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公祠内是“投砚亭”,还是“洗砚亭”?

“投砚亭”是无为米公祠内的一观景亭,建在碧绿的墨池之上,亭匾由启功先生所题,构成无为的地标建筑和人文名片。

笔者近读卢前先生《烽火中逃亡·无为二月》大作,发现此亭又有另名,卢前先生写道:“(无为)菜市场位置于米襄阳洗砚亭前,朴素简单。”

虽是一笔带过,却清清楚楚地写明此亭叫“洗砚亭”。那是否系卢前先生误忆或误记?笔者认为,从书中看,1937年11月31日至1938年1月27日,在抗战的烽火中携家逃难无为,寓居无城鞍子巷期间的卢前先生,遍游“这乡村式的小城”。书中对无城乡贤人物、景点美食以及风土人情等都有详细描述和确切记载。例如他写“菜市场位置于米襄阳洗砚亭前”,以今天看位置都准确无误。对此我们不能因他对洗砚亭一笔带过就断然认定他是笔误或误忆。

那到底是“投砚亭”还是“洗砚亭”?笔者对此只能“树霭林烟认米家”地略作申论。

一是从亭名的出处上比较,“投砚”出自《无为县志》,米芾任北宋无为知军时,在某个炎炎夏夜,“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的他正“临到兰亭第几行”地苦临王羲之书法,听到池中蛙声噪耳,吵得他心烦气躁,气得他取砚一方,上书一“止”字,掷进墨池里,群蛙们像被点了哑穴一样禁声无言。从此,水池变成墨色,故称“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称“投砚亭”。但“投砚止蛙”的专利却非米芾独享,而是与南宋词人张孝祥分享。据《太平府志》载,说张孝祥客居芜湖时,“邻人江氏以池内群蛙鼓噪为嚷,孝祥怒,取砚投之,应手而绝。”

而“洗砚”却出自书圣的晋人王羲之。虽然“江西临川及浙江绍兴均有晋人王羲之洗砚之墨池”(邢容钦《无为旧闻琐话·米公投砚》),笔者仅以米芾同时人曾巩的《墨池记》所载,说临川城东的“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就是说王羲之长年“临池学书”,刻苦练字后到池中洗刷砚台,致使“池水尽黑”,于是后人称此池为“墨池”或“洗砚池”。

从两个亭名的出处比较,我们不能不说米芾诚是癫人,但绝非神人,“投砚止蛙”就像仓颉造字后“粟雨瓢泼鬼哭狼嚎”一样,看似神奇,其实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神仙诡诞之说”。而“洗砚”就充满了传承有序的人文色彩,更重要的是“洗砚亭”比“投砚亭”更契合米芾的书画精神和痴癫本性。

二是从米芾书画精神上比较,米芾自觉地尊奉书圣王羲之为书法导师,为了从友人蔡攸的船上得到王羲之的《王略贴》,竟以跳船投江相逼。对他来说命可不要,但王羲之的真迹必须要(《石林燕语》)。米芾还喜藏晋人书法,米公祠原名宝晋斋,是他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等晋人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斋名之意就是藏有晋人法贴作为镇斋之宝的书斋。据说他将这三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墨池、建投砚亭。对于墨池,明代无为州牧赵范《重修墨池记》载,无为“郡治故有墨池,……乃宋熙丰知军米公芾遗迹也。”在我看来,掘土建墨池的米芾是主动对标,心甘情愿地“误入羲之洗墨池”,以此来激励和提高自己“临池学书”的看齐意识和“池水尽黑”的学艺本领。

三是从米芾痴癫本性上比较,米芾是一个爱石爱砚的“痴”人和洁癖的“癫”人。他为了从宋徽宗处得到绘画后的一方砚台,“余墨沾渍袍袖”,让砚中墨汁弄脏衣服也要抱着跑(何薳《春渚纪闻》)。得到僧人的一块端砚石后,枕边砚当作枕边人,兴高采烈地伴眠三日,并要大文豪苏东坡写铭文纪念(毛晋《海岳志林》)。他还藏有南唐李后主的山形灵璧石砚台一座,并著有《砚史》一本。米芾“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癫名不虚得”(倪瓒《题米南宫拜石图》)。基于此,从止蛙投砚看,我宁愿相信张孝祥能有此举,而不相信砚痴的米芾能狠此心,将视若生命的砚台投入池中,岂不是要他的命。从洗砚看,只有洗砚才符合他的洁癖本性,连他女婿坐过的椅子都叫人一洗再洗,何况写字后污满墨渍的砚台。从墨池看,米芾投一次砚是不可能将池水染黑,只有像米芾这样洁癖一样的常年不断地洗砚,才能大幅度提高染黑池水这“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产生”(余秋雨《笔墨祭》)的可能性。毕竟米芾“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的书画绝品都是从无涯的墨海苦练而来。连他儿子米友仁都看见父亲大年夜都在临习书法,“未尝片刻报废书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紧密契合米芾艺术精神和痴癫本性的“洗砚亭”,自然比神话性的“投砚亭”更具真实性、可信性、传承性和艺术性。

总之,“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是“投砚亭”还是“洗砚亭”,我们都要感谢83年前在“烽火中逃亡”到无为的卢前先生在《无为二月》中留下宝贵一笔,不然就像“不是模糊并纸败,无人知是米元章”一样,今人们还真不知道此亭又名洗砚亭。纵然亭名有别,但意义一致。此亭就像一枝耸立的毛笔,饱蘸墨池之水,在中国文化史的天空,“三峡江声流笔底”地彩绘一幅璀璨的米家云烟!为免于“至今空羡米家颠”,而使后人永远铭记“宝晋斋中春日长,旧时宫砚墨痕香”的书画大师米芾米知军!“投砚亭”抑或“洗砚亭”都已经是无为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名片而永远“清气满乾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池洗砚
王羲之洗笔成墨池
绍兴百景:墨池
话说洗砚池
兰亭学专题|梁少膺
[转载]米芾晚年因何大骂“二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