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7z

推理《道德经》57施政总纲,治庶民篇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570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5702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5703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5704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天下:诸侯】

【民:庶民】

【利器:有效的方法】

【人:皇族精英,这里指中央高官和地方诸侯】

【奇物:行径恶劣的臣下随从】

【法物:执法玩法的臣下随从】

【圣人:杰出的王】

【无为:不推动下属会出错的政策】

【好静:专心补平之前出错的政策】

【无事:不推动会妨碍生产的政策】

【无欲:不做会诱发下属欲望的事】


5701-1以正治国,

用(以)诸侯们都认为对(正)的政策,领导(治)侯国(国)施政,


5701-2以奇用兵,

用(以)敌人预料不到(奇)的战术,指挥(用)军队(兵)打仗,


5701-3以无事取天下。

用(以)不妨碍(无)民生、农事(事)的政策,争取(取)诸侯们(天下)的爱戴。


5702-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我(吾)怎么知道(何以知)要采用不妨碍民生、农事(其)的政策(然)呢(哉)?根据就在(以)这里(此):


5703-1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我看到诸侯(天下)在王命以外增加了(多)妨碍农事的规定(忌讳),这些规定累积多了,农民就不能丰收,从此(而)庶民(民)逐渐(弥)走向贫困(贫)。


5703-2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庶民(民)无法完成征粮缴税的任务,被迫开发(多)送红包、给黑钱、应付官府的门路(利器),收税的侯国(国)和纳税的庶民家族(家),双方的应对就越来越(滋)混乱(昏),


5703-3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诸侯们(人)越是税收不足,越去开发(多)智谋伪巧(伎巧),遮掩纳贡品质,恶劣行径(奇)的臣下随从(物)就越(滋)猖獗(起),


5703-4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负责点收贡品却执法玩法(法)的官员随从(物)越(滋)猖狂(彰),庶民就越愤恨,强取豪夺(盗)肆意占有(贼)的个案就越来越多(多有)了。


5704-1故圣人云:

这种恶性循环,要怎样走回正路(故)呢?杰出的王(圣人)是这样说(云)的:


5704-2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我)只安排诸侯执行中不会出错(无为)的政令,诸侯只做他们会做的部分,接下来(而)庶民(民)靠自己(自)就能解决(化)剩下的问题。


5704-3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我)专心修正补平(好静)已经出错的政策,接下来(而)庶民(民)靠自己(自)就能回到大家都认为对(正)的方向。


5704-4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我)不推动会妨碍农事(无事)的政策,农民靠自己就能丰收,接下来(而)庶民(民)靠自己(自)努力就能温饱,还有剩余(富)。


5704-5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我)不做会诱发诸侯欲望(无欲)的事,诸侯在庶民面前都是好榜样,接下来(而)庶民们(民)靠自己(自)就能管好自己(朴)了。

推理《道德经》57-1治理国家首重民生

----

1. 首先要说明,五千言里面没有可以对应“国家”的名词,因为老子并没有这种为自己画圈圈的疆土概念,老子认为城池土地不能移动,资源有限,诸侯国的个头一样大就好,但是诸侯国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除非农民们不再喜欢丰收、不需要吃饭!


因此第三段的“国家”要解释成“收税(国)纳税(家)双方之间的应对就越来越(滋)混乱(昏)”才能符合上下文意。


2. 本章可以说是50~56章的总结:


50章谈民权,贵族自家人的性命要保护,不能减少。

51章谈民生,基层生产力要持续增加,不能减少。

52~53章谈诸侯选拔。

54章谈不得的重要。

55章谈不得的修炼。

56章谈不得的应用,用不得组建团队。

57章谈不得的实施,用不得来矫正已经败坏的体制。


你以为组建了团队,现在终于可以开始施政了吗?老子告诉你,施政的难点现在才开始:侯王你接的可不是什么理想国,因为前人管理的不好,你面对的是一堆狗屁倒灶、积难重返的事,大大小小都是不受教的小人。现在轮到你了,该怎么办?


3. 第一段是很多人爱引用的治国三要: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大家都认为对),奇(敌人都想不到),无事(不妨碍农事的进行、不妨碍民生的运作),天下(四方诸侯),取(认同爱戴)。你先弄清楚老子的用字,翻译就手到擒来了。


4. 老子的“正”是“大家都认为对(受教和不受教的诸侯都认为对)”,并不是什么道德真理良心的底线,大家想清楚了吗?道德真理良心只能是、应该是、必须是先前的国民教育方针:先把全民调教好,到时候自然就投你一票。安排教育的时候放任不管、随便别人改、还自我处变不惊,以为人天生就是有道德的动物。这样的王一定没看过穷人是怎样“痛”苦长大的;平时也不看探索频道,没见过猩猩养大的猿人是怎样吃饭、怎样竞争猩王的。


5. 老子的“事”是农事,对应“农事”的是四季运转的“自然”,以及王的“道”。治国和用兵,老子一语带过,全篇重心落在“以无事取天下”上面。我起先也一直不解:无“为(施政中的作为)”不就已经包含无“事(公事)”了吗?干嘛还要再说一遍呢?直到这一章才发觉老子的事是农事。必须是跟生产(农)直接相关的政令(事),这一章的文意才会贯通!各位看完之后,想必也会有同感的。


6. 老子的“事”,表面上指的是农事,但是农民本来就会种田,前来投靠只不过是想更多、要丰收而已;王制止诸侯生事,不生事全民丰收自然就到手,“无”事正是正经事啊。然而农事就是生产力的全部吗?衣食住行,还有三项没着落呢。所以老子的“事”指的应该是全国生产力,应该翻译成“民生(治理国家首重民生)”才对。“以无事取天下(做好民生才能获得每一个侯国、全民的拥戴)”,这和今天是一模一样的。


之前的章节中有关“事”的翻译现在已经来不及修正,只好请各位自行改成“农事”、“民生”来解读了。

推理《道德经》57-2民自是无为的基石

----

1. 老子把“有事(妨碍农事)”的原因归诸于“天下多忌讳”:天气不可能每年都一模一样,诸侯们为了收到一样多的税,每年“增订”新规矩。但是有一个“通病”,旧规矩曾经“有用”过,又是“前辈”订的,不敢撤销。这种应付“个案”的规矩累积下来,再好的农民也没办法应付了。


这种问题现今每家公司都有,老公司明明经验丰富,但是长辈们订出的旧规矩不敢作废,没效益的规矩越来越多、效率就越来越差,就是这个问题。老子说:都是诸侯胡乱治国搞出来的啦,来龙去脉,就写在第三段的翻译里了,请大家参考。


2. 第三段详细解释了政治败坏这个恶性循环是怎么造成的,讲得非常到位:“败坏”必须“两个层级”同流合污才能发生,所以“必定”上下传染,最后形成“循环”。回到不尚贤第03章讲的隔层管理术,就是从这个论点发展出来的,一点不差。至今从来没看见有谁翻译出这个循环,真是非常可惜。


循环的成因是诸侯漠视民瘼。庶民缴不出税,代表农民出了问题,没有丰收;正路是呈报中央,由王垫出“得”给诸侯救急,免得饿死人;王再矫正诸侯的错误,保障第二年农民丰收,回到大家都有余裕的正轨。要注意:封建兄弟制的诸侯是大家一样穷的,所以王垫出的“得”基本上是不必还的。遇到圣人,诸侯顶多就挨个骂而已;但是遇到昏君,强要求诸侯还,诸侯除了变卖宗族家产,拿什么还?自然就变成“怨”(见第79章的“大怨”),变成无解的问题。


诸侯如果不走正路,例如碰到了昏君,或者为了面子不想公开,想靠勒紧裤带撑过去,问题就来了;他们没想清楚自己手中没有保证丰收的天机,人为的错误(忌讳)因为不敢消除,就只会更多,当然解决不了。


3. 第四段是五千言当中的亮点。老子列出王的四个动作: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然后庶民得到四个结果:化、正、富、朴,而四个“自”是解题的关键。


老子完全具有现代管理的意识。“自”:怎样才能叫员工自动自发把工作做好呢?这要回到欲神不死第06章的主题:想要更多(欲)这个念头(神)是永远不会(不)消失不见(死)的,这就是(是)大家愿意(谓)增加(玄)生产(牝)的原动力啊。


“自”是自动、自愿的意思,好像淘金客一般,不用你发薪水,只要号称有黄金,一座山也给你挖平了说。


4. 第一句是重中之重:侯王说我无为,诸侯就不会做错事。诸侯只做做得到的事,农民就不会被干扰。嗯、可是、那些诸侯不会的、做不到的部分呢?老子说:其实农民照王发布的天时播种插秧,自然就能丰收,之后的政令,只是锦上添花,让农民省力省工而已,农民本来就会耕作,诸侯就算没做漏做,不也是一种不干扰吗?


农民得到丰收,自然甘愿缴税,庶民(工商服务业)跟在农民后面拔毛算铜板,大家都能活得好,庶民没钱缴税这个问题不就化解了吗?好静、无事、无欲都是在加强解释第一句话。“我无为(诸侯就不会出错)而民自化”就是本章唯一的论点。


5. 今天的很多经济理论,也在这里着墨,认为竞争是人的天性,钱的后面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地里”推动,政府要少干预,经济靠自己就会/才能步上正轨,永续繁荣。这样的经济理论写成书都好几本,老子一句话就讲完了:我“无事”而“民自”富。只是没有人好好翻译成洋文,白白让中国人少掉一尊诺奖,可惜可惜。


6. 无事(不要妨碍农事的进行),原先的翻译是(解决问题又不制造新问题)。不制造新问题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理解,适应各种发号施令的状况,说理的时候很好用,说到明确的动作就不容易贯通。而本章老子特别提出化、正、富、朴四种民自(庶民靠自己就能够做到)的状态,所以不妨碍农事的进行可以说是最合理的推理了;如果把农事理解成生产、或者民生,更符合今天的状况。妨碍=制造问题,不妨碍=让农事依照大自然的时序、该出现就让它出现、农民自会加以解决,所以不妨碍农事=不制造新问题,在农民身上,两者是相通的。


7. 你接手的不是什么理想国,诸侯里面有好人也有小人。同样的,任何一个阶层也都有好人和小人。只读圣贤书、只做圣贤事,只管得到好人,碰到坏人就谢谢指教不会管,明显是行不通的。想要达到大家都认为对,大家都服从,关键就是“正”:一开始就不能有所谓的标准,一切根据基层的好恶做取舍。


用讲的容易,要过良心这一关很难。所以大家在读圣贤书之前,务必先读懂老子五千言!圣贤书是规范“别人(同侪、下属)”用的教条,老子五千言才是规范“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弄错了边,不就是“自愿”给别人规范,成了大家百思不解的“奴性”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理09老子三章治天下
老子讲的“德”是什么?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老子为什么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春秋繁露·保位权第二十注
无知无为无不为——老子智慧【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