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z

推理《道德经》15认识学习(LEARN FROM TEACH)

----

古之善为(士/道/筮)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榖/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术】【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

----

1501古之善为筮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1502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503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1504保此【术】【】,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筮:解读占卜的专家、最有学问的人】

【者:精于某事的的皇族精英,这里指最有学问的人】

【朴:简册】

【谷:蓄水的山谷】

【术:方法,一个人就能操作的方法】

【器:管理人的制度,运作一群人的方法】

1501-1古之善为(道/筮)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在以前(古)凡是(之)善于(善为)解读占卜、最有学问(筮)的专家(者),像量子力学这般,最微小的奥妙(微)都能掌握(妙),像相对论这般,最宏大的问题(玄)也能通晓(通),他所讲解的内容,像大统一理论这般,深奥到(深)我无法(不可)立即瞭解吸收(识)。

1501-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正因为(夫唯)无法(不可)立即吸收(识),所以(故)更要(强)用你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去(为之)辨识揣摩(容):

1502-1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专家的讲解包括三个阶段,首先谨慎试探(豫兮),就像(若)冬天(冬)过河(涉川)他会步步确认大家是否听懂。时时小心谨慎(犹兮),就像(若)随时在确认(畏)四周的人(四邻)是否不明白。

1502-2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接下来的解说严谨直白(俨兮),让我(其)就像(若)拜访中的客人(客),不由自主倾听。有时洒脱涣散(涣兮),就像(若)溶冰(冰)的(之)寒气正在释放(将释),领会圆满融洽。

1502-3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最后的讨论淳朴无暇(敦兮),他(其)就像(若)空白简册(朴),往哪里解释都完美。时而豁达大度(旷兮),他(其)就像(若)未满水池(谷),随时包容你的观点。

1503-1混兮其若浊:

我们一旦能将学到的新知识转化成新理念,这时就要将脑袋里的旧理念全部翻出,把两者混和起来(混兮),直到(其)像(若)滚滚浊浪(浊)般互相包含、无法区分:

1503-2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直到你(孰)能把(能)新旧理念(浊)全都整理(以)平顺(静之),渐次(徐)清晰(清),

1503-3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直到你(孰)能将(能)平顺的理念(安)重新(以)整合(动之),让新理念生生不息(徐生)。

1504-1保此【道/术】【者/】,不欲盈。

按照(保)这个(此)方式(术)吸收知识,理念就能保持在七分满,不至于(不欲)把脑袋塞爆(盈),因为塞满就装不下其他新知识了。

1504-2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正因为(夫唯)没有(不)装满(盈),所以(故)既能(能)保住(蔽)原有的知识,又能(而)不断地装下新的(新)知识(成)。

推理《道德经》15-1听来的知识都是正误掺杂务必小心

----

1. 解开本章的关键,在于(士/道/筮)字的确认。“筮(解释占卜)”是网路上看到的新解,真是传神,最会解释占卜的人在商周时代就是最有学问的人,不但最有学问,还会说到你五体投地,正适合本章的描述。

2. 这一章和“绝学无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是完全相同的逻辑:听来的知识正误掺杂,就算很认真的听了,还是要小心分辨,知识要先转成理念,才能拿来使用。另外,老子还暗藏了一个玄机:光用耳朵听,筮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乍听之下你会感觉筮者都能自圆其说,光靠记忆力你很难拆穿前后的矛盾。但是,自从有了文字以后,这些筮者连占卜都放弃了,宁愿用文字记录王的言行混个饭吃就好,可见解释占卜实际上只是一种话术:说理的方法而已。说服人的方法可以学,辩者的逻辑可不能听。

3. 本章第一个亮点,是筮者如何说理的前中后三阶段六箴言,你把筮者当做今天的算命师,每个算命师都会先试探你的道行、确认你能接受的极限、再来解说算命的内容,就非常恰当了。第二个亮点是如何破除“听学”的障碍:正误参杂之下,要怎样整理筮者的论点、吸收日月精华、据为己用,不但要先融会贯通,还要永保七分满,随时可以装入更多的真理,这才是“学习”二字的精义。

4. 这一章不但有错别字,段落也不清晰,需要先整理:

(1)谷:老子在本章采用三阶段六箴言的格式,你晓得三阶段通常指前中后、时间发展的过程,就很容易确认“敦(淳朴无暇)兮其若朴(空白简册)”对应的是“旷(豁达大度)兮其若谷(装水的山谷)”,“穀”就讲不通了。

(2)六箴言确认之后,“混兮其若浊”就要归入第三段才合理,而且文意完全通顺连接。

(3)久:“浊以静之徐清”和“安以(久)动之徐生”是个对句,“久”就是个赘字可以取消。

(4)“保此道者”又是个错字接龙游戏。保(能够掌握、懂得)此道(要用这个方法来吸收知识)者(的人),这一来道和者在这里都用错了。道是施政及课本,是全面性的学问,不是某一种方法。者是经过深刻修炼的某一种专家,不是知道某个方法的阿三而已。“术”专指某种方法,“保此术”、者取消,才是合理的原文。

(5)夫唯不盈,故能蔽(不/而)新成:蔽是将已有的加以隐藏,新成是获得,现在还没有,但是将来可以有。这两个意义要加以重迭才能和“不盈(已经有很多,但是还可以再增加,也不会满出来)”完全对等,所以AND是对的,NOT就错了。

5. 老子花了很大的力气,用小学生都能懂的字汇,描写最有学问的人如何传授知识,然后再说明你要如何提取、吸收其中“对”的部分。很多时候,今天认为的对,到明天就变成错,需要从脑袋里剔出排除。所以下苦工、一遍遍的整理,就是最好的方式。全篇没有一个字对筮者不敬,该小心、该做的事却都一一提出,没有遗漏。老子在文字上的功力,确实是一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第十五章解说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5章-今天的成就只是明天的开始:永远不要自满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静之徐清,动之徐生
有深度,有涵养,到底是什么样子?
先秦高士的样子——《老子》第十五
道德经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