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8z

推理《道德经》38談上德

----

上德不(德/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得)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先】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3801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無德。

3802A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3802B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3802C故【先】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3803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3804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上:王】

【上德:為了正確施政而必須修煉的,王的行為準則】

【得:稅收、需要】

【不得:不追求需要】

【下:諸侯】

【無為:不偏愛】

【以為:有偏私】

【仁:誰愛我我愛誰】

【義:誰效忠我愛誰】

【禮:誰巴結我愛誰】

【無以為:看不到王有偏私】

【道:王的正確的施政】

【德:這一字有兩解,王是不得,諸侯是不失得】

【者:精於某事的皇族精英。這裡指王的老師】

3801-1上德不得,是以有德。

王(上)有王的德(德),王要管理諸侯,不能也不必(不)追求得(得),所以(是以)王該有(有)的是,不去追求得的德(德)。

3801-2下德不失得,是以無德。

諸侯(下)有諸侯的德(德),諸侯負責徵收稅賦,不能(不)失去(失)得(得),所以(是以)諸侯身上不會有(無)王那種德(德)。

3802-1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王應該用王(上)的德(德)施政,不(無)偏愛(為)任何諸侯,因為一視同仁,諸侯們因而(而)看不到(無)王有什麼偏私(以為)。

3802-2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王如果用諸侯(下)的德(德)施政,偏愛(為)進貢豐盛的諸侯(之),因為進貢公開,諸侯們因此(而)看得到(有)王有偏私(以為)。

3802-3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沒學會王的德,就無法走上正道,施政只會往下沉淪:王(上)的仁政(仁)是王偏愛(為)愛王的諸侯(之),因為大家愛王,所以(而)諸侯們看不出(無)王有偏私(以為)。

3802-4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王(上)的義政(義)是王偏愛(為)效忠王的諸侯(之),因為效忠的諸侯少,所以(而)諸侯們看得出(有)王有偏私(以為)。

3802-5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王(上)的禮政(禮)是王偏愛(為)巴結王的諸侯(之),諸侯們看不下去,因而(而)不但不(莫)去(之)理會(應),還會(則)捲起袖子(攘)伸出手臂(臂)隨時(而)扔掉(扔)束縛諸侯的禮(之)。

3802-6故【先】道而後德。

所以(故)歷代新王上任,都是先推動(先)正確施政的道(道),然後(而)才發現(後)不能用諸侯的不失得,必須另外修練王的不得(德),才能够正确推动道。

3802-7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不肯修炼,沒有(失)王的不得(德),施政是推不動的。为了留下爱护你的诸侯,王只好(而)拿出(後)誰愛你你愛誰的标准(仁),诸侯们自然不接受这种差别待遇。做不到(失)靠仁(仁)来施政,王只好(而)拿出(後)誰效忠你愛誰的标准(義),诸侯们更是不接受。做不到(失)靠義(義)來施政,王只好(而)拿出(後)誰巴結你愛誰的禮(禮)了。

3803-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凡是(夫)教你直接採用禮(禮)來施政的老師(者),他讓盡心竭力(忠)認真負責(信)的諸侯無以為繼(之薄),根本就是(而)造成政治腐敗社會混亂(亂)的(之)罪魁禍首(首)。

3803-2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能把道何以沉淪、德仁義禮何以替換(前),清楚傳授(識)給你的老師(者),他讓你明白道(道)才是(之)唯一的路、施政的精華(華),是促成你自願接受磨練(愚)不得之德的(之)開始(始)。

3804-1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因此(是以)有志氣的王(大丈夫),就會選擇(處)忠信道的(其)厚重(厚),盡心竭力、認真施政,不會(不)選擇(居)仁義禮的(其)輕薄(薄),強加桎梏、欺騙忽悠諸侯。

3804-2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會選擇(處)忠信道的(其)踏踏實實(實),認真施政。不會(不)選擇(居)仁義禮的(其)虛華外表(華),只想狡詐的欺騙諸侯。所以(故)侯王聖明,請務必去除(去)諸侯的德(彼),認真學習(取)王的德(此)。

推理《道德经》38-1上德是帝王術的關鍵

----

1. 第一段說明王的行事方法(德)有2種:

(1)王的不得。

(2)諸侯的不失得。

這好比喝酒,主人不管你喝多少(不得)、只關心大家要一樣醉,不是比績效、不是喝最多(不失得)的人贏。董事長玩的是宣傳願景、追求卓越,總經理才是每月盈虧、績效競賽,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手下有三個或更多個總經理,你就了解上面的差異了。董事長絕不能當眾稱讚某個總經理的績效,當眾只能從側面稱讚這個總經理的卓越(沒有數字的成績),要不然三個總經理只剩一個在做事,公司不搞垮才怪。

2. 第二段前半說明王的施政方式(道)有5種:

(1)道:用王的行事方法(上德)帶領諸侯(道)。

(2)德:用諸侯的行事方法(下德)帶領諸侯。

(3)仁:只關心擁護你的諸侯。

(4)義:只關心效忠你的諸侯。

(5)禮:只關心表面上效忠(巴結)你的諸侯。

這裡面还有三個演變:

(1)無為:不根據諸侯的表現(為)來評分。

(2)為之:根據諸侯的成績(為)加以評分。

(3)以為:據以做出反應(偏私)。

3. 第二段後半說明不認真學習帝王術(不懂得上德)的天子會碰到的事:一開始有樣學樣,模仿先王推動道(先道),然後才發現要用上德才行的通(而後德),可是上德還沒修煉,眼前推動的道全都失敗(失道),只好先照顧擁護你的諸侯(而後仁),這樣的施政並不周全,擁護你的諸侯就會減少(失仁),剩下效忠你的諸侯,你只好繼續勉強照顧(而後義),最後就只剩表面上效忠(禮)你的差勁諸侯了。

4. 第三段提示誰才是真正的帝王師:

(1)夫禮者:一般的老師只會教你,從禮開始逐級而上最後回到施政的大道‥‥。這是錯誤的評斷,因為這些老師根本就不懂上德,怎麼回得了大道呢?無論你在哪個階段,只有修煉上德,用上德直接進入大道,沒有什麼叫逐級而上的方法啦。

(2)前識者:講得清楚道何以沉淪、德仁義禮何以替換的老師,才是真正懂得上德的帝王師。

5. 第四段簡單總結,引導侯王自願修煉上德。

推理《道德经》38-2失落的關鍵字

----

很多人解不開第38章,因為有好幾個字遭人塗改(也許是老子自己改的?免得太多人看懂了變成天下大亂),正如數學方程式的常數遭人塗改,哪有可能得出正解呢。

1. 上德不(德/得),下德不失(德/得):

「上德不德」實在不符合逻辑推理,正(上德)负(不)得正(德),很難解讀。「得」相等於可衡量的依據或結果,例如排名、分數、數量、多少、快慢等等。第3章說的不尚賢,「賢」指的是能力,也就是這裡說的获取得」的能力了。以稅收而言,不得是王不追求諸侯進貢的數量,王只衡量諸侯是否已經盡力。不失得是諸侯治理侯国的依据,不論天災地變、庶民农民有多可怜,不能不追求稅收的總量,因为總量不夠,就会演變成官吏軍士和庶民農民搶糧,天下就大亂了。清朝末年总量不够就向外国借钱,再拿未来的关税、未来的矿产还利息,不亡国才奇怪了。

2.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是承先啟後、因為所以的關鍵,是最重要的原文,不可以刪除。因為看不懂老子故意少寫「王使用」三個字,以為諸侯跑到這裡來亂攪和,就刪掉了。下德為之是說王如果使用諸侯的德的話,就变成逻辑错乱了。任谁行使诸侯的德(不失得),就只能做出诸侯这个等级的事,做不成王该做的事的。

3. 故【失/先】道而後德

這個「先」字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全篇的畫龍點睛之所,怎麼可以改字呢?所以我會懷疑這是老子自己改的,以防下士中士隨便就看懂了,天下大亂。結果這一改連上士也沒一個能看懂,天下還是大亂,唉。

4. 仁義禮

要瞭解老子的用字就要從天子的角度去衡量!孔子一直在追求为臣之道、追求禮,認為誠心誠意修煉,不逾矩(照著規矩辦事),修煉者就能達到禮的要求,就可以好好的跟隨天子效忠辦事。但是這裡面如果有冒牌的,假仁假義,不要說天子,就算是孔子,沒待缺德事做出來,怎能分辨?所以老子說:仁義禮是平輩(臣對臣)、下對上(下屬對臣、臣對王)之間的行事準則,諸侯要是跟你講仁(擁護)、義(效忠)、禮(巴結、只是表面上效忠),那是應該的、天子不必拒絕,但是天子千萬不能拿仁義禮來打分數,更不能用仁義禮直接來回應諸侯、下屬,仁義禮不是上對下的行事準則!要用忠(願意賣命)、信(絕不騙你)來考核下屬,這樣的下屬才會冒死救你於未來。

5. 者

(1)者是五千言裡最常被添加的字。因為從戰國文言文開始,者變成一個好用的代名詞,指人、指事、指物、指時,統統都可以。看不懂老子精簡文法的人,最喜歡添加這個字。刪減此字而不減文義的,都該刪除。

(2)老子的者,指的是學有專精、值得尊敬的諸侯或王。這裡指王的老師。

6. 愚

老子的愚,指的是願意花力氣、做苦工,自我要求的那份堅持。58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就是偷懶享受,禍就是腳踏實地做苦工、就是愚。

(1)愚之始:為了要有上德,願意開始認真修煉。

(2)將以愚之:要誘導庶民願意認真執行官府交辦的事情。

(3)我愚人之心:我這個只懂得做苦工、不懂得取巧的人。

推理《道德经》38-3上德是世界大同的起點

----

1. 上德并不是老子的發明,老子只是歸納了西周先賢的施政方式、行事準則,將天子如何駕馭800諸侯的方法,賦予「上德」這個名稱。

2. 管理800人有什麼稀奇?如果要談能夠管理800人的管理模型,最常用的是金字塔型的多層級管理,另外就是極度扁平、1管800的單層級管理。關於後者,學者們根本不碰,因為外國人不會。建立金字塔管理模型的外國學者,找不到1管800這樣的案例,當然不相信這樣會成功,不當這是一門學問。

3. 一直到今天,連鎖店、跨國公司這種大型組織相繼出現之後,一對多的管理系統才逐漸清晰起來。然而,這些組織說穿了只不過是金字塔組織的變型,並沒有高深到哪裡去。

4. 老子說的上德,也就是封建王朝的天子應該採用的管理術,是將天子與所有諸侯全部放進「兄弟」的關係,兄弟之間沒有被換掉的問題,互相都不能蓄意脫離對方,承平時追求和平共存、困難時互相幫助,要克服的是兄弟鬩墻,而非外來敵人。

5. 老子說的下德,也就是眾諸侯應該採取的、相當於金字塔形的多层级管理術,上司與部屬是「師徒」的關係,師父徒弟可以分層,可以換人,承平時人人有外部壓力、拼命追求績效,困難時就見真章:我做不好就被你換掉,輪到你做不好我該要賣命嗎?這種體系只有薪水獎金越來越高、養肥貓的問題,從上到下都是為自己的錢拼命,沒有賣命這個命題。

6. 聯合國,相當於今天的地球村,一個權力中心對應200多個獨立國家。這種應該是大家平等、完全扁平的體系,相當接近周朝800諸侯的狀況。然而今天大家看到的,偏偏就是很多人主動刪掉的:「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國際警察用下德處理國際糾紛,各國都看得到這個警察本身有偏私,誰還會寄望這個體系會有公正的結果?)。

7. 既然大家已經看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是錯誤的做法,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做法不已呼之欲出了嗎?「上德為之而無以為」中的「上德」,就是世界大同真正可行的路。

8. 老子在含德之厚第55章講得很清楚:上德需要修煉,要克服個人的慾望才能成功。有了上德,才能帶領眾兄弟和平共存,共同發展。而共同發展的利益,絕對勝過個別單獨發展的加總。

9. 克服自私,才能獲得更多,道理很淺顯,說服很困難。老子在善建不拔第54章就明確告訴你,要用實際的行動,以成績來說服人。要由小漸大,先修身,再齊家,最後就能平天下。順帶一提,修身相當於現代的小家庭,以前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的話,上百個小家庭都有了。

10. 以今天21世紀而言,為政者需要全體國民的支持,才能辦大事。方法就是為政者先要教育全體國民一起瞭解上德,接受上德。推廣老子傳授的上德,此正其時也。

推理《道德经》38-4管理始終來自於人性

----

1.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只有中國實施過西周創建的、諸侯封建這套管理術,雖然只有300年,但是從周公帶領成王創建80諸侯,逐步發展到宣王800諸侯的規模。要不是幽王、平王連續漠視老子整理的帝王課本,致使失傳,也不會導致秦始皇只看到封建制的缺點,只會依照商鞅的嚴法(是嚴格,不是嚴苛),自建中央集權郡縣制。

2. 2000年來事實證明,法家的中央集權,即便認真結合了儒家,也不是好辦法,永遠克服不了盛極而衰這道關口,千秋萬世,盡皆空談!全世界的歷史攤開來看也幾乎都是一樣,改朝換代,大約都在百年之內達到盛世,然後拖多少時間等待沒落而已。唯有西周創造了200多年的連續成長,這套管理術難道不值得取法嗎?

3. 老子五千言何以值得我們取法?因為老子整理的管理800諸侯的「道」,處處透露出「人性」:自己的人性(個人心理學/修身),別人的人性(群眾心理學/施政)。人的天性,就是道的主軸。設想全世界80億人的天性都是一樣的(事实上就是一样),那麼完全根據人性制定的管理術,一定適用於管理全世界所有人!

4. 就算只是老子的啟蒙書,無一不是根據人性而做出。例如:

(1)第02章拍馬屁,起手就告訴你天下皆知(每一個諸侯都知道美的標準)美(只會對真正的美讚美)之為美(但是只要站在上位者身邊,不由自主就會降低標準,上位者即使做的不美,也刻意加以讚美)‥‥恒也(這就是人性啊,沒有辦法改變的)。拍馬屁是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拿人的手短,利出於天子,見到天子自然就嘴軟啦。

(2)第03章建風氣,不尚賢(模仿是人的天性啊,庶民只曉得模仿看得到的才能,不曉得要先培養看不到的德行,所以諸侯不可以在庶民面前稱讚部屬的能力)不貴難得之貨(想要更多、貪財、也是人的天性啊,諸侯如要貪財也絕對不能讓庶民看到知道)不現可欲(慾望不加以壓抑,一旦浮起就會不顧一切、只想要滿足,這時候是沒辦法阻止的啊)。大家自可想想看,當我們決定要做壞事的前一秒鐘,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天人交戰?

5. 除了第11章談有無以外,每一章的主題都圍繞著人性打轉。大家自可以找一下,寫下來,想想看:如果我在小六就已經認識這些人性,之後順著人性發展自己的個性,順著人性成長,今天的我,會是怎樣的呢?

6. 老子五千言,也處處隱藏著如何修補改善這套系統缺失的方法,這使我不由得相信,老子相信這套系統是有效的。老子的信心,就是促使這麼多老學同好身不由己發奮研究這套管理系統的推動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道錄:義(2)
班固《漢書》(《前漢書》)傳·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上
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三十八章
《老子稷前本》01章重解
辛丑大愚詩書畫等隨錄五
老子《德道经》完整释义 1--9章 熊春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