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userphoto

2023.07.31 辽宁

关注
流浪地球85% 知友推荐 · 22.7 万人评价中国大陆 / 科幻 · 冒险 · 灾难 / 2019-02-05 中国大陆 / 125 分
[图片]
被浏览
112,438
39 个回答
付文鹤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首先,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浪地球吹,而且是强度比较令人发指的那种,但是《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有待商榷。
由于我本人是个科普作者,主要看的还是最后的设定部分,bug颇多,我来稍微说一下。
首先,我拿到这本书基本上在四个小时时间里就看完了,然后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内心完全就是——为什么这群导演可以这么强,感觉自己要是参与编剧的话完全是跟不上这种工作的。
但是看到最后的设定部分……问题就有点多了。而且非常确定的是,这些设定是早期版本,有很多设定混乱或者和电影剧情不一样的内容。
1、重聚变发动机
重聚变发动机使用的是单纯的硅聚变,不算很出乎意料,但是比较尴尬的是……
他说飞船发动机也使用的是硅聚变发动机
在剧中很明确的指出,飞船拥有的三十万吨燃料爆炸才点燃的木星。而使用硅显然是无法达到爆炸的效果。
《手记》中详细描述了重聚变发动机的工作流程——每过60秒进行一次喷射, 其中喷射10秒,散热50秒,直接喷出等离子体。
且不说这种间歇式喷射
带来的视觉效果如何。但是想通过飞船反应堆的爆炸产生爆燃波也是不可能的——这种间歇式喷射意味着30万吨燃料不会全部放在反应室里面。而指望苏拉威西
转向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火炬点燃硅的聚变反应更是不可能的——我们虽然不知道重聚变发动机内部是怎么样的黑科技。但是放在常规空间下,产生核聚变需要高温高压环境,这预计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度的等离子体火炬点燃氘-氚反应都费劲,更别说点燃纯硅聚变了,这些硅会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等离子体然后快速扩散,而不是产生核聚变反应。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按照剧中的暗示,飞船应该搭载了氢燃料。
我其实给科普中国写文的时候(当时还没拿到手记),我猜测是化学燃料,因为剧中刘培强
说“氢气是爸爸开大火箭的燃料”。我心想从地面上发射上去的时候还在用化学能,而地面上的重聚变发动机看起来也实在是太大了,复制到狭小的空间站上似乎也不太可能。
而看完了制作手记之后,我更乐意猜测空间站使用的是轻元素的核聚变技术。而其中比较好的待选是氘和氦3进行的聚变,原因是氚的半衰期太短,空间站只能以储藏大量氘化锂
的方式来储存氚。而另一方面,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又会产生大量的中子,而我又没有在空间站上看到厚重的反辐射层
我实话说,这个反辐射设计……抵御正常太空辐射都费劲
30万吨燃料全部是氘和氦的话,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被火炬点燃制造化学反应,然后再进一步点燃木星。
当然,最后再夸一下手记,这个间歇式喷射看起来是参考现阶段的核聚变反应堆。因为现在的核聚变通常只是输入一小部分的聚变材料,而核裂变反应堆
则通常是把一大堆材料塞进去然后等几十年之后再更换炉芯。
人口分工BUG
军人的比例高达13.2%,按照地球人口35亿计算,那么将会有4.62亿的军事人员……
首先,我要向大家普及一个概念,现代军人是“脱产”的,也就是不从事生产工作。而在手记中给的职责是保证安全和救灾,这个我是完全不信的。
2019年的现在,地球上大概有一千多万的军队,还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警察、消防人员。我就凑个整数,算个3500万,是地球上目前人口的0.5%。
而在末日环境下,我们就算采取军事管制,扩大十倍规模,那也就是5%的比例而已。这已经很吓人了,100个人里面5个军人,大家上高中的时候60个人一个班,前面一个老师已经盯得很紧了,现在换算一下,一个高中班里面能有3个管制人员,相当于前门一个后门一个讲台上还一个。
所以说,我个人认为这个军事人员的比例实在是太夸张了。
另一方面,手记中写到,人口中还有10.7%是政府工作人员,这个比例也很吓人了,目前中国公务员+国家机构+事业编制占总人口比例大概也就是4%……
一共快25%的政府+暴力机器机构,这个概念就是一个高中班60个人里面能有45个是学生,剩下15个全是管制人员……
热区和气压
手记中明确指出了,地面发动机区域仍然有热量,甚至还有部分液态水,目前有少量的人员居住在地表。
而在郁刚
导演(还是郭帆还是龚格尔……具体是谁我忘了)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救援队携带武器就是为了防御“地表人”。
但是在电影中的实际表现来看,即使是在发动机脚底下,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气压的,《手记》中说,由于大部分大气丢失,气压极低,人类甚至因为较大内压而自爆。这个是和前面热区有活人的这个设定是矛盾的——除非在热区的人们也设置了全封闭式结构和气闸。
这里的标题是前往木星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说不定离开木星之后地球上就没有大气层了?
另一方面,我们在剧中多次看到没有穿头盔的人,结果都是“冻死”而不是“爆炸”。剧中大气被抽离的时候,韩子昂
也只是说“怎么这么晕啊”,这是高原反应的体现。
此外,在剧中无论是打开车辆门还是控制中心的大门,都没有发生失压情况(关于什么是失压,可以参考剧中刘培强打开空间站对接口的时候,大量气体和碎片快速涌出的时刻)
最后……即便是暴露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人类也不会几分钟就自爆死亡……最多会出现血管爆裂之类的……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点也是个BUG。
领航员空间站
的小bug
这干脆应该就是前后版本不一致导致的bug了,一会说的是30万受精卵一会又是15万一会又成了百万……所以我说此书绝对是早期版本,因为电影台词都确定了是30万受精卵……
这实在是属于低级错误。
洛希极限
的bug
文中写的是12万公里,但是我记得电影中不是这么说的……
发动机喷射管bug
文中写的是6,实际上电影里应该是7,然后另一处文中则干脆写的是好几百个喷管的阵列……
转向发动机数量bug
文中写的是24台,但是剧中感觉最起码要有好几百台……
总的来说,这个设定集有点对不起电影本身。
中国科幻目前走到这一步,最大的进步其实不是剧本不是特效不是演员,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在于工业设计。
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工业美术设计水平,但是问题是,我们在文字设定方面仍然是不足的。
我其实我大概能明白为什么最后设定集会出现这么多的bug,这应该是编剧们先写出来用来“指导自己”,去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在选出元素去构成剧本。换句话说,这个里面的大部分设定应该是15-16年的“原始设定”。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其中出现的bug,一部分是科学方面的,一部分则干脆是自相矛盾。
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去专门“做科幻世界观
”的职业工作者。当然,我们现在连科幻作家的数量都不够,更别说这种更进阶的职业了。
中国科幻已经卖出了自己史诗般的一步,但这决不能是最后一步。
我们,要继续前进。
加油,中国科幻。
发布于 2019-03-06 16:07
Junling Wang
电影概念设计师,代表作:《流浪地球》,《八佰》,《红楼梦》
注册到现在这是第一条评论,作为《流浪地球》的众多概念设计师之一,对这个项目从最初三年前的市场疑虑到看到预告片后的信心逐步建立,充满了各种期望和感情,直到1月28号那天的首映礼看完成片后,打从心里的自豪,打从心里的为那些奋斗了4年的主创团队的每一个老师们致敬,你们太牛逼了!!!
有幸成为为这个有可能成为中国科幻里程碑 电影的7000分之一,在电影开场的世界观 介绍那块,就忍不住被戳到了泪点,这里的泪点和剧情 本身无关,全然是因为主创们的不容易,主创们对科幻的坚持,当然也有我们这批 默默努力过的设计师们对这个项目 的感情,那一刻,不争气的落了泪。
在上映前,每天都在默默关注着电影的相关讨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相信这些都会成为这批认真做科幻电影人未来更为努力的动力,电影确实不够完美,有瑕疵,但是这个电影至少一定 有底气说一句:咱们也能在科幻这条路上 站起来了!!!
还有一天就要正式上映了,希望 它能有个好成绩,也为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科幻大片的出现,打打劲儿!电影有瑕疵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看到有更多这样认真对待一部电影的创作者们,无论是科幻片,还是 魔幻片 ,还是故事片,只有这样,中国电影 才能更快的与国际接轨!
最后再一次的向参与过这部电影,为这部电影 付出过努力的7000人致敬!!向主创们与导演致敬!向大刘致敬!!感叹一句 :咱们有大刘和郭导,是中国科幻的大幸!
发布于 2019-02-04 01:10
BoE-301
problem-slover
给个耿直的回答:
书本身:
整体内容架构清晰、方便理解,读起来很舒服。
猜测是因为赶着回应市场需求,印刷质量欠佳,全书文本文字灰度不均,部分版面墨量太轻、部分又太重。内页纸张用的是未涂布纸,画面表现力差。黑底白字文本部分出现了文字被背景吞噬情况。中间有一些设定、概念图,没有用合适的开本和纸张进行表现,非常可惜。
排版做得尚可,有一两处标题断行生硬,无错别字。文本遇到出血跨页插图的时候,因为断句的选择尴尬,阅读节奏被打断过一两次。部分标题与文本的行间距影响理解。
这本书值得再版,印得更好。
内容上:
详实的幕后解读。让人真正理解了这部电影的里程碑意义。一种硬是小米加步枪做出了惊天成绩的节奏。有人诟病流水账。这个不能苟同。这本书的定位就是『制作手记』,不是逻辑严谨的教科书。
另外,我相信,我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等《》的概念设定集。没错,就是一本叫做Art of the Wondering Earth的书。我们想看到这部电影的前期概念设计稿,想知道这个科幻电影从文字变成画面的设计过程。请问
@郭帆
@龚格尔
,有出概念设定集的计划吗?我们的钱包已经蠢蠢欲动了。微博上我问了电影官微,没回我。
激动到失声
编辑于 2019-03-06 13:42
Ncrdius
克莱登大学信息中心 运维攻城狮
友情提示:本回答没有剧透,请放心阅读
【由于知乎神奇的排版,如果图片显示不全请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作为可能是全国《流浪地球》粉第一批拿到《制作手记》的人之一,我首先得感谢
@朔方
老师,非常荣幸能有如此的好运得到这本书,以朔方老师为首的该书的编者们,能在如此紧迫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一本如此详实的《制作手记》,背后付出的心血与操劳可想而知。这本书的记载了《流浪地球》电影从立项到确定档期,从开机到杀青所遇到的所有有趣的,感动的,值得记忆的瞬间和电影制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还有解决困难的过程。正如导演@郭帆
在《制作手记》中说的,“这本书是时间的礼物”。四年磨一剑,主创们有太多的话想要说,而这本书,正是他们那蓬勃思想的凝练表达。
导演寄语
也许我们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只会觉得“爽”“用心”“燃”,但是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为什么“爽”,“燃”,"用心"用在哪里。书里对每个人都有着细致的访谈和描写,对电影的每个工序的每个细节都有着全面的介绍,从剧本到美术风格,从道具到特效,所有的关于《流浪地球》电影的一切细节,你都能在书中找到。同时如果有人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流浪地球》原著和《流浪地球》电影版究竟有哪些异同,这本书也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尤其是世界观部分,主创们在大刘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又增删填补了很多东西,为流浪地球的世界补充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为电影中的种种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设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我有点想歪了,感觉流浪地球绝对不止一部电影,以后万一有个破球电影宇宙
呢,再来个丁仪
贯穿其中,打通大刘电影宇宙)
目录·第一幕
书中的美术设计稿(部分)
书中的美术设计稿(部分)
书中的美术设计稿(部分)
封皮
扉页
刘慈欣等人题序(1)
刘慈欣等人题序(2)
刘慈欣等人题序(3)
刘慈欣等人题序(4)
书内页(1)
书内页(2)
==========为了不剧透,更多书中的细节以及世界观部分我就不拍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如果你喜欢《流浪地球》,想要了解更多电影背后的故事,那么这本书可以当一个讲述者,为你讲述那一件件微不足道却又举足轻重的小事;如果你看完电影有点懵,那么这本书可以充当一本百科全书
,让你绝对不会再来知乎问“《流浪地球》电影中的xxx是什么?”;如果你想写一部同人小说,那这本书中的世界观部分你一定要读(写同人可能要经得大刘同意哦~(此处不针对三体X));如果你作为中国科幻的老粉丝只是想纪念一下,那除了蓝光碟(据郭导和网友交流,不排除有导演剪辑版
),收藏这本书是最适合不过的了,随书还附赠一张《流浪地球》海报哦(我的送给一位群友了,所以也就没法拍照了)。这本书,我只有一个字“买”。
朔方老师对手记的介绍:如何看待电影《流浪地球》开拍?
最后的最后,祝《流浪地球》大卖,再创国产电影
新高度!票已买好,大年初一,影院见!!
+++++++++++++++++++
购买地址
+++++++++++++++++++
天猫:预售官方周边?赠海报 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设定集拍摄花絮电影原著科幻小说球状闪电三体乡村教师微纪元的作者刘慈欣作序正版书
京东:《预售包邮 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官方周边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作序 创作细节幕后花絮电影原著》【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当当:《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朔方 等 人民交通出品 有容书邦发行)【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比较贵,不建议)
文轩:电影制作手记-朔方--文轩网(比较贵,不建议)
编辑于 2022-08-14 22:43
Xiuquan Yu
今天终于到货了。还没开始看。
翻看目录,此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周边。更像是一本粗略的科幻电影
生产手册。
印这本书的时候破球
还没有爆款。
大概意思是 就算破球当时就凉了 还能给这个行业的人留下这本书 当做宝贵的经验。
里程碑如果扑街了,那也是铺路石。
来 给祖师奶奶上柱香吧
分割分割
看完一半,吹爆。如果你是业内人士,或者相关行业人士,甚至开工厂的,写程序的,都值得买来仔细研读。
如果你只是观众老爷,不关心幕后的话,这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可能就是张附赠的海报(黑白的)……
编辑于 2019-03-07 00:16
Sim.Six
万物终将凋亡,唯有死神永生。
京东还是挺快的,而且还有京豆优惠,25.9入手内增海报一张,今天上午拿到的。整体设计挺不错的,挺厚的一本,不过其实电影片尾部位地球在铅字之间穿行的那图片真心不错,可惜在书里没有啊。另外估计是因为书出的比较急或者设定版本多次更改,所以有的地方有点误差,比如关于地面运载车的时速P280说的是220公里每小时,P302说的是300公里每小时。另外图片部分因为纸张问题好像有点颜色暗和模糊,而且看那些图这个书的尺寸还是略小啊略小。强烈建议官方下一本出个大16开的官方设定和纪念典藏图集,铜版纸的那种,把各种漂亮图片都放进去,包括且不限于官方设定图最终版比如运载卡车地下城透视图、票房各个阶段的纪念海报、剧照(外骨骼最高)什么的都放进去,那样就更完美了
@郭帆
@龚格尔
发布于 2019-02-28 21:49
来须苍真
游戏原画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制作手记和概念艺术集
的差距太远了。
右边《异形全书
》这么一大本,其实欧美大多数电影出概念设定集都是这么厚,漫威系列几乎每部作品都有这么一大本,当然也很贵,都在300以上。不过里面关于电影制作的各种细节写的是非常详细的,很有学术价值。
流浪地球这个只能算是凑个热度给一般人科普一下电影特效制作
,没啥意思的。
发布于 2019-03-05 23:42
华语科幻网
已认证账号
第二季已经开箱了
很多官透
就不剧透了
发布于 2023-04-28 17:12
罗一觉
历史摄影电影旅游马拉松爱好者,刘看山御用画师。
今天终于收到了这本《制作手记》,晚上一口气看完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很失望。整本书就像是三百多页的通稿。就是那种企业政府写的自夸的八股文章。语句不通顺,经常夹杂大段的引用。80%的内容就是这些流水账。
而我最关心的世界观、道具的设定几页就一笔带过,设定图、手稿这样的东西更是少的可怜。
整本书我觉得的有意思的部分就是最后几十页关于宇宙的世界观概述。但它们1. 少的可怜,2. 没有示意图,纯文字,3. 基本上没有新的信息。
除了最后的五六页编年史比较重要外,还不如我在知乎上相关问题下看到的内容丰富。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像下面这样的。那么你拿到书之后肯定会很失望。
其实一拿到书我就感觉不太对了。一般科幻电影设定书都是大开本,两张A4纸大小那种。结果这本书买来就是普通小说的那种大小。
本书感觉就是为了应付一个任务写出来的。这对于普通电影我觉得没什么。但对于《》这样全民关注,无数硬核粉对信息饥渴难耐的电影,这本《制作手记》是完全不够的。
关键是我知道那些我们想看的资料图片,制片方他们肯定是有的。这本书就是没收录。
设定集这样的周边制作,其实也是广义科幻产业实力的体现。希望以后可以出一本真正的设定集。别说36,质量好的话360我也买啊。
最后,其实大家看看我的答案也知道,我是《流浪地球》脑残粉,吹爆。但这书是真的不好看。我不是说劝退别买这本书,36元买一本郭帆语录放家里我觉得其实蛮值得的,但花三四个小时读我就觉得浪费时间了。
—————————分割线————————
回复一下关于“本来就不是设定集”的说法。在这本书的天猫页面上,卖方很明确写了“世界设定”“创作手稿”“概念设计”。这些内容书里当然有,但只占很少一部分。
所以事实就是,我(以及很多别的小破球粉丝)买这本书前并不知道“手记”到底是什么意思,经过卖方的引导,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国外科幻电影经常出的设定集。
现在书看完了,也给大家解释清楚里面到底是啥了。买不买大家自己决定吧。
编辑于 2019-03-06 11:38
幽灵机师
克莱登大学 特聘教授
这不是设定集
,这是主创人员的心路历程。
从书中内容很明显看得出这是上映前制作完成的,我都猜得到他们做这本书时是怎么想的:
电影上映后前景如何,能不能赚,完全没有底气,大家甚至已经做好了赔光老本的心理准备。
但无论如何,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以后如果还有人要做科幻电影
,这本书至少能做个参考。
小破球
剧组来说,这也是个留念。
其性质大致相当于纪念碑,我们来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尽力了,然后一切都交给观众吧,或许再也不见,或许湮没无闻,但我们存在过……
如果条件允许我怀疑他们甚至会在冥王星上刻石头做纪念。
谁能想到,最终是小破球对整个春节档进行了降维打击(滑稽)……
那么,现在——
小破球剧组的所有主创人员们,从萌新突然变身大魔王
的心情如何啊?
一路打到中国大陆历史票房第二爽不爽啊?
被报日人民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华社连着夸出花来爽不爽啊?
全国人民给你们撑腰爽不爽啊?
这本书呢,就当是今年给小破球花的最后一次钱(电影二刷过了,官方授权的周边也买了一大堆了),虽然内容不完全是我想看的,但你们值得这个。
那么下次再出这种“制作手记
”,总有信心多加点电影本身的实质内容了吧?
至少放个最终版的设定和剧本吧?
不过分吧?
发布于 2019-03-11 22:58
穹顶
喜欢这部电影的,建议:买买买!
发布于 2019-01-31 11:36
ishoug
ishoug.com 爱手工,爱首歌,爱生活
我觉得作为一本对于电影制作的初步小结来说挺好的,对于我这样非业内人士看看电影工业运作方式也是不错普及文了。要求不要太高。
发布于 2019-03-06 07:35
红袖
作为普通观众,我觉得很棒!电影制作手记,本来也不是设定集。这是电影上映之前制作的,那时候小破球能不能活下来都不知道,出美术设定集?有那闲心吗,几千万的个人投资可能打水漂,几年的心血都有可能报废,没脸见中影吴京等一干投资人的前提下?
我记得小道消息就是印5000本拿来送人留个纪念罢了。
有些人要求那么高。
你们不也是看美国盗版电影积累的经验吗,对自家的科幻就不能宽容点!没人逼你买!
制作手记!记录制作的过程!
不识字吗!
PS 建议续集之后,出艺术设定集
再PS 中国科幻电影从零开始,中国科幻电影的艺术设定集之前也是零!我不想看到跟欧美日一样的东西!怎么做成中国特色还需要研究,郭帆加了个油!
编辑于 2019-03-06 14:02
无名最好不过
本来下单了没货,后来取消了,重新下单的还没到。
就目前听到认识收到的人的说法来说,这本书不是一个设定集,也不算是周边,指望大开本彩印的就要失望了。
大概和吴京那个话是一个意思,哪怕流浪地球扑街了,但是留下来了7000人的中国电影工业的种子。
这个制作手册就是,如果我们的小破球扑街了,我们也给后来者留下了指南——以后少走弯路。
三十多也不贵。
打钱吧。
编辑于 2019-03-06 08:20
七刑
今天收到的书,只能说并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是当设定集买的,有点莽撞了。对我而言只有最后的261-312页的世界观以及各种人文政治生态
等等的介绍还算有价值,至于前五分之四通篇都是剧组人员采访的味道,而其中的插画也并没有多少我期待的原画设定等等,多是剧照。当然了,这本书的名字是电影制作手记
,并不是设定集,也不贵,等出设定集的时候再买吧。
编辑于 2019-03-06 15:33
天大地大团子最大
好耶,明天再死
不请自来(x)
作为一个搞同人的,很多东西看设定集编年史和一些演员对人物的心声再靠自己的一些脑补完全够用了
作为小破球的精神股东(x)买了是充值信仰
但是毕竟不是设定集……没有很详细的内容,更多的是制作过程和主创心声。我估摸着之前做这本书的时候没想到小破球这么牛逼吧……
反正tb36rmb包邮还送海报和明信片……我一个日常买周边本子的认为这太划得来了……
其次还可以收藏用!页面设计是我喜欢的风格嘿嘿嘿~
再提一句,挺小的才32k,就一掌中宝……之前我一直以为是16k来着˃̣̣̥᷄⌓˂̣̣̥᷅
发布于 2019-03-21 00:25
袁步华
拥党,信马列的高中历史教师。
性价比最高的电影周边了。
值得纪念的故事,
工业化时代中国式工匠精神的记录,
最新的励志读本。
发布于 2019-03-04 20:02
白沙
白眼断今生,沙盘演三世!
早就关注了电影,却一直不知道出了书,周边营销太腼腆了,我们买的起,也愿意买。乞求预售快点发货,预售地址:
https://m.tb.cn/h.3uhwKhq?sm=f6e74b%20
m.tb.cn/h.3uhwKhq?sm=f6e74b%20
发布于 2019-02-08 23:16
Probleme
君子和而不同
创作声明: 内容包含剧透
关于《流浪地球2
》背后的电影工业:让野心和梦想走的更远一点
今天拿到书后就立刻翻看起来,估计是考虑到面向广大受众,所以很多电影的制作技术没有强调太多,但是还是可以管中窥豹,以下全文纯属个人认知。
总体来说,流浪地球的制作周期之短是的确超乎我的预料,因为工程量相当巨大,所涉及的部门相当庞大,所以很多人说做电影做剧的90%时间是在搞人,10%的时间是在做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体现了电影工业背后所需要付出的基础有多深。
流浪地球1
火了之后,主创又重新回到故事和观众反馈本身,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流浪地球这类科幻作品保持严谨的基调,尽管后面主创在讨论究竟是要拍摄续集的方向也曾考虑过“快乐一百年”,但看初期这个动静,就知道他们不会这么做的。
谁都想把自己认真付出心血的东西让大家看到并且得到承认呢。
打造科幻、奇幻的背后往往是需要大量的资料来做背书,这也是为什么说到改编,沙丘的改编是如此困难,不仅仅是依靠原著故事内容里要还原出描绘的景象,更多的是在赋予故事基础。
【让人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
而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大量的有着不同方向不同科系的人共同谱写才能够真实。
导演后悔的事情如果可以出书感觉也不少于十万字了很多科幻之所以会成为IP系列开发,本质是在于build一个世界,从语言、文化、人种到各个方面,一切细节方面的雕琢才能够让好莱坞可以看似轻松的实现在科幻片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娱乐大众化的选择,当然目前这个层级我觉得距离国内的电影工业化来说还是有些遥远。其次是我个人觉得流浪地球2的制作组应该是有想过后续IP开发这个问题,不知道在电影背后的公司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去抓住这个国民第一科幻IP的开发潜力了。
这个观点是我对目前所有剧集赞同的方向,如果从科学顾问的角度出发,包括他们的一些访谈其实可以看出,大刘的很多科幻故事
本身并没有强有力的科学基础,甚至是有很多科学错误,说不够合理其实已经是比较委婉的话语,对于科学团队本身而言,面对物理学不存在而自杀的悲观情绪是根本不存在的(哈哈哈哈反而会很兴奋),如果单从目前的社会舆论环境来看,很多“不合理”在多数人的脑海里很容易等同于bug,等同于烂,等同于编剧写的烂,等同于资本操控。
我们会发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大部分人是已经很容易吃惯了一些已经套路化的东西(不能说这些套路化的东西不好,比如商家会揣摩如何开发消费,然后让消费者去适应形成固定思维),在当一条鲶鱼搅动市场的时候,自然会有人不高兴。
所以舆论的风尚,包括流浪地球1的时候,非常的差评也是来自于此,对很多剧情上的不合理之处进而引申到剧作本身的质量,甚至还有更进一步引申到制作方上。
我相信上面提到制作组在市场热度回退后进行的二次访谈也是有着对于负面反馈的反应,但我想说的是,真正想要做事的人,想要往前的事务,永远不可能是完全合理严丝合缝的。
这也是我对于国内外市场的感受,相较于欧美的专业化程度,我国的电影工业距离还是差的非常遥远,无论是专业程度还是领域上,比如叙事模式,我相信影视行业内把控编剧比我专业的肯定非常多,但大部分出来的成品效果依然非常低质,甚至通俗一点的说,连拿好莱坞的模版去套,都套不对。
这个问题其实也将会在制作手记
里给出答案,那就是产业工业化的程度。
当你一个项目组要去开发一个电影的故事时候,任何细节,都是需要大量考察来做背书,而实现这些信息,是需要调动所有部门去实现的,这是一个拳头握起来的事情,仅靠单纯的从好莱坞copy写作方式是没有任何用的,无论你编剧写的再满,当镜头、陈设、道具都达不到能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时候,那么编剧写的再满,设定建立的再深都没有用,这一点在《三体》动画版本已经得到了印证。
《三体》动画版本的很多镜头其实是好莱坞经常使用的,但导演并没有搞明白别人使用这个镜头的含义,也没有深挖一个镜头里该出现的有效信息铺设,形成了非常多的镜头是大、空、虚,有效信息非常低,对于目前的动画面向群体来说,很难满足这一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
而流浪地球2里也曾经考虑过如今观影的年轻人里对信息的满足程度,后续会提到这一部分。
永不结束的杀青哈哈哈哈哈
这一点深有感触了,简直懂得都懂,都会露出会心一笑的泪水哈哈哈哈哈。
其实国内电影工业的很需要好的统筹规划,俗称好钢用在刀刃上
,调配一个项目的资源和协作,是需要非常大的强效,除开电影制作,综艺制作也是如此,但说实话,大部分的制作里,90%的效率都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影视民工说法,很多从业包括导演应该都相当有感触,如果各部门分别有一个懂自己在干什么、需要干什么,而上面有一个能够运筹帷幄的统筹项目组组长,这个项目将减少90%的加班量。
好的统筹是什么,可以参考彼得杰克逊
拍摄的指环王
三步曲。
所以说啊,有些影视制作的老板不要真的以为贴点图就算PPT啦,有效的PPT是需要大量的内容去填充的,你做的越精细,进展推进的就会越快越好,哪怕出了问题,最后汇总的时候还会call back再次调整,这个模式真的不是浪费时间。
而优秀的软件支持和云端服务
是真的很必要,还有信息传统通讯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处理进程会让项目顺畅很多。
这样的工期和投资,能够达到流浪地球2的拍摄需求,且费用并没有高过某些场景复用,拍摄时间也不短,还要日戏改夜戏的赶工期,我不好说有些电影到底钱花在哪里了,也许电影债券化是某些资本在一些尝试后又再次想要吃点甜头,但是不是真那么多钱打造出来的东西,资本不傻,观众也不傻。
《三体》动画,艺画开天,场景要怎么设计看懂了没。
这个蛮有感触,这种操作台的惯性确实非常大,想要在这上面搭景还要拍摄,难度不低。
【临开拍前两天,临时决定场景里所有的键盘面板都要换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上吊都是轻的吧,难道不是立刻红眼暴起打死导演吗哈哈哈哈哈哈,然后兢兢业业立刻在脑海中开始推算从制作到运输的时间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影视行业熬大夜都是常事,几天不睡觉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甚至可以说猝死都不是什么值得互相拿出来可以震惊一下的消息了。
这个行业里太多数人都付出了远超208W或者一些资本商人的心血和努力,那些位于资本金融头部行业或者一些娱乐艺人们穿着阿玛尼衣服去看迪奥的新春发布会,参加个名车名表拍卖行等,一生可能都没有这么付出过这样的努力,对他们和一些如今的网络小鬼乐子人而言,道具组三十多个人好几天没睡就为了电影场景里可能非常多观众都根本没人发现的事情而努力,在这些人眼里可能连笑话都算不上。
但还是就像标题里写的,我希望让这些人付出努力去想要实现的野心和梦想,再走的更远一些。
PS. 最后附上电影内的场景图
编辑于 2023-04-27 01:05
NiceToMeeetU
迷途小书僮
趁着手办周边还没出来,先买本电影制作手记支持一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
书中记录了电影从立项到发行全过程的诸多细节,很多地方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因为导演强烈追求质感,电影中绝大多数屏幕上的UI交互都是实拍而非绿幕,只为了真实的屏幕反光和灰尘效果;外骨骼是由weta全新设计的,所有相关人员都飞去新西兰接受培训,可现场出了状况还是不得不用强力胶等笨办法处理;限于成本和技术实力,不少车辆行驶晃动的镜头都是在现场由人力摇晃拍成的等等。结合全书结尾附上的《流浪地球》世界观概述,回顾电影细节上满满的真实感,让人不得不赞叹郭帆团队事儿办的真是漂亮啊,拿着第一部大投资的国产科幻电影项目,没有去追求劲爆和彩头,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制作质量上,专注每一个细节,把钱确实花在刀刃上,这样的工匠精神都不成功的话,难道去看看孔二狗那种傻逼作秀吗?
确实最后成片出来还有诸多的不足,龚格尔自己也说有机会的话剧本其实还能再打磨,很多下了功夫的细节最后也没有机会呈现在银幕上,或者没有被观众所注意到。但其实电影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的都是最后光鲜亮丽的成品,但只有从业者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复杂。全新制作的道具,精心设计的UI,没什么问题,观众看过可能就看过撂过了;但只要有一点点不真实,不匹配,不合理,很快就会被揪出来当作靶子谩骂。可要想做到完美,又岂是投资方加点钱,制作团队费点力就能达到的?
科幻电影是现代电影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基本类似于航空发动机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在世界观构建,美术和UI设计、服化道、特效等方面,都要求有极高的综合实力,其他类型电影可能在某一方面也需要很高的门槛,但只有科幻电影是需要如此整体性的工业实力配合的。《流浪地球》的成功,一方面确实证明了中国也能拍出一流水准的工业特效大片,由此开了个好头;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内电影工业基础差、从业人员水平低的现状,与美新等还有明显可见的差距。
而差距,正意味着超越的希望。
科幻电影是启迪少年心智,助力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伟大的科幻作品更能影响一整代人的发展。何其有幸见证了这样一个新纪元的开启,何其羡慕以后的孩子们可以在说中国话的科幻电影里憧憬未来,征战星辰大海!
编辑于 2019-03-01 21: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与流浪地球无关
“流浪地球”北美路演主创与海外观众交流
刷爆朋友圈的《流浪地球》为什么值得点赞?
《流浪地球》外媒的反应真让人意想不到
《流浪地球》春节档一骑绝尘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流浪地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