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记事·人物记·我的老师·李老师
userphoto

2022.07.15 河北

关注

故乡记事·人物记·我的老师·李老师

1984年暑假过后,我升入高三。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高考了。

高一、高二两年,我除了跟着上课,基本上没有学习,成天儿就知道瞎胡闹,而且从上初三的时候就立志当作家,升入高中不久知道到高二就分文理班儿,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儿课”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听过物理、化学课,对数学学得也不用心。高一开学没几天,上物理课时,我在课桌儿桌斗儿打开历史课本低着头儿看,直到老师发现后来到我的身边、叫我站起来才警醒。教我们物理的许老师是下乡知青,北京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个儿矬矬儿的,戴着白边儿眼镜儿,说一口儿纯正的普通话。许老师很严厉地问我:“看什么呢?拿出来!”我把历史课本拿到桌面儿。许老师一看,怒道:“上物理课看历史书!中考考了多少分?”我耷拉着脑袋说:“391.5分。”许老师说:“怪不得呢,成绩这么差!就这样还能学习好?”那年中考滦南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391分,降低了文化课的录取标准——知不道为啥,那年中考的时候突然增加了体育加试,好多学习好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由于没能通过体育加试,没能考取,我则因为从小儿身体灵活,有劲,加试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跑等三个项目的成绩远远超过标准,幸运地以高于文化课分数线0.5分的被录取,难怪被许老师小瞧;高二的时候,教我们代数的老师请假,副校长、全县有名的“教得好”的代数老师崔老师给我们“代课”,我旧习不改,在课上偷着看小说儿,被崔校长逮住,崔校长不仅没收了我的小说,还让我在讲台边儿站了好长时间。

在我想来,上文科,只要学好语文、历史、地理、政治就中了,数学本来就不感兴趣,学不学咋的了啊?这导致我的数学学得非常差,高二升高三,我的代数得了27分儿,几何得了32分儿,“拉分儿”忒多,尽管别的科儿成绩尚可,总成绩在全班排在了倒数第十。升入高三后,我有了考大学的意识,感到了压力:咋着才能把数学学好呢?

幸运的是,李老师来了。李老师是乐亭人,操着一口浓重的乐亭口音,但讲课讲得极其明白透彻,我差不多一听就懂,更兼慈眉善目,十分平易,似乎和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也给了我向李老师提问的勇气。李老师讲完课后,有不明白的我就主动请问,上数学自习课,我更是几乎“霸”住李老师,长时间地请教。很快,李老师喜欢上了我,我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我仍不满足,有一次忧心忡忡地跟李老师说:“老师这数学我咋着才能保证我考好,不拉分儿?”李老师说:“我这儿有本儿书,你要能把书上的题从头儿到尾一道不差地做了,就一定能考好,能考上!”我说:“那忒好!我做!”第二天,李老师把书拿儿来交给我。我一看愣了:这书忒厚啊,至少得有三本儿课本儿厚,头里是练习题,后头是答案,这能做完哪?但我立即转过念头,既然跟老师表了态,而且李老师说了做完它就能考好,那就从现在起马上做,一定把它做完!从此,在跟着李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的同时,我一道一道、一部分一部分地做书上的题,做完一部分就对答案,碰上做不了的就问李老师,李老师也经常给我指导。

到1985年四、五月儿份,我把书上的300多道题全部做完,欢欢喜喜地向李老师汇报,李老师高兴地说:“中!真是个好小子!”六月儿七、八、九号儿就要高考了,我问李老师:“老师你看高考数学我能考多儿分嘞?”李老师信心满满地说:“八十到一百分儿吧!”由于有长期的积累,进入高三以后又努力用功,我别的科儿的成绩逐渐在全班领先,总成绩已经排到前十名,我曾暗暗对自己说:“只要数学能考到八十分儿,我就能考上大学”,后来感觉数学还是不中,又暗想,“只要能考到六十分儿,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李老师对我成绩的评估,使我更增添了干劲儿。

高考第二门儿考数学,我顺利答完所有题目。一个来月后成绩公布,我的数学成绩是84分儿,那年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考题偏难,除了英语考了91分儿,数学是各科儿成绩中第二高的,而我的总成绩是468分儿,超出全国重点分数儿线8分儿。

我万分欣喜地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欣慰地笑了。

李老师一家住在校园东北角儿教师公房,上高三的时候,我偶尔去,每次到家,李老师都很欢喜,师母没有工作,把家里拾掇得屋儿里屋儿外干净利索,对我的到来不仅不嫌弃,脸上、眼里还都充溢着慈爱的笑,有时在炕上坐着,从玻璃窗户看到我进院儿,总是赶紧下炕,一边告诉老师说我来了,一边迎我进屋儿,上大学后,每当放寒暑假,我都去看望老师和师母,老师和师母更是亲热、欢喜得不得了;大学毕业回到倴城,我去的多了些,结婚后,我带着妻子到李老师家认门儿,李老师欢喜得啥似的;生了孩子,我带着儿子去看他的“爷爷”,李老师对他就像自己的亲孙子。

李老师有三个儿子,大的和我一届,很老实,和我同一年考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德国企业工作,二的比我小两三岁,上的军校,后来从部队转业到秦皇岛交警部门儿工作,最小的小三儿那时则只有十来岁儿。李老师岁数儿大了,到秦皇岛和二儿子一起儿住,我曾找机会到秦皇岛看望李老师。但此后因为为了生计忙而累、难而苦,我再没能看望过李老师,给自己留下了终生遗憾:李老师曾要我找一本儿新版的《乐亭县志》,我找了一下儿没找到,后来就撂下了,没能满足李老师的愿望;几年后,有在秦皇岛工作的同学说李老师去世,因为当时不知道,我没能最后看一眼老师。

几十年过去,我忘不了在李老师身边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忘不了老师、师母看到我时眉里眼里充满的稀罕、慈爱的笑,更放不下对老师的愧疚,只能默默祈祷: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做老师的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鱼
学生给老师出的一道“考题”
难忘恩师
【原创】追寻那个蓝太阳(定稿)(一)
方再林:忆恩师黄建瑛
我是一个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