,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严复的二女儿严璆。

  1890年至1900年吕彦直的父亲吕增祥任天津知州期间,由于其有出使东洋的经历和见识,思想比较开放,又热情好客,于是,身边便聚集了一批新派知识分子,每当周末,这批知识分子总喜欢到吕知州的西洋式大宅里聚会。其中的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大翻译家严复,清直隶道员、后来的国务总理、外交家孙慕韩等,都成为吕增祥的密友,并建立裙带关系。先是吕增祥的二女儿吕静宜嫁给了严复的长子严伯玉。再是吕增祥的长子吕彦深娶了严复的侄女严琦为妻。三是吕彦直与严复的二女儿严璆相好,并订为未婚妻。之后,吕彦直的三姐嫁给了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同班同学罗稷臣的儿子。罗稷臣是清朝驻德国公使,李鸿章的英文秘书,清朝的外交重臣。吕、严两家是多重的亲家,关系非比寻常。

  1928年初,吕彦直被确诊患有肝癌。他从容不迫,一方面先把噩耗告诉远在北京的未婚妻严璆,请她另做打算。另一面全神贯注投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规划设计草案的研究与拟定工作中。1929年春节前,病情不见好转的吕彦直,回到了上海古拨路55号自己的寓所静养。他写下遗嘱,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请黄檀甫等同仁务必按照原计划完成中山陵余下的工程;开展好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工程。1929年3月18日凌晨,吕彦直停止了呼吸。严璆得知后,悲痛欲绝。断然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法名“秋妙”。

  吕彦直逝世后,鉴于他的成就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全国予以褒奖,并在中山陵园立碑纪念。1929年6月11日,国民政府颁发褒扬令,褒扬建筑师吕彦直。

  而且,根据1929年4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决定,将在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纪念碑。黄檀甫亲自请雕刻孙中山墓塘卧像的捷克雕刻家高琦,用一块大理石为吕彦直雕刻了一个半身浮雕像,浮雕像下面刻有于右任书写的一段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决议立石纪念。

  安徽人吕彦直所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使他名垂中国建筑史,他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唯一获得过政府通令褒奖的建筑师。据了解,吕彦直胞兄吕彦深的外孙女薛晓育曾于2009年5月27日来滁州寻根问祖,带来了他们夫妇巨著《中山纪念建筑》。书中有薛晓育提供的吕彦深人事档案手稿的照片,上面写着:“驻巴拿马总领事馆主事吕彦深,现年二十四岁,安徽省滁县人。”这也成为吕彦直是滁州人的有力证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杰出建筑师吕彦直生平揭秘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天才建筑师的幸与不幸
民国建筑师在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创作轨迹(1927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不能被遗忘的建筑师-吕彦直(中国)
中国五大建筑宗师—吕彦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