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次验证《黄帝内经》经络学说

我国科技界再次验证《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超前科学”内秘

作者:金日光

一、关于《黄帝内经》经络实体研究的概述

作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直研究《黄帝内经》,从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看到这样一句:“汗者,精气也”,又在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篇中看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可见血与汗就有共享的精气。这样作者开始考察血,从血液成分中发现除了有红血球等有机体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许许多多种金属离子,如K,Na,Ca,Mg,Sr ,Sc,Ti,V,Cr,Mn,Fe,Co,Ni,Cu,Zn,Mo……,这些离子在血清里也有。后来从国内外文献中看到人体里所有脏腑及各种器官组织里,也有这种金属离子,还有人类所有饮食里也有这种元素群,特别是中药材里有更多的这种元素群。作者发现上述元素群以锌Zn的氧化电位为中心,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是氧化电位高于Zn的,一群阳离子;二是氧化电位低于Zn的一群阳离子。随后笔者用自己在国际上创建的第四统计力学考察了人体的各种器官及各种食物、中药材中上述元素分布的统计参数,从中发现凡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阳性腑器均由阳性统计参数(r₂)来定义大小,而阴性脏器均由阴性统计参数(r₁)来定义大小;同样凡是温热性阳性药同样由上述r₂来定义大小,而凡是寒凉阴性药则由上述r₁来定义大小。后来同样发现各种水果蔬菜也如此,凡是苦酸涩咸的食物及食疗药则由r₁来决定大小,相反那些辛甘类食物及食疗中药由r₂来定义大小。作者还发现除了所有生命体的r₁,r₂不同之外,还有各自所固有的阴阳总体比值:K=阴精总量/阳精总量。这样Kr₁代表阴精活度量,r₂/K代表阳精的活度量。于是阴阳源精活度之比

来为某某脏腑、中药、食物,定义阴阳总体标度值。作者团队从国内外文献找到了大家公认的人类血液中上述5+11种元素分析数据,通过第四统计力学理论(参考作者著: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计算出血液及血清和红血球的群子统计参数(见表1)。

由表1中的 

值可以看出血清的阳性很重,而红血球的阴性最重,说明红血球铁离子的阴精占绝对优势。根据第四统计力学理论可知,红血球的r₁·r₂=0.0115,说明在红血球中生命动力元素群的磁畴非常小,其孤对电子很活跃使K/r₁r₂值相关的“通天气”能很大,故《黄帝内经》称“血者,神气也”,人生一次,死两次,精死、血死,即死时精气没有了,神气没有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至于人之经络及汗里究竟有什么样的元素群呢?这涉及到人体经络实体问题。对此大家都非常关注。上世纪六十年代朝鲜科学家金风汉教授宣称从人之一个穴位上发现有

等离子,但他没有能重复实验,宣告失败,后来中国科技界从两方面来进行经络的研究。一是以祝总骧教授及李明生大医等人组成的团队,用各种现代化仪器来验证《黄帝内经》里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经络线的客观存在性;二是以费伦教授为首的团队对某些穴位中元素分布进行探测,证实穴位中的确存在着
等离子,用国内权威刊物《科学通报》来公示了这一结果。应该说,费教授的工作对揭开经络实体方面作出了很好的贡献,但是由于所考察的穴位数量少,特别是检测的元素数量及其分布方面没有系统的结果,致使中医药学界如今对这项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经络的实体及其作用机理的方面仍处于相当迷局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再次遵循《黄帝内经》的教导,从“汗者为精气”作为出发点,聘请了我国资深发明家钟伟东先生,请他来发明如何从十二正经的十二个原穴取特征汗液的技术。他和他的团队经过上百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技术,可以从每一个穴位上摄取特征汗液,有关详细的发明情况,请见本报2016年12月23日的报导,在此不再重复了,下面仅列出该团队提供的检测数据(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的确汗里有大量的Ca,Mg,Zn,Cu,Fe,Sr,V,Mn等各种阴阳

性。作者用第四统计力学计算出阴阳群子参数,计算结果列于表3。

由上表3可以看出汗液的阴阳综合评价值

=22.08,与表1的血清的
=22.97相当接近,这一结果验证了《黄帝内经》里有关汗与血关系的“超前科学”的论断。但这是很笼统的结果,主要是要了解不同经穴里元素分布,经钟伟东先生的发明技术,得到了十二正经的十二个原穴里生命动力阴阳源精的元素分析结果(见表4~表6)。

由上表4可以看出,心经的神门穴、三焦经的阳池穴、大肠经的汗液里Zn含量相当大。下面进一步观察孙女士的十二原穴的分析结果(见表5)。

由上表5可以看出年岁较大的孙女士汗液里元素的分量比较低,但是从所有十二穴里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生命动力源元素群。我们再来看较年轻的王女士的情形(见表6)。

从上述三人的十二原穴元素分析结果看有下列特征:

(1)从十二原穴里元素分析看各有各的分布,类似于各对应的腑脏里的元素分布。

(2)不管哪一个原穴,Ca、K、Na、Mg、Zn的出率量都比较高,说明这些元素在经络里起导电、传声等作用。

(3)不管哪一个原穴,元素周期表里过渡元素Ti、Mn、V、Ni、Zn、Fe、Co、Mo等都有,且使它们的大量孤对电子对外界电磁能及宇空能都起很大作用,形成《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精气”、“通天气”,是很自然的,可见“气”之载体生命之“精”,是客观存在的。

二、第四统计力学验证脏腑/经络/原穴之间藏象关系的内秘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经络“内属脏腑,外联肢节”的藏象,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通过什么实体联着,又如何看出十二原穴位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间定量的连带关系呢?这个问题可以说两千多年来始终没有弄清的“超前科学”问题了,在这方面钟伟东先生及其团队所发明的技术,为揭开这个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十二原穴的汗液的生命动力源,阴阳元素的第四统计力学的分析,验证了《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高度科学性。

我们从第四统计力学的理论推导中可以看出阴阳总体标度群子参数

是非常灵敏的统计参数,可以用来定量地区别各种脏腑之间阴阳差别,也能区分中药材的阴阳、寒凉、温热、辛甘苦涩咸酸及各种食物{水果、蔬菜、鱼、肉}五味的差别。这样作者详细考察了钟伟东先生及其团队摄取的十二个原穴汗液中阴阳元素分布的群子统计参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经络穴位上的阴阳元素的分布,尽管受到人体周围环境, 
的六气及等影响,但是我们发现从脏腑的
值与相应的原穴上的
值上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连带关系(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下列极为重要的结果:

(1)《黄帝内经》说“汗者,精气也”,的确是十二个原穴里确实存在着所有脏腑里所存在的阴阳源精的元素群。

(2)最重要的一点是经络和脏腑,的确是通过经络 

,而在三人的许多原穴的
与对应的脏腑的
值相当接近,尤其像王女士这种健康状态下二者之间差距就更小,而年龄达65岁的孙女士的情形相对来说差距就较大,其中钟先生自称自己的肾不太好,果然从他的原穴太浚
=3.45来看与正常的肾的
=49.56相差就很大了,可见尽管经络里阴阳分布受外界正气和邪气的影响很大,但是的确内联脏腑阴阳关系。

(3)《黄帝内经》指出营卫走非血管的通道,的确是原穴都在隧脉及“分肉”之间。可想而知人体里脏腑完全有可能从经络穴位上就可以通过气功等方式摄取阴阳源精,由此可以再次证实经络是以前述的高氧化电位的阳性阳离子群和低氧化电位的阴性阳离子群来作为可流动、可导电的实体。

三、第四统计力学对《黄帝内经》里有关三阳三阴经络的地位、功能的验证

(1)再论第四统计力学的一些群子参数的物理意义。

自从用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来研究《黄帝内经》以来,作者深感这一理论方法,是用当代科学理论来理解《黄帝内经》内秘的有力武器,可以用来定量的研究《黄帝内经》里的许多奥秘,下面为了讨论方便,让我们有必要再次复习一下有关第四统计力学最常用的群子统计参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具体推导请见《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一书的有关章节。

r₁:阴精生命动力源进入某器官的竞争参数;

r₂:阳精生命动力源进入某器官的竞争参数;

(r₁+r₂):相当于《黄帝内经》里三阳三阴经的“气血”之“血”之实量;(r₁·r₂):相当于《黄帝内经》里“气血”之“气”之实量;作者还用下列参数来表示两经之间的加和量:

(r₁+r₁):指同经或表里经里两个r₁之和,代表阴精之和;(r₂+r₂):指同经或表里经里两个r₂之和,代表阳精之和;

 :指某一脏腑阴阳标度参数;其倒数 指某一脏腑电位(能)强度参数;两种经络的标度参数之比  。


(2)《黄帝内经》对三阳三阴的气血多少评价的当代科学内秘

大家在学习《黄帝内经》时多处看到帝/师对三阳三阴经气血多少的问题,这是我们了解经络系统中“气”和“血”究竟指什么的一个突破口。

在《黄帝内径》里共有五处记载有关经络气血多少的内容,先归纳到下列表格中(见表8)。

另有《灵枢·经水》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比较笼统的提出四种情况:①多血少气②少血多气③皆多血气④皆少血气。由上可以看出《黄帝内经》里对三阳的气血多少是非常肯定的,如三个不同记载中太阳经常常表现为多血少气;而少阳经经常常表现为多气少血;阳明经则常表现为多血多气。但是在《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篇章里议论三阴经时,有些不同的论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经络里气血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与内在的脏腑相关;二是与经络里阴阳源精的分布及当时 及人之生理状态有关,故对外气具有灵敏的 多少表现不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作者认为对三阴经取多数情况或个别少数是比较合理的,如阙阴经取多血少气,少阴经总多血少气,太阴经总少血多气。那么具体由什么因素来分别决定经络里的“血”和“气”呢?从第四统计力学群子参数来先判断三阳情况(见表9)。

由表可以看出经络中“血”是由阴阳实体进入群子的比例

来决定,而气决定与阴阳总标度倒数
 ,即精体体现的能斯特电位
双方的
    综合情况来决定的,从中可以看出阳明经的“血”量最高(0.876),而精气电位也很高,故阳明经具有血多气多的特点。而少阳经的精气相当低,但是其精气能
最大,故总和起来使少阳具有少血多气的特点。太阳经刚处于多血少气的地位。

三阴的气血情况见表10。

由上表可看出太阴经的阴精血分量

最少,但是精气电位
最高,故对太阳经实际上称少血多气更合理,而厥阴经的阴精“血”分量最高,但是精气电位最低,故称多血少气使比较合理的。少阴的因精“血”分量不多,电位取下,故称多血少气也合理。

在这里我们明确的是三阳三阴的气血仍指精气的行为,而不是指血管里的多少气多少的问题。尽管从经络过渡为血脉时,有红色血之说,但是从经络整体上看没有红血液直接流动的情况,这是相当原则性问题,不能把“气血”里血看成红色血液。

(3)《黄帝内经》对三阴经三阳经次序的考证

大家在学习《黄帝内经》的过程中看到帝/师把三阳经和三阴经进一步加以排序,至于为什么并没有说明,笔者通过上述的群子参数,以定量方式做了说明(见表11)。

表11中可以看出

越小,阳性阳气越大,故上述比值越大,有关阳经的阳性越高,故太阳经为三阳,阳明经为二阳少阳经为一阳。而太阴经为三阴,少阴经为二阴,厥阴经为一阴。可见《黄帝内经》里帝/师两千多年前把三阳称
经,三阴称
经是非常英明的。

(4)《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经的开阖枢的考证

大家在学习《黄帝内经》的过程中,看到帝/师把三阳三阴经用开阖枢来加的区别。但是为什么?帝/师也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笔者通过上述群子参数,进一步说明了具体的机制(见表12)。

由表12-①可以看出厥阴的阴精分量(0.77)最高,的确具有厥阴之特色。而太阴精作总开机,少阴以枢机的方式,共同造三阴的开枢机制。

由表12-②可以看出阳明经的阳经分量(0.55)最高,的确具有更阳之特色,此时太阳经作为开机,少阳经为枢机,共同造就三阳的开阖枢机制。

《黄帝内经》对手六经/足六经表里关系的考察

大家在学习《黄帝内经》的过程中常遇到手六经的表里和足六经的表里关系,上身手为⊕,下身足为

,下面具体考查一下它们的精气相对量的情况(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从K值的表里比较手少阳三焦的阴精存储量远比心包大,从阳精的分量 

来看小肠经+心经最大,说明了心经/小肠经在经络流中极其重要。(见表14)

由表14可以看出,从K值表里比较上膀胱经的阴精的存储量最大,但是从阴精分量Q-表看胆经+肝经最大,在此肝总藏血之器,而在《黄帝内经》中特别重视胆的地位,称胆决策十一脏腑。

四、我国科技界对《黄帝内经》经络运行的规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当代科学内涵的揭秘

作者通过文献及微信群里互相交流,详细了解到几位国内科技界教授们用当代各种测试手段对经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测试,从中发现很多有意义的实验事实。但是如何来解明其科学内涵一直是个谜。现在我们有了第四统计力学的群子参数k,r₁,r₂之后,有可能给予理论解释。比如张维波教授的二氧化碳是由原穴细胞的一些阳离子V,Mn,Cr,Fe,Co,Ni,Cu等具有一定亲电强度的生命动力源催化、激活动力作用引起,同样发现凡是在二氧化碳发生量大的穴位相当的流注时,罗广英教授的热温量TQ和CO₂发生量之间相当平行,且与阴精量相关的K值有密切的关系。有关经络的电学性能(电位、电导等)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我们将一一作分析。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先从王唯工教授有关声波对十二正经经络的作用机制说起。

(1)我国科技界王唯工教授用声波发射到十二正经所发生的振幅衰减及共振频率倍数的理论考察。

王唯工教授论著了一本书《看懂精气脉络》(上下册,海南出版社),他用一套能发射不同频率声波的设备,将探头放在了手臂寸口位置上,仪器既能发射又能接受同十二正经经络相互作用而衰减的声波。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经络对声波的振幅能量衰减的不同情况,进一步考察在不同频率倍数下振幅衰减的情况。其检测结果列于下表,并画出了相关图,从中发现振幅保留量

的对数值
与共振谐频倍数(n)之间有很好的直线关系(见表15,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数的

与n之间有良好的直线关系,这就是十二正经的每一个经络,如同实实在在存在的琴弦一样遵循声学规律,可见通过声波(音乐等)来改善经脉状况甚至治疗疾病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这些声学因子和三阳三阴经络阴阳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作者首次发现不同的经络的确对应着不同的声学因子

。下面先考察手足三阴经的情况,见表16。

由上可以看出,

值与 
  值有平行关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结果。说明不同脏腑在胚胎生成过程中,在不同形态的手足经中,足经(肾、脾、肝) 
值越大,阴精对脏器越内实的作用越大( 
)。

下面进一步考察三阳经情况,见表17。

由上可以看出与三阴情况完全相反的结果,在这里

值越小,越能形成中空的腑器,如膀胱的空袋,六~七米长的小肠管,致使声波衰减的特别大,而为使这样空体发生共振所需要的频率倍数就大大增加。因此,经络中阴精的库存量(k值相关)对三阳的腑器作用与三阴脏器之间关系正好倒过来了,这是非常合理的结果。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三阴三阳的十二正经经络如同常见的研究对象一样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实体,这是验证经络存在的非常重要的依据。下面进一步考察手六经和声学因子关系,见表18。

在手形六经中小肠(表)经因6米长空管的力学损耗使振幅保留量少得很可怜,此时k大/k小变得最大。相比之后,心包是个保护心脏的典型的袋子,这样不仅振幅衰减到零,而且还表现反冲作用(负值)。这就是为什么为之心脏得以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进一步考察足六经的情形,见表19。

由上可以看出在足形表里关系与手型表里关系方向正好倒过来了,也就是《黄帝内经》里帝/师说的上为阳,下为阴,在足形经里作为腑器的k都比较大,是用来包容更多的阴精实体。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脏腑所连的经络很像琴弦一样。我们不能不叹服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里帝/师高度重视五行、五脏的五音:肝/角音、心/微音、脾/宫音、肺/商音、肾/羽音,指出了音乐养生治疗的根本原理。这是全人类走向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有无穷无尽的潜力,非常值得研发。

(2)我国科技界沈存正教授的原穴电位实测的当代科学理论的内涵

在国内外很多学者用电位或电阻来考察经络的电学性质,在这方面西北工业大学沈存正教授在原穴的电位测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所测出的数据同《黄帝内经》里精气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研究。现在我们从十二正经的群子参数来考察电位之间定量关系。在此,我们发现原穴电位值大小,首先与“气血”之血 

 或  
有关。

因为电位大小要取决于各器官生命动力源的阴阳性离子的能斯特浓差电位有关系,然后进一步与阴阳精库量参数k有关:

下面的实测数据由沈存正教授学生所提供,表中还导出了手足三阳经的电位之和Σmv与阳经含量

的计算值(见表20)。

由上可以看出三阳经的电位差主要由代表阴精电负性的 

值与阳精群的正电荷之间差来决定,故:

由表20可以看出太阳经(开,三阳)的电位最高,可达2.23V,而阳明经的电位变得小点,达2.07V。此时少阳经的电位最小,为2.02V。这样的趋势可以通过 

值来模拟上述趋势。下面再考察手足三阴经的情形(见表21)。

由上可以看出手足三阴经的电位差是针对三阳经的 

上,故全由阴性 
和 
共同用来显示电位 
,即与 
 的双阴有关:

由上表可以看出少阳经的电位最高,有2.34V,而太阴经电位最低,厥阴经介于其中。从群子参数的阴经含量

上看厥阴经的最大,但是少阴经的
 值最大,故综合两方面因素,使少阴经的
最大,故相应的电位总和也最高。下面进一步从足六经来考察表里总电位和群子参数关系,见表22。

可见足形六经在《黄帝内经》中属于阴性,故用 ,并针对手六经阳性,故也用  ,在这种情况下,对足六经的电位取决于下列条件:

从上可以看出足形六经原穴电位本质上主要与 

 有直接关系!

同样的方法考察手六经与群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从测试数据看大肠/肺的电位最高,而三焦/心包的最低,小肠/心的电位介于这两者之间,见表23。

由表23可见在手形六经在《黄帝内经》里属于阳性,故其电位除了自身正性

 外针对足形阴形成电位差,故与阳精活动群 
 有关:

由上可以看出手形六经原穴的电位本质上与

有直接关系!

由上讨论中可以看出,原穴电位主要同每一经络里“库存”的阴阳源精参数 

与阴阳精实际活动的分量Q有密切的关系。说明穴位电位与带电的阴阳源精库存量有密切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通过电位来诊察出十二个经络相关的脏腑的健康状况,如果某经的检测点位与上述规律偏离太远,那就很容易判断这个经络所连着的脏腑处于病态,而且从数值大小可以判断病的轻重程度。

(3)我国科技界罗广英教授检测子午流注中口温(TQ)数据的科学内幕

我国中医科技界早有名望的罗广英教授论著颇丰,在他的《中医启示录》一书第250页中,揭示了他亲自检测的口温随子午流注过程中温热变化的曲线。这是由国内唯一检测准确的技术来测试的极为宝贵的实验结果。笔者通过放大及扫描技术,把十二时辰的温热面积以肺经作为TQ=1单位来算得其他十一经的TQ值。其结果可以通过第四统计力学的参数来加以研究,从中反映出罗广英教授的数据非常可靠,且反映了不同经络在不同时辰里所表现的体温体热与更高更深层次的气血相关情况(见表24)。

由上可以看出在子午流注过程中,不同经络的热温(TQ)首先与具有高强度分解葡萄糖的阴精生命动力源的作用 

有关,在此基础上与经络阴阳标度量精气比值 
有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与比较低层次的阴阳精的原始浓度之比Sk无关:

可见其经络的正电位越高,像太阳经的

最大,其中所包含的阳精离子Ti、V、Mn等也有助于相关腑器的线粒体分解糖类碳水化合物,既生产ATP,又能发热。故从总体上TQ与 
有关。下面进一步考察手足三阴情况(见表25)。

由上可以看出在子午流注过程中,相关经络的发热温度效应仍与高强度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阴经元素群Cr, Fe, Co, Ni, Cu等阴精离子的作用有关,即

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阳精气之比
(阳精↑ )起协同作用。总体上与
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同样再一次发现与库存里阴精(
)关系很少。说明精气比 
的作用比
更明显。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三阴精的情况与三阳精的情况很类似,首先在同一个经里两个脏器的

差别越大,R值越大,就有可能提供高阳电位,且能使细胞的线粒体得到Ti、V、Mn等催化激活动力阳精,提高TQ值,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
条件,要充分提供Cr、Fe、Co、Ni、Cu等催化体系,帮助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加以分解。这样一方面提供更多的生物能ATP,且提高TQ。故从总体上看,可同前面一样:

下面进一步考察手六经和足六经的TQ与群子参数关系。由于《黄帝内经》中强调人上身为阳,下身为阴的说法,对手形取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6)。

由上可以看出手形经为阳性且在人体中使阳精气很大作用。已知

越大阳精的精气越厉害。而
正是阳精气的作用,故
使人上身的TQ有所增高。

相比之下对于足六经而言是阴的,故TQ与群子参数 

有关,具体计算见表27。

人体足形为阴和人体手形相反,故在子午流注的TQ应随

的增加而变大是非常合理的结果。

由以上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在子午流注中,人的口温的变化是真正反映各脏腑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可以预计这是非常好的中医诊断手段。

(4)我国科技界张维波教授对原穴CO₂发气量实测值的科学内涵

张维波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经络首席科学家,他曾对十二正经原穴的二氧化碳发气量作了详细的考察,从而直接证实原穴里存在某种使碳水化合物如糖分加以分解的催化体系。这位学者在微信群里把测试的数据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经络穴位里实体问题。在此非常感谢张维波教授,笔者有可能利用这些数据来探讨三阴三阳的群子统计参数与CO₂发气量之间定量关系。

在此首先考察一下手足三阳经原穴的CO₂发气量与某些群子参数之间关系。我们知道群子参数K=阴精储量/阳精储量,太阳经由膀胱经/小肠经组成,当这两者的比值(S)越大时表明两者之间Fe,Co,Ni等间阴精储量的优势,从实测数据看太阳经的

=1.11,最大,其CO₂的发气量可达24.4单位,也是最大,具体情况见表28。

由表可以看出随

值加大,CO₂的发气量越大,说明脏腑里存着的“库存”生命动力清对脏腑的新陈代谢有较大的作用,特别还要看到阴精里可变价离子Cr、Fe、Co、Ni、Cu等分量
有关系,同时还强烈地同经内阴阳总标度(k²r₁/r₂)的电位及其电子迁移有关系,也大大增加Ti,V,Mn等作用,故与两个经的(k²r₁/r₂)的比值
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每一个阳经的CO₂发气量有下列较为复杂的定量关系:

下面进一步考察三阴经的情形。由于三阴经也是针对CO₂的发气量,故与三阳经情形非常类似(见表29)。

由上可以看出CO₂的增加趋势在三阴经的情况下,如同上述三阳经一样均

增值方向一致,再次说明了人体内糖分的分解,首先靠
 ,进一步与 
有关。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里分解碳水化合物(糖类)逸出CO₂与三阳经里所存在的生命动力源

储量比 
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再考察脏腑表里条件下CO₂发气量与群子参数间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上身为阳,下身为阴。在这种情况下,CO₂的发气量势必同这样的生态有关系,故CO₂的增值方向与群子统计参数之间也有比较复杂的关系。比如在讨论手六经时用阳精分量 

而在讨论足六经时用阴经分量
,具体情况见表30和表31。

在手形六经表里条件下,手及上身属于阳性,故CO₂的出现主要同表里双方的阳精 

含水络合离子的催化作用有关,故在手形表里条件下:

由上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结果:在经络气循过程中足经是《黄帝内经》里阴性部分,故在这种情况下,同手形有相反,用 

(5)我国赵百孝教授及其团队对原穴

导电量实测值的科学内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百孝教授的科研团队对正常人和脑肿瘤人的十二原穴,检测了导电量,于2009年《中国中医药基础医学》杂志第15卷第11期,第85页公布了具体数据。

从实验数据来看,多少与音频衰减、子午温热、电位、CO₂发生量等情形有共同之处,但是这一实验由于同生命动力源离子的电量流动有关,故也表现出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同经和表里经的顺序上。

三阳顺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

                      (开)  (阖) (枢)

 三阴顺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

                      (开)  (阖) (枢)

在这里首次看到《黄帝内经》里帝/师所提出的开阖枢的科学根据!

对手型表里六经:胆经/肝经→膀胱经/肾经→胃经/脾经

对足型表里六经:三焦经/心包经→小肠经/心经→大肠经/肺经

其中,电流量用I及∑I来表示。

下面具体考察一下三阳经里原穴导电导量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三阳经中太阳经作为“开”之性能,使人体左右原穴的导电量最大,而小阳经的导电量最小,阳明经介于两者之间,此时三阳导电量直接与阳精分量

及阴阳总标度的比
>>1有密切关系(见表32)。

由上可以看出,三阳六经原穴的电导量还是主要靠 

,另要看阴阳标度比 
,即在三阳六经中导电量主要与阳精的气(  
)与血( 
)有密切关系:

下面进一步考察三阴的情况,此时由于阴经气主导,故用 

<<1,但电流方向仍朝阳体上身经方向流动,故则用 
(具体见表33)。

由上可以看出,在三阴六经原穴的电导量还是以阳精流动为主,故首先与阳精百分数

,其次与阴性精气比 
 相关:

下面再考察足六经和手六经的情况,从中看出在表里情况下导电量与气血中的“血”之群子参数 

之间成立很简单的关系(见表34)。

由上可以看出,实测

 ,此时 
电流在足阴身里流

动,即以阳性电导体作为导电介质,这是非常合理的结果。我们从电导量来看,∑I左>∑I右,反映了《黄帝内经》左升右降的情况。

再考察手六经情况,也比较简单(见表35)。

由上可知,在手形六经情况下,导电量与 

有关:

那么为什么在这里 

作为导电实体呢?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由于电流在手型(阳型)里运动,就得把阴性电导体作为导电介质。当然这也是非常合理的结果。

由上可知

,反映了《黄帝内经》左升右降的规律。

结论

1、《黄帝内经》经络学说是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表里学说、气血学说之后提出来的最重要的、形而上之学说。由于经络系统没有生理解剖学结构、很难用肉眼看得见、摸着的实体,故尽管当代科学通过光、电、热、声等方法能看出来整个经络的轨迹线路,但是经络里实体究竟什么?直到不久前还不清楚。笔者遵循《黄帝内经》汗者为精气之名言,请人发明了十二原穴取汗的技术,终于弄清了原穴里同脏腑一样存着K,Na, Cu, Mg, Sr,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Mo等生命动力源阴精和阳精的离子群,在这里最重要的是用第四统计力学的群子参数来验证了“经络内属脏腑,外联四肢”十二正经的客观事实,从而非常定量地回答了什么是经络实体的当代科学内涵。

2、《黄帝内经》里多处出现“血气”,并多次谈论三阳三阴的气多少,血多少的问题。应当指出这里的“血”不是指人类血管里流动的红色血液:这是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学习《黄帝内经》里遇到的难题。如果不能定量地理解这个问题,可以说永远学不好《黄帝内经》。比如《黄帝内经》评价三阳的气血多少时,非常肯定:阳明经为多血多气,双多;而太阳经为多血少气,一多一少;少阳经为少血多气,即一少一多。在这里所说的“血”就不是指红色的血液而论。那么这里的“血”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只能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才能给予确切的回答。我们知道

,而
,这里 
是向红色血液及无色经络流体提供的最有效的阴精和阳精源。因此一个同经里就会有阴精的分量 
和阳经的分量 
 。我们在正文中
看到凡是多血者都是
值大,由此构成了三阳的“血”之差别,对三阴也如此。但是
“血”作为气的载体,使“气”又独立的表现为自身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经络的各种行为首先同 
 或 
有密切的关系。

3、在《黄帝内经》里有上千处提到“气”,并与经络密切地联在一起。从定量角度看除了空气里类似氧气的气态气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气,表现在下列几类气:

第一类:阴阳源精固有浓差气,即

由于阴精的氧化电位低,而阳精的氧化电位高,这样就必然使同经或表里经里存在电位差,构成阴阳源精之气;

第二类:各脏腑阴阳标度的精气。已知某一脏腑的 

 为阴阳标度值,其值越大,阴性越占优势;而另一脏腑的 
其值越小,阳性越占优势,因此出现较大电位

差,构成同经或表里经里存在非常现实的阴阳精之气。

第三类:微磁矩的“通天气”。从第四统计力学理论已知群子里阴阳群子大小

之间,有
关系。故
反映群子的大小及均匀度,此时 
阴阳源离子的磁畴越小,孤对电子越显露出来,越易吸收中微子等宇宙能量,构成“通天气”,加剧经络的催化、激活动力作用,此时使人类的心脏“通天气” 
,使在各种脏腑中变得最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脏
中血液的红血球“通天气” 
更大,以至使帝/师称“血者,神气也。”可见人之死,经过精气之死,还要血神之死。

4、这些年我国科技界围绕着经络开展了各种的测试工作,绝大部分学者重点放在十二正经的二十个原穴的行为上。王唯工教授用声波来考察经络的减振 

 和共振现象,沈存正教授用电位(mV)来观察不同原穴的电位大小;罗广英教授用口温考察十二正经子午流注的温热(TQ)情况;张维波教授检测十二正经原穴所发出的(CO₂)气量;赵百孝教授用电导量考察原穴的导电量(I)。这些本质上都是用来考察经络循经的规律,以此作为诊断病变的依据。但是由于测试的方法不同,所涉及的“气”的类型不同。现归纳如下,见表36。

①由表36可以看出,经络对声波的衰减情形最简单,都与脏腑内阴精和阳精的存量比 

 有关系,也就是原始胚胎发生学有密切关系。

②由表36可以看出经络的电位主要由Q和 

 来决定,比王唯工声波衰减情形略复杂了一些,即与经络相联的阴精和阳精的“血”的供量起很大作用。

③从表36中可以看出张维波教授的原穴CO2的发生量是最复杂的情形。在三阳三阴中与Q,R,Sk三项有密切关系,但而罗广英教授的TQ及张维波教授的手足表里情况下,与Q和R共同有关,不过此时要比沈存正电位情形略复杂一些,即与精气 

 的能量有直接的关系。

④从表36中可以看出赵百孝教授的导电量情况,基本上同罗广英教授、张维波教授的情形差不多,均与R、Q有关系,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赵百孝教授有关手六经足六经的导电量只与 

或 
有关,这相当于气血中“血”之贡献量(r₁+r₁)或(r₂+r₂)直接与导电量有关。

总之,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再一次验证了经络实体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外界检测手段所反映的对应的规律性。从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有病,那么上述规律受到阻碍,可以判断病情的部位和病况程度,也可以用这些手段来治病。笔者相信中医的诊断现代化,运用上述规律是一大方向。

致谢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孙永章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办公室欧阳主任、香山科技会议常务杨主任、智慧群主夏冰主医、张维波教授、罗广英教授、资深发明家钟伟东先生、陈兆学教授、李明生大医、郭勇院长、昊宸院长等各位的支持、鼓励和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04.11.21中医药报第4版)
《黄帝内经》里的“十二经络”,为何到《伤寒论》成了“六经”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与《黄帝内经》五脏阴阳理论的关系
五运六气之三阴三阳六气与人体六经的瓜葛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