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病案举例,浅析临床中医使用从肝论治肺系疾病的思路

肝主升、肺主降,肝藏血、肺主气,二者在维持气机运动、调节气血津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肝为将军之官,为刚脏,性动用强,为气之枢。

《知医必辨·论肝气》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丹溪心法》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

故前人谓“肝为五脏之贼”。笔者通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以疏肝理肺、清肝泻肺、调肝达肺、滋肝养肺法治疗肺系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伺同道。

肝肺生理相关

《素灵微蕴·卷四》曰:“阴阳之升降必由左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右为肺金,左为肝木。”

《本草述钩元·卷三十一》亦云:“木主升,金主降,升降相配,夫妇之道合,则血得归藏于肝矣。”“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傅之官”。

由此可见,肝为刚脏,为阴中之阳,其气以升发条达为顺;肺为娇脏,为阳中之阴,其气以肃降通调为常,阴升阳降,气机升降出入调畅。

则肝气升而不郁,肺气降而不滞,气血流通,阴阳平和,呼吸顺畅。肝藏血,调节血液运行;肺主气,调节气的生成与运行。

肺需要血液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肝调节血液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二者不可须臾分离。

《血证论》言:“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制,则血脉通畅。”肺朝百脉,主治节,全身气血通过百脉流经于肺,肺气对全身气、血、津液发挥调控作用。

肝肺二脏各司其属,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治理血液的运行。在五行中,肝属木,肺属金。肝木和肺金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金制木使肝以平,故肝肺互用。

一方面若肝用过强,或木气怫郁,气郁化火,最易上迫于肺,木火刑金;另一方面是肺虚不能制肝,因自虚反被肝木所侮。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正是对肝病传肺的病传概括。

《本草述钩元·鳞部》曰:“皮表者,肺之合也,当入太阴肺厥阴肝,以太阴为注经之始,厥阴为环经之终。”《灵枢·经络》亦云:“厥阴肝之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最后到足厥阴肝经,再回流到手太阴肺经,肝与肺在经络上首尾相连,如环无端,实现生理相通。

肝肺病理相及

肝肺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疏泄不及,气机不畅,气机郁结,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则停聚为痰为饮。

或气郁久而化热,热伤津液,津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二是疏泄太过,肝气亢奋,肝火上炎,循经犯肺,肺失清肃。

痰饮、瘀血等这些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肺系疾病的致病因素,可致肺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痰、喘、闷等。

若肝不藏血,既不能制约肝气升泄太过,又会引起血虚或出血,血为气母,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气虚不能摄血致血离经脉而出血。

故咯血常因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或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或气不摄血;或血随气逆。病程中有实有虚。

肝的疏泄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氏医通》言:“肝脏升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读医随笔》曰:“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说明肝气条达,脏腑气化功能正常,从而不致病。若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受阻,肝肺同病,病位在肺,病源则在肝,故治疗既要治肺,更要治肝。

肝木条达,则肺宣降有度而行治节之权,气机调和,则咳、痰、喘、闷自愈。常用于肝郁痰阻证之咳嗽。

若心情抑郁,情志不畅,久之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不归正化,郁而生痰,滞则痰凝,赵献可云:“七情内伤,郁而生痰。”痰气互结犯肺而为咳。

《素问·咳论》记载:“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临床症见咳嗽,少痰,咽部痰滞感,胸胁胀闷或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笔者根据《证治准绳》记载“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的原则,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止咳,使肝气条达,则肺气自能宣发肃降。

选方常用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再配以行气化痰之品;入桔梗可为诸药舟楫,引药上行达于病所,且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

针对久咳不已,又伍虫类药之僵蚕,取其走窜之性,搜风剔络,使肝升肺降,气机畅通,气顺痰消,则咳嗽自止。常用于木火刑金实热证之咳嗽、咯血。

患者嗜食辛辣厚味,加之平素情绪急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循经上逆迫肺,肺失清肃,轻则咳嗽气逆,甚则咯血,更严重者因咯血不止而危及生命。

临床症见咳嗽,咳黄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胁疼痛,头晕目赤,急躁易怒,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根据《石室秘录·卷三》云:“治火何以独治肝经也?盖肝属木,木易生火,故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诸经之火俱散。”

因此,清肝火为当务之急,治以清肝火、泻肺热,常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肝火较甚,见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牡丹皮、栀子、黄芩清泄肝火。

咳血者,酌加仙鹤草凉血止血,白及、花蕊石收敛止血,配伍三七粉、蒲黄炭又能化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出血量多者加黄芪补气摄血。

《医贯·卷之三》记载:“世人因郁而致血病者多,凡郁皆肝病也,木中有火,郁甚则火不得舒,血不得藏而妄行。”因此,咯血一证重在清肝泻肺以求肝平气降血安。

案例举隅

患者胡某,女,62岁,2021年11月18日初诊。因反复咳嗽咳黄痰10余年,加重伴咯血就诊。

刻下症见:咯血,血色鲜红,每日咯血量约10口,咳嗽,咳黄痰、血痰,胸闷气短,口苦,咽干,纳差,寐不安,大便干结,未解,小便短色黄,平素性急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

查体:两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左侧明显。胸部CT示:两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证属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

处方:青黛6 g包煎,海蛤壳20 g先煎,丹皮10 g,炒栀子10 g,桑白皮10 g,地骨皮30 g,桔梗15 g,金荞麦15 g,黄芩10 g,仙鹤草20 g,白及20 g,花蕊石20 g,三七粉3 g冲服,炒蒲黄15 g,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咯血量增多需住院治疗。

2021年11月25日二诊:诉服药3 d后咯血明显减少,时见痰中带血、色暗,服药7 d后咯血症状基本消失,咳嗽减轻,痰白黄量减。

尚有胸闷气短、口苦、咽干,纳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少乏津,脉弦细数,为肝火犯肺而成气阴两虚,调整治法以滋肝养肺为主,佐以清肺化瘀止血。

拟方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处方:生地黄10 g,枸杞子10 g,当归10 g,北沙参15 g,百合10 g,麦冬10 g,川楝子10 g,川贝5 g,桔梗10 g,金荞麦15 g,黄芩10 g,白及10 g,花蕊石20 g,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21年12月2日三诊:症状改善,咳减痰少,咯血完全消失。继守上方去花蕊石,再进14剂巩固疗效。

按语:中医认为咯血的病因病机不外乎热伤血络,气不摄血或血随气逆,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属中医“肺痈”范畴。

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再者,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咯血后更加焦虑恐慌,肝疏泄失职,若疏泄太过,肝气亢奋,肝火上炎循经犯肺,损伤肺络。

或肝气升发过盛,气机逆乱,使藏血不固,血随气逆;或疏泄不及,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而见咯血。

此案究其病机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伤。根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宜“止血”为先。然肝为本,肺为标,当以清肝平木为要,治以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选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方中青黛咸寒入肝,善清肝经郁火;海蛤壳苦咸寒入肺,泻肝清肺化痰;丹皮、栀子二药增强清肝火之效。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金荞麦清肺泻火,降气止咳;仙鹤草凉血止血,白及、花蕊石收敛止血,配伍三七粉、蒲黄炭又能化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

上方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火、平肝木、泻肺热、散瘀血、宁肺络之效。

患者支气管扩张多年,痰热素盛,痰热、肝火易耗气伤阴,予一贯煎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滋肝养肺、益气养阴,佐以清热止血善其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火是怎么产生的?肝火旺会导致哪些不适?如何清肝火?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八)
肝火咳嗽--咳血--丹栀逍遥散合黛蛤散--付济华案
【名医经验】徐经世从肝论治顽固性咳嗽经验
4味药治疗甲状腺结节,加三七、莪术,还可防止甲状腺癌变!
关于久咳从肝论治浅析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