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记事·人物记·才头
userphoto

2022.07.15 河北

关注

故乡记事·人物记·才头

才头是生产队的车把式。随着时世的变迁,“把式”一词今天人们已很少使用,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却是常用词,比如滦南县长凝镇张鲁庄、程庄镇汪庄、柏各庄木沟府等庄儿有习武的传统,人们就称庄里练武的人为“练把式的”或“练武把子的”,而如果一个手艺人学艺不精,上不得大场面,人们会说他是“庄稼把式”或“庄稼耍儿”,给以蔑视。

“搞社儿”的时候,车把式是一项专门的职业。那时一般的生产队都养着几头牛、几头驴,骡马则因为需要常年喂“料”即粒黍、麸子、黄豆,养得较少,多不过三四匹,可以“拴”两套车,少则一二匹,勉强能对付队里一些远程“拉脚儿”之类的活计而已。牛车、驴车人人能赶,尤其是牛车,大人孩子伢儿套上就走,“啥活计都能做”,马车则不同,马虽然每天与人为伴,却似乎是一种敏感而胆小的动物,一旦套车上路,极易受惊,“惊车”对赶车的人和路人都非常危险,赶马车的人必须懂得“侍奉”牲口、关键时候儿鞭子一响又“制得住它”才中,所以赶牛车、驴车的人不被称作把式,只有对赶马车的人,人们才以“车把式”称之,是一种带有敬意的称呼。

而马车的主要任务是出外“拉脚儿”,往往一去数天,晓行夜宿,住店打尖儿,马带草料人带钱,“嚼咕”不少,车把式往往能从中有所克扣,且出外有现钱儿补助,很令人艳羡。那时农村有“十等人”歌谣,就把车把式列入了有便宜可占的人的行列。其词是:

一等人儿当书记,闺女儿子全出去;

二等人儿是教师,走上讲台多矜持;

三等人儿去行医,走家串户儿不费力;

四等人儿当会计,夹着算盘别着笔;

五等人儿当队长,每天干活不过晌;

六等人儿跑外交,坐车吃饭集体掏;

七等人儿赶大车,鞭子一晃一块多;

八等人儿来护秋,钻进窝棚把锄丢;

九等人儿耍大锹(挖河),清帮净底儿吃杂交;

十等人儿是四类,成天累死不免罪。

或者是:

一等人儿村书记,有事儿没事儿都送礼;

二等人儿大队长,吃喝一场接一场;

三等人儿村支委,跟着书记也挺美;

四等人儿小队长,大事小情儿全到场;

五等人儿会计员,兜儿里不断零花儿钱;

六等人儿保管员,五谷杂粮吃得全;

七等人儿转业兵,拎着镰刀去看青;

八等人儿赶大车,卖点儿马料换酒喝;

九等人是社儿员,一年到头儿难见钱;

十等人儿黑五类,就怕黑间开大会。

但才头的日子过得不好。按当时的说法,他的媳妇是“肺痨”,常年在家养病,极少出屋儿。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次经过他家当院儿门口,无意间朝里一望,女人正扶着正房屋儿的门框脸儿朝东找啥儿,远远地看不出面色,但整个人极瘦,衣裳在身上就像耷在秫杆架儿上,一副打不起精神的样子。虽然是一个庄儿的人,我却只远远地看见过才头媳妇这一眼,从小到大,完全不认得这个人。

守着这么个病媳妇,以当时生产队一个工两毛多钱的工值,才头就是能从队里占些便宜,日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大约在“散社儿”之前,他的媳妇以很年轻的岁数儿去世,而在此前,他们的一个孩子,也早早地“扔儿去了”(吾乡土语,孩子夭折,讳称“扔了”)。才头从此一个人过到老。

“散社儿”之前三四年,我的父亲在队里“饲养处”也就是队部所在的“场里”当饲养员,带我在饲养处住,我常给父亲打打下手儿或替父亲喂喂牲口,有一匹红马,我非常喜欢。此马是队里一匹老马下的驹,身材高大,年轻体健,遍体毛色油亮,只在额前有一略似菱形的白毛儿,一双竹签子耳朵冲天直立,时时快速闪动,真是一匹好马。其时电台正在连播刘兰芳的长篇评书《岳飞传》、《杨家将》,我听得如醉如痴,对书里战将所骑的各色“千里马”、“万里驹”羡慕得不得了,常常幻想自己哪天也能骑上一匹,驰骋一番,面对此马,当时就想,眼前有如此好马,何不骑它一下?终于在一天中午,场里没人的时候,我勾来大我一岁的七表兄,准备由他牵控拴在木桩上的马的笼头,我骑马“试试”——但我想的实在太天真了。首先,此马一见我和表兄朝前够,立时竖起耳朵,扬起脖子,上下左右晃动脑袋,前蹄乱刨乱动,身子腾挪,不让人靠近,其次,它的身材太高,脊背比我高出半头,即使老老实实任我攀爬,我都未必能够像书中所说“翻身上马”,更何况根本不许走近它的身边儿?“胆儿突儿突儿”地折腾一阵,我俩败下阵来,怏怏而退。

才头对这匹马更十分喜爱,没事儿爱牵着遛它,套车很少让它驾辕,只让它拉长套,卸了车先让它打滚儿喝水,等我的父亲为它在槽子里拌好草料,趁它吃草,就拿起刷子为它刷毛。才头个儿矬,佝偻腰,左肩膀向下、向前倾,围着年轻高大的健马忙来跑去,那一刻,更像一位父亲照顾自己的孩子。

“散社儿”之前,我离开家到县城求学,从此疏离了村庄,也疏离了庄里的人们,“散社儿”的时候才头是否“分”到了马、“分”到了马车,还当不当车把式,都不甚了了。当他老了,就只靠种一点“责任田”和给打苇帘儿(吾乡土语,苇箔)的“帘子厂”撸“苇裤儿”(吾乡土语,芦苇的叶柄)、铰“苇毛儿”(吾乡土语,芦花)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情缘】咏贤:那夜那大车店那分心念
马未都 谈古人为什么放弃马车改用牛车,原来和今天有点相似
第1114篇·马
【原创】内蒙古|闫新福:乌兰泉吉的“车” ——写在2021年“国庆节”来临之际
马车、牛车,80后基本不认识
民间故事:贵妇乘车回娘家,到家打开车门里面却是一老头,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