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話說德國的義務教育

話說德國的義務教育

收藏 發給朋友 來源:海外文摘   發佈者:SalviNg
瀏覽46次 時間:2012年11月11日 14:00

 

 

記得咱們中國有句話,叫「父債子償」,但在德國,我卻看到了 「子過父代」。兒子不上學,老子得坐牢。薩爾州的7名父親,因為子女未上學,被判入獄。同時,警方派專車將孩子們接到了學校。其實,這7名父親並未讓孩子失學,而組織了一個庭學堂,讓孩子們在家學習,但這種行為依然被認定為違法。

該州《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必須到學校接受教育,否則,視為違法。適齡兒童不上學,校方有權採取強制措施,警方也可予以協助。我想這7名父親,應該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了。但何以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被如此看重呢?原來,義務教育在德國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

事實上,早在1619年的德意志魏瑪公國,就率先公佈了「義務教育規定」。明確父母必須送6至 12歲的兒童入學,否則政府將強迫其履行義務,這也許算是《義務教育法》的雛形吧。

在歐洲現代教育學史上,捷克的大教育家誇美紐斯,作為大興教育的奠基人,功不可沒。其教育理論,不僅是西方教育學的基礎和綱領,而且還影響著當代教育學。他率先提出:教育應致力於人類自身的改善。所有的人,皆由上帝創造,生而平等;不論男女,也不論貴賤,應享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機會。他的思想不斷普及傳播的結果,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法》的國家就應運而生。這就是德國,確切地說,是當時的普魯士帝國。作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法律的形成,凝聚著弗裡德裡希父子兩代國王的心血。

早在1717年,當時的普魯士帝國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就頒布了一項《義務教育規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貴賤,都必須接受教育。這無疑開時代之先河,因為法國制定類似的法規延至 1880年,而英國則到了1882年。

威廉一世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國王。即位後,他特別重視軍隊建設,成功地將普魯士帝國建成了同時代一流的軍事大國。為此,他贏得了「大兵國王」的雅號。與其卓著的軍事才能齊名的卻是他的吝音,並被授予「乞丐國王」的 「美名」。譬如,為了構築柏林城,他不捨得政府出資,就命當地的富翁私人捐款。

奇怪的是,這樣一位吝嗇的國王對教育卻出手大方。1717年9月 28日,為了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威廉一世簽署了「普通義務教育」 的諭令。該諭令頒布之始,國王對有關人士反映的教育情況,深表憂慮。據聞,不少家長,特別是農村的家長對孩子上學,不以為然。許孩子,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子弟,不論讀書、書寫與計算均得不到訓練,其身體的成長和心靈的發展均被放任自流。因此威廉一世下令:「普魯士王國內,所有5至12歲的孩子(1754年,增至14歲),必須上學,接受學校教育,否則,家長將要被處罰。」對於學習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所有適齡兒童,冬季,必須每天上課;夏天,除了幫父母做農活外,每星期至少也要上學1到2日,以使冬季學到的知識不致被遺忘。學費每星期6分尼,支付不起的家庭,由當地政府承擔。」

其實,當時的德國已經興建了一些學校。貴族子弟多被送往由修道院改成的學校;鄉村裡也有一些明達鄉紳開辦的鄉村學堂。但這些遠不能讓國王滿意,他要全面普及教育,但這項詔書卻遭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反對。因為,國王只免費發放建設校舍的建材,但蓋房的經費從何而來呢?會不會要他們自己掏腰包?有一位大臣別有用意地提醒「乞丐國王」說:「如此改革妙是妙,但將會耗資巨大啊,難道您一點也不考慮要掏出多少『銀子』 嗎?」誰知國王卻斬釘截鐵地說: 「這些錢相對於我的長遠收益來說,那算得了什麼?我推廣教育,改善的將是我整個國民的素質啊!」

儘管如此,那時的學校卻並沒有經費來聘請專職的老師,也就是說,教師都是義務的兼職教員。他們必須同時從事其他職業,來養家餬口。教師常常是退役軍人、手工匠或臨時工,而學校管理人員往往由教堂的管事兼任。那些軍人出身的教師,操練有術,但要提供教學科目,如:讀、寫、算術、音樂和宗教,便顯得力不從心了。於是,很多教師都是一邊自學,一邊教學。

儘管困難重重,但教育改革的成果顯著。到國王去世時,全國的學校,已從當初的320所鄉村學堂,發展到了1480所。現在柏林洪堡大學的前身,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普魯士國王而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柏林弗裡德裡希威廉大學」。

威廉一世的兒子弗裡德裡希大帝繼位後,將這項由父親簽署的諭令,堅決徹底地貫徹了下去,並遍及帝國的每個角落,包括所有的窮鄉僻壤。不僅如此,弗裡德裡希大帝比父親更具遠見卓識,1763年8 月12日,他親自簽署了一項法律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普通義務教育法》。

1870-1871年,普魯士帝國在普法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德國重又獲得統一。1873年3月,拜恩州的《教師報》上登出了題為《德國校長大獲全勝》的文章,將戰爭的勝利歸功於一個半世紀來實施的義務教育法。從此,歐洲各國也紛紛傚法,開始頒布此類法律法規。

在德國,這項法律儼然已經成了一種傳統。不滿18歲的孩子因病、因事沒去上學,必須要由家長寫假條。專家研究表明,逃學的學生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會有違法行為或者違法傾向。對於他們,不僅學校記錄在案,警察局也有記載。平日警察巡邏時,如果見到未上學的適齡青少年,會上前詢問原因。更有甚者,柏林警察局還開始使用一種特製的電子帶,經常逃課的學生必須佩戴在腳腕上,以便警察隨時瞭解其行蹤。

可見,對未成年人的教育,這個國度的重視不僅由來已久,而且落到實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891 年坦桑尼亚德属东非威廉二世半卢比 柏林造币厂
有一分德,发十分光
孩子为什么需要性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如何重视“性教育”的
王诗龄和威廉英语实力惊人情商爆表,原来明星都在用这种教育法!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辉煌与落寞交织的哥廷根大学—辉煌的德意志就是世界的教育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