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战中的乌克兰军队

奥匈统治下的乌克兰人

公元1054年,基辅罗斯一代雄主雅罗斯拉夫与世长辞。在他死后,这个差点统一俄罗斯的基辅大公国却因内讧而四分五裂,被第聂伯河滋润的乌克兰就此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悲剧。近千年里,蒙古人、土耳其人、波兰人轮番征服并统治这片土地。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对乌克兰虽也怀有觊觎之心,但这个在欧洲纵横捭阖的帝国并没有像沙俄一样采用武力去抢夺这块沃土。它先是利用联姻及继承权,将匈牙利王国统治的外喀尔巴阡地区变成自己的“财产”,接着伙同沙俄、普鲁士瓜分波兰,成功攫取了以利沃夫为主要城市的加利西亚,然后利用《君士坦丁堡协议》将布科维纳划入版图,最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成功让其他列强承认了奥地利对加利西亚的“所有权”。通过一系列利益交换及威逼利诱,奥地利获得了乌克兰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200多万乌克兰人。

乌克兰版图

19世纪80年代,奥地利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首先是在1782年废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给予农民最基本的公民权,接着又在1786年规定农民每周只需给地主工作三天,到了1787年则将农民使用的土地和地主的土地区分开来,并禁止地主随意支配农民的土地,并于1789年宣布用地租取代劳役制度,农民可以保留70%以上的收成。在奥地利境内的乌克兰人,90%生活在农村。这次改革不仅帮助他们摆脱了波兰地主的盘剥,更让他们比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同胞提早了近50年获得“人身自由”。

奥地利的改革,让西部乌克兰人在经济上受益匪浅。哈布斯堡家族的“开明君主”制度,也让乌克兰人在宗教和文化上获得很大的独立性。奥地利皇帝让希腊的天主教士与罗马天主教士获得了平等地位,这一政策让信仰天主教的乌克兰人感激涕零。同时,为了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摆脱波兰文化的主导地位,奥地利人开始对乌克兰大众进行文化改良。尽管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听命于奥地利的精英阶层,但在奥地利人的默许下,乌克兰人成功推广了乌克兰语。到1914年,加利西亚已经有超过2500所使用乌克兰语的小学和16所高校。与之相反,当时的沙皇俄国不仅禁止存在希腊天主教会,甚至1900年的基辅还不允许出版乌克兰语的书籍。两相比较,乌克兰人对于哈布斯堡家族自然感恩戴德。

正是基于对奥地利的忠心,在19世纪中期席卷欧洲的民族觉醒运动中,乌克兰人才极少表现出反抗。在1848年加利西亚的波兰人想要谋取自治时,却因为乌克兰人领导的“总罗斯拉达”的反对而未获成功。不仅如此,“总罗斯拉达”试图组织武装力量去帮助奥地利政府镇压匈牙利的革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哈布斯堡家族忠心耿耿的乌克兰人,并未换得奥地利的信任。这种不信任将在后来的一战中给乌克兰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为奥匈帝国而战

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激发了年迈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军罕见的雄心,他决心要“打一场大仗”。奥匈帝国厉兵秣马,从1912到1914年间,奥匈帝国军队就从18万人扩编到230万人。乌克兰总拉达(由加利西亚的民主党、激进党与社会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发起成立)则号召乌克兰人加入奥匈帝国军队,准备为“最伟大的朋友”奥地利而战。据不完全统计,在奥匈帝国人口中占据8%的乌克兰人,有25万人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占奥匈帝国军队总数的10%左右。

尽管如此,奥匈帝国却拒绝建立支整建制由乌克兰人组成的“乌克兰军团”的请求。其实,奥匈帝国主要有两点担心:一是担心拥有自己武装力量的乌克兰人会走上武装独立建国的道路;二是长期压迫乌克兰人的波兰贵族从中作梗,不希望乌克兰人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不过,为了安抚一下乌克兰人近百年的忠诚,奥匈帝国还是准许乌克兰人组建了一支2500人的小规模武装力量。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乌克兰现代史上却是第一支由乌克兰人组建的武装力量。这支在编制上仅相当于奥匈帝国国防军一个团的部队,被称为“乌克兰塞契射击兵”(以下简称塞契射击兵)。从这支部队名称上看,很可能是一支要塞防御部队。因为,“塞契”在乌克兰语中的意思是“用伐倒的圆木构筑的营垒”。

战争爆发后,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损失了近40万军队的奥匈帝国,不得不将武器装备低劣、训练水平不佳的“塞契射击兵”调到了喀尔巴阡山前线。但是,前线指挥部并未让他们参与阵地防御战而是全部化整为零,以20人为一个小组,执行渗透俄军后方的任务。奥匈帝国的前线指挥官们认为,“塞契射击兵”的乌克兰族人的身份是最好的掩护,可以在沙俄统治区内获得大量情报。然而,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却是沙俄精锐的库班哥萨克旅。结果,“塞契射击兵”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也损失惨重。

当然,奥匈帝国军队中除了“塞契射击兵”外,还有多达25万人的乌克兰族士兵。尽管他们在加利西亚战役中有过弃械逃跑的不良记录,也曾在普米热尔要塞围困战中消极避战,但是,在1915年春季看到侵占加利西亚的沙俄军队的暴行后,他 们和波兰族士兵一起在守卫喀尔巴阡山隘口的战役中进发出罕见的血性。利用喀尔巴阡山脉的天险,用步枪、刺刀甚至工兵铲与数倍于己的俄军鏖战5日,不仅大量杀伤了俄军的有生力量,还为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对俄军的反击争取了时间。

然而,无论是“塞契射击兵”还是其他乌克兰族士兵的奋战,都未能换来奥匈帝国对乌克兰族群的信任。在加利西亚战役后,惨败的奥匈帝国未经审判就速捕并处决了数百名乌克兰人,理由是这些人向沙俄出卖了军事情报。除了处决所谓的亲俄分子外,奥匈帝国还将数以千计的乌克兰人迁往西部,以防止他们向沙俄提供情报,并将3万多乌克兰人关进了设在奥地利境内的集中营,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更是将乌克兰族群称为“不可信赖的人”。

摇摆不定中被肢解

1917年,沙俄帝国在革命的洪流中崩溃,乌克兰中央拉达(1917年3月16日,由乌克兰渐进主义者协会在基辅成立)希望借机促使乌克兰彻底脱离俄罗斯独立建国。但是,乌克兰中央拉达面临来自各方的威胁,不仅彼得格勒俄罗斯临时政府及后来的苏维埃政权不予承认,甚至乌克兰工人苏维埃也发出如果自治将得到“刺刀作出回答”的威胁。

由于无法独自对抗强大的俄国,乌克兰中央拉达彻底倒向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集团,而德奥联军在1918年2月翻越喀尔巴阡山脉对俄国发动进攻,乌克兰中央拉达建立的武装也协助德奥联军向自己的同胞再次发起了进攻。刚刚成立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无法阻挡德奥联军的进攻,联军很快占领乌克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向德奥两国“借师助剿”的乌克兰中央拉达却被占领军罢黜,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也随之垮台。在德奥联军刺刀的保护下,成立了新的乌克兰傀儡政权。

但是,德奥联军在乌克兰的横征暴敛太不得人心,乌克兰的傀儡政权也让乌克兰人深感耻辱,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们成立了执政内阁并决定发动起义。社会民主党人彼得留拉联络了“塞契射击兵”,并在基辅的集中营中挑选出曾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的乌克兰人,在短时间内拼凑了6万多人的武装力量。依靠这支队伍,乌克兰执政内阁击溃傀儡政权,重新建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胜利来得太快,乌克兰士兵认为革命获得成功”,执政内阁的军队很快就分崩离析,从最高峰的10万人锐减到了2万多人。

此时,政权已经得到稳固的俄国苏维埃不愿意放弃乌克兰,刚刚独立的波兰也对乌克兰怀有鲸吞之心。战火再起,俄国军队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夺取了基辅及乌克兰东部的大片土地。被赶出基辅的执政内阁希望利用协约国的实力来对抗俄国,但经历了太多异族统治及盘剥的乌克兰人对这种行径极为反感,在重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塞契射击兵”,不仅没有继续支持执政内阁,反而加入了红军开始为俄国作战。

在苏维埃红军和波兰军队的持续打击下,乌克兰执政内阁败退到了西乌克兰加利西亚。在这里,乌克兰执政内阁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编注:1918年11月1日成立)的军队联合起来有8万多人,而加利西亚的部队则有45万人左右。然而,合并后的乌克兰军队不堪击,在1919年9月与邓尼金一战之后,乌克兰军队主力丧失殆尽。

这次战役,使得残存的乌克兰军队走向分裂部分加人了苏维埃红军,开始为保卫乌克兰苏维埃而战,而另一部分则投靠了宿敌波兰,他们甚至招募了1.5万人加入军队,协同波兰军队向基辅发动攻击。只不过,波兰人在获得足够利益后就把他们丢给了从高加索地区赶来的布琼尼的骑兵。孤军作战的乌克兰军队,无法抵挡布琼尼骑兵的冲击,路溃逃入波兰。最后一支乌克兰军队成为波兰人的阶下囚。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觉醒,也促进了民族独立。乌克兰人也曾为自己的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只可惜由于乌克兰执政者在同盟国、协约国、苏俄和波兰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落得国家被再度肢解的悲惨下场。

文章摘自《世界军事》2016年第四期(编辑:黄红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热梅希尔:一战中一座要塞城市的悲歌绝响
乌克兰:虐恋之乡?
安那琪:乌克兰的前世今生
匈牙利配合俄罗斯,搞了一件大事情
说说各国历史上最大版图与现今疆域的对比,哪国最悲催?
十月革命前后的乌克兰局势:乱成了一锅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