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
概述

头痛,亦称头风,是以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外伤性头痛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有关头痛病名、病因病机的论述首载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五脏生成》曰:“头痛颠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这些论述奠定了头痛病证的理论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的各自见症及治疗,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些丰富了头痛从经络辨治的理论体系。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头痛门》将头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并补充了太阴、少阴头痛,主张分经用药。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朱丹溪强调痰与火在头痛发病中的地位,如《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将头痛病机分痰厥、气滞之别,并提出头痛“如不愈各加引经药”。这些认识至今仍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对头痛的辨证论治进一步深入。明·王肯堂对头痛、头风诊治提出新的见解。《证治准绳·头痛》云:“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张介宾对头痛的辨证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景岳全书·头痛》云:“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暂痛者,当重邪气;久病者,当重元气,此固其大纲也。”清·王清任倡导瘀血之说,创立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顽疾,颇有新意。《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云:“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至此,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已日趋丰富和完善。

辨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时作,连及项背,呈掣痛样,时有拘急收紧感,常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裹,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本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防风、甘草组成,服时以清茶调下。若头痛,恶寒明显者,加麻黄、桂枝、制川乌;若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者,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半夏;若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

2.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本方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组成。若烦热口渴,舌红少津,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芦根;若伴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可合用黄连上清丸;若伴鼻流浊涕如脓,鼻根及鼻旁疼痛,加苍

耳子、辛夷、鱼腥草等。

3.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本方由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蔓荆子、藁本、甘草组成。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加苍术、陈皮、砂仁;若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若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焦山楂;若小便短少者,加茯苓、薏苡仁、淡竹叶;若发于夏季,感受暑湿,见身热汗少或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者,加藿香、佩兰、荷叶。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临床表现:头胀痛而眩,以两侧为主,心烦易怒,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组成。若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者,加龙胆草、夏枯草、大黄;若头晕目涩,腰膝酸软者,酌加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等。

2.血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而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滋阴养血。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

本方由白芍、当归、生地黄、川芎、菊花、蔓荆子、黄芩、甘草组成。若见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气短懒言,汗出恶风等,可加黄芪、党参、白术;若头晕耳鸣、虚烦少寐、腰膝酸软者,可加熟地黄、五味子、山茱萸等。

3.气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则加重,纳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升清。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

本方由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甘草组成。若头痛绵绵不休,心悸,失眠者,加当归、熟地黄、何首乌;若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加附子、肉桂、葱白等。

4.痰浊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沉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由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若痰湿中阻,胸脘满闷甚者,加厚朴、枳壳、砂仁;若见口苦,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宜去白术,加黄连、枳实、竹茹,或选用黄连温胆汤。

5.肾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寐健忘,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的病证。因梦而遗称“梦遗”,多因相火妄动,其证属实;无梦......","type":"illness","source":""}]' data-pinyin='' data-title='遗精' data-type='dictionary' data-id='6962' data-content='

亦名“遗泄”或称“失精”。有梦而遗精的,叫“梦遗”;白天精自滑出者,叫“滑精”。主要是“心肾不交......'>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代表方:大补元煎。

本方由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甘草组成。若头痛而晕,面颊红赤,潮热汗出,去人参,加墨旱莲、知母、黄柏;若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加鹿角、附子。

6.瘀血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可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本方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大枣、酒组成。若头痛较剧,可加全蝎、蜈蚣、土鳖虫等虫类药;若久痛不已,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无力,加黄芪、党参、当归;若畏寒明显,酌加桂枝、细辛、附子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减参苓白术丸
痛经
喘证
划痕症荨麻疹
珠黄琥珀抱龙丸
阴包Yīnbāo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