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 菲律宾短棍防御技法

来源:《菲律宾短棍精解》

    五、菲律宾短棍防御技法

    防御是相对于进攻而言的,其目的就是令对手进攻失效。但是格斗的胜负往往是通过攻击的形式获得的,如果一味地消极防守,只能招致对手接二连三的连续攻击,助长对手的士气,使自己深陷于被动之中。在实际格斗中为了杜绝消极防御,菲律宾武技流派的各种防御技法一般都是以防守反击的形式进行训练的。这样不但能成功地拒对手攻击于身外,而且又能因势利导启动对对手的反击。以下用防守反击的形式对菲律宾械斗中的防御技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免在训练与实践中出现防守与反击脱节的现象。

(一)防御的几个基本概念

    1.接触防守与非接触防守

    防守技术从本质上可以定性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步法与身法的配合,以偏闪腾挪的形式来达到避险占位的目的,这类防守技术被称为非接触式防守;是通过自身肢体或武器与对手的肢体或武器相互接触的形式来达到避险占位的目的,被称为接触式防守。

    非接触式防守在第三部分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讲解。在实战自卫中,多数情况下各种防御技法应交替施用。

    2.阻挡与格移

    阻挡与格移是指用短棍对对手武器的进攻进行接触防守。当敌我武器接触时,武器撞击的切入角度大致有正向和非正向两种形式。

    阻挡,即与对手武器正向的接触防守。其本质在于以力抵力,阻挡最适用于使用沉重武器对付对手轻质武器的各种进攻。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在半路阻截对手轻质武器的攻击,甚至能把对手的轻质武器沿其攻击路线反弹回去,如图5-1—图5-3所示。

    运用阻挡的最佳时机是当对手刚刚启动攻击时,迅疾通过对对手武器或相关肢体的阻挡来阻塞对手将要实施的攻击,这种方法的阻挡要比那种实际碰撞更具效果。如图5-4—图5-6所示,就是在对手刚刚启动反手挥击时对其持械手的阻挡;如图5-7—图5-9所示,是在对手刚刚启动反手挥击时对其持械臂膀的阻挡。以上阻挡方法也有人把它归纳为截击的一种形式。

    格移,即与对手武器非正向的接触防守。格移不是以力抵力来中止对手的攻击进程,而是通过施加一定角度的“额外之力”于对手的武器上将其引导偏置于原定攻击路线之外,以此避开对手的打击。由于对手的进攻并没有因格移而停止运动,仍是沿着偏离路线在运动,所以对手不能马上复位到有利的攻防位势上,这就为防御者提供了绝佳反击时机,如图5 -10-513所示,敌人用斜劈进行攻击,防御者即用伞式格移把对手的武器置于其攻击区域之外,然后利用对手武器仍在惯性运动的时差,顺势反击。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接触防御都可以被认定为是阻挡或格移,但在实际运用中把某一防守技术具体定性是阻挡还是格移,只能是通过实践者的切身感受来判断。当进攻武器被反弹出去,或者进攻动作被中止,则可认定其防守技术为阻挡;当进攻没有被中途截止下来,但其动作路径发生变化,则可认定其防守技术为格移。

    3.反弹线

    反弹线是敌重我轻武器接触碰撞时产生的。是指对手所持沉重武器与自己的轻质武器发生碰撞时,对手的攻击力量传递到自己的武器上,使武器逆向回弹,这个逆向回弹的轨迹被称为反弹线。

    武器反弹现象最常见于以力抵力的阻挡中,有时也会在借力打力的格移中出现。当用武器对对手的进攻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防御时,一定要注意避让开自己武器有可能发生反弹到的位置,以免伤及自己。如图5-14、图5 -15所示为没有避让武器反弹的位置而造成自伤头部的现象;如图5 -16、图5-17所示则为正确的避开方法。当遇到接触防御时,身体微侧转,使武器顺身侧反弹,避免了自伤。

    

     

   (二)活 

    活手是菲律宾南部武技流派中原传下来的特色技法,也是最具历史见证性的技法。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的时候,菲律宾人民就曾以本土刀剑技法与殖民者的西洋剑法进行殊死搏斗。菲律宾南部地区免遭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区别于世界其他械斗流派的活手技法,在那段历史时期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活手的基本定义

    目前,活手技法已成为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的一个全局性的整体的技法。在手持单一武器进行格斗时,活手是指非持械手,即没有控制武器的那一只手,也有人称为空手或生手;当双手各持长短不一的双武器时,活手是指持短武器的那一只手;当进行徒手作战或双手持有

等长的武器时,活手则是指其后投入实用的那一只手或武器。

    活手在单一短棍实战自卫中是以空手即非持械手的形式参与的。主要作用是,在近距离中是防御与反击的一种自然过渡,它既利于防守又有利于反击。在防御时,通过活手对对手武器或者持械手的抓拍控制协助自己短棍共同来进行接触防守;在反击时,活手则通过对

对手武器或者持械手的进一步把控来拖延对手武器回防。在实际运用中,活手是以完整的运动形式来进行的,攻防间不会出现任何不必要的中断行为。与之相反,合理使用活手却能使对手在攻击与防御间出现中断。

    2.活手的基本用法

    活手在实施之前,一般以手掌外沿即手刀朝内的形式置于身前或体侧(5-18)。当活手出击时,以手臂内旋扭转前伸来抓拍对手的武器或持械手。这种旋转出击的形式,不仅使活手能够很顺畅地减弱与对手武器持械手的碰撞力量,而且增加了活手对对手武器或者持械手抓控的能力,如图5-19—图5-21所示。

        

                  

    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在与对手进行内围对抗的时候,只有活手触及到对手的持械手或臂或武器背面时才能进行反击,虽然这种提法有点偏激,但是它却体现了活手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的重要性。

    为了能使活手顺利地抓拍控制对手的武器或肢体,必须在体前与自己的持械手臂交错,那么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交错更加合理些呢?这完全取决于对手的进攻方向和自己的反击意图。如图5-22—图5-26所示为用朝身体内侧方向的接触防守对抗对手的斜下挥击时,活手就要通过自己持械手的上方位置抓控对手的武器或手臂,以避免对手沿被格移的路径惯性运动时,顺势打击自己的活手;用朝身体外侧方向的接触防守对抗对手的斜下挥击时,活手则要通过自己持械手的下方位置抓控对手的武器或手臂,如图5-27—图5-30所示。   

 

  

 

    一般情况下,活手是用在武器的接触防守之后或同时用于控制对手持械手臂或武器,也就是先用武器格挡后用活手或与武器同时用来施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活手的出击则要早于武器的接触防守,它主要用于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己武器进入到错误的攻防位势,为了能够抓住战机就直接用活手来控制对手,同时,再用武器来反击,如图5-31—图5-33所示。

    第二种是对手出手动作缓慢,特别是对手遭到打击后,我方用活手直接控制其持械手臂或武器,如图5-34、图5-35所示。在实际打斗中,用第二种控制对手时往往就是在打击对手后直接实施。

   

   3.活手的高级用法

    通常情况下,活手对对手持械手臂或武器的抓控发生在与对手相接触的瞬间,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应变能力极强的对手,想轻而易举地用活手控制他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就应该灵活变换活手的用法。

常规情况下,活手主要是用足够大的力量持续控制对手的持械手臂或武器,同时用武器反击对手。持续控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目的与方向不同可分为向下持控、向上持控及水平持控。

    向下持控,即通过活手拍击的形式对对手持械手实施持续向下的控制,同时用武器由下向上击打对手持械手(图5-36—图5-39)。图5-40、图5-41所示则是对对手持械手施加持续向下拍控时,用武器通过对手不断下滑的手臂上方实施反击。

 

    向上持控,即通过活手上架的形式对对手持械手臂实施持续向上的控制,同时用武器向上或向下反击,如图5-42—图5-45所示为向上反击,图5-46—图5-48所示为向下反击。

     

   

  

    水平持控,即通过活手在水平方向推的形式对对手实施持续推控,同时用武器反击,如图5-49-5-51所示为向右推控反击的动作。

     

    以上变换活手的用法都是以活手本身不直接参与打击对手为特点的,但活手抓控对手本身就具有攻防双重的作用。也就是说活手在控制对手后可直接用于反击,这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称为活手拍滑技法,即首先用活手来控制对手的持械手,然后顺势滑动攻击对手。其关

键点在于拍控对手与变向攻打对手时,前后衔接既要“圆滑”又要借力打力。

 活手拍滑技法形式多样,如图5-52—图5-55与图5-56—图5-58所示为掌心向上和向下的拍滑;如图5-59—图5-62所示则是用拳的拍滑。

    

  

    

 

          

   (三)扫拢与翼护

    扫拢与翼护是针对来自身体两侧挥击式进攻而具体设定的防守技术。两者的区别是以接触防御时自己武器前端的朝向为标准:武器前端向上的接触防御称为扫拢,其具体动作就像一人站在一个大圆木桶中间手持扫把从一边到另一边对桶壁进行清扫一样;武器前端向下或与地面平行的接触防御称为翼护,其具体动作类似于飞鸟用翅膀做遮护,翼护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象形取意而来。 

    扫拢根据动作方向与位势高低可以细分为:低位内外侧扫拢、中位内外侧扫拢和高位内外扫拢,如:图5-63—图5-65所示为低中高位的外侧扫拢,图5-66-568所示则为低中高位的内侧扫拢。   

 

    翼护根据动作方向与位势高低可以细分为:低位左右侧翼护、中位左右侧翼护和高位左右侧翼护,如图5-69—图5-71所示为左侧低中高位的翼护,图5-72—图5-74所示则为右侧的低中高位翼护。

   扫拢与翼护在实战中既可用于阻挡也可用于格移。当自己武器与对手武器正向对撞时用于阻挡,自己武器与对手武器非正向交叉接触时用于格移。其结束动作一般都是以沿对手武器前端滑动复位,如图5-75—图5-77所示。当手持沉重武器把扫拢与翼护技术用做阻挡时,容易出现防御后不能及时收手复位的现象,这时就不能拘泥呆板,要随机应变将阻挡过渡为格移,朝对手武器前端滑动复位;同理,把扫拢与翼护技术当做阻挡用在轻质武器对抗对手的沉重武器时更要灵敏地将阻挡过渡为格移,以免自己的武器被对手武器反弹。具体何时把阻挡过渡为格移,要依靠训练中与对手反复的接触碰撞来感知、体验、掌握这瞬间的变化,而不能主观臆断。 

    用扫拢与对手武器接触碰撞后沿对手武器向下攻击其持械手称做逆向扫拢。在实战中运用逆向扫拢有一定的难度。如图5-78—图5-80所示为内侧逆向扫拢的具体运用;如图5-81—图5-83所示为外侧逆向扫拢的具体运用。

   (四)脊式阻挡与伞式格移

    脊式阻挡与伞式格移是针对来自身体上方挥击式进攻而具体设定的防守技法。

    1.脊式阻挡

    脊式阻挡这一名称是象形取意的结果。对手用自上而下的挥击发动进攻;我方武器横抬上挡,同时活手从武器下面向上穿至双方武器接触点内侧,此时我方活手、武器与对手短棍共同组成类似于“屋脊”的结构,然后活手顺势由内向外拨挂控制对手的武器,如图5-84—图5-87所示。

   当对手以一定的角度做向下垂直挥击时,就要及时调整脊式阻挡的角度,并注意武器阻挡时要与地面平行。实际上,脊式阻挡是翼护的一种形变。当对手攻击力量很大,脊式阻挡不能与之抗衡时,就会出现武器被反弹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脊式阻挡时一定要注意头部的安全位势,既不能正对对手的攻击路线之下,也不能低于自己的武器。为了增加使用的安全性,当用武器上挡的同时,最好向自己持械手所在的方向调整一下站位与身姿。

    脊式阻挡根据所处位势的高低可以细分为:高位脊式阻挡、中位脊式阻挡和低位脊式阻挡三种,如图5-88—图5-90所示。

   2.伞式格移

    伞式格移这一名称也是象形取意的结果。在与对手相接触的瞬间,所持武器不再平行于地面,而是以持械手握棍上抬、短棍前端低于肩的斜面形式来承接对手垂直向下的挥击。伞式格移主要用于对抗对手的大力劈杀,如图5-91—图5-94所示。

    当对手持沉重武器做垂直向下的挥击时,我武器与手臂共同支撑起的斜面,能把垂直向下的力偏移到身体外侧,同时再加上活手的辅助防御作用,其防御重击效果要远远强于脊式阻挡。此外,伞式格移所承接的反击动作多是以缠头裹脑的方法启动,即持械手握棍绕过头颈后方再向前击打。伞式格移与脊式阻挡一样,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部,以免被自己武器反弹致伤。

    由于伞式格移及其所承接的反击用时较长,所以一般来说它多作为脊式阻挡失效时的后备承接技术。 

   (五)防     

    刺击是持械格斗中最常见的攻击技法。尤其是直线刺击,它以直线进击、快速简捷、不易防守著称。从理论上说,通过扫拢与翼护的合理使用都可置任何攻击于身体之外,但是以身体中线为攻击目标的水平前刺却是最难防御的,这主要是由于人对前后运动的;视觉判断能力低于对左右运动的判断而造成的。为了更加安全和有效地防御刺击,在运用接触防守技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步法与身法的合理配合。如图5-95—图5-98所示为中位左侧翼护对前刺的防御与反击;图5-99—图5-102所示为中位外侧扫拢对前刺的防御与反击。   

 

 

 

 

 对于向上或者向下刺击的防御以剪刀式交叉防守最有效,它要求器械与活手成十字形叉,如图5-103—图5-105所示为用剪JJ式交叉防守对抗上刺;图5-106—图5-108所示为用剪刀式交叉防守对抗下刺。

   

    另外,如果对手的刺击来得太突然,以致不能使用常规的防御技法来应付,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用活手快速直接地拍弹对手武器,破坏其进攻节奏,然后马上反击,如图5-109—图5-112所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载144:对短棍的防守要点
系统短棍棍法
刀剑之母
菲律宾八旬老人还在传授短棍技法,活到老练到老!
菲律宾大家都知道,可是有人知道菲律宾的短棍击防技法吗?
菲律宾短棍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