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惊!居民存款半年暴涨10万亿
userphoto

2022.08.12 上海

关注
中信银行 2022-08-12 17:03 发表于北京

今年,中国家庭存款增幅不同寻常。截至6月末,活期存款余额突破36万亿,较去年末增加1.3万亿;定期存款余额77.6万亿,较去年末增加9万亿,增幅合计超10万亿。

数据来源:Bll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半年的增量比往年全年的增量还要多(2020年除外,2020年上半年增加6.2万亿,全年增加11.3万亿),是极不寻常的现象。有分析称今年股市下跌导致居民风险偏好骤降,于是纷纷转向安全性高的存款;也有分析称疫情令居民家庭对未来收入前景比较悲观,导致家庭边际储蓄倾向上升;还有分析认为是全国房价负增长让偏好房产投资的居民家庭转向观望,资金暂时停留在存款账户。我们认为这些分析都有道理,可能是综合叠加的结果。

数据来源:Bll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不管是何种原因,大规模的储蓄行为有可能只是阶段性的现象,因为资金天生是逐利的。如果资金只配置在定期存款这类产品上,长期下来可能仅仅是跟通胀打平手,财富没有实质性增长。精明的投资者迟早会意识到这一点。一旦他们“看破”或者被其他人“点破”,很可能会触发财富大迁徙。

其实,我们不必担心个人投资者短期风偏下降的问题。过去经验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很容易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例如,百度指数里面“买基金”关键词出现频率基本跟市场行情同步。所以,一旦市场形势发生转变,赚钱效应重新出现时,居民储蓄很可能会重新搬家——流向回报更高的资产。

数据来源:Bll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事实上,居民家庭实现财富增值的资产选择并不多。过去十年,买房是家庭财富增值的主要投资方式,在这十年里面,房子为富裕家庭提供了平均10-15%的年化投资回报。如今,中国家庭部门债务率已经不低,居民继续加杠杆的意愿和空间已经很有限。所以,某种程度上,居民储蓄大迁徙是比较确定的中长期趋势,目前仍是这一趋势的早期阶段。

数据来源:Bll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未来还有哪类资产能提供10-15%的年化回报呢?除了权益资产想不到其它。而公募基金是参与权益资产投资最常见、最易接受的产品工具。

有人会问,过去30年中国GDP平均增速13.8%,基金回报才会这么高,未来经济增速趋于下降,基金还能有这么高的回报吗?这个问题我们前几期发布的文章也跟大家做过分析,2013年以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老经济迟暮,新经济崛起,由于老经济占比高,拖累了GDP增长,由于基金产品越来越多的涉足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与GDP增速显著分化了,例如2011-2015年GDP年化增速10.8%,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年化回报10%;2016-2020年这五年GDP年化增速下降到5.8%,但是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年化回报却上升到12%。未来,随着新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在经济中占比继续提高,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

数据来源:Bllomberg、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消费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为什么越存越穷,越穷越存?”三个原因帮你找到答案!
从“月光族”到“存款焦虑” 90后经历了什么?
个人存款增速明显回落 理财产品分流储蓄
只有1家股份行零售AUM还在缩水!
2018年我国实际有50万存款以上的人大概是600万左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